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發展一日千里,前列腺癌病人進入第四期癌症後,不止有多種藥物可治,近年醫學界發現如能讓病人結合使用荷爾蒙治療及化療,可延長20個月的存活率,即接近兩年,效果令人鼓舞。 經提取組織檢驗後,診斷為轉移性腎細胞癌,屬於中度風險的一類。 病人隨即進行了3個週期的「免疫及標靶聯合治療」後,患者反應良好,首先,轉移到肺部的腫瘤有明顯改善,肋膜積水減少。 2020年11月,在經過11個週期的治療後,患者的腫瘤縮小,食慾獲得改善,體重亦有所增加,甚至以往需要坐輪椅,也可以在沒有協助的情況下行走。
- 現在病人正進行輔助治療,繼續加強控制,接受HER2標靶治療,希望令復發機會減少。
- 不過,對於轉移性腎細胞癌最新的「免疫及標靶聯合治療」出現,則為腎細胞癌治療帶來嶄新發展,為晚期轉移性腎細胞癌的病人提供突破性治療選擇。
- 潘醫生:有些病人會因為治療後身體沒有作嘔作悶等異常反應,於是懷疑藥物的效用。
-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2017年有2240個新增前列腺癌個案,對比十年前有超過一倍的上升,現在已經成為男士第三位的癌症殺手。
梁發決定延續恩師的心志,與兒子梁進德返中國向中國人傳福音。 英華書院問答隊成立於1994年,在大型校際問答比賽中屢獲殊榮。 英華分別於1996、1998、2005年三度勇奪香港電臺舉辦之校際時事及學術常識問答比賽冠軍。
潘明駿醫生: 化療正面面對 治療濾泡性淋巴癌的多樣性
暫時的數據顯示,免疫標靶療法通常應用於晚期乳癌病人,即乳癌已經復發或擴散至身體的不同位置,而採用手術切除治療相對地已經沒有太大作用。 主要透過一些藥物治療令病情受控,延長患者的存活期,以及減低病癥的出現,從而提升病人的生活質素。 以往病人需待荷爾蒙療法失效後才進行化療,帶來的問題是此時患者的身體往往十分虛弱,化療後的副作用會較難適應,這種綜合治療另一好處就是將化療的時間提前,令患者有更佳的身體質素接受化療,令治療過程更舒適。 若罹患轉移性腎細胞癌代表癌病已經擴散,當中分為低、中、高風險以估算預後。
- 新的藥物完成研發後,會首先選擇應用於晚期癌症患者,因為這類病人已消耗掉一些常規化的治療。
- ,縮寫YWC,舊稱Anglo-Chinese College),是香港一所直資基督教男子中學,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成員學校之一,也是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之學校,為香港傳統名校之一。
- 近年不少人定期驗身,可抽血檢驗前列腺特異抗原(PSA),如有異常再檢查,有助及早發現前列腺癌。
- 然而10至20%的病人會出現較為嚴重的骨髓抑壓的情況,如:白血球數量過少、血小板過少、貧血等等。
- 前列腺癌多見於年長男士,不少患者發現時癌細胞已轉移至其他器官¹,²。
WMC為世界其中一個水準最高的「業餘樂團比賽」,分多個級別作賽,今屆已是第18屆,參賽團隊來自世界各地,與英華書院同組較量的,還包括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代表,而英華是香港第二隊中學樂團在同一個賽事中獲金獎,且得分最高。 英華書院之學生屢次在香港青年音樂匯演及香港校際音樂節等重要學界音樂賽事中獲獎無數。 潘明駿醫生2025 過去十年,英華書院合唱團開始與傳統名校真光女書院組成混聲合唱團,並獲獎無數,更曾客串電影《熱血合唱團》。 英華書院於2006年起考慮加入直接資助計劃(直資),並就此舉辦多場諮詢會。
潘明駿醫生: 骨質疏鬆無先兆 預防三招
本計劃透過義務的腫瘤專科醫生,為有需要的癌症患者提供專業的醫療諮詢,解答有關癌症用藥問題,協助病友解決治療方案的疑問,讓患者放心繼續落實治療的期望。 潘明駿醫生 現時治療轉移性膀胱癌仍主要以化療作第一線治療,但如反應欠佳,以往只可以使用另一種化療藥物作第二線治療之用,但近年醫學界開始使用免疫療法作第二線治療,平均可將患者壽命由約半年提高至十個月,其第三年平均存活率亦是化療的兩倍。 膀胱癌是港人常見的癌症,每年平均有四百宗新症,每年死亡人數約二百人,死亡率高達五成。 潘明駿醫生2025 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副會長潘明駿稱,目前醫學界對膀胱癌成因仍不太清楚,但部分原因與身體長期吸入包括香煙內的化學物質等致癌物質有關,患者早期會出現排尿不適、血尿、尿頻、尿痛、腰痛、發燒等症狀。
