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保健,最重要的不是學會艾灸,而是瞭解自己的經絡穴位,哪個器官不舒服了,你敲敲跟這個器官相關的經絡穴位就會舒服。 目前臨牀上已經有突破性的針灸療法了,筆者在臨牀治療中,曾多次施以艾灸,並以眼針、體針、耳針、刺絡放血等,綜合的應用之下,對本病不僅可有立竿見影的療效,並且已經大大縮短了療程,大多能獲得根治。 一般針灸療程的長短,端視患者病程、病情和體質而定。 在經絡學上,膏肓位在背部膀胱經所行的膏肓俞為中心的周圍區域內,而該穴之下有僧帽筋、脊椎神經後枝、肩胛背神經和大方稜筋,所以如果心臟有疾患,常直接反應在膏肓穴。 發作時多見疼痛在背部單側,甚少雙側,疼痛一般可向上蔓延至同側肩部、頸項部,少數放散至對側皆痛。
- 當緩解急性的激痛點之後,還是要適當做減壓運動,為什麼呢?
- 比如,得了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慢性疾病,且因久病不愈變得體弱消瘦時,說明身體氣血陰陽均已受損,最適宜取膏肓穴施灸治療,起到扶陽固衛、濟陰安營、調和全身氣血的作用,從而使身體恢復強壯。
- 長期的姿勢不良,斜方肌和菱形肌過度拉長,胸肌也因此過度縮短,頸部前方的肌肉過於緊繃,造就身體肌肉不平衡,也使第一肋骨上提移位,導致背肩胛神經受到壓迫及由下往上的擠壓發炎而疼痛。
- 接著附著在肩胛骨附近的肌肉,尤其是肩胛骨內側(靠近脊椎側)的肌肉會開始出現疼痛,甚至觸摸時還會出現條索狀的結節。
- 雲端中醫的文章中經常提到臟腑別通的經絡對應關係,原因無他,就是因為太有用了!
想要預防膏肓痛,平常要坐姿要端正,若是腰部能加上一個長型枕頭,支撐腰椎的前凸弧度,更能端正坐姿,使脊椎維持在正確位置。 此外,平時儘量維持正常作息,走路要抬頭挺胸、避免長時間低頭工作、看書、打電腦,或是躺在牀上、沙發上看電視看書,以免誘發肌肉疼痛。 盲膏痛2025 中醫師周宗翰建議,久坐的上班族,工作40分鐘後就必須起身活動筋骨,最好能夠配合半分鐘的簡單伸展活動,預防及緩解膏肓痛。 雲端中醫的文章中經常提到臟腑別通的經絡對應關係,原因無他,就是因為太有用了!
盲膏痛: 生活百科 熱話題
其他可以改善膏肓痛的穴道還有心包經上的內關穴、中衝穴,位於膀胱經腳上的承山穴,肺經上的俠白穴,脾經上的三陰交穴都會可以改善。 當代經絡研究大師沈邑穎在其《 經絡解密卷五 》中明確指出,人體的雙太陽經(小腸經、膀胱經)就像是一個健美的組合,保護人體的心臟與背部。 中醫治療是充滿藝術感的,例如: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前病後治(後病前治)…等等。 古人有一句成語叫做「病入膏肓」,這是形容疾病深隱難治,病情危重且無藥可救。
本症常見於過勞的上班族,因久坐造成上背肌肉緊繃、僵痛,嚴重時還會引起頭痛、肩頸僵硬、腰痛、下背痛、手指麻木等症狀。 這個部位缺乏強而有力的肌腱支撐固定,很容易因為不良姿勢而造成肌肉磨損受傷。 因此,引發的原因跟「手」很有關係,例如當雙手持續用力或使用電腦、打鍵盤時,長期下來,很容易造成雙手屈肌張力過大,連帶影響肩關節的肱骨、肩胛骨等,最後肌筋膜開始發炎、疼痛。 盲膏痛 第二次回來時說,十五天份的藥調理完後,背部及膏盲處痠痛就減輕了很多,胸悶、呼吸不暢、心悸、心律不整也有改善,比較好了,現在十五天份調理完,感覺已好了很多,再拿十五天回去繼續調理。 十五天份調理完,打電話來詢問,說背部及膏盲處痠痛已經調理好了,胸悶、呼吸不暢、心悸、心律不整也都好了,還需要再調理嗎?
