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要留意的是,在2019年的綜援計劃下,領取綜援人士若有工作收入,每人最高可獲豁免計算2,500元,換言之可讓更多住戶脫貧。 現屆政府就有關制度先後進行兩次主要的調整,讓更多低收入家庭受惠及所得津貼更多(見圖一)。 職津計劃的入息限額與從事經濟活動的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掛鈎。 然而,考慮到疫情下低收入住戶面對的經濟壓力,經諮詢立法會,政府決定單次凍結除四人住戶外所有住戶類別的職津入息限額。 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2025 四人住戶方面,政府會按機制調整入息限額,經四捨五入原則,全額津貼入息限額維持不變,而四分三額及半額津貼入息限額則予以稍為放寬。
如有需要,服務單位會為照顧者提供適切協助,例如為受照顧的殘疾人士安排暫託服務或義工到訪服務,讓照顧者能參加培訓,或暫時紓緩其長時間照顧有關殘疾人士的壓力。 社署會在完成審批後,轉介合資格照顧者至服務單位跟進及接受照顧者支援服務。 社署會按受照顧的殘疾人士的居住地區或其負責社工所屬的服務單位等情況編配合適的服務單位予照顧者及其受照顧的殘疾人士。 過去一年,各地社會或經濟分析的論者都眾口一詞指出,環球疫情令到大中小企業機構加速數碼轉型;在個人層面,老中青幼,從日常餐飲速遞、網購、叫車、上網課等等,都已增加使用各式數碼服務。
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 低收入家庭照顧者每月生活津貼3,000元
護老者甲於6月3日向其服務單位提交了5月份的「照顧時數表」,並獲單位核實,他將可於6月底獲社署發放5月份的津貼。 但若護老者甲於6月7日才向其服務單位提交5月份的「照顧時數表」,5月份的津貼將順延至7月底纔可獲發;如他於7月依時(即7月6日或之前)提交6月份的「照顧時數表」,他會於7月底同時獲發5月及6月兩個曆月的津貼。 如有需要,服務單位會為護老者提供適切協助,例如為受照顧長者安排暫託服務或義工到訪服務,讓護老者能參加培訓,或暫時紓緩其長時間照顧長者的壓力。 護老者提供予長者的照顧指日常生活的獨立活動,例如膳食、家務、藥物管理、購買日常生活必需品及接送服務等,及/或長者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個人照顧及協助,例如協助長者走動、穿衣、如廁及個人衞生等。 對於部分照顧患有行為或情緒問題的長者的護老者可能須要先平伏有關長者的行為或情緒後才能提供上述日常生活照顧,所涉及平伏有關長者的行為或情緒的時間亦可計算在內。 職津計劃的申領期為遞交申請前剛過去的六個曆月,合資格住戶須就每個申領期提出申請。
在宣傳方面,隨着疫情放緩,職津處已逐步重新安排與不同團體合作推廣計劃,包括在公共屋邨設置流動資訊站,到校向學生家長介紹職津計劃,向參與再培訓課程的學員推廣職津計劃,舉辦簡介會及申請表格填寫諮詢會等。 較早前,職津處也製作了三條動畫短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分別介紹職津計劃、如何填寫職津計劃申請表格,以及如何經網上填寫及遞交職津計劃的電子申請表格。 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 職津處並計劃將於今年12月推出優化職津計劃網上申請服務第二期新功能,包括讓申請人在網上撤回已提交的申請、更改已提交的資料,以及提出覆核/上訴申請等。 一般來說,不論夫婦是否居於同一處所,在職津計劃下他們會被視為同一住戶的成員。 如配偶並非香港居民,或夫婦有計劃/已經永久分開,或在其他有充分理由的情況下除外。
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 津貼2023|合資格者最少領72,900元
而合資格僱員在職培訓期內留任滿3個月或以上,可申領每月最高$1,000的留任津貼,直至完成在職培訓為止。 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 是2019年4月1日至9月30日這個期間,「在職家庭津貼」住戶的整體平均每月金額的兩倍。 另外,因2019/20學年的學前學生資助計劃的截止申請日期為2020年8月中,所以就算是2020年6月後成功申領學生資助的住戶都能獲派。
- 資助包括助學金及/或貸款,助學金用以支付學費、學習支出以及必須繳付的學生會會費。
- 最低工資實施後,正值香港消費總額急劇上升之時(其中部分來自內地到港遊客),勞動市場喫累,求過於供,失業率不致上升。
- 九巴月票為一張電子月票,適用於全香港超過400條路線,包括:常規路線、聯營過海線九巴班次、通宵線、特別線、馬場專線、B1口岸線以及假日特別線(K12、K14、K17、K18、P960及P968路線除外)。
政府今日(三月三十一日)公佈,將由二○二○年四月一日起調高在職家庭津貼(職津)計劃的入息及資產限額(詳見附件)。 除了放寛計劃的申請門檻及增加津貼額外,職津處也致力宣傳職津計劃及便利市民提出申請,使更多有需要的人士能透過計劃獲得適切援助。 住戶一般意指居於同一處所(位於香港),並有緊密經濟聯繫的人士組成的單位(但不包括僱傭關係所引起的經濟聯繫)。 住戶成員需為香港居民,通常包括夫婦,及其他同住並共同負擔或須共同負擔生活所需的人士。 如成員暫時不居於同一處所,而在合理預期情況下會返回同住,將仍會被視為住戶成員。
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 津貼2023|失業津貼2023
