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臨牀微生物及感染學專科醫生,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臨牀副教授兼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 他1989年港大醫學院畢業,最初加入伊利沙伯醫院內科。 何國忠表示,鄭良樹教授在許多人眼中是一位特別的學者,因為他除了在研究漢學有始有終,認真教學之餘,也指導學生們如何做人。 南方大學學院董事長拿督陳洺臣表示,已故鄭良樹教授於漢學與文史研著之餘,向喜書畫創作,雖謙言此乃“自怡怡人”之作,實為文化界推崇的文人書畫典範。
歷任計算數學教研室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2010年4月退休。 在國內外核心刊物共發表文章50多篇,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申請發明專利8項,授權12項,獲得軟件著作權7項,通過教育部鑑定2項。 曾任香港商業電臺雷霆881主持節目《香港幾咁好,為人民服務》、香港電臺電視部《五稜鏡─報看天下》節目主持。 何精於社會學及香港文化等,說話表達通俗,愛說笑,故自喻「流氓教授」。
何樹良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陳金樑教授為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常務副校長及利榮森中國文化教授。 陳教授於多倫多大學取得中國與比較哲學及宗教研究博士學位。 2009至2019年間,歷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南大)文學院講座教授(Toh Puan Mahani Idris Daim Chair Professor of Humanities),人文、社會科學、藝術設計與傳播信息學院院長及副校長。
他在1983至2006年期間任職歐洲工商管理學院 教學人員 ,並在1990至2006年歷任多個管理層職位,其中包括於歐洲工商管理學院亞洲(新加坡)校區出任創院院長。 Chris Brink教授在二零零七年至二零一六年期間,出任英國紐卡素大學校長。 在接掌斯泰倫博斯大學前,他歷任澳洲臥龍崗大學副校長(研究)、開普敦大學數學系主任兼策略規劃統籌主任,以及澳洲國立大學高級研究員。 在英國,他曾任英國大學聯合會(並擔任該會的學生政策網絡主席)、質素保證局及平等促進組理事會成員,並擔任N8研究夥伴(英格蘭北部八大研究型大學)主席。 何教授是愛丁堡、格拉斯哥、倫敦三地皇家醫學院院士,也是香港內科醫學院、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何樹良教授2025 他擔任心、腦、內分祕及抗衰老研究中心管理委員會委員,也是醫學院負責臨牀事務的助理院長和香港醫務委員會評核小組組員。
何樹良教授: 校長簡介
擔當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的他,鏡頭前可以深入淺出,向公眾剖析疫情大小。 也許很難想像,鏡頭以外的何栢良,小時候原來做過小販,甚至做過「茄喱啡」,在袁和平古裝電影中「做兵扮死」。 他說,新山與寬柔是鄭教授念茲在茲的故里與受業母校,“寬柔學邨”是鄭教授對新山文教事業有所期許的大志。 珍藏館的創設,於南方大學的人文校園或更大的“寬柔學邨”,都是一項里程碑的建設。 自1990年代宣佈為「腦袋年代」後,腦神經科便發展迅速,不論是臨牀還是基礎神經科學都越來越多新發現。
- 他1989年港大醫學院畢業,最初加入伊利沙伯醫院內科。
- 此外,亦曾赴中國、越南、印尼和美國交流中醫學術;協編了《華夏醫藥》、《中醫臨証與方藥應用心得》及《 內科多發病‧中西醫綜合治療 》、《中醫內科‧臨牀思路與方法》等書。
- ),香港臨牀微生物及感染學專科醫生,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臨牀副教授兼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
- 1998年,他創立歐洲應用超導學會,在過去14年一直出任該會的董事和司庫。
- 徐女士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她是強制性公積金計劃諮詢委員會委員、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程序覆檢委員會成員及數碼港顧問委員會成員。
- 蔡先生現為香港會計師公會、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以及英格蘭與威爾士特許會計師公會資深會員。
