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他 Razer 指針一樣,你可以使用 Synapse 軟件設置最多五個 CPI 階段(保存到滑鼠的板載存儲中),或自定義輪詢率,因為 Reddit 上有人設法說服你將其設置為小於 1,000 Hz 將提供競爭優勢。 打造最佳電競滑鼠的競賽不斷升溫,最大的滑鼠製造商不會讓自己失寵,Razer 的最新產品Viper,是該公司迄今為止最專注於電子競技的控制器,雖然 Razer 在 Lancehead Tournament Edition 中已經有一款流行的電競滑鼠,Viper 添加了使其感覺更加專業的功能。 想問一下樓主 現在我的deathadder v2 pro 只有在2.
Basilisk Ultimate 在全 RGB 照明開啟的情況下持續了大約 12 小時的高強度使用,雷蛇聲稱,在關閉照明的情況下,電池可持續使用長達 70 小時,你可以通過設置鼠標進入低功耗模式,來延長電池壽命,默認情況下,這設置為 30% 的電池壽命。 滑鼠在 Razer 的 Synapse 軟件上運行,一切正常,讓你可以重新編程(和停用)按鈕,自定義照明和鏈接個人遊戲的配置文件,Synapse 界面並不像它想像的那麼簡單,有很多選項卡、選項和選單可以進行分類,但是一旦掌握了它,它就可以很好地工作。 放在盒子裡面要拿取還是挺麻煩的,變得使用者必須自行想辦法收納,要不然就是選定一個側鍵方案之後就不要這麼頻繁更換,大概只有這樣才能免除閒置側板收納的問題。
滑鼠 razer: 藍牙耳機一邊沒聲音、斷斷續續怎麼辦?5步驟解決耳機斷訊
左邊也配置了三顆編程按鍵,最前端那顆預設為靈敏度離合觸發器,假設滑鼠目前 DPI 為 1600,那你按住這顆按鍵後,DPI 就會升/降到你指定的 DPI,放開就會回到原本的 DPI (後面會實測再詳細介紹)。 上面兩顆按鍵就隨自己開心去自訂義就好,通常我都設定成 Page up / down。 在標準模式下提供 10 個設定空間,透過 Hypershift 設定擴充功能設定鍵,讓輸入指令數量翻倍,達到 20 個自訂空間。 Razer Basilisk V3 外型是採用右手專用人體工學設計,經典的姆指墊可減少手指拖曳阻力,讓滑鼠在遊戲時的操作更加順暢。 要為滑鼠充電,你可以使用隨附的 MicroUSB 轉 USB 數據線或充電底座,充電底座底部還有一個 RGB 燈帶,可以與其他支持 Razer Chroma 幻彩的設備上保存的照明配置文件同步。
Razer Viper Ultimate 在外觀設計基本上與有線版本Razer Viper相同,都是屬於左右對稱設計,在左側與右側分別各有2個側鍵,因此不管左手或右手都能操作使用。 整個曲度的設計也非常接近,因此在握感方向來說幾乎相同,主要還是多了無線功能。 但若真的要挑一些細節,在滑鼠的按鍵接縫處較為明顯,其實除非看連接介面,否則要一眼認出還真的有難度。 在無線方面,原本的線材連接處變成micro USB接線分離,額外提供一個外接延長底座。 Basilisk V3 的滑鼠右鍵有做的比較長一些,我猜應該是為了某些中指較長的玩家設計的。 而 Basilisk V3 的滾輪段落我覺得比 Viper 的好很多,Viper 的段落感個人覺得比較少,Basilisk V3 除了段落感好一點外,滾動的速度也快了些。
滑鼠 razer: Razer Viper Ultimate 搭配充電座 – Mercury
