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資源計劃項目團隊的任務,是實施單一系統去取代醫管局分散的財務、採購、人力資源及支薪多個系統。 項目的規模巨大,不但影響所有聯網,而且為時3年,推行過程非常繁複及高風險。 前人的貢獻為中心奠下了先導者的角色,然而,在開創外科培訓新領域的過程中,仍有不少挑戰,包括如何持續提升課程質素、協調團隊成員間的步伐、人才流失和資源配對等問題。 2010年,他與其他聯網醫院同事,協助醫管局實施「無線射頻辨識系統」,令辨認遺體多一重保障,亦可適時掌握遺體的存放量。 每位成功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女人,而一間成功醫院背後,就要有位出色的管事,才能把醫院打理得頭頭是道。 總醫院管事梁洪寬(寬哥)正是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背後的男人。
- 仁濟醫院董事局眼科診所提供全面眼科及視光醫療護理服務,包括小型眼部手術如割眼瘡、拔除倒眼睫毛、清除異物、沖洗淚管及通淚管等。
- 他們又與資訊科技同事發展一套全面的 「營養膳食電腦系統」,由採購食物、生產食物、分析食物營養價值、為病人制定餐單等,只要同事輸入相關資料,就能一目瞭然。
- 2007年,翠瑩重返婦產科協助開展私家病房的服務,到2020年再次帶著團隊迎戰2019冠狀病毒病。
- 今日普通傷風咳,看普通家庭醫生,診金連藥費平者200多元,貴者動輒300、400元,週日價更可高逾500元。
- 這類抗體有機會會攻擊淚腺並削弱其功能,從而增加乾眼症出現的機會。
- 體格健康檢查部(港島東)提供各類檢查及評估服務,由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醫生主理。
佩戴者觀看不同距離的景物時,DIMS眼鏡片可提供清晰的視力及近視離焦,以矯正視力 。 美國兒科學會發出指引,不建議兩歲以下的幼兒接觸電子產品,至於2歲或以上的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最好不超過2個小時,當然隨著孩子學習的需要作調節。 港島眼科醫生 市民王小姐上週日到炮臺山一診所求醫,只是發燒咳嗽,收費560元,她坦言被嚇一跳,更感「肉赤」,因為公司醫療保險只可申索百多元,自己要補近400元差價。 香港醫學會2014年進行的私家醫生收費調查結果,發現普通科門診收費中位數由2010年的200元、大增25%至2014年的250元;香港保險業聯會的調查則發現,2014年私家門診平均收費為354元,較2013年增加9%。 便利廊位於李樹芳樓二樓,主要為病人及其親屬提供方便及貼心的零售服務,商品包括一般醫療用品和養和健康叢書系列。
港島眼科醫生: 範愷 醫生
為提升急症室的服務質素,他與有關部門作出協調,擬定一套跨科別和具效率的災難緊急應變計劃,並制定推行共同常規,以減少不必要的急症室覆診和入院個案。 突然「空降」到內科擔任護士長,難免被人質疑其能力,翠瑩坦言,「我在內科工作的三年,最難忘首三個月的苦日子,最大得著是學懂畢生受用的人事管理技巧。」面對苦日子,她緊記「用心」和「承擔」來跨過難關。 大部分眼疾如屈光不正(即近視、遠視和散光)、斜視、弱視、眼敏感、色弱,甚至較難發現的小兒角膜疾病和視網膜遺傳眼疾,均可透過是次全面檢查發現。 任卓昇醫生指出:「眼睛發育的黃金時期是八歲前,視覺系統在此階段完成發育。在這黃金時期,讓學童接受全面的眼科檢查以檢測常見眼疾十分重要。若能在八歲前發現弱視或其他眼疾並作出適當治療,可減少出現永久性視力缺損的機會。 現時服務重整計劃主要目標是分階段將所有東區醫院的眼科專科門診病人轉到東華東院,希望3年內轉介 17,000名,高嘉莉稱雖然計劃預計於 2024 年第二季完成,但現時約半年已達到目標的40%。 港島眼科醫生 此次整合目標是為提升病人服務量及服務質素,加強東華東院作為眼科日間中心的角色,港島東醫院聯網眼科部門主管高嘉莉指出,因東華東院日間病房及東區醫院各自有優勢,為區內眼科病人進行分流,有助提升服務質素。
- 項目的規模巨大,不但影響所有聯網,而且為時3年,推行過程非常繁複及高風險。
- 再加上各種病徵、痛楚,以及繁複的治療程序,在對病況一知半解的情況下,病人可能出現嚴重的情緒反應,令病情加劇。
- 便利廊位於李樹芳樓二樓,主要為病人及其親屬提供方便及貼心的零售服務,商品包括一般醫療用品和養和健康叢書系列。
- 退休在即的鄧醫生,由始而終都有個簡單心願,就是希望香港成為精神健康友善社會,多方攜手消除誤解及標籤,讓需要精神健康支援的人活出豐盛人生。
- 免責聲明:資料由私家眼科醫生於登記參加「耀眼行動」白內障手術計劃時提供。