八十年代轉研中醫,就讀於香港佛教華夏中醫學院,從師香港名醫何樹勛博士,學習脾胃病及癌証診治多年,取得博士學位。 其後在中國南京中醫藥大學深造,從師單兆偉教授(孟河學派傳人張澤生教授及全國名老中醫徐景藩教授之門生),專研慢性萎縮性胃炎、脾胃病之治療及保健食療和藥對的運用。 2005年博士畢業於東南大學後,進入同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後站,2007年出站後留校任教。 入選上海市啓明星計劃、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項目。 何樹良教授 一直從事圖象處理與模式識別、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方面的研究。 2011年之前,重點研究人臉圖像判別與分析、人臉表情判別與分析、語音識別等。
何樹良教授: 研究專長
張仁良已知會校董會將於本屆任期屆滿(即2023年8月31日)後不尋求連任。 張仁良表示,十分榮幸能與校董會成員、教職員、學生、校友及支持者在不同階段攜手促進教大發展,期間經歷種種挑戰,於2016年共同見證教大誕生、正名後按照「教育為本.超越教育」的方針,成功開拓多元學科,提升教研實力。 香港教育大學今日(7日)宣佈,校長張仁良已知會校董會,將於本屆任期屆滿(即2023年8月31日)後不尋求連任,教大將就校長一職展開全球招聘。 總部設在美國紐約的大紀元媒體集團創辦於2000年,在全球30多個國家及地區設有分支機構,發行5大洲,網絡版本有21種語言,是海外最大的中文媒體。 始終如一地報導真相、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是《大紀元》的使命。
何樹良教授: 服務地點
2009年楚天學者特聘教授,2011年入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FRSC)。 2016年擔任Bentham 科學出版大使(Bentham Science Ambassador)。 他也說,鄭良樹自香港中文大學退休後,旋即受邀任南方學院中文系教授,他成立的“華人族羣與文化研究所”,使南院及華社文史研究,開風氣之先河。 利教授是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學院的選任成員,亦是美國物理學會會士,其重點研究領域為膜生物物理學,也是超過125篇學術論文的作者或合著者。 何軼良教授自1992年開始,再次立足國家行業重大共性需求,從事鋼骨架塑料複合管道技術及成套製造裝備的開創性研究工作,是該技術及其裝備的發明者。 該成果於1996年通過國家級鑑定,1997年被納入國家級科技成果重點推廣項目,1998年11月被國家科學技術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國家技術監督局、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列爲國家重點新產品,並已廣泛應用於建築、市政、環保等多個領域。
何樹良教授: 校長
他亦曾以局長身分,出任機場管理局董事會成員和香港鐵路有限公司董事。 在加入政府前,張教授曾在二零零八年一月至二零一二年六月期間,出任香港教育學院(現稱為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兼公共行政學講座教授。 許寧生,復旦大學前校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何樹良教授2025 研究興趣包括納米科技、新型半導體材料、微納電子學與光電子學等。
何樹良教授: 成員
陳廣才於昨日在致開幕詞時說,他於70年代就讀馬來亞大學中文系時,跟著鄭良樹教授學習,學習《論語》和《孟子》、《國學概論》等,對昔日上課情景景,如今回憶起來仍歷歷在目。 (新山26日訊)配合慶祝南方大學學院47週年校慶,設在南方大學學院的鄭良樹教授書畫珍藏館正式落成並開幕,鄭良樹教授於馬來亞大學中文系的高徒丹斯里陳廣才受邀主持開幕。 蔡先生作為德勤前中國主席,擁有逾35年的工作經驗,為跨國集團在港業務以及各行各業本土和海外上市客戶實施審計規劃與審計管理。 Meyer教授曾擔任比利時、法國、新加坡和澳洲多間企業的獨立董事,現為澳洲Viva Energy Pty Ltd的獨立董事,亦在淡馬錫贊助的新加坡亞洲盡責治理研究院(Stewardship 何樹良教授2025 Asia Centre)出任董事長。 施女士於滙豐集團內擁有豐富經驗,曾在市場推廣、信用卡、消費貸款和按揭等業務部門出任要職,並曾擔任香港零售銀⾏及財富管理業務主管及亞太區分銷策略及客戶提案主管。 此前,施女士曾被借調至臺灣,出任信用卡部門主管,期內成功將該項業務轉虧為盈。
何樹良教授: 教育背景
2011訪問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回國後,重點研究腦認知圖像(fMRI)的分析與理解,腦電信號(EEG)的判別與分析、深度神經網絡結構的智能學習、大數據下小樣本問題的機器學習等方向。 自二零一七年十一月起,張教授獲委任為自資專上教育委員會主席,並於二零一七年至二零一八年擔任政府成立的檢討自資專上教育專責小組主席。 成為科大副校長前,鄭教授於科大工學院擔任了6年院長;加入科大前,鄭教授於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曾先後擔任多個領導職位,包括電機及計算機工程學系系主任及協理校長(硏究)。 許樹源教授畢業於香港聖保羅書院,1984年在英國伯明罕大學取得電機電子工程學士學位,於1987年獲倫敦帝國學院頒授哲學博士。
