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療修法2025詳細懶人包!(震驚真相)

本港嘅人口老化問題持續,對醫療系統嘅需求亦不斷上升,但係醫療人手長期短缺,物理治療師嘅就業市場持續有空缺。 根據《醫護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報告》推算,到 2030 年香港嘅物理治療師會有 933 個空缺,所以讀 physios 嘅同學仔絕對唔需要擔心出到嚟搵唔到工,近十年嘅物理治療課程畢業生就業率達至百分百。 李紹誠舉例說,比如病人主述下背痛,骨質酥鬆、腸胃道出血、癌症轉移痛等原因都有可能,但這些靠物理治療師有限的資源很難去發現,也無法處理。 有復健科醫師曾經也遇過病人下背痛,醫師沒有轉介進一步檢查時,只不過耽誤幾個禮拜,病人後來發現是癌症轉移肝臟,就回頭對醫師提告。 黃勝堅表示,日本醫養結合可以解決快速老化問題,大前提是以人以家庭為中心並且落實於社區當中。 85%物理治療師在醫院和診所,對於民眾可說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加上法律束縛,更別說這次疫情,大家已經也感受得到去一趟醫院有多辛苦。

臺大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生陳韋宏則以自身經驗與研究論文為例,說明他曾因罹患嚴重下背痛,尋求民俗療法、神經外科、復健科、骨科等多種管道都無法確定病因,反覆疼痛兩年,最後是在物理治療師的仔細評估後,懷疑他有椎間盤突出,請他到醫院做檢查才確診。 她進一步舉例,物理治療師修業時間長達六年,幾乎與醫師無異,卻在工作權上有巨大差異,沒有獨立醫療的自主權力,就是在醫療上不合理的配置且罔顧專業。 她以法學專業背景指出,進步的法治必須保留彈性與兼顧最大多數人的利益,真正的民主法治精髓應該是讓專業能力有機會盡情發揮、實現存在價值。 前國發會主委陳美伶則從國家發展角度切入,指出臺灣一年高達8000億的健保支出,卻換來平均8.5年的臥病(或不健康)年齡,實為不合理之處,這就是醫療分配的結構性問題。 然而,現今臺灣的物理治療師法卻與民眾福祉存在衝突與矛盾,因此希望藉由本次的趨勢論壇,讓各方有更多溝通的機會,並共同努力推動修法、進步臺灣。

物理治療修法: 預防勝於治療

他主張對於民眾而言,傷病治療與動作重建是兩個獨立而不可或缺的面向。 然而法規卻預設了治療師只會傷病治療,限縮了民眾近用不同照護資源的權利。 朱總院長總結:物理治療所的設置美意是讓民眾更方便取得健康促進、傷病預防和治療服務,但由於物理師治療法的限制,不但讓治療師無法及時即供服務,浪費醫療資源,並讓民眾更不易接受專業且安全的處置與資訊。 今週刊發行人梁永煌表示,醫療進步的現今,全球都面臨「高齡化時代」、「壽命延長,慢性病盛行率提高」及「醫療支出增加」的三大問題,尤其臺灣從2018年進入「高齡社會」後,預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化進程僅七年,可說是世界最快。 預防醫學是迎接超高齡社會最重要的準備工作之一,而物理治療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這個增幅代表已經有超過一成的執登物理治療師,選擇離開難以實踐專業的醫院與診所。 物理治療修法2025 物理治療修法2025 第二,這種僵化的分工模式,也讓治療師紛紛出走傳統醫療體系。 1995年建立物理治療師考證制度以來,臺灣共計核發了11316張物理治療師執照,然而,至今執業登記的物理治療師僅有7354人。 處境相似的職能治療師也流失了44%,呼吸治療師更有將近五成選擇轉行。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長照需求日漸增加,長輩做操、居家復能等預防保健項目也讓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被更多人看見。

物理治療修法: 違法招攬保本投資吸金上億美元 檢調約談5人

國民黨立委林為洲提案指出,物理治療師執行現行業務同樣應依醫師開具診斷、照會或醫囑,但非以疾病治療為目的,不在此限;民進黨立委蘇巧慧則提出修正動議,指出物理治療師以疾病治療為目的執行業務,應依醫師開具診斷、照會或醫囑。 他進一步說明差別待遇,物理治療師執照要求物理治療學歷且須通過高難度、低通過率的考試,為何執行業務卻比其他醫事人員更需要醫囑? 且物理治療臨牀上許多介入是針對「無疾病大眾」所設計,包含強化肌羣、肌肉放鬆等,明顯不需要醫師診斷,亦無造成行為人受傷之風險,卻受到限制及其不合理。

