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健署提供45至69歲婦女、40至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 舉例來說,若是術後需搭配放射線治療,這類患者就必須選擇延遲重建,直到放射線治療完成。 因為放射線雖可以殺死癌細胞,但也可能殺死重建的乳房組織,導致重建失敗。 追溯乳癌手術的發展,1894年由美國 William Halsted 教授提出根除性乳房切除術 ,藉由切除乳房組織及胸肌以治療乳癌,這種方式雖可有效控制病情,不過病人的外觀卻受到極大的破壞。 乳房重建手術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用自己的身體組織如腹部、背部、臀部表皮重建乳房,外觀和皮膚質感也較自然;第二種是利用醫療假體,即俗稱「矽水袋」,好處是不必在身體其他地方再造傷口。 周醫生解釋,乳癌的治療方法其實是非常具針對性,除了要考慮病人的個人意願、乳房大小、腫瘤位置等因素外,還需依據上述不同類型的乳癌分類,評估將來的觀望是孰好孰壞、復發率等,纔可為每位病人計劃個人化的治療方案。
- 做乳房切除術是為了治療乳癌;在一些情況,被認為是乳腺癌的高危人羣的婦女和一些男性,需要用做手術來預防,因此,要預防乳癌而不是治療它。
- 當乳癌腫瘤走到第四期,也就是惡性腫瘤轉移至骨骼、肝臟、肺臟和腦部等遠處部位時,開刀就不是首選,而會針對癌細胞特性給予化療,但同時也以延後或減少化療使用為目標,以維持患者的生活品質。
- 因為乳癌手術係外人眼中好簡單,就係靚同唔靚,又唔係割佢忽肉。
- 英醫生:乳癌的外科手術分兩大類,即局部切除保留乳房或全乳切除。
- 由設計師關蘇肖恩創辦的本土內衣品牌 Comfort Me,品牌設計意念來自她患乳癌的家人:乳癌患者在情緒和生活上需要面對的種種困擾。
可以有個很小的腫瘤並成功進行手術保留乳房,但如液下淋巴腺有擴散,亦會需要外科手術清除,兩者沒有衝突。 英醫生:以外科手術的角度,對於選擇局部切除或全乳切除,醫生會有技術上的建議。 但今時今日和病人討論治療時,病人的參與是十分重要,所以最後的治療方案會考慮到病人的意願,很多時候都是由病人決定。 有些甚至會接觸偏方,可能在傷口貼偏方草藥,常弄得皮膚過敏,結果不但疼痛沒改善,還衍生其他副作用。 臺北慈濟醫院疼痛科醫師莊淨為表示,根據美國癌症學會統計,大約有20-30%的乳癌患者,在接受乳房切除手術後3個月到半年,傷口及臨近組織疼痛仍有持續或加重現象,便需懷疑是否為「乳房切除後疼痛症候羣」。 全乳切除手術2025 因為乳癌手術係外人眼中好簡單,就係靚同唔靚,又唔係割佢忽肉。
全乳切除手術: 乳房重建簡單指引
但由於大家的意識有所提高,很少像以往般等到很後期才求醫,所以現時乳癌陷入皮膚的情況愈來愈少。 若腫瘤侵蝕到皮膚,很多時候已經是第四期的腫瘤,那時候別說要保留乳房,便連手術切除的機會也受到影響。 全乳切除手術2025 英醫生:醫生提供的治療選擇是基於技術上和治病上的考慮,如果技術上是可行的,則會以病人的意願優先。 但當然永遠會以治病的考慮先行,如果保留乳房有技術上的難度,更甚或會減低治癒的機會,我們的意見是不會這麼做。
- 英醫生:我們建議希望進行乳房重建的病人一個手術完成,由於微創技術可以保留接近百分之一百的皮,保留的效果更為美觀。
- 因為患者相對年輕,所以治療方案必須考慮會否帶來影響久遠的併發症。
- 不過,其實早有長期研究結果顯示,乳房切除範圍較大,並不一定能提升女性乳癌患者的生存率,所以「切多啲穩陣啲」的說法並無根據。
- 縱使在施行 傳統「乳房保留手術」時也需於乳房皮膚劃一約 3 〜 5 公分傷口,對腫瘤做局部廣範圍切除,同時在腋下 另有一約 3 〜 5 公分傷口,來進行前哨淋巴腺切片或 腋下淋巴腺廓清術【圖二】。
- 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在2016年發現的新症數目達4123宗,相較10年前增加近6成,增幅之大令人憂心。
早些開始術後化療,對病人是比較有利的,但先決條件仍是要待傷口癒合,不能操之過急。 改良式根除性乳房切除術是利用外科手術的方式,只將病竈乳房組織切除,不包括淋巴,儘可能的保留乳房組織。 因為在局部切除手術後,如果病人改變主意,希望把乳房全部切除,日後仍能按需要再做額外的手術,等於尚有轉圜餘地。 全乳切除手術 但相反若一開始已經把乳房全面切除,病人才改變主意,那就真的是無計可施了。
全乳切除手術: 乳癌病友該做乳房切除還是保留?無論哪種方式都可以立即重建