這時,沈維昌和盧冠元兩位老師,堅決保校,由沈維昌先生(Mr. Richard Shum Wai Cheung)擔任校長,學校得以繼續辦學。 由於條件不足,政府在1927年撤回津貼,校方因此籌劃自建校舍。 曉士牧師掌校時,入讀學生人數不斷上升,更獲政府納入為資助學校。 同年,書院又成立了英華青年會(與現在的學生會等同)和創立《英華青年》(Ying Wa Student)。 英華書院1818年於南洋馬六甲創辦,1843年遷至剛開埠的香港,當時香港已有一所於1842年創立的馬禮遜紀念學校(已關閉)。 在香港教育史上第一所在香港辦學的英式學校是馬禮遜紀念學校,辦學歷史最長則為英華書院。
潘明駿醫生: 傳統治療乳癌的方式
近年不少人定期驗身,可抽血檢驗前列腺特異抗原(PSA),如有異常再檢查,有助及早發現前列腺癌。 除GBM和MPM之外,腫瘤電場治療應用於其他癌症的臨牀研究均在進行中,例如胃癌。 潘明駿醫生2025 學會會長鄺維基指,免疫治療自一六年引入香港後已廣泛使用於治療各種癌症,惟醫院管理局仍未將免疫治療藥物納入藥物名冊的「病人自費項目」,作治療膀胱癌用途,令病人須經過繁複的申請程序方可使用,冀局方可於短期內引入藥物,增加患者存活率。
潘明駿醫生: 醫生有SAY癌症與你 – 【醫生專訪】吳志輝醫生&潘明駿醫生
包括第一類的HER2標靶治療,大約四分一的乳癌患者為HER2型乳癌。 針對HER2型乳癌的標靶治療,令HER2無法出現刺激反應,從而抑制乳癌細胞生長,使癌細胞受控。 另一類型的標靶藥則為PARP抑制劑,主要針對10-15%有BRCA基因突變的乳癌病人。 多是用於化療後,因為化療破壞癌細胞DNA,繼而需要透過PARP抑制劑的「酶」,抑制其修補基因的功能,就可以控制病情。 臨牀腫瘤科醫生潘明駿醫生指出,免疫標靶療法的原理主要是利用PD-1/PD-L1的抑制劑,將PD-1/PD-L1的檢查點抑制。 身體裡的癌細胞,懂得偽裝成正常細胞,利用檢查點令免疫系統失效。
潘明駿醫生: 健康的選擇 – 海味什錦鍋食譜
抗癌的路途並不孤單,醫生與家人都會在旁支援,如病人對化療或各種療法有不明白之處,應該積極向醫生查問,無必要獨自面對。 潘醫生:治療前日不宜喫得太飽,有助減少一旦出現嘔吐時令症狀加劇。 完成治療後便可以正常飲食,應避免進食刺激或引起腸胃不適的食物便可,飲食宜保持清淡及要多喝水。 根據香港衛生防護資料顯示,前列腺癌是香港常見男性癌症中,發病率升幅最快的癌症。 英華書院被視定為香港最悠久之學校,但並非在香港創立,聖保羅書院可視為香港歷史上最悠久在本地創立的的學校。
潘明駿醫生: 前列腺癌治療新發展 有助提升存活率
醫生: 如果是早期的前列腺癌,根治機會相當之高,主要有兩大方向,第一個方向是手術,將增新的前列腺切除,可以用機械臂輔助進行微創手術,會較傳統手術準確及傷口較細,病人復原的速度都會較快。 第二個方向是放射治療,現時的放射治療可以調控其強度,不會像以往般大包圍,避免影響附近正常細胞。 透過電腦設計及計算,劑量可以集中於前列腺的位置,避開正常的組織並同時準確地射中癌細胞,減低放射治療的副作用。 在電療的過程中,前列腺會移動,即是它的位置可能每一天都不一樣,令到放射治療有機會不夠準確,現在有一些影像導航的技術,可以每天接受放射治療前為患者進行掃描,就可以知道前列腺的準確位置,放射治療時就不會射到正常組織了。 腎癌是香港常見但易被忽視的癌症,其病徵並不明顯,很多患者到了較晚期才發現,而藥物治療在過去十年並沒有太大突破,令治療難度增加。 對於轉移性腎細胞癌最新的「免疫及標靶聯合治療」法,聯合兩種治療方法能產生協同效應,雙劍合璧,進一步加強治療的效果。
潘明駿醫生: 偏頭痛打亂人生 預防藥物助重拾正軌
書院業務除教學外,亦有印刷設備出版不同書刊,當中包括基督新教刊物、教材、報刊及小說。 書院於1843年由時任同屬倫敦會的傳教士及漢學家理雅各,連同印刷設備遷至香港,為倫敦會在香港的傳教站。 書院於1858年停止辦學,其下印刷設備亦於1871年售予王韜以成立中華印務總局及出版香港首份華人主理報章《循環日報》。 1911年,多名道濟會堂牧師共同提倡英華書院作為一所學校復辦,以配合香港大學的成立及當時社會需要。 在倫敦傳道會同意代為尋找人選出任校長的情況下,英華書院於1914年恢復辦學。 英華書院復校後之校舍,曾先後設立在港島堅道、般鹹道、旺角弼街及九龍塘牛津道,到2003年遷至西九龍填海區英華街現址。
