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隨著免疫治療的出現,醫學界終於有辦法識破癌細胞的奸計。 當免疫系統運作正常時,便能夠偵測到外來的異常細胞,例如帶有病毒的細胞,或者出現異常分裂的細胞,免疫系統便會產生免疫反應,猶如吹響「警號」,號召免疫細胞對異常細胞作出攻擊。 此外,免疫系統好比一套人面識別系統,可以牢記著曾經攻擊過身體的細菌、病毒和異常細胞,倘若日後這班「敵人」再次來襲,免疫系統亦可以配對自己的記憶,從而識別這班敵人並作出相應的抗敵行動,保護人體,免被它們入侵。 又或者,若腫瘤只是單一基因突變,用標靶治療就能直接攻擊癌細胞,即時將腫瘤大幅縮細;免疫治療雖然同樣有效,但就需要時間來激活自身的免疫系統。
他們破壞小鼠的細胞性免疫系統,尤其是 T 細胞免疫,結果約一半的小鼠長出了腫瘤。 「這個實驗證實,接觸致癌物的小鼠體內確實出現癌細胞,只是被免疫系統控制住了。」陶祕華解釋。 人體內細胞不斷複製增加,染色體複製的過程中,基因就可能發生突變,突變的累積會使正常細胞變成癌細胞;另外,人體外的幽門螺旋桿菌、B型肝炎病毒、陽光中的紫外線、食物中的亞硝胺等,也都有機會促進細胞突變。 目前,有20多項3期臨牀試驗正在檢驗不同組合療法治療肝癌的療效,它們的試驗結果有望進一步改進肝癌的治療選擇。
免疫治療肝癌: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病發那年演講上百場、出國5次!名醫忽略疲倦 肝癌三期才發現
同樣在實驗室人工培育,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ies,簡稱 mAbs 或 MoAbs)也叫治療抗體,是一種免疫系統蛋白,它能和癌細胞的結構結合,使癌細胞容易被免疫細胞辨識,並將其殺死。 從患者體內抽出T細胞,在T細胞中加入一種特殊病毒株去改造T細胞依附在癌細胞的能力。 經過改造,T細胞會被放回病人體內,從而辨識和依附在癌細胞上,繼而攻擊及消滅這些癌細胞。 這是因為癌細胞身上有一種稱為「PD-L1」的分子,可以透過結合T細胞的PD-1免疫檢查點,從而激活該免疫檢查點,令T細胞受到抑制,而癌細胞便可以肆無忌憚地繼續生長,甚至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任陳家禹說,一般而言,晚期肝癌的標準治療是標靶藥物,但反應率只有3%,而且副作用極大,影響患者生活品質;但如果換成免疫治療,相較於標靶藥物,反應率達到20%,高出將近7倍。 免疫療法作爲新輔助治療的另一個潛在用途是讓原本不適合接受肝移植的患者能夠接受肝移植。 不過由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激活了人體的免疫系統,這可能導致患者更容易排斥移植的肝臟。 在早期肝癌患者中,目前多款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作爲單藥或組合療法的一部分,正在臨牀試驗中作爲手術後的輔助療法接受評估。 目前基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組合療法包括與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聯用,或與抗VEGF抗體聯用。
免疫治療肝癌: 免疫治療如何激活免疫系統?
相較於CAR-T療法,TCR-T療法在實體瘤治療領域具備獨特優勢。 2022年8月18日,科濟藥業宣佈,《Frontiers in Immunology》雜誌上發表了關於其自主研發的靶向GPC3的CAR-T細胞候選產品CT011治療晚期肝細胞癌的長期生存案例報告。 免疫治療肝癌2025 每個殺傷性T細胞都攜帶像抗體受體一樣的受體,可以識別特定的靶標。
- 除了靶點GCC外,結直腸癌另外一個有效靶點GUCY2C也是近期研究熱門,中國有一項針對7名患者的小型 CAR-T 研究,以結腸癌標誌物GUCY2C爲靶點。
- 此試驗其中有約21%是B型肝炎患者,約26%是C型肝炎患者,這些患者都曾使用過sorafenib。
- 免疫治療常會合併其他治療一起進行,包括腫瘤局部治療及標靶治療等。
- 您可登上手機應用程式或客戶平臺查閱保單、提交索償、尋找網絡醫生及購買最新信諾產品。
黃怡翔說:「臨牀經驗確實如此。」血管新生抑制劑可以阻斷肝腫瘤新生血管,而免疫治療則能喚醒自身免疫細胞對抗癌細胞,相互搭配,有助提升治療反應率。 不少晚期肝癌患者接受免疫與抗血管新生標靶的組合,療效顯著,以陳先生為例,使用合併療法後,肝功能逐漸恢復正常,就有機會透過栓塞或外科手術來清除病竈。 免疫治療以控制腫瘤生長為主要目標,但是有一小部份病人的腫瘤反應非常良好,甚至有腫瘤完全消失的病例。 對於一些因腫瘤太大或癌細胞入侵主門靜脈而不能進行手術的病人,免疫治療有機會縮小腫瘤或清除主門靜脈癌栓而達致可以手術治療的效果。 現時肝癌免疫治療是以單一藥物進行,腫瘤反應率只有大約20%,最近一項包括香港大學的多間中心第一/二期研究顯示,混合使用兩種不同機理的免疫治療藥物,可令肝癌腫瘤反應率提高至大約30%,也提升了病人的存活率。
免疫治療肝癌: 肝癌治療選擇有什麼?肝癌2022最新治療、治療費用、副作用