;而硬體方面平均來說,擁有比同價位產品更好的規格,擁有超長續航力且沒有犧牲 RGB 燈效,更支援無線充電等,都是玩家會喜歡的特色,但就是要注意長時間使用對手腕會有負擔。 ,雖然羅技聲稱 Pro X Superlight 有針對此問題作調整,但仍然沒公開滑鼠可點擊次數、所採用的技術等,因此這問題仍然無解。 但根據網友的實際體驗,點擊回饋感是不錯,聲音也偏小,只是遊玩時若按到按鍵的邊緣,會有些微的滑動,但不影響遊戲表現。 Kone 滑鼠 razer Air 支援Stellar Wireless 滑鼠 razer2025 2.4GHz 及藍牙兩種無線連接模式,如果不想額外攜帶無線接受器或只是日常辦公,要處理文書作業,也能直接使用藍牙連線。 透過無線接收器使用 Kone Air 時,幾乎感受不到延遲,若主機距離手邊較遠的朋友也能再搭配無線接收器的延長線做使用。 ,但因為電池放置空間位於尾端,所以掌託的設計偏高,使用上需要花費時間習慣,且必須使用螺絲起子來拆卸這些零件,比起採用磁吸式更換的滑鼠較不方便,不過也相對不容易脫落。
- 另外推出Razer Core,可以透過外置顯卡的方式加強Razer Stealth的性能。
- 滑鼠重量為 110 克、寬度接近 7.5 公分,因此體積偏大,並非主打輕量型的滑鼠,長時間使用下來會有點手痠;鼠墊配置正常,滑鼠底部前後端都有,滑動起來算是順暢的。
- 在 Chroma Studio 可以設定 Basilisk V3 的 LED 燈效,除了預設的效果外,也開放使用者自訂。
- 在你開始體驗 Razer™ HyperSpeed Wireless 前,請先了解為什麼這項技術會受到世界級頂尖電競選手的青睞。
- DA是Razer賣最久也賣最好的型號當然會一直賣下去,因為原相已經釋出低功耗的高階讀取頭給其他廠商使用,所以接下來其他廠商的高階無線鼠應該都會陸續推出了。
ROCCAT®Owl-Eye 光學感應器|大幅增強功耗控制、精準度、指針控制感等,適合各類FPS遊戲。 滑鼠 razer2025 ,與IPS的影響相似,只是IPS與移動範圍有關,但MCU和反應時間連結性更強,能有效降低操作的反應時間。 接著是電競滑鼠的萬年難解之謎-靈敏度,詳細的數據介紹可以直接搜尋滑鼠靈敏度相關的文章,這邊會以應用為主軸來做介紹。
滑鼠 razer: 電競滑鼠的外型有什麼差異?
值得直接將 Viper Ultimate 與羅技 G903 進行比較,因為後者可讓你自定義物理按鈕佈局,並在玩遊戲時充電(如果你在羅技 PowerPlay 墊上額外投資)。 我認為這些功能最終使 G903 成為兩者中更強大的滑鼠,但 Viper 也毫不遜色,Viper Ultimate 華麗的設計、便捷的底座和卓越的性能,使其成為一項值得投資的產品,尤其是當你在市場上尋求靈巧的產品時。 為了適應 Viper Ultimate 的小巧外形,需要做出一些讓步,CPI(每英寸計數,指的是滑鼠每移動一英寸需要多少計數)開關位於滑鼠的底部,而不是直接位於滾輪下方,就像許多其他遊戲滑鼠一樣,雖然這可以確保不會出現任何意外點擊,但這也意味著實時調整 CPI 是不可能的。 完成之後,滑鼠鍵盤的無線連接就可以只透過一個接收器來與電腦做連線,對桌機可能影響不是這麼大,但對輕薄型筆電來說,少一個USB–A口的佔用就差很多了,所以這主要算是給筆電做使用的。 來自美國的記憶體廠商 Patriot,專門研發生產各類領先全球的記憶體產品。
滑鼠 razer: 老貓玩生活 -日常 X 筆記 X 體驗
Razer HyperPolling 技術是一項創新技術,不論玩家的遊戲風格為何,都能讓每個人從中獲益。 經過盲測驗證,許多競技遊戲的玩家都能感受到明顯差異,擁有更加順暢且反應即時的遊戲體驗 — 這是所有人都可以體會到的明顯優勢。 結合 Razer HyperPolling 以及 Razer HyperSpeed 的超低延遲連線,我們打造出具備真正 4000 Hz 輪詢率、速度居全球之首的無線效能。
