陳校長和各位老師,你們所付出的心血是不會白費的,家長和社會人士都會欣賞和感謝你們的奉。 粉嶺救恩書院 各位同學,我希望你們敬愛師長,勤奮學習,以報答校長和老師們對你們的栽培。 各位家長,希望你們繼續支持學校,配合學校的教學方針,鼓勵子女多閱讀益智的書籍,多與他們溝通,分析和分享人生經驗,與學校手合作培育你們的子女成爲才德兼備的好公民。
教師通過交流和協作,互相學習,共同成長;又經常與外間的學術機構進行學術交流,使學校成爲一個學習型的組織。 此外,領導層與教師羣策羣力,上下一心,充分發揮團隊精神,也是學校賴以成功的重要因素。 Dr. Costa 粉嶺救恩書院2025 Chan:現代教育的通識科補習教師。
粉嶺救恩書院: 最新消息
第二期的中學校舍興建工程在1956年開始施工,至1957年落成,共有課室18間,另外更設有物理、化學實驗室及健身室各一間。 在1989年,救恩書院獲分配大埔富善邨的一所靈活式校舍,開始籌備遷校事宜。 粉嶺救恩書院 到1990年9月新校暫借粉嶺華明邨一間校舍開班。
- 教師通過交流和協作,互相學習,共同成長;又經常與外間的學術機構進行學術交流,使學校成爲一個學習型的組織。
- 駱秉培教授:香港城市大學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
- 我們的成績報告書亦注重全人發展,不單涵蓋持續性評估及總結性評估,更展示了老師對學生學習態度的評核及度身剪裁的評語,幫助學生對個人所學進行反思、檢討。
- 「統一派位」則在四月辦理選校手續,其中10%5學位不受學校網限制,其餘約90%則按學校網分配,派位是按學生的派位組別、家長選校意願和學生被分派的隨機編號決定,結果會在七月初公佈。
- 學校學生成績優異,先後有學生榮登中學會考十優狀元之列;每年均有十多位學生透過拔尖計劃並獲頒獎學金升讀大學。
- 學校設施方面,包括:校舍為千禧設計,並有現代化的資訊科技設備。
根據2022/23學年資料顯示,粉嶺救恩書院的班級結構是中一5班,中二5班,中三5班,中四5班,中五5班,中六4班,總計全校共開29班。
粉嶺救恩書院: 教學語言
多位學生考獲倫敦工商會會計初級試全球及全港第一名。 爲配合知識型經濟發展的需要,香港將於二零零九年推行新高中學制,讓所有學生均有機會就讀三年制的高中課程。 新學制減少一次公開試,一方面紓緩學生的考試壓力,讓同學們可以騰出更多時間進行具成效的學習,另一方面讓全體學生可以獲得六年一貫的中學教育。 多一年的高中課程,有助提升學生的語文及數學能力和擴闊他們的知識基礎。
1995年,教育署(現教育局)批准開設文、理預科各一班,解決了本校中五畢業生會考後尋找預科的問題。 備註:簡介講座將於學校禮堂舉行,當中設有答問時間,歡迎家長即席提問,以更瞭解本校現況。 2016年4月12日中午,此校發生火警鐘誤鳴,導致當時在此校應考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數學卷(二)的考生受多次滋擾。 事後,校方已安排維修警鐘,而考評局亦隨即跟進此事件。 香港有 360 間資助中學,佔整體約 78%;香港有 394 間男女中學,佔整體約 85%;香港有 153 間基督教中學,佔整體約 33%;瞭解更多:中學分佈圖表。 梁豔霞:香港上善武術中心創辦人,2018年代表香港隊出戰於保加利亞舉行的第三屆世界太極拳錦標賽,並取得三面金牌的成績。
粉嶺救恩書院: 1 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
學校堅信每個學生都有尊嚴,都可以學得好,都可以學得成功。 師生不單共同探究知識,更能轉化、建構及創造知識。 學校又設立「學生校園管理局」,讓學生承擔不同的管理職務,培養他們的組織和領導能力。 粉嶺救恩書院 此外,學校更推行學習反思計劃,讓學生培養主動的學習態度,建立自學能力。 在學校悉心的栽培下,粉嶺救恩書院的學生大都勇於表達自己的見解、具備思考分析和解難的能力、熱愛學校,並樂於服務。 這些特質正是在資訊科技年代立足社會必需具備的能力。
粉嶺救恩書院: 粉嶺救恩書院 教師資料 (2019-