潘明駿醫生: 潘明駿醫生 Dr. Poon Ming Chun, Darre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何福堂社的社色是藍色,吉祥物是鷹,鷹的雙翅正好就是代表著自由。 不論停辦前或復辦後,英華書院均有一英文名為「Principal」的職位,在香港現有教育制度下,此職位的中文翻譯應為「校長」。 惟根據現有的史料,停辦前的中文文獻只曾使用「主持」來作為「Principal」的翻譯。 1938年,舒活牧師離任,薦舉自1933年已在書院任教的鈕寶璐先生(Mr. Herbert Noble, O.B.E.)當校長。 關於結束學校的原因,有一說法指理雅各是因為獲香港政府委任去處理香港教育事務和建立中央書院(今皇仁書院),所以無法兼顧英華書院事務所以需要結束英華書院,並沒有史實支持,且發生時間上並不太吻合。
潘明駿醫生: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潘明駿醫生
醫生:是啊,早期的前列腺癌都沒有很明顯的病徵,前列腺癌跟前列腺肥大的病徵相似,所以醫生不能單靠臨牀病徵就斷定患者是前列腺癌。 要判斷是否患有前列腺癌,要抽血進行檢查前列腺特異抗原,即是PSA,正常數值是4或以下,如果有前列腺問題的人,PSA會變高,即是4或以上。 醫生亦會進行指探,檢查患者前列腺有沒有肥大、硬塊,如果有的話,就要進行活檢檢查,把針放入直腸,用超聲波照前列腺位置,並抽取活組織作化驗,這是一個傳統的方法,但有機會會出現細菌感染。 現在新的方法就是經過會陰,即是肛門附近的皮膚,把已經消毒的針,經過皮膚到達前列腺,並抽取組織,研究顯示可以減低感染的風險。
潘明駿醫生: 化療不是洪水猛獸 – 問問醫生和營養師!癌症同路人學堂 – 相片
不宜進食過多肉類:若然進食過多紅肉如牛、豬、羊肉,有機會提升脂肪攝取量,香港防癌會又指出,有研究顯示可能會增加患腸癌的風險,而胰臟癌、腎癌、前列腺癌、乳癌與紅肉的關係亦在研究中。 潘明駿醫生2025 每日進食紅肉不超過3兩,另選喫雞、魚、海產、蛋、豆製品,有助減低風險。 他又稱,以往病人可能要服用多種藥物去處理CINV,如5HT3拮抗劑及NK1拮抗劑,並且要在治療前及治療後都要持續使用數天以取得療效。 至於新型止嘔藥則已含有5HT3及NK1拮抗劑,只需於治療前口服一粒,可避免患者回家後忘記服藥。
潘明駿醫生: 腫瘤溶解症候羣
當時英華書院的教育內容是一般俗世教育,學生及職員不一定需要是基督徒或從事佈道工作。 因此,書院的設立並未得到倫敦傳道會的大力支持,只曾勉強提供物質協助。 早期的書院兼負教育和出版的工作,出版刊物包括發行香港首份華文報章《遐邇貫珍》,以及最先將《十三經》翻譯成英文出版等。
然而,艾禮士校長也有一些頗具爭議性的措施,例如1969年度,他在中六級取錄了15名女生,有人津津樂道,也有人認為破壞傳統。 書院亦於11月1日復校上課,繼續由鈕寶璐先生出任校長。 戰後,因中國內戰和嬰兒潮,香港人口迅速增加,學生人數激增至500多。 1955年,校董會向政府申請撥地興建新校舍,選址為九龍城區牛津道1B地段。 英華書院在校舍方面,由於馬禮遜紀念學校比書院更早一步由澳門遷港,並得到政府撥地建校,政府無意撥地予性質相近的英華書院。 最後唯有將書院設立於上環鴨巴甸街與荷李活道交界,堅道的倫敦會傳道會大樓(現為合一堂香港堂)內。
潘明駿醫生: 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其後校方認真思考校舍的未來發展,並於1999年12月收到政府消息,於當時竣工不久的西九龍填海區將有一幅土地用予建校,故校方起草建議書申請用地。 於2000年6月1日,校董會獲政府批出一幅位於西九龍填海區深水埗西的土地。 據政府安排,辦學團體除了須於該幅土地設立中學外,亦須同時設立直屬小學,坊間稱此種模式為「一條龍」。 在沈校長帶領下,學生人數創復校以來的新高,有約200人,而且開設夜間小學,由書院的高年級生任教。 復辦校報《英華月刊》,組織籃球隊,奪香港學界籃球聯賽冠軍。
潘明駿醫生: 醫生促相關藥物納名冊