滑鼠 razer: 光學滑鼠和雷射滑鼠的差異
唯一的小遺憾就是,Kone 滑鼠 razer2025 Pro Air 並沒有附贈無線接受器的延長線,但因為支援雙模,所以不是大問題。 文章會定時更新,產品的熱門排序也會隨時間有所不同,讓您隨時掌握到最新的產品資訊,如果RAZER 雷蛇電競滑鼠是您時常關注的商品,建議您將本頁加入書籤,將方便您日後更快速找到。 滑鼠 razer Razer 滑鼠 razer2025 Viper 左右對稱光學電競滑鼠拆解評測,就是以輕量化為主打的有線滑鼠。 本篇介紹的Razer Viper Ultimate為更進階的版本,完全升級也只多了5克也就是74克,就能擁有無線Viper滑鼠。
滑鼠 razer: 電競滑鼠常見問題 (Q&A)
不同的滑鼠外觀會影響到操作,但其實在相同外觀,重量不同的情形下操作起來感受也不相同。 Razer在輕量化的設計是外觀不打洞,也能達到輕量化效果,前陣子推出的Razer Viper就只有69克重。 當時這一支就受到許多玩家觀注,好奇如何不打洞也能這麼輕,這部分老貓也有特別拆解滑鼠結構分享,有興趣可以參考:外觀不打洞的69g極輕量化滑鼠! Kone Air 是一款以日常使用、電競遊戲兼具的滑鼠,就算放在辦公室也不會太過搶眼。 不僅手感佳,擁有19000 DPI 的範圍,搭配1000hz/1ms 的 滑鼠 razer USB 輸詢率,還有底部的 PTFE 熱處理滑鼠墊片能確保使用時的滑順感,還有多巨集按鈕。
滑鼠 razer: 有線電競遊戲滑鼠軟體
Synapse 還可以讓你自定義 RGB 照明,但預計選項有限,Razer 有幾個不同的預設以及完整的 1680 萬色譜,可以輕鬆匹配你的裝備主題,但由於在你實際使用滑鼠時隱藏了照明,因此這不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 你可以輕鬆地重新映射拇指按鈕以向上和向下循環、觸發或激活 Windows 快捷方式,Viper Mini 還提供單一的板載存儲配置文件,雖然不多,但仍可讓你隨身攜帶設置,而無需讓 Synapse 在後臺運行。 兩個 RGB 區域,一個位於 Razer 三條蛇標誌下方,後部底部邊緣有一個弧線 ,點亮並為原本的遮光設計著色,這是一種內斂的外觀,採用堅固的材料打造,水平光澤帶侵入了原本乾淨簡約的外觀。 PMW3389光學感應器丨2000Hz/0.5ms的USB報告率、160000DPI範圍,適合各類遊戲。 會這樣分類推薦,除了兩者玩法相近外,RTS(即時戰略)類型的遊戲的可以說是MOBA類型遊戲的始祖(講古),從魔獸爭霸開始,玩家自己創建模組玩法,把種族中的英雄獨立出來操控,纔有了後來的魔獸三國、信長,到現在大家熟悉的MOBA遊戲-英雄聯盟(League of Legend)。
滑鼠 razer: RAZER™ HYPERPOLLING 技術
圖片出自Mad Catz 官網,非智選Blog所有機械美學|霧黑親膚防汗塗層搭配白銀線條包裹機身,低調中盡顯科技質感。 滑鼠 razer ,要討論滑鼠點擊就不得不提到微動機關,但如果要討論到微動機關的區別,其實還蠻複雜的,可以從觸動機制、體積甚至是輔助插件的有無去分別,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之後再做補充。 這支算是3500 DPI版本的變種,採無背光的設計,我這支不是市售版,是CEO在市售版正式推出前送給媒體以及合作夥伴的版本,這支是我從朋友那邊收來的。