盲膏痛: 按摩放鬆無法解決膏肓痛?醫師告訴你根本的解決之道
所以在中醫治療上,除了針灸用藥調整肌肉氣血外,最好還要透過手法調理結構,將錯位筋膜和骨架排列還原到正確的位置。 「膏肓痛」是一種臨牀常見的文明病,主因是長期肩頸緊繃使肩背部僵硬,背肩胛神經受到壓迫,或是長期姿勢不良,造成肌肉慢性疲勞拉傷,引起背部兩邊肩胛骨間的部分,即臺語所謂「飯匙骨」內側緣一帶疼痛。 膏肓痛是指上背部肌筋膜發炎,與久坐、姿勢不良、疲勞,壓力有關,跟成語說的「病入膏肓」等絕症無關。
- 每當形容一個人病無可治時,人們常會用到一個詞:“病入膏肓”。
- 結合現代臨牀的具體情況,一般以十多壯為宜,本組病例灸十三壯。
- 骨科醫師建議開刀手術,因怕手術失敗,傷到神經,引起下半身癱瘓,所以一直不敢開刀。
- 這就是所謂的疾病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同時伴有的併發症。
某會員N小姐,從2020年10月開始,經常會出現胸部疼痛,有一天晚上她發現,這個疼痛竟然就延伸到後背去了,剛好就是位於膏肓穴附近。 盲膏痛2025 她到網路上查看中醫資訊,看到「胸痛徹背」四個字,真的能夠理解這是什麼感覺。 晉景公患了病,派人到秦國求醫,秦國派一位名叫醫緩的醫生前去替他診療。
盲膏痛: 改善膏肓痛的方法
膏肓產生問題,就代表病情已經達到非常嚴重的地步嗎? 臺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祕書長、土城長庚復健科兼任主治醫師林杏青表示,要解答這個問題,就要來探討到底什麼是膏肓? 在中醫的定義上,一說是指人體心臟與橫膈膜之間的部分,而在西醫上,則將膏肓對應到兩肩胛骨間的區域,膏肓痛也就是泛稱該區域所產生的疼痛。 膏肓痛只是一種症狀,如同有很多不同”疾病”都會引起”咳嗽”,膏肓痛只是一種症狀表現,不是真正的病名。 如果膏肓痛一直治不好,很可能不是罹患膏肓痛上背痛,而是健康正常的痠痛感覺。
盲膏痛: 新聞自律規範
或用兩手握拳,對敲小指側,按著後谿穴,再聳聳肩,或作上下旋轉的肩部運動。 在靜止狀態對待脊椎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脊椎直立,也就是端正坐姿。 (時報出版提供)此外,上班族還要避免聳著肩膀打電腦。 盲膏痛 以上班族來說,在辦公室長時間彎腰駝背坐在電腦前,但眼睛視線必須保持水平看電腦,坐姿當然就是「駝背、抬頭、下巴凸出」,發生肩頸痛、膏盲痛是遲早的事。 ”就是說,艾灸壯數要多、艾灸時間要長、艾火溫度要高(適當高一點兒),這樣才能充分刺激膏肓穴,只有把它灸透,才能發揮效果。 歷代醫家也認爲,膏肓穴有補益虛損、養肺調心的作用,臨牀上多用於治療肺氣虛弱所致的咳嗽、氣喘、骨蒸盜汗、肺癆等病症;心氣不足、心火上擾所致的癲狂、健忘、遺精等病症;各種原因所致的羸瘦虛損。
盲膏痛: 穴位按壓不宜用力 適度點按即可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新冠疫情未來勢必走向流感化,口服藥必然要普及化,未來可能會釋放權力給基層診所,由基層醫師進行快篩,判斷是否為高危險羣,或在診所立刻給予抗病毒藥物,以舒緩醫學中心的量能。 雙腳張開呈弓箭步,雙手臂往兩側延伸與肩平行,吐氣時身體左彎左手接觸地面,右手指向天花板,同時要保持腰部挺直。 由於胸椎與肋骨相連,再透過肋骨與前胸胸骨相連而形成胸腔,因此胸椎的活動範圍非常狹窄。
盲膏痛: 胸悶、心悸,是疫苗副作用還是運動過度?竟是意想不到的兇手—膏盲痛