年輕化跟生活習慣不無關係,「前列腺癌的高風險因素包括肥胖、西方化飲食,現時很多香港人會喫高熱量高膽固醇食物,以至發病趨向年輕¹,⁴」。 佩戴TTFields裝置期間,我自覺口齒不清的症狀有所改善,而且可以如常生活,除了頭皮輕微痕癢之外,並無其他副作用。 根據我自身的經驗,我認為TTFields應可幫助更多GBM患者,希望能在香港更普及地使用,給予患者額外的治療選擇和希望。
潘明駿醫生: 肺癌——肺癌治療
潘又指,前列腺癌病徵包括排尿時開始有困難、尿液中帶血等。 潘明駿醫生2025 潘明駿醫生 過往有男士於身體檢查時,發現抽血結果中的前列腺特定抗原(PSA)高,繼而向醫生求助,才確診患上前列腺癌。 惟他指大部分轉移性前列腺癌病人並非靠驗血結果發現,而是有明顯病徵,如骨痛、貧血、骨髓受壓等。
潘明駿醫生: 藥物依從防腎衰竭 多管齊下減糖尿腎風險
目前為止,現代有關英華書院的中文歷史書籍,如《古樹英華》、《馬禮遜回憶錄》等,多數均統一採用「校長」來作該職位任何時期的翻譯。 校方為慶祝英華書院創立200週年,以「皕載英華」為主題,舉行了一連串活動。 先於2017年11月舉辦名為「英華皕載籃球明星邀請賽」的籃球賽事,邀請已畢業的前籃球校隊成員組隊,對陣甲一籃球聯賽球隊永倫。 潘明駿醫生2025 其後於香港浸會大學舉辦學術研討會、推出名為《天地人》的校慶主題曲、與香港郵政推出紀念郵票、與香港歷史博物館合辦名為「傳道授業在香江」的專題展覽及講座系列。 2018年12月2日於香港會展舉行校慶晚宴,邀得時任特首林鄭月娥擔任主禮嘉賓。
醫生: 不會的,只要放射治療的射線是準確,集中於前列腺,對整個人的影響會很少,有些病人會有輕微的副作用,例如小便變得頻密了、小便時有少少痛,但都可以正常生活的。 前列腺癌化療以外,口服靶向性荷爾蒙抑制劑是另一選擇,兩者各有長短。 前列腺癌化療副作用較多,但病人可預見療程時間和成效,之後副作用便會逐漸減退;靶向性荷爾蒙抑制劑或導致血壓高、影響電解質水平¹²,相對溫和,但需長時間服用。 用於晚期乳癌病人來說,特別是三陰性乳癌的病人,若以免疫標靶治療配合上化療,相比起只用化療,能有效延長無惡化存活期五至七個多月以上,平均生存時間也由以往只有十八個月延長到超過兩年時間。 另外,PARP標靶治療則適用於帶有BRCA基因突變的晚期乳癌病人,相對於傳統的化療藥物,能有效延長無惡化存活期大約五至七個月或以上。 而HER2標靶治療適用於早期、中期及晚期的HER2型乳癌病人。
潘明駿醫生: 健康資訊
,縮寫YWC,舊稱Anglo-Chinese College),是香港一所直資基督教男子中學,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成員學校之一,也是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之學校,為香港傳統名校之一。 潘明駿醫生2025 英華書院與漢學、華語翻譯、新教在華傳教、香港開埠及教育、華文報刊出版及印刷方面的歷史息息相關。 英華書院有關其馬六甲時期及香港開埠初期的歷史文獻多以非華語寫成,因此書院在一些史料上亦有英華學院、英華學校等華文譯名。
潘明駿醫生: 【脫髮有得救 醫生拆解脫髮六個謬誤】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數字,前列腺癌是香港男性第三大常見癌症。 養和醫療集團於2020年起進行了一項為期15個月研究,評估同時使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及「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為患者所帶來的影響,參加研究的51位前腺列癌患者平均年齡為71.5歲。 研究發現,逾9成患者在治療後沒有出現嚴重副作用,病人在治療期間及其後出現的副作用相對溫和及短暫。 51名患者中只有1人出現嚴重腸道症狀,另有6人有泌尿系統症狀,但情況均於1個月內逐漸減退。 養和醫療集團今日(16日)發布一項臨牀研究,發現同時採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及「磁力共振導航」的放射治療,可減輕前列腺癌病人治療期間的副作用問題,有助盡快回復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