  •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天初審通過物理治療師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放寬物理治療師執業場所範圍,明定為經主管機關認可得聘請物理治療師的機構;但執行業務限制因審查時未達成共識,召委賴惠員裁示保留。
  •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福利委員會今審查「物理治療師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針對放寬物理治療師執業不受醫囑等限制進行研議。
  • 初審通過條文則將醫療兩字拿掉,改為在指定機構執行業務2年以上。
  • 衛福部醫事司劉玉菁副司長表示所有醫事人員必須暨分工又合作,才能共創最好的醫療體系。
  • 而長期關注物理治療師法的立法委員吳玉琴委員也表示,我國平均壽命延長,首要議題便是「如何活得好」,要做的不該只是失能照顧,更該是延緩失能、維持健康、不失能。
  • 他的辦公桌面稍高,右手需撐在桌面上才能操控滑鼠,導致右肩到右肩胛骨處總有說不上來不適感,就算躺在牀上全身放鬆,右肩附近也總會不自覺繃緊,看了復健科,熱敷、電療也不見改善,讓他深受困擾。

阿Ben、徐小可夫妻16日晚間突然在臉書上,檢舉藝起發光逃漏稅,並直指「曾經被藝起發光寫上「執業」領過薪資」,讓夫妻倆懷疑教會涉嫌虛報薪資所得。 對此,藝起發光在深夜緊急聲明,解釋開立這些執行業務所得,是給所有參與過並領取協會活動車馬費的藝人,並曬出有阿Ben簽名的勞報單。 臺灣逐漸邁向高齡化社會,從人口結構來看,推估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高齡長照、復健需求漸增。 物理治療修法2025 農曆春節連假剛過,2月份又有一批新制上路,這其中包含環保節能相關政策,以及健康、交通等類別的新規定,尤其衛福部更是一口氣推行3項新制度。 美國眾議院議長,總統第二順位繼承者,波洛西亞洲行原本可能只是畢業旅行,但在英國《金融時報》率先報導她將訪問臺灣後,引發北…

物理治療修法: → 專業證照成為枷鎖

要知道,一切的治療本身都應由臨牀檢查及診斷結果去主導,而「physical」本身在英語中也有「身體的、肉體的、體格檢查、自然規律的」意思。 因此,物理治療師在替求診者進行治療前,必須先對其進行系統性的臨牀檢查及評估,並作出物理治療診斷2。 ︰「物理治療」是由「Physiotherapy」直譯過來,但很多人可能有個誤解,以為物理治療就是使用物理媒介(physical agent)為求診者進行如超聲波、電療、磁療等「物理」的治療去達至消炎、止痛或其他治療效果1。 物理治療的對象可以是任何人,包括各年齡人士、市民大眾、運動員及各類疾病 (例如骨科、內科、心肺科、外科、兒科、老人科、婦產科、腫瘤科及精神科等) 的患者。

物理治療修法: 物理治療

不公平的現況就是:民眾可以自行買藥,但是,連到物理治療所做諮詢,都是違法。 物理治療修法 王子娟理事長呼籲大家支持「以民眾為中心」的物理治療師法修法行動,希望在臺灣老化速度居全球之冠的情勢下,讓物理治療師成為幫民眾健康把關的一員,提供全方位的物理治療服務,降低民眾的醫療支出,也分擔醫師的醫療負擔。 這也讓臺灣在醫療的前瞻性上慢步許多,目前全世界有高達75%的國家,執行物理治療不需要醫囑。 物理治療修法2025 她更以英國為例,由物理治療師作為肌肉骨骼傷病的初診醫療人員,在提升醫療品質,更快達到療效、降低就醫次數與減少消炎藥使用、縮短民眾就醫等待時間,都有非常顯著的效果。 物理治療在國際上已延伸至醫療前端,其目的是讓人動得更好、更健康的老化,在提升生活品質最大化中,物理治療都能提供最專業的協助,但臺灣民眾對物理治療,卻缺乏動作專家的專業印象,其原因與法規限制有非常大的關係。 然而臺灣的物理治療師有42%在醫院,43%在診所,7%在物理治療所,4%在居家照護,0.5%在長照機構,4%在其他職業場所。