對比第一代口服標靶藥物, 免疫治療組合相對可延遲食慾不振 、疼痛、黃疸和腹瀉等症狀的出現,也較少出現手足皮膚副作用,控制病情之餘,亦有助維持生活質素。 如患者通過入息審查,可獲資助醫管局非安全網下的自費免疫療法藥物,用以治療 免疫治療肝癌 4 種癌症,包括皮膚癌、腎細胞癌、肺癌和頭頸癌。 副作用上,除了疲倦及單株抗體常見的輸注反應外,最令人擔心的自然是免疫相關副作用。 所幸在上述研究中,會出現第三級以上副作用的機會均小於5%。 然而由於免疫相關副作用的不可預測性及致死的可能性,在使用PD-1路徑阻斷劑時,醫師及病人仍須密切注意。
免疫治療肝癌: 晚期肝癌一線治療新突破
標靶藥物針對癌細胞的特變基因,抑制癌細胞增生,或阻止腫瘤內新生血管的形成,從而控制腫瘤生長;免疫治療則針對癌細胞躲避免疫細胞攻擊的機制,利用藥物加以阻斷,喚醒免疫系統作出適當免疫反應去攻擊癌細胞。 肝癌病人大部份伴有肝硬化,肝功能受損增加了治療限制,對於一些肝功能較差的病人,免疫治療副作用相對溫和,可能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治療。 市立醫院指出,醫界常用手術、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等方法對付癌症;而免疫療法則是透過活化、增強病患的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細胞。 免疫治療肝癌 免疫細胞上有些蛋白質(稱為「免疫檢查點」)會「抑制」免疫細胞活化,避免身體在對抗細菌病毒時,除了攻擊異常細胞也傷及正常細胞。 免疫療法則在阻止抑制反應,使免疫細胞恢復攻擊癌細胞的能力。 事實上,早期肝癌治癒機會很大,手術切除後和電燒的成功率很高。
免疫治療肝癌: 晚期肝癌的標靶、免疫藥物治療副作用
藥品信息:2021年6月25日,信迪利單抗聯合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成功獲批HCC一線系統治療新適應證,也是全球目前唯一獲批肝癌一線適應證的PD-1抑制劑。 【主要適用於實體腫瘤】頭頸部腫瘤、食道癌、肺癌、胃癌、乳腺癌、肝癌、膜腺癌、結亙腸癌、卵巢癌、子宮癌、彗癌、前列腺癌、惡性黑色素瘤、肉瘤、部分惡性淋巴瘤。 CAR-T細胞和TCR-T細胞都屬於經基因工程技術改造的T細胞。
免疫治療肝癌: 肝癌擴散速度多快?
病人的存活時間,以及醫師可以選擇的抗癌治療種類,都受到病人肝功能好壞的影響。 TILs細胞,TCR t細胞治療癌症疫苗等技術均處於臨牀試驗階段,未獲準在醫院正式使用。 國內患者可以參加正規臨牀試驗,在醫生的監管下使用,全球腫瘤醫生網不推薦患者貿然嘗試任何醫療機構和研發機構的收費治療。 藥品信息:2021年6月9日,甲苯磺酸多納非尼片在中國正式獲批上市,適用於既往未接受過全身系統性治療的不可切除肝細胞癌患者的一線治療,同年12月3日,正式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 相比索拉非尼,多納非尼的毒副作用更低,能夠明顯延長晚期肝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 根據《每日新報》報道稱,日前,國內首例經過TIL療法實現腫瘤完全緩解的病例在天津某醫院完成。
免疫治療肝癌: 臺灣如何面對全球大流行的 COVID-19? ——陳建仁談臺灣的防疫經驗
免疫治療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的組合療法,結合了不同的機轉對抗肝癌。 納入17個國家的大規模臨牀研究發現,組合療法有助延長整體存活期(Overall Survival,OS)、疾病無惡化存活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維持生活品質。 國際知名的《Lancet》雜誌於二○一七年四月二十日刊登肝癌的第二期全球臨牀試驗,讓使用標靶藥物後仍無效的病患接受免疫治療,竟有百分之二十二的病患能夠有效地控制住腫瘤,使其不再擴大、甚至讓腫瘤部分或全部消失。 而如果挑選歷次紀錄中結果最好的數值來統計,腫瘤被控制的比例甚至可以高達到百分之五十五,二○一七年九月二十二日馬上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覈准為肝癌的第二線用藥【註2】。 免疫治療肝癌2025 免疫藥物治療引起副作用的原因是因為活化了身體的免疫系統而造成肝炎、肺炎、及其他器官功能的異常等。
免疫治療肝癌: 肝癌免疫療法帶來新突破 但非人人適用
免疫治療藥物其實是一些由蛋白質組成的抗體,比起化療和標靶藥中的化學藥物,免疫治療的副作用較少和輕微,產生抗藥性的機會亦較小,同時效力也較持久。 療效方面,研究發現,作為肺癌的二線治療,使用免疫治療的一年存活率比起化療高。 免疫治療肝癌 如果癌細胞含有PD-L1配體,免疫治療對約40%至50%的病人有效。 免疫治療肝癌 只要利用PD-L1蛋白測試,找出患者的癌細胞有沒有PD-L1配體,便可以減低治療無效的機會,協助患者篩選適合他們的治療方案。 53歲的曾先生,擁有10年的乙肝病歷,以往一向在公立醫院就診,但在2018年時發現肝腫瘤,惟未能確認腫瘤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