本中心提供各類優質專業診斷及治療服務,針對不同人士需要,配合醫藥治療,加快康復進度,培養正面情緒,造就美滿人生。 「拓展公私營醫療合作工作小組」為港島東聯網鋪陳了清晰明確的發展方向 — 致力推動公私營醫療合作服務,為市民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 港島眼科醫生 工作小組透過檢視服務的優先次序,有系統地開拓公私營服務的合作機會,並逐步施行各項計劃。
港島眼科醫生: 香港診所
2017年,中心進行翻新工程,設置更先進的儀器及視頻設備,並加設機械人手術訓練,以配合各專科培訓發展。 而新成立的「臨牀模擬手術訓練室」,亦開展跨專科的模擬培訓,以提升團隊溝通及協作技巧。 溫女士成功改變了下屬的工作文化和心態,促使他們視前線同事為顧客,從而提供以客為尊的行政服務。 港島眼科醫生2025 她領導所屬的物資管理及人事部成功取得ISO 9002品質證書。 港島眼科醫生 為追求卓越的專業質素和發展,劉醫生為急症科的醫護人員提供非常出色的臨牀培訓,並發展一套以病人為中心的溝通技巧課程。
中心多年來一直與海內外同儕開展交流項目,促進微創技術的發展,培育及凝聚外科專才,同時亦加強本港在國際上的角色。 港島眼科醫生 至今,中心舉辦了450個培訓課程,逾16,000人次參與,當中七成為本地醫護,三成是來自海外醫療機構。 張女士建立「矜憫為懷」的護理文化,對增強員工培訓及部門溝通貢獻良多。 另外,她透過強化各護士職系的才能及效率,以配合不同部門的運作。
港島眼科醫生: 高震宇 醫生
團隊透過多項革新措施,包括提供一站式查詢服務、設立流動接待員服務、採用開放式接待處、設計指示條以方便市民查詢資料等,大大加強了顧客服務。 病人和訪客需求雖大,但團隊仍能提供優質的接待服務和電話服務,時常獲得院內其它同事和市民的嘉許和讚揚。 該項電話支援服務曾經過3次嚴謹的成效研究,以確定能否達到為病人及早發現問題和減少不必要住院的目的。
港島眼科醫生: 邱健 醫生
今期湯偉聰醫生訪問眼科專科醫生胡澤燊,為大家講解白內障的原因,以及如何通過手術解決視力問題。 他慨嘆,訓練一個眼科專科醫生需13年,公院醫生在如此高壓的工作環境下,強烈的推力(Pushing Force)令大量人手流失,病人輪候時間不斷增長。 港島眼科醫生2025 此外,我們亦會就各類常見的身心狀況(如失眠、壓力、痛楚及情緒問題),提供一系列的健康評估及治療,並按個別要求提供優化生活的指導。
港島眼科醫生: 提供 2019 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服務的已登記醫療服務提供者
Bowtie 推出「眼保健」兒童護眼計劃(預售價:HK$3,360),專為兒童提供一站式護眼健康方案,幫助小朋友建立自信快樂成長,發揮最大潛能。 [減少青光眼病發的健康小習慣] – 補充營養素真能幫助青光眼病情嗎? 香港面對人口老化,患上眼病的市民越來越多,大家都希望自保,及早提防眼疾,其中一種常見做法便是進食護眼營養素。 很多病人都會經常問:究竟市面上這些護眼營養素有沒有實際功效?
港島眼科醫生: 潘俊梅 醫生
現時,團隊每日為10間醫院提供18,000份餐,是醫管局中最高效率的膳食部門。 源旭醫生(Dr. Leonard Yuen)是男性眼科醫生, 主要在港島區康怡廣場一明專科醫療及日間手術中心工作,提供眼科門診,眼科手術,激光矯視等服務。 新改建的盧方小寶眼科中心(圖)樓高5層,各層分別處理登記、檢查、診症、專科治療及私家服務,有足夠空間分流不同病人,紓緩過往瑪麗醫院眼科專科門診的擠迫情況。 瑪麗醫院眼科部門主管黎少明醫生表示,去年共有8.5萬人到瑪麗醫院眼科門診求醫,當中新症約為7,000人,主要涉及白內障及長者眼疾。 仁安眼科中心位於仁安醫院醫務中心二樓,由眼科專科醫生及視光師組成專業團隊。 一直致力提供優質眼科服務,眼科中心擁有先進的眼科儀器,環境舒適為病人提供優質的診療服務。
港島眼科醫生: 林子顥 醫生
團隊全力提供一站式服務,包括監察病人的情況、及時介入和轉介,以及提高長者及照顧者的自理能力。 縱使阿志的職位是行政助理,但他的工作量及表現遠遠超越一位行政助理的要求。 阿志非常能幹,能夠同時管理醫療視聽製作部及微切口外科訓練中心事務。 他亦善於操控各種視聽器材及掌握有關最新科技,他為港島東醫院聯網強化有關設備。 港島眼科醫生 1986年他在瑪嘉烈醫院工作,直至2004年轉至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擔任深切治療科部門主管至今。 多年來,個人和團隊獲獎無數,他曾帶領團隊在2016年憑「病人家屬滿意度增進計劃」獲得醫管局優異團隊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