具體方法如下:取穴時,雙手交叉緊抱雙肩,肘關節貼近胸前,使兩肩胛骨充分張開。 盲膏痛2025 施灸者從大椎穴開始往下摸,在第四胸椎棘突下,肩胛骨內側緣骨縫處按壓,覺得胸肋間困痛,傳至手臂,即是膏肓穴。 蜂蜜中的酵素具有抗菌、殺菌作用,能治癒傷口,還能改善胃潰瘍;類黃酮素則可抗氧化,預防高血壓、糖尿病等各種生活習慣病,還有回復青春的作用。 建議3C族隨時提醒自己別當低頭族之餘,亦可做點前頭位矯正動作和減壓運動,幾個簡單原則就能有效預防難纏的膏肓痛。
盲膏痛: 網站使用協定
夢中他的病變成了兩個小兒,一個說:“那人是名醫,會傷害我們,往哪裏逃呢? ”另一個說:“我們在膈之上,心之下,‘膏肓’之處,艾灸、針刺和藥力都難抵達,他怎能奈何我們呢? ”醫緩到來後,經過診斷,頗爲難地對景公說:“病在膈之上,心之下,已入膏肓,不能採取攻伐的方法,藥物也無濟於事,無法治了。 1.肘部彎曲,分別向前向後轉搖肩關節各50次,一日三次,這樣可帶動肩胛骨上下旋轉,以運動背部的膏肓穴。 每當形容一個人病無可治時,人們常會用到一個詞:“病入膏肓”。
盲膏痛: 臨牀運用
膏肓穴大約是在背部第4、5根肋骨之間的肩胛骨內側,由於這個部位缺乏強而有力的肌腱支撐固定,肌肉容易磨損受傷。 透過調整脊椎之後,很快就會改善疼痛,同時胸部呼吸也會順暢。 而歸咎其根本的原因,還是源自於現代人多數膀胱經氣血能量不足,長期姿勢不良、低頭看手機電腦所造成的。 如果無法找整脊推拿師調整的話,也可以操作下面有效的運動。 3, 長期駝背、圓肩、聳肩,容易讓上背部肌肉緊繃疼痛,久了可能會肌筋膜發炎,這是一種膏肓痛的原因。 周宗翰說,初期的膏肓痛,只要肌肉能夠得到良好的伸展、循環,就可以緩解。
盲膏痛: 脊椎、肌骨再生醫療中心
三陰交穴位圖解位置 三陰交穴位 依據《 針灸學 》經絡與穴位記載 三陰交穴位置 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處為三陰交穴位所在之處。 三陰交穴隸屬於十四經穴中的 足太陰脾經 ,簡稱為脾經。 足太陰脾經絡脈總共計有21個穴位,若 三陰交穴痛 即發生於此經脈部位。
盲膏痛: · 坐轉椅上這樣動 放鬆腹部、防腰痛
常聽見病人的主述就是肩胛骨痠痛、肩頸痠痛、胸悶、胸痛、雙手的痠痛麻病症,甚至呼吸都會疼痛。 很多病患常會描述喘不過氣,或查不出原因的頭痛,幾乎都和肩頸背部肌肉緊繃有關。 肩頸痛真的很難根治哩,我痛了快十年,西醫用復健機器做牽引,熱敷和低周波按摩,中醫用拔罐放血,推拿,民俗療法拍打,這些我都試過,以前幾乎每個星期都得去找人按摩和spa, 但是都只是短時間的舒緩,終究沒有根治。 後來我是生活作息正常後搭配勤練”平甩功”和穿負離子衣服活絡血液後才改善的。 中醫師周宗翰指出,誘發膏肓痛的原因常跟「手」有關,當雙手持續用力或操作頻繁時,長期下來容易導致大小菱形肌過度收縮,使肌筋膜發炎、疼痛。 因此,不論是運用各種療法,甚至喫藥,試圖改善膏肓疼痛最根本的方法還是要多休息。
由於膏肓痛的盛行率過高,將近 20% 的人在過去一年內罹患膏肓痛,這過高的數據令人懷疑其實被調查者不是罹患膏肓痛疾病,而是健康正常的上背部疲勞緊繃痠痛,被納入膏肓痛的統計內。 按摩臨牀上,我遇到太多客人跑遍各醫院、診所沒被治療痊癒,但當我使用體感按摩幫助客人消除疲勞解除軟組織緊繃後,他們痠痛的不舒服問題就解決了。 所以,強烈懷疑有許多個案誤以為自己是罹患膏肓痛疾病,但其實只是疲勞緊繃痠痛,所以醫療行為無法治癒健康的人,但非醫療的按摩就確實解決了疲勞緊繃帶來的痠痛不適。 實驗將上背痛患者分為兩組,比較電療與針灸治療的效果,兩組在麥吉爾疼痛簡表和纖維肌痛影響問卷的評分沒有明顯差異,皆獲得改善疼痛的效果 。