有時會在病人的兩個乳房上都做這個手術,這些病人把做乳房切除術當成一個癌症預防措施。 通常情況,手術中會在他們的乳房內插入一根引流管,並且連接到一個小的抽吸裝置,來去除皮下積液。 通常是在術後移除幾天,直到每天排量下降到20-30毫升以下。 全乳切除手術2025 術後的化療也一樣,並非每個乳腺癌病人手術後都一定需要的。 在乳房保留手術的過程中,醫生會先將腫瘤硬塊和周邊組織切除,手術後再安排患者接受電療,幫助清除乳房內的隱性腫瘤,以減低乳癌復發機會和提升生存率。 相反,假設患者已達癌症末期(參考乳癌分期表),代表癌細胞已經擴散到其他器官,此時才進行乳房切除手術實際上對改善病情並無太大幫助。
如情況許可,醫生可安排病人進行「保留皮膚全乳切除術」 全乳切除手術2025 或「保留乳頭全乳切除術」,令皮膚及乳頭得以保留,讓乳房重建的效果更自然美觀。 乳房整形手術是將局部整形技術,與重塑乳房形狀的技術融合,在病人接受乳房保留手術後,利用乳腺組織皮瓣或其他植入物填補已進行局部切除的乳房。 隨著有關技術的進步,一些已往被認為癌腫瘤體積或位置不適合進行局部切除的病例,現時都可使用乳房保留手術作治療,並在術間透過乳房整形手術,改善外觀。 接受全乳切除的女士,可考慮在術後馬上或稍後時間,以身體其他部位的組織或植入物,進行乳房重建(圖2)。 如情況許可,醫生可安排病人進行「保留皮膚全乳切除術」 或「保留皮膚及乳頭乳暈全乳切除術」,讓乳房重建的效果更加良好。
全乳切除手術: 乳房定期檢測
加上冠狀動脈也可能因受化療和標靶藥物的影響而受損,故左側受照射的病人因心臟病病發的機會,較右側乳癌病人為高。 然而在兩年後再跟進,超聲波掃描發現陰影增大了,建議針刺抽組織化驗。 化驗結果雖然沒有確切找到癌細胞,但未能解除危機,故建議郭女士將腫瘤切除,再進行化驗。 「當天醫生幫我攝期,上午見完醫生,下午便到影像及化驗中心做檢查,然後傍晚已經有結果。家庭醫生說超聲波見到有陰影,但體積細小,乳房X光造影沒有發現鈣化點,建議我跟進檢查便可以,暫毋須做任何治療。」郭女士說。 四十五歲的郭女士,數年前在沐浴時自我檢查,摸到左邊乳房有點凹凸不平,初時不以為意,以為是自己錯覺。 其後從網上瀏覽一些乳癌資料,令她提高警覺,二○一六年底終於趁長假期離港前見家庭醫生檢查。
全乳切除手術: 手術方法
前哨淋巴腺切片術的應用則可以避 免不必要的腋淋巴腺清除而導致患側上肢淋巴水腫的後遺症。 如果有局部嚴重廣泛性腫瘤、大面積鈣化點、或腫瘤已經侵犯乳頭乳暈,就可能得接受全乳切除,大約 3 成乳癌病人需要全切除。 隨著早期乳癌病人增加,對外在美觀的要求,及放射線治療的進步,愈來愈多病人能夠「只切除腫瘤,保留乳房」,或者做整形式乳房保留手術,儘量保持乳房完好外觀。 而選擇乳房保留手術的患者術後需要追加放射治療,也有少部分全乳房切除手術的患者會需要加做放射治療,請遵循醫師指示。 4.標靶治療:目前早期乳癌的輔助性標靶治療藥物以抗HER2標靶藥物為主,大約兩成至三成的患者有HER2過度表現、容易發生癌症轉移或復發,合併使用化療藥物可減少約四成的乳癌復發率。
全乳切除手術: 立即致電預約﹗
為了提醒大家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陳鬱如在個人臉書公開自己確診乳癌的過程,有網友看了去檢查,才知道自己罹癌,特別私訊感謝她。 也有癌友向她訴苦,表示身邊親友過度關心,反而帶來壓力。 後來,陳鬱如回過頭找臺灣的乳癌社團,發現臺灣雖然有乳癌社團,可是沒有專門的平胸不重建社團,相關討論多半零零星星散在乳癌社團裡面,所以她才成立乳癌不重建社團。 如果重建,一種選擇是放入矽膠,可是乳房必須放入異物,可能產生副作用。 另一種選擇叫做自體重建,就是從肚子把脂肪抽出來放到胸部。
全乳切除手術: 乳癌手術切除免轉移 微創自費至少20萬元
改良型徹底乳房切除術:將整個乳房組織以及與其在一起腋窩部分(脂肪組織和淋巴結)全部切除掉。 改良式根除性乳房切除手術會保留胸大肌、胸小肌,或只保留胸大肌,才能維持胸部肌肉及手臂肌肉的張力,手臂腫脹情形會較輕微,若日後要進行乳房重建的話也比較容易。 CancerCare.hk 提供和分享的《健康資訊》中的所有內容僅供大眾作一般資訊性參考,並無任何法律及醫療用途,不能取代任何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和治療,CancerCare.hk 概不承擔由此而引起的任何醫療及法律責任。
全乳切除手術: 血糖飆高高 醫師有妙招
接受全乳切除的患者未必從此高枕無憂,視復發風險仍應考慮輔以放射線治療、化學藥物治療、標靶治療及荷爾蒙治療。 在全乳切除手術中,主診的外科醫生會將病人的乳房整個切除,範圍包括乳頭及在腫瘤之上的皮膚等 (圖1)。 內視鏡手術的準備動作比較多,跟傳統手術相比 可能就會多出 15 全乳切除手術2025 到 30 分鐘,也由於手術的技術困難 度較高,所以總耗費手術時間會比傳統手術長。 不管 傳統乳癌全切除手術或內視鏡乳癌微創手術,副作用 主要有傷口出血、感染、皮瓣壞死、手術側上肢淋巴 水腫等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