何樹良教授: 教育心理學家
他亦是「智能晶片與系統研發中心」的中心主任 – 這個由特區政府「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臺」撥款資助成立的研究中心旨在促進集成電路設計的技術發展,以助實現人工智能在社會獲廣泛應用。 何教授1986年畢業於英國威爾斯大學醫學院,在英國接受內科及腦神經科訓練。 何教授是傑出的腦神經科專家,現任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腦神經科主管。 他的研究範疇反映他對臨牀行醫的興趣,涵蓋基因因素、異質物酶、線粒體機能障礙對柏金遜症發病的影響。 由於他對柏金遜症和動作失調症有豐富的臨牀經驗,研究出色,屢獲邀請參與合作研究計劃、在國際會議發言、為相關範疇撰寫論文,以及擔任學術期刋編輯委員。 張炳良教授曾任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及房屋局局長(二零一二年七月至二年一七年六月),以及香港房屋委員會、香港海運港口局和香港物流發展局主席。
何樹良教授: 資訊學院副院長/教授
就中國內地疫情急速擴散,何支持全線「封內地關」,認為是單一及最有效的措施,待疫情穩定,官員覺醒,有足夠防疫用品給市民使用並落實其他所有措施,才慢慢放寬。 他提醒市民提升個人衞生措施,隨身攜帶火酒搓手液、濕紙巾等,並戴口罩防護,出入醫院就必須戴口罩。 如市民有到過內地,曾有相對危險的接觸歷史,應如實向醫護人員交代,以免發生快速傳染。 他亦呼籲市民,如對網傳的資訊有懷疑,應向衞生署查詢。
何樹良教授: 教授
)別稱何良、博士(他接受雜誌訪問時,曾自嘲真名是姓「賤」名「人」)、長毛博士,現任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電臺節目主持人。 擔任工商管理專業碩士(MBA)、統計學、金融學、金融專業碩士、資產評估專業碩士、會計專業碩士等專業的研究生導師。 多次應邀到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企業、高校進行專項講座和培訓。 曾任動作失調學會亞洲大洋洲分部司庫,現任該會國際行政委員。 黃玉山教授為現任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政府司法人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主席及公務員培訓諮詢委員會委員。 Shearer West教授在1996年轉任伯明翰大學藝術史學系系主任,其後出任歷史研究學院院長,以及藝術與法律學院署任院長。
何樹勛成年後,成為佛教李澤甫紀念學校的老師,教中文與體育,主要負責上午校的課堂,下午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 好學不倦的他於1968年正式拜師學中醫,師從老中醫彭幹的徒弟陳佑基,也是當時比較有名的醫師。 他回憶,陳醫師很少開班授學,也不喜歡與人談論醫學理論,當年自己主要的工作便是在醫館負責幫陳醫師用毛筆抄寫藥方。 與何樹勛院長做訪問,一個二十多字的問題,他幾個字便回答了,精練、到位,絕不拖泥帶水,這或許也是他多年來做中醫養成的習慣。 人們認識何樹勛院長,多是因為他看病開方又快又準,善於總結與提煉精華。
何樹良教授: 論文
她曾出任材料研究科學與工程中心總監和詹姆斯弗蘭克研究所副總監,以及香港賽馬會芝加哥大學教育綜合大樓|芝加哥大學袁天凡、慧敏校園的學院顧問委員會主席。 利教授曾獲授予塞爾學者稱號,並獲頒戴維和露西爾・帕卡德科學與工程研究員獎項,以及斯隆研究員獎項。 此外,她亦榮獲盧埃林・約翰和哈里特・曼徹斯特・昆特雷爾大學本科優秀教學獎,並是阿瑟・L・凱利(Arthur L. Kelly)物理科學系卓越教學服務獎的首屆得獎者。 二零零一年取得中醫學博士學位,是第一個中國在南京取得中醫學博士學位的香港人。 此外,亦曾赴中國、越南、印尼和美國交流中醫學術;協編了《華夏醫藥》、《中醫臨証與方藥應用心得》及《 何樹良教授2025 內科多發病‧中西醫綜合治療 》、《中醫內科‧臨牀思路與方法》等書。
何樹良教授: 教學助理