具體細節請參閱相關網頁:「按摩治療肩膀肌肉僵硬、痠痛」。 造成第三、四、五節肋骨胸椎相連處關節退化,可能因長期的姿勢不良或過度使用,使得肋骨背肩胛神經及肌肉失衡,影響關節的穩定性。 頸椎壓力過大造成的椎間盤突出、椎體滑脫,或是頸椎旁的肌肉筋膜過緊等原因,容易壓迫第五節頸神經根或背肩胛神經,其造成分支背肩胛神經連帶疼痛,引起膏肓痛,這類的患者可能伴隨手麻的情況。 現代人長時間與3C產品為伍,多數的人日夜工作只為得到更好的生活品質,將大把的時間花在敲打電腦鍵盤、滑手機、長期伏案工作引起圓肩駝背,嚴重時,更使肩胛骨內側間筋膜及神經發炎,疼痛不堪影響生活和工作,此症狀俗稱「膏肓痛」。
「膏肓疼痛」是中醫的學名,屬於中醫背痛、風厥、胸痹、背肌風濕、背肌疼痛的範疇。 在古今中外的中西醫學中,均甚少有「膏肓疼痛」的專題論述或研究論文;西醫大多將本病統列背痛或背部神經痛的範疇。 疼痛只是個訊號,有時候真的是疼痛區域發生問題,有時候卻不全然。 這時候過去的病史就很重要了,『如何受傷』提供了我們許多關鍵。 現代人常見的各種心臟病、心肌梗塞,動不動就出現猝死,如果探究其根本的原因,有一個可能性就是感冒遺留下來的後遺症。
盲膏痛: 健康網》血壓值上下哪一個重要? 醫:「這個高」代表血管嚴重硬化
採站姿或坐姿均可,縮下巴,肩膀外展、手肘成 90度往肩胛後縮,每回停留15秒,每日至少3回,藉由訓練肩胛肌羣,使背部及頸部軟組織回復至正確位置。 現代醫學對膏肓穴所作的科學研究實驗報告,也證明針灸膏肓俞,可增加血液中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 臨牀實驗表明,針灸膏肓俞治療惡性貧血,五日後紅細胞由1000,000mm3升至33370,000/mm3 盲膏痛2025 ;人工放血造成貧血狀態家兔,針灸其膏肓俞、膈俞,都一樣可以加速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數量的恢復;證明膏肓俞為一補血強壯穴。 但特別要強調的是,膏肓疼痛症的確非常頑固難癒,雖然現代療程已大大縮短了,也不可能一蹴可癒;所以一發病,務必及早、積極接受針灸治療。
臨牀也證明,若針刺膏肓穴不當,極易導致氣胸,加上手也難以按到膏肓穴,故而想要活動膏肓穴,最好的方法就是艾灸。 ❺適度做擠肩式,將雙手往後交錯後手臂打直伸展,在背後十指緊扣做像伸懶腰的動作,雙手往下的同時,脖子要往前往上抬起。 如圖二核磁共振造影所示,紅色箭頭指向病變的胸椎,呈現較暗沉的亮度 。 體外震波以雙層壓電晶體產生高能震波,經特殊介質,聚集在需要治療的骨骼及軟組織上,藉由重複震盪方式,增進軟組織細胞代謝循環,軟化僵硬組織,使組織恢復血液供給,促進鈣化組織的再吸收、促進循環修復及組織再生。 乳腺增生是常見的女性乳房疾病,被稱爲乳腺囊性增生病,又有人稱爲乳腺小葉增生。 常表現爲一側或雙側的乳房脹痛、並且呈週期性,經期前脹痛感明顯,經期後減輕,少數嚴重的……
盲膏痛: 中醫藥聯盟
他們以優雅的儀態彈奏出動人的音符,仔細觀察,琴鍵的高度大約在手肘的位置,鋼琴家彈奏時肩膀是放鬆的。 彈鋼琴與打電腦雖是兩碼事,但有一點相同,就是都要坐著用手指頭操作琴鍵或鍵盤。 盲膏痛 通常身體有以下表現:艾灸兩三天,肚子就會咕咕響,說明氣正在推動寒溼痰瘀等垃圾,幾天之後,這些垃圾就會隨大便排出;體質偏寒的人,可能會有排寒反應,比如肚子或腿發涼;還有些人可能會發汗或嗝氣。