社會福利署(社署)為嚴重殘疾的香港居民,每月提供的現金津貼,以應付因嚴重殘疾而引致的特別需要。 正領取普通津貼的長者無需提交申請,將自動獲高額津貼,換言之,只要符合以下四個條件,包括入息及資產限額,就可以劃一領取每月3,915元的長者生活津貼。 社會福利署宣佈,新冠肺炎確診津貼旨在消除可能受感染人士對接受病毒檢測的疑慮,並減少他們對因檢測而須入住公立醫院接受治療引致經濟困難的擔憂,即日起接受本地確診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的合資格香港居民申請一筆過5,000元恩恤現金津貼。 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 交通補助金只有年齡介乎12至64歲,並符合資格領取傷殘津貼的申請人,每月可獲發315元交通補助金。 政府希望可透過此鼓勵他們多些外出參與活動,從而促進他們融入社會。
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 津貼2023|住屋津貼2023
鑑於部分服務單位或會因疫情調整其服務時間,祕書處建議申請人以郵寄方式遞交申請。 如申請人慾前往服務單位遞交申請,可先致電查詢單位的服務時間,服務單位或會要求申請人先進行預約。 照顧者須向服務單位提交每月填報及親自確認的「照顧時數表」,方可獲發放津貼,並須於服務單位指定的日期前提交該表,以在當月獲發放上一個曆月的津貼;否則,津貼將會順延發放(請參考註七的例子)。 服務單位會為照顧者介紹/選擇合適的照顧培訓課程,或按受照顧的殘疾人士的情況,建議照顧者參加特定的培訓課程,以提升其照顧能力。
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 領取交通津貼補貼方式
2018年6月,政府推行高額長生津,讓那些資產較少的長者有一個金額更高的長生津。 在2019年,長生津讓15.4萬人脫貧及降低整體貧窮率2.2個百分點,減貧效果稍為提升。 長者生活津貼的政策是在上屆行政長官在參選時的承諾,其後他在上任後第一次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時宣佈落實。 到2017年,長生津讓14.2萬人脫貧及降低整體貧窮率2.0個百分點。 一人低收入住戶若過半年內最高收過1200元職津,會額外收到2400元一次過津貼。 服務單位的社工亦會與受照顧的殘疾人士的負責社工保持聯絡,並與相關的社區照顧服務單位保持溝通,讓殘疾人士獲得合適及所需的服務組合。
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 在職家庭津貼
所有18歲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新來港人士都合資格領取電子消費券,但不包括外傭、來港工作的外地人、留學生等。 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2025 若八達通或電子錢包的舊有領取消費券的帳號已遺失、失效,可於3月25日或之前更新帳號資料,必須以相同支付工具的新帳號才能領取首輪消費券。 綜援計劃的目的,是以入息補助方法,為那些在經濟上無法自給的人士提供安全網,使他們的入息達到一定水平,應付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由於不同情況的人士(兒童、成人、長者、單親、殘疾人士等)都有不同的需要,加上不同的政策考慮,在綜援計劃下,他們的基本需要都有所不同。 職津分三層:全額、四分三額及半額,收入上限分別為每月不高於從事經濟活動的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之50%、60%及70%。 一般來說,前者(從事經濟活動的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會較後者(所有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為高。
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 申請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的津貼
津貼按曆月審批,申請人每一個符合申請資格的月份,可獲發該月的津貼。 只要滿足工時要求,每月工作不少於72小時,則可申領每月600元的全額津貼;每月工作雖不足72小時但不少於36小時,則可申領每月300元的半額津貼。 交津計劃意在補貼在職低收入人士交通費用,對於在職貧窮人士的幫助只限於交通方面,由此可見政府對低收入家庭的支援非常有限。 有關計劃於2018年4月3日開始接受申請,但津貼金額可追溯至2017年10月1日。 在放無薪假期間,他們名義上雖保有工作職位,卻沒有收入,也不被視作「失業」,因此就連申請綜援都不合資格。 在職家庭津貼計劃原來是為這些低收入在職家庭提供生活補助,但申請資格與工時掛鈎。
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 津貼2023|業主津貼2023
我在這裏特別要講解其中一項,即在今年2月1日起增加了豁免計算入息的上限,由過往的每月2,500元,增加至4,000元。 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 由2022年10月起,政府會把「關愛基金」下長者和殘疾人士的照顧者津貼恆常化,並提高金額,例如低收入家庭照顧者每月生活津貼會由2,400元增加四分之一至3,000元,惠及約10,000名照顧者。 【在職家庭津貼2022】申請2022政府公佈,由2022年4月1日起生效的在職家庭津貼(職津)計劃的入息及資產限額。 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 《香港財經時報》整合最新工時要求、入息及資產限額、職津申請資格及津貼金額詳情一覽。 津貼金額視乎住戶入息,基本津貼、中額津貼、高額津貼以及兒童津貼,會以全額、3/4額或半額發放。 有關部門完成處理申請後,申請人會收到申請結果通知,獲批的津貼會直接存入申請人的銀行帳戶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