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2021年,戲院在2月18日(年初七)作有限度重開,令大家有機會入場看賀歲片。 票房香港2025 而率先登場的有《拆彈專家2》、《狂舞派3》,結果來到年尾結算,兩片都順利打入年度香港電影票房十大,而年度冠軍就是仍然上映中,票房更高達$6,100萬的《梅艷芳》。 最近幾年,新一代香港電影人成長起來,他們也開始摸索香港電影的新道路,一方面向好萊塢的工業化流程學習,另一方面也在改進故步自封的創作風格。 票房香港 例如,許冠文這樣的“老戲骨”都重新出山,與晚輩們一同扶持本土電影復甦。 去年暑期檔,古天樂傾力打造的科幻片《明日戰記》創下8300萬港元的歷史性票房,在香港電影產業中是一次挑戰,展示了香港電影人對標好萊塢的信心和實力。
他強調,這部電影的許多主要演員具有深厚的舞臺劇演員背景,在電影中的表演方式因此不是強調演員演技「自然」,而是試圖在熒幕中呈現如何「表演」的技法,間接凸顯日常法庭內的「表現」。 另一個原因就指此片的主角雖在大陸很受歡迎,但在香港人對追星則不太熱衷,認為「香港明星的生活比較簡單自由,日常也很常見,沒有內地那麼瘋狂的追星。」第三個原因是題材不合香港人口味,而最後的原因是「香港人的錢很難賺」。 第一部衝鋒車被盜,第二部開始解釋衝鋒車爲什麼被盜,並加入司法體系參與博弈,導演在動作場面比較剋制,更多的是講述多方勢力的博弈,將影片格局提升了一個高度。 《功夫》屬於常看常新的電影,已經記不清自己看過多少遍了,個人覺得這是周星馳的集大成之作和巔峯之作,無論是打鬥場面、特效技術,還是故事主題,什麼時候看都不過時。 星爺江郎才盡的話題基本上沒有斷過,但星爺一次次用實力打他們臉,《美人魚》在內地賣了33.91億票房,香港也收穫了5622萬,依然是王者。
票房香港: 香港票房排行榜1983年
有一些讀者說,感受複雜的部分民眾或許因此將情感投射在這部深度探討過去司法審判的電影裏。 如果是華語片在香港的票房榜,第二名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6186萬港幣),但我們今天只聊香港電影票房榜。 很多人說2002年的《無間道》是救市之作,其實2001年的《少林足球》纔是救市之作,在電影市場低迷期,首次打破香港電影6000萬票房紀錄。 截至2022年7月,香港的常規戲院(電影院)共63間,合共提供297個銀幕(不包括以上演粵劇和舞臺劇為主的新光戲院大劇院1院),約43,600個座位。
- 至於《滿江紅》3月2日正式在香港上映後,票房情況會否改善,他推測票房可能需要靠親共人士包場來推,但不會有太大的增加;亦推測來觀看的人大多是一些政治冷感人士、大陸新移民,以及來港讀書的大陸學生。
- 集團預期收益及溢利下降主要由於老遊戲隨著生命週期的增長,相關收益有正常的回落。
- 作為《流浪地球》的前傳,《流浪地球 2》展現的是危機初期人類內部的懷疑、衝突與分歧。
- 《拆彈專家2》由劉德華監製,邱禮濤執導,劉德華、劉青雲、倪妮領銜主演,謝君豪、姜皓文等人主演的動作犯罪片,講述了邪惡組織“復生會”要對香港造成恐怖襲擊,前拆彈專家潘乘風也因一場爆炸案被警方懷疑牽涉其中,潘乘風一邊逃亡一邊查明事情真相的故事。
- 香港因此一直沒有直接拍政治片的傳統,但卻分別在幫派類型影片中,迂迴地影射政治。
- 【大紀元2023年02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佟亦加報導)大陸名導張藝謀執導的主旋律電影《滿江紅》,因獲得中共官媒熱捧在大陸獲得了逾40億(人民幣,下同)的票房,但該片在香港即使上映優先場,3天僅賣5.3萬港幣(約合4.6萬人民幣)。
事實上,回顧香港電影及社會歷史,在地小人稠的香港,任何與兇殺有關的犯罪新聞及審判總是容易引起全港民眾及傳媒的高度關注。 從港片《英雄本色》或杜琪峯的警匪片,到《法內情》、《法外情》,甚或《人肉叉燒包》等,這些涉及社會兇殺案情節的電影一直很受香港觀眾歡迎。 何爵天向BBC中文記者解釋,他希望借著九名陪審團成員針對此案的各說各話及矛盾掙扎,邀請觀眾也參與思考該案件中出現的種種議論,「觀眾也可以是電影中的陪審團」。 嫌犯甚至邀請香港《蘋果新聞》協助拍攝協尋影片,但經調查以及《高登網站》等許多網友指出,人們後來卻發現,兇手竟是受害人的20多歲親生次子。 2019年香港發生反對逃犯條例修訂的示威活動之後,幾年來一連串有關集會以及示威衝突的逮捕及審判成為香港日常。
票房香港: 香港票房排行榜2009年
由吳煒倫執導、著名笑星黃子華擔綱主演的《毒舌大狀》,講述了律師林涼水爲彌補曾經犯下的過失,一改玩世不恭的態度,爲受冤被告翻案不惜對抗權勢家族。 該片首日票房就達到350萬港元,春節假期5日票房超過3000萬,隨後一路高歌猛進,不久便打入香港本土票房歷史前十名。 票房香港2025 票房香港 直至2月13日上映23天,本土票房突破9000萬港元,創香港電影史上港產片紀錄。 今年香港賀歲檔熱門片《毒舌大狀》(內地引進名稱爲《毒舌律師》)自大年三十上映後,票房氣勢如虹。
拍攝《流浪地球》時,吳孟達身穿幾十斤重的裝備,兢兢業業地完成了影片的拍攝,他的出色演繹打動了萬千名觀眾。 《流浪地球2》中,已去世的香港影星吳孟達的出現也引起了眾多網友的回憶。 四年前的《流浪地球》,吳孟達扮演的韓子昂給很多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在此前的《流浪地球2》點映中,導演郭帆透露,第二部裏的吳孟達完全是用CG技術復原的,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緬懷和紀念「達叔」。
票房香港: 香港票房排行榜1989年