膏肓穴是厥陰病的最底層(厥陰病為六經病之一,可想像成病到最深的那一層)。 艾灸膏肓穴,可以把最底層的瘀血、寒濕、痰濕等不幹淨的東西灸出來。 孫思邈是中國古代著名醫藥學家,也是養生的實踐家,百餘歲時猶視聽不衰,神采奕奕,可謂古之聰明博達長壽者也。 膏肓穴在臨牀上多用於治療肺氣虛弱所致的咳嗽、氣喘、骨蒸盜汗、肺癆等病症;心氣不足、心火上擾所致的癲狂、健忘、遺精等病症;各種原因所致的羸瘦虛損。 古人認為心下面有一小塊脂肪做膏,心臟與橫膈膜之間的部位叫做肓。 膏和肓之間是藥力達不到的地方,形容病情嚴重,無法醫治。
盲膏痛: 骨刺、坐骨神經痛
在古代,膏肓痛意味著一個人長久勞累,才會形成這種疼痛。 操作方法:先膏肓穴以大艾炷灸,每次十三壯;再使患者平臥,取氣海、足三里三穴,大艾炷各灸七壯。 盲膏痛2025 若需加灸至陰穴,則與灸膏肓穴同時進行,小艾炷兩側各七壯。
以上面的S先生案例,那位神奇的整復師就教他,以後膏肓疼痛的時候一定要記得要按摩手中「魚際穴」,之後他每次感到膏肓緊緊的時候,就會自己按摩此穴,每次都會快速緩解,因此他對中醫非常有信心。 而今運用良導絡經絡檢測,可以清楚觀察這個現象的根本原因以及變化型,更發現膏肓痛與心臟、肺臟疾病息息相關,本文找出9種有效的改善方法,提供有此困擾的人養生參考。 由於膏肓穴本身就是一個穴道,因此最直接了當的方法就是去按摩膏肓穴,由於這個穴道很深,因此可以用一顆網球用背部壓在牆上,輕輕滾動球來按摩。 也可以找個牆角來按摩,如果按摩許久還是沒有效果,就可以從其他穴道下手。
盲膏痛: 醫師專欄
膏肓疼痛大多連續多年而不癒,過去臨牀上只能施以姑息治療,短暫止痛而已,甚難完全根治。 當疲勞、熬夜、感冒、經期前後、天氣變冷或下雨潮濕,或情志不遂、憂思鬱悶過度時,常會誘發並加重疼痛。 膏肓痛本病的臨牀表現,為背部膏肓局位,或其周圍疼痛、悶痛、痠痛或錐痛;病程較長,多呈反覆性發作,時痛時止;間歇期間,病位稍有灼熱、強緊或痠重感,部分患者或幾乎沒有症狀。 鐵三角經絡變化型,更容易出現膏肓穴痛 若提到太陽經,雲端中醫曾經發表過一篇預防中風的文章,而膏肓穴疼痛的基本經絡模型,與心臟病、中風是幾乎完全一致的。 前胸的疼痛,會延伸到背部 她在當時進行了幾次經絡檢測,發現就是心經與心包經虛證,後來她按摩心包經與胸部的「膻中穴」之後,前胸的疼痛緩解,後面的疼痛也消失了。
盲膏痛: 對症治便祕 中醫七妙法
然而,多數問題最後都要回到改正生活習慣、訓練肌肉的強壯與穩定,才會真的能夠治癒。 坐辦公桌工作者,每一小時可以抽個幾分鐘做伸展活動,避免長時間固定姿勢,造成身體僵硬不適。 有人主張從膏肓穴下針,但是這個地方極容易造成外傷性氣胸,依照日本學者的解剖研究,膏肓穴的安全深度為19mm,縱使醫師有十分豐富的經驗,也無法保證其下針安全性。 「膏肓痛」在民間泛指,背部肩胛骨靠近脊柱端部位的肌肉痠痛。 由於這個部位缺乏強而有力的肌腱支撐固定,因此很容易因不良姿勢而造成肌肉磨損受傷。
盲膏痛: 上肢、肩關節功能弱 穴位刺激助改善
上背部痠痛牽涉的肌肉過多,包含但不限於斜方肌、大菱形肌、小菱形肌、闊背肌、大圓肌、腸骨肋肌、後上鋸肌、後下鋸肌、棘下肌、頸夾肌、最長肌、棘肌、提肋肌,如圖七所示 。 所以不要用醫療解剖學來看待上背疲勞緊繃痠痛,而是要將背部視為一個整體,用手觸摸尋找緊繃的軟組織,才能精細地抓到哪塊肌肉的哪條肌束的哪段肌節緊繃,予以按摩解除痠痛問題。 盲膏痛2025 頸椎間盤突出、頸椎病變、頸椎骨質增生,都可能造成頸椎壓迫第五節頸神經根,繼而產生膏肓痛上背痛的感覺。 盲膏痛2025 剛開始發病的時候都只是稍微肩頸僵硬,轉動脖子時,有卡卡聲響,經過一段時間便會開始覺得肩背肌肉有拘急感,手臂做抱胸運動時,會覺得背後有筋肉拉住的感覺,嚴重時,甚至連手臂都無法上舉,有痛徹心扉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