滑鼠 razer: 商品類別
Huntsman V2 的打感相較我比較常使用的 Cherry 紅軸來說,是相對更安靜的,據官網資料看,它在外殼內增加了一層特殊泡綿,在按鍵按到底的時候,會吸收內部零件相互觸擊的聲音,所以聲音就相對地降低許多。 不過使用的這種皮革材質,具個人經驗來講,只要過度摩擦,表面應該是會有掉皮的現象,但沒長時間使用也無法告知是不是真的會破皮QQ。 Basilisk V3 的燈光展示,等等跟 滑鼠 razer Huntsman V2 一併展示,先來開箱 Huntsman V2,相較滑鼠都是以蛇類來命名,鍵盤就都是以蜘蛛來進行命名,像這把中文名就叫「獵魂光蛛」,一聽就屌爆了。 它採用啞光黑色飾面,並具有橡膠處理的側面,可提供牢固、舒適的抓地力,背面附近發光的 Razer 符號是唯一的 RGB 照明區域,使 Viper Ultimate 成為金光閃閃部門中更加柔和的產品。
滑鼠 razer: 【Razer 雷蛇】DeathAdder Essential 煉獄奎蛇 電競滑鼠(RZ01-03850100-R3M
左右鍵比起使用第一代光學微動開關的手感有進步,但還是屬於按壓感比較輕軟、聲音悶的微動開關,這部分就要看個人喜好囉。 電力部分可以調整多久進入睡眠模式以及設定幾%進入低電量模式,低電量模式時滑鼠的效能會下降,如果你是玩遊戲的玩家,建議將他設定低一點。 Qi,是由無線充電聯盟WPC所制定,短距離且低功率的無線感應式充電標準。 另附有傳輸線,可用於有線模式的滑鼠操作及 Type-C充電,隨時滿足各種情境的使用需求。
DA是Razer賣最久也賣最好的型號當然會一直賣下去,因為原相已經釋出低功耗的高階讀取頭給其他廠商使用,所以接下來其他廠商的高階無線鼠應該都會陸續推出了。 滑鼠 razer2025 USB轉換接頭與線材連接後,可以將2.4GHz接收器插入,放置在桌上離滑鼠比較近訊號較強,也比較方便插入拔起。 讀取頭下方是充電座的接點,採磁吸的設計,但是本身並沒有附充電座必須另外購買,如果你本來就有Basilisk Ultimate、Viper Ultimate的充電座是可以通用的。 DeathAdder V2是去年年初所推出,採用了光學微動,將重量從105g更大幅度的減輕到只有82g。 可以多方參考其他品牌款式,絕對提供您最有人氣的商品,歡迎繼續延伸閱讀。
滑鼠 razer: FPS 遊戲滑鼠推薦
下方可切換標準以及Hypershift,Razer Hypershift鍵就是類似鍵盤Fn鍵功能,透過複合鍵的方式讓滑鼠的按鍵功能增加,這功能其他廠商也有,我覺得這樣的設計相當不錯。 Kone XP Air搭載了 ROCCAT 獨家的EASY-SHIFT 鍵技術,可以在按壓住一個鍵後,將14個自定義按鍵新增到29種按鍵組合,對於 MMORPG 還有 RTS(即時戰略)遊戲的愛好者來說,應該是聽起來相當誘人。 但比較可惜的是,左邊四顆側鍵設計的位置稍高,推測應該是為了避免玩家誤觸,但這個細心也導致在按壓左側四個自定義按鍵時相對不好施力。 包含左右鍵與滾輪等,Kone XP Air 總共能在專屬的驅動軟體 SWARM 上,自訂義設置 14 滑鼠 razer 個功能鍵,進行按鍵的設置、錄製巨集,甚至也能調整滾輪的靈敏度。 ROCCAT 過去在電競滑鼠界不如 Logic 羅技、Razer 雷蛇等品牌知名,不過驅動軟體的多元性確實讓我在心中為他加了不少分,畢竟 Logic 的驅動程式就常常被論壇上的網友們拿出來做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