物理治療修法: 法規落後其他國家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公共倡議 攸關日常生活的《菸害防制法》已16年未修,修法爭議為是否要「全面禁止電子煙、納管加熱菸」。 不管是立法院朝野協商,還是董氏基金會等民團皆有激烈正反意見交鋒。 過去法白曾經製作了《菸害防制法》的專題,從比較法和國內規範交互分析。 這次,在行政院提出接近全文修正幅度的草案版本之後,本文再次現身,將針對「加熱菸的納管」,幫讀者分析各方意見。

物理治療修法: 相關連結

更何況以治療師受過的醫療專業教育,有更高的機率發現有潛在疾病的民眾並進行轉介,對於民眾的健康有更好的保障。 反之,法案審查當天,附帶決議欲晉用考照不成之”物理治療士”,纔是無法保障民眾健康安全。 現況是健康促進、傷病預防大家都在做,唯獨治療師執行時有違法之虞。 物理治療師修法草案主旨在鬆綁物理治療師執行非以疾病治療為目的之業務限制,條文若涉及正面表列之文字,如健康促進、延緩失能照護等,皆為「專業不專屬」、以「目的」論之服務內容,絕非限制其他人從事相關工作。

物理治療修法: 物理治療師法初審 放寬執業場所但執業限制暫保留

針對物理治療師法修法,目前朝野都有提案,衛福部會針對醫療人力做相關評估。 物理治療可以讓人們”動得更好、更健康”,所以許多國家的物理治療師總人數依據人口組成需求而規劃。 物理治療師在臺灣大部分在醫院、診所,比較少治療師可以深入社區服務民眾。 而美國與澳洲物理治療師則有30~40%自行開業,是社區健康的守護者。 因應現今臺灣人口老化日益嚴重,非以疾病治療為目的的物理治療服務需求隨之增加,適度鬆綁法規,將提供民眾物理治療的可近性、便利性,提升全體國民的生活品質。 物理治療修法 物理治療師若能於醫療前端直接服務民眾,不但保障民眾健康,也在預防疾病、節省醫療費用上有重大貢獻,扮演支持民眾提升社會參與和改善生活品質的一員,讓全民成為最大贏家。

物理治療修法: 物理治療師被放無薪假、演員隔離沒收入 各行各業很難熬

社福及衛環委員會召委、國民黨立委林為洲與民進黨立委吳玉琴、國民黨立委林奕華、臺灣民眾黨立委蔡壁如及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今天於立法院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應與時俱進,鬆綁目前物理治療師法中過時的限制,給予物理治療師較大服務權限。 王子娟強調,「therapy不等於treatment」他們沒有想要改變醫療現狀,他們想爭取的是讓物理治療師能夠為民眾進行「預防」,透過一些動作的設計、改善、找一雙適合的鞋子、強化核心肌羣等各種方式,減少民眾成為病人的機會,也可減少國家醫療支出。 三讀條文也修正文字,將原條文中明定,物理治療師申請設立物理治療所需在中央主管機關指定的醫療機構執行業務2年以上的限制開放,不限於醫療機構,為中央主管機關指定的機構即可。

物理治療修法: 新聞搜尋:

而若是運動員第一時間有傷病,物理治療師也可及時協助治療或評估轉介醫院。 物理治療修法 復健醫學會理事長李紹誠表示,站在保障民眾安全和健康的立場,還是要由醫師來評估,才能確定人是否有疾病,更何況臺灣邁入高齡社會,有多重慢性病、健康狀況複雜的長者越來越多,並非物理治療專業可獨立處理。 物理治療修法 劉維弘指出,民眾過去可能會找民俗調理、健身房教練等做運動防護,但並不一定有足夠醫療專業,若有疾病風險時,難以及時給予民眾建議,經過修法,民眾尋求物理治療師提供服務,同時能評估是否有就醫需求,給予回診建議,迴流醫療管道進行治療,對民眾更是一大保障。 物理治療修法 「物理治療師法」修法昨日於立法院三讀通過,未來民眾若要尋求健康促進、運動防護等「非以疾病治療為目的」的物理治療服務,不必再先行就醫取得診斷,大幅增加專業服務可近性,衛福部也將在3個月內討論其細節,並解釋附帶決議細節。 物理治療修法2025 高齡化社會來臨,醫療體系若是放寬物理治療師的專業,協助傷病預防、長照服務,以非疾病治療為目的的介入措施,對民眾提升健康勢必能有所幫助,期盼可見的未來,像李先生這樣的民眾,能在肩頸、腰骨痠痛時,能有更適切的求助管道,替他緩解症狀,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