200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學部院士,同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 主要研究領域為配位元化學與分子磁性,2013年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6年以第一完成人、2011年和2019年分別以第四和第二完成人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過往,他曾任教育統籌委員會、自資專上教育委員會、政府助學金聯合委員會、首長級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及僱員補償保險徵款管理局的主席。 一九九二年至今兼任香港佛教華夏中醫學院教授及醫師;現任該院中醫系主任、香港註冊中醫師、香港榮德堂榮譽顧問、佛教華夏中醫學會副會長。 擅長中醫內科、脾胃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等之治療及營養食療,臨牀經驗豐富。 提及佛教華夏中醫學院的院長——何樹勛博士,不少求診、學習中醫的朋友都知曉,慕名而來求診的病人絡繹不絕,他桃李滿天下。
何樹良教授: 學院簡史
1981年至1991年,在北京大學化學系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1999年至今,任北京大學化學系和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曾赴德國亞琛工業大學、香港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開展訪問交流及合作研究。 鄭教授是國際知名的研究者,在推動跨學科研究合作的範疇上擁有豐富經驗。 他是電子測試及設計驗證的權威,其研究涉及多個學術領域,包括電子及光電子系統的設計自動化、計算機視覺,以及醫學影像分析對等。 該名單由史丹福大學的研究團隊編製,依據學者的學術文獻在其學術生涯及2021年內獲引用的次數排名,涵蓋多個學術領域。
何樹良教授: 資訊學院院長/講座教授
許樹源教授,1987年獲英國帝國學院頒發博士學位,曾任教於英國諾丁漢大學、澳洲悉尼科技大學及澳洲悉尼大學。 學術生涯組別方面,來自科學與環境學系的黃銘洪在全球首10萬多名「環境科學」研究學者中排名第6。 心理及老年學講座教授鄭相德及社會政策講座教授周基利,則在「年內排名組別」中的「老年學」領域分別位列第9及19位。 佛教華夏中醫學院有中、英、美、加、澳、臺、日、韓、澳門等地的海外附屬實業及中醫中藥事業機構,為全球最大的中醫中藥培訓集團之一。
何樹良教授: 講座教授
何院長為學生和病人傳授令人信服的健康理念,自己在生活中也有一套養生之道,樂觀的他認為身心結合,健康、長壽來自內心的豁達。 2020年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蔣麗芸於2020年1月29日在個人Facebook專頁貼了一條來自廣州廣播電視臺《G4出動》的片段,提議市民可以蒸口罩消毒重用。 何樹良教授2025 何樹良教授 何栢良反對,他舉例指在2003年沙士爆發期間,就有醫護人員因為重覆使用口罩而受到感染。
何樹良教授: 教大34學者列全球首2%科學家 校長張仁良樹博士詹志勇上榜
張教授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主修數學;於法國巴黎第六大學取得統計學博士學位,及於英國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取得金融學博士學位。 張教授積極從事學術研究,集中於探討企業管治、企業社會責任及金融市場發展。 他與其他學者共同撰寫的《私有化和風險分擔:來自中國股權分置改革的證據》論文,榮獲二零一四年度「孫冶方金融創新獎」。 2008年,Shearer West教授獲委任藝術與人文研究委員會研究總監,同時擔任英國研究委員會研究總監組主席。 2011年,她獲委任牛津大學人文學部主管,負責監督牛津人文研究中心和Ertegun人文學科研究生獎學金計劃的推行。
何樹良教授: 教學人員
學校的高層管理人員由黨的組織部門任命,學校各層級都有黨委和黨支部。 籃球伴隨著何樹勛的生命,過去當老師、校長的時候,籃球是他與學生打交道的得力工具,學生與他亦師亦友,不愉快的時候一場球賽便化解了矛盾。 何樹良教授2025 直到步入古稀之年,何樹勛仍有一班志同道合的球友相伴,組成「華夏隊」到訪世界不同的地區參賽。 在中醫學院一年一度的校慶活動中,何樹勛都會上臺演唱,不少人誇讚他的聲音與著名臺灣歌手青山(張鐵嶽)相似。 何栢良在1989年港大醫學院畢業,最初加入伊利沙伯醫院內科。
何樹良教授: 研究領域
該耦合體系在2.5 V的槽壓下,能以96.9% FE得到CO,以90.8% FE得到FDCA。 何樹良教授2025 該耦合電解系統可利用光伏發電驅動,陰極能夠以超過50000的TON值及95.4%的選擇性獲得CO產物,同時陽極FDCA的產率可以達到69.9%。 南方大學學院文物與藝術館館長陳再藩感謝南馬著名書畫收藏家彭彪及創價學會柔佛分會會長拿督黃種文的支持,讓籌備2年的鄭良樹教授書畫珍藏館順利開幕。 珍藏館由丹斯里拿督張愈昌文物與藝術館負責籌設,展出已故鄭良樹留存在該校的逾50件書畫。 高教部前副部長拿督斯里何國忠也是鄭良樹教授所指導的碩士班研究生,他也在昨日的開幕禮上發言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