因此我們重視以持續性評估和老師評語幫助學生調整學習步伐與策略,又鼓勵每一位學生參與各項校內校外比賽及交流考察活動,從中砥礪個人意志和品格。 我們更讓每名中一學生接受救恩大使訓練,透過帶領來賓遊覽校園,藉此加深對學校的瞭解,同時磨練口才及自信。 我們相信成效卓著的教育有賴各持分者衷誠合作,因此十分著重與家長及社區的合作。 粉嶺救恩書院 我們透過家訪、家長日及多元家校活動,加強學校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幫助家長瞭解學校教育理念及發展方向,與我們同心協力發掘學生潛能。 同時我們與區內幼稚園、小學合作,讓學生透過服務、交流擴闊視野,增加對社區的歸屬感。
粉嶺救恩書院: 學校內容
粉嶺救恩書院創立於2000年,學校的宗教背景是基督教,校長是邱潔瑩女士 (文學士、教育文憑、文學碩士),校監是王福義博士。 雖然學生每天只上四節課,每節一小時,但同學必須在上課前充分備課,讓老師可以在上課時專注處理學生學習上的難處和重點,這樣便可更有效地善用課堂的時間,促進學習的效能。 粉嶺救恩書院邱校長及老師們蒞臨本校,與中國文學系主任周正偉老師進行教學交流,並參觀校園以及校內各項教學設施。 2005年,獲政府撥款2,950萬興建新翼大樓,大樓包括副禮堂、電腦室、英語資源室、教學資源室和學生活動中心等。 1991年,位於大埔富善邨的新校舍在正式落成,新校舍隨即啓用。
粉嶺救恩書院: 學校類別
學習和教學策略:學校重視建立學生的自學習慣,鼓勵學生課前備課,課堂展示,課後反思。 學校深信要將課堂還給學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這樣學生才真正學會學習,熱愛學習。 因此學校自中一起全面推行「自主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自學成果,並設計多元化學習活動,讓學生透過小組協作提升學習效能。 學校更推行「一運動」,讓同學建立「一個目標:考入大學;一個承諾:潔身自愛;一個習慣:天天閱讀」,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業及人格上成為出眾的尖子。
粉嶺救恩書院: 粉嶺救恩書院
學校佔地,設施包括校舍為千禧設計,並有最新現代化的資訊科技設備,全校皆設有無線電腦網絡,亦引入Smart Board,為教與學提供最新式的互動介面,配合創新教學模式,培養新一代接班人。 本著基督「信、望、愛」的精神,實踐「啟發潛能教育」的理念,從而建立互相關懷、樂觀進取、喜悅和諧的校園文化。 學校是一間基督教的男女校,創校於 2000年,校訓是「信、望、愛」,現在的辦學團體是基督教香港崇真會,現任校監為王福義博士,校長為邱潔瑩女士。 根據過往學校公開的文憑試成績和資料推算,粉嶺救恩書院的級別是屬於band 粉嶺救恩書院2025 2A。
粉嶺救恩書院: 學校設施
課堂外,教師與學生聯繫密切,如靈脩小組、午膳相聚、登高遠足、課後輔導等,把握每一個機會與學生接觸,建立亦師亦友的情誼。 十四間特別室、禮堂、副禮堂、學生活動中心、舞蹈室及兩個操場。 很多學校資訊科技設備,設有兩個電腦室、媒體學習中心及電腦輔助教室。 全校已鋪設光纖網絡,所有課室及特別室均設有電腦、投射器、實物投影機及錄影機。 2019年,警方追截罷課人士 救恩書院學生流血受傷,警方在大埔孔教學院大成何郭佩珍中學對開,追截最少六名聲援罷課的人,有學生及警員都跌在地上,學生口部流血、手亦受傷。 於1952年港督葛量洪爵士蒞臨該校視察,並批准政府借貸建校。
粉嶺救恩書院: 救恩書院
而西營盤舊址現已聯同麗新集團重建成救恩學校連上蓋單幢住宅“麗恩閣”。 至2000年8月,校舍如期交付,並於9月正式開辦,命名爲“粉嶺救恩書院”,而附設的教會“救恩堂粉嶺分堂”則於同年12月成立。 翌年,此校舉行開幕典禮,由時任教育署署長張建宗主持。 辦學宗旨:學校相信每個孩子都有尊嚴,都可教導,都可成功。 學校效法基督以「生命影響生命」的精神,為香港培育一羣追求卓越、樂於奉獻、勇於承擔的新一代。
粉嶺救恩書院: 教學情況
我們致力為學生締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除了不斷更新課室教學設備外,更著重讓學生參與美化校園。 不論是自主學習資源室還是科目資源室,都提供不少學習資訊,幫助學生掌握自學的技巧。 我們開辦多元化的課程,除了一般文理商科目外,更設立體藝選修課程;又參考學生意願決定高中選修課程,讓志趣能力不同的學生都得到培養和發展的機會。