開畫以來已先後打破多項港產片紀錄,包括港產賀歲片單日開畫及總票房紀錄,是近5年開畫及單日票房紀錄保持者,以及上畫17日成為史上香港票房最快衝破8,000萬的港產片。 票房香港 《拆彈專家2》由劉德華監製,邱禮濤執導,劉德華、劉青雲、倪妮領銜主演,謝君豪、姜皓文等人主演的動作犯罪片,講述了邪惡組織“復生會”要對香港造成恐怖襲擊,前拆彈專家潘乘風也因一場爆炸案被警方懷疑牽涉其中,潘乘風一邊逃亡一邊查明事情真相的故事。 該片於2021年2月18日在中國香港上映,收穫1938萬港元票房,位列2021年度香港本土票房榜第四名。 今年大年初一,大陸兩檔國產賀歲片同時登場,一部是符合中共「人定勝天」意識形態的《流浪地球2》,電影因迎合中共提倡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被認為意圖將中國共產黨「救中國」的主旋律進一步上綱至「救地球」、「救宇宙」而引發爭議。 陸媒報道,該片上映22天已經取得36億的票房成績,擠進大陸影史票房排行榜的第十位。 吳孟達是1952年出生的中國香港男演員,被譽為「香港黃金配角」。
票房香港: 香港電影《正義迴廊》:一部描繪兇殺案的影片為何賣座
《少年足球》的成功令周星馳在當年同時獲下金像獎的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導演。 由柯震東、陳妍希等人主演的臺灣青春愛情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在2011年上映,當年創下了$6,186萬的票房。 改編之導演九把刀的半自傳同名小說的《那些年》講述一班臺灣高中生的青澀時光。 資深電影人蕭若元1月30日在其YouTube頻道上笑言,62歲的黃子華比周星馳遲了30年,成為香港目前最賣座的明星。 影評人方俊傑2月4日接受本報訪問時分析指,由於去年的《飯戲攻心》令黃子華叫座力更進一步,再加上今年1月檔期沒有外語大片對撼,而其它港產賀歲片口碑平平,導致《毒舌大狀》票房凌厲,「《毒舌大狀》某程度上是獨市生意,而且去年沒有賀歲檔,觀眾會產生一定飢渴感」。
票房香港: 大陸熱片《滿江紅》《流浪地球2》香港票房慘淡 網友熱評:成績滿江紅
其次年冠最多是成龍,一共七次,周潤發就比其他兩人差點,一共四次年冠,許氏兄弟中的許冠文有五次年冠,基本80和90年代年冠都被雙週一成和許氏兄弟包攬。 票房香港 《毒舌大狀》除了創下多項港產片票房紀錄,更鳸為黃子華個人電影的開畫票房冠軍。 同時,黃子華亦憑《毒舌大狀》及《飯戲攻心》兩部電影,於半年內打破1.5票億票房的紀錄,由以往的「票房毒藥」變成「票房保證」,佔據香港史上最高票房華語電影第一與第三位。 多位《毒舌大狀》演員懷着興奮又感動的心情見證歷史時刻,同時拍下感言與大家分享。 眾安在綫發盈警,預期集團於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錄得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虧損約13億至15億元人民幣範圍內,而集團於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經審計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65億元人民幣。 壽康集團發盈警,預期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將錄得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虧損約3300萬美元(約2.57億元)至3600萬美元(約2.81億元),2021年同期虧損約1260萬美元(約9828萬元)。
票房香港: 香港票房排行榜2021年
減少主要由於因聯營公司持有之金融資產之公平價值減值引致分攤之盈利大幅減少;因本地股票市場表現不佳致使收益減少;該公司出售若干債務工具錄得虧損;及因人民幣兌港元於年底短暫不利變動,外匯錄得未變現淨虧損。 票房香港2025 港通控股發盈警,預期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虧損約2.7億元,2021年同期虧損約4920萬元。 虧損主要由於透過損益按公允值計量之金融資產之目前估計公允值虧損淨額約為5.9億元(2021年:5.326億元),主要是由於重估集團之非上市基金投資及上市股本證券所致;及應佔一間聯營公司之虧損約為1.2億元(2021年:應佔一間聯營公司之溢利6260萬元)。 票房香港2025 預期虧損亦歸因集團經營隧道之溢利貢獻減少約1.2億元,主要是由於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爆發導致隧道費收益下降所致。
票房香港: 香港票房排行榜2015年
集團預期收益及溢利下降主要由於老遊戲隨著生命週期的增長,相關收益有正常的回落。 主要原因為新遊戲《凌雲諾》上線後在2022年上半年度產生的集中推廣開支。 粵運交通發盈喜,預期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將較2021年同期(經重述)相比減虧,減虧幅度約為30%至35%。 預期中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增加主要是由於期內轉讓全資附屬公司廣東省交通工程100%的股權使投資收益增加;推進道路運輸業務「一企一策」,降本增效成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