粉嶺救恩書院: 中學分區名單
救恩書院是由香港崇真會開設,在1950年9月開課。 它的前身是在1946年9月創立的一所中文小學,名爲“救恩學校”。 救恩書院在1952年獲得香港政府借貸建中學校舍,在高街的中學校舍於1953年10月落成。 1991年,中學搬至大埔富善邨,即是現時的位置,原校舍則重建爲小學(及後重辦幼稚園)校舍,所以現時的救恩書院(中學)不在香港島。
擁有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文學碩士、University of Bristol教育博士學歷。 駱秉培教授:香港城市大學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 1968年於救恩書院畢業,1970年代中期遠赴英國攻讀特殊教育和兒童心理學,1983年在赫爾大學取得博士學位。
重視培育學生的靈命及人格,讓他們成為正直、有誠信、樂於承擔的人。 粉嶺救恩書院秉持「每個孩子都有尊嚴、每個孩子都可教導、每個孩子都可成功」的辦學理念。 邱潔瑩校長洞悉區內學生對英文學習支援的需要,以一系列校本語文政策,培養語文學習的熱忱,從而提升英文水平,並導向學生成為自主學習者。 粉嶺救恩書院 推動自主學習 克服語文恐懼 在英文學習方面,學校認為「ENGLISH」 是可以拆分成「ENG」(Engage 吸引)和「LISH」(Establish 粉嶺救恩書院2025 確立)。 粉嶺救恩書院出類拔萃的表現,有賴校長的識見和專業領導。
你們在粉嶺救恩書院得到校長和老師的悉心指導和專業引領,實在應該感恩。 希望你們好好珍惜求學時期的美好時光,爭取一切機會充實自己,爲未來作好準備。 中國首位載人航天飛行員楊利偉曾經說過:「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粉嶺救恩書院 學校注重建立關愛文化,以聖經真理爲基礎,以“信、望、愛”爲校訓去建立學生的生命。
粉嶺救恩書院,位於香港新界粉嶺,由基督教香港崇真會救恩堂創立,其創校校長爲陳錦偉先生。 該校於2004年及2008年被頒贈國際啓發潛能教育大獎,於2005年獲選爲香港首批專業發展學校之一。 同年,該校更邀請了前教育統籌局常任祕書長羅範椒芬出席其五週年感恩典禮。 該校於中文、英文、數學及部分科目採用小班教學,並着重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及於下午推行“備課與反思”,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田家炳中學於一九九四年由田家炳基金創立,創辦人田家炳博士乃本港傑出工業家。
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是一所位於新界上水的男女英文中學,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 該校全力推行德智體羣美五育並重的全人教育, 期望所有畢業生都成為品格端正及學識淵博的社會棟樑。 期望讓學生建立正面人生觀,各自發展潛能,培養「一生一藝術」和為社羣服務的精神。 學校學生成績優異,先後有學生榮登中學會考十優狀元之列;每年均有十多位學生透過拔尖計劃並獲頒獎學金升讀大學。
林崇發:國際知名雜誌Monocl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的駐港副社長及其電臺Monocle 2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嘉賓主持,唯一以中文爲母語的編輯成員。 值得一提的是,校舍用地原訂興建一座1995年版第二代中學靈活式校舍,並已於1996年完成撥款。 然而,由於有“釘子戶”在收地期間拒絕遷出,導致建校過程受重大阻延。 適逢千禧校舍標準於1998年10月全面實施,政府決定改爲興建新版校舍。 此校爲一座採用早期設計的中學千禧校舍,佔地6,500平方米,設有30間課室及各種特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