睪丸癌轉移2025介紹!(小編貼心推薦)

當睪丸癌轉移到鎖骨上淋巴結時,患者症狀會是在脖子附近摸到腫塊。 若睪丸癌轉移到縱膈腔或肺臟,則會讓患者容易咳嗽、覺得喘、甚至出現咳血。 有些類型的睪丸癌因為會影響到荷爾蒙分泌,而讓患者有男性女乳症,原本平坦的胸部變得像女性一般微微隆起。 正因為睪丸癌通常只有腫大症狀出現的關係,程威銘醫師建議,民眾平時洗澡、洗睪丸時就可摸摸自己的睪丸是否有腫大或硬塊。

最常見的臨牀徵兆為無痛性睪丸腫塊,任何一個睪丸腫塊都應以超音波檢查來排除睪丸癌的可能,特別是15~50歲男性。 有高達1/3睪丸癌患者在一開始時被誤診為睪丸-副睪丸炎或陰囊水腫,陰囊水腫甚至還會阻礙睪丸的觸診。 因此縱使在完全符合睪丸-副睪丸炎的患者,經過2~4週適當抗生素治療後也應該再度執行超音波檢查。

睪丸癌轉移: 睪丸變大恐睪丸癌症狀!年輕也有高風險,睪丸發生5種情況要小心

就先天因素而言, 最有關的是隱睪症, 發生睪丸癌的機率較正常者高10倍以上。 另外, 母親在懷孕時使用女性賀爾蒙製劑也有較高的機率。 就後天因素而言, 如外傷、感染引起的睪丸萎縮也都與此病有關。 其次是致死率低,國民健康署統計,二○一五年睪丸癌死亡人數為二十五人,佔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 7.中等大小蟾蜍,除去五臟後洗淨,清水煮爛,煎汁飲用,每日2次,於飯後半小時口服,並用其汁塗抹腫物處,適用於睪丸胚胎癌及手術後腹腔、縱隔、肺、精索轉移者。

  • 一個萎縮的睪丸突然增大應想到腫瘤,急性疼痛不常見,但10%可有類似睪丸炎或附阜炎的病狀。
  • 張統優補充,一般來說前縱膈腫瘤病人,只有15%-20%為生殖細胞瘤,其中大約50%是良性畸胎瘤。
  • 臺北市聯醫忠孝院區泌尿科程威銘醫師建議,若有發現到睪丸變大,可以自己稍微檢查一下,或盡早就醫檢查,以防睪丸癌。
  • 若能早期接受治療,睪丸癌將是一個可治療的疾病。
  • 睪丸癌發生的原因,仍不是很清楚,但已知隱睪症和睪丸癌有密切的關係,約有百分之六的睪丸癌發生在隱睪症的患者。
  • 順鉑屬破壞DNA結構和功能的藥物中的金屬化合物,具有細胞週期非特異性,是治療睪丸癌的主要藥物。

早期的睪丸癌5年生存率近乎98%,而第三期以上的睪丸癌,經治療後5年的生存率也有50%,效果不錯。 電腦斷層掃描是一種特殊的X光檢查,利用電腦分析影像,可由橫斷面評估腫瘤的大小、侵犯範圍等,可以顯示癌細胞是否擴散到淋巴結、肺、肝或其他器官,以幫助確定癌症的分期。 陰莖癌,正式名稱為陰莖及其他男性生殖器官癌症,泛指陰莖區域出現的惡性腫瘤,出現區域包括陰莖、副睪、精索、輸精管、陰囊、貯精囊及睪丸鞘膜。 最常出現的癌症種類為原位鱗狀細胞癌(或稱鱗狀上皮癌)。

睪丸癌轉移: 睪丸腫瘤病因

但腫瘤側睪丸腫大,表面光滑,腫瘤質硬且有沉重感,失去其固有彈性,表面可出現結節;活組織檢查可見到腫瘤細胞。 陰囊鱗狀細胞癌是人類認識環境致癌因素導致職業癌的第一個例證,是開始化學致癌實驗的基礎。 1774年英國外科醫師Pott註意到一些從童年起就從事打掃煙囪工助手的少年,其中一些人成年後在陰囊部常發生經久不愈的潰瘍,病理證實為癌變,從而提出瞭陰囊癌與職業的關系。

伊斯蘭穆斯林4至12歲行包皮環切術,患陰莖癌者亦極少。 但成年之後再施行包皮環切術,則對陰莖癌無明顯的預防作用。 正常的男性陰囊裏有兩粒睪丸 右左各一, 大小約為4×3×2.5公分, 主要的功能是製造精子及產生睪丸固酮, 以維持男性生殖及性功能。 本病宜辨病論治與辨證論治相結合,可分熱毒瘀結、陰虛火旺及氣血兩虛三型論治。 睪丸癌轉移2025 睪丸癌轉移 由於受體質、地域、氣候及治療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各型之間往往互相轉化或兼夾混合,也可有新的證型出現,因此臨牀不可拘泥,應以辨證論治為主。 順鉑屬破壞DNA結構和功能的藥物中的金屬化合物,具有細胞週期非特異性,是治療睪丸癌的主要藥物。

睪丸癌轉移: 年輕男容易得!睪丸癌2症狀「轉移才會痛」 恐切整顆蛋

癌細胞已擴散到至少1個附近的淋巴結,直徑不超過2釐米。 所有腫瘤標誌物都屬正常水平,或至少一種腫瘤標誌物水平略高於正常。 睪丸癌轉移2025 IIC腫瘤可能會或不會生長在睾丸外,或由於某種原因無法評估腫瘤的程度。 癌細胞已擴散到至少1個附近的淋巴結,其直徑大於5釐米。 III腫瘤可能會或不會生長在睾丸外,或由於某種原因無法評估腫瘤的程度。 癌細胞可能擴散或未擴散到附近的淋巴結,但已擴散到更遠處器官。

睪丸癌轉移: 睪丸癌診斷方法

一名19歲陳姓男大生,跆拳道比賽後因胸悶、胸痛造成無法起牀,被緊急送醫。 到雙和醫院急診檢查後,發現前縱膈有個約11-15公分的腫瘤壓迫心臟,診斷為「前縱膈生殖細胞腫瘤」,病理切片為性腺外生殖細胞瘤,等同男性的睪丸癌,而且腫瘤已經沾粘到心臟。 醫生會在病人恥骨區域正上方切一個切口,並通過開口從陰囊中輕輕取出睾丸。 睪丸癌轉移2025 然後,將整個腫瘤連同睾丸和精索(包含部分輸精管和淋巴管),防止癌細胞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 那時候,陰莖癌癌細胞經由淋巴系統擴散至股淋巴結及腹股溝淋巴結到達骨盆腔,而表淺淋巴結羣全被感染之際,陰莖癌愈難治癒,並出現皮膚局部感染壞死,發出惡臭及出血等併發症。 舉例來說,睪丸癌在癌症病人中,治療預後相當不錯,但治療的方式中不論手術、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均有其併發症,尤其對年輕男性因治療被剝奪性功能及生育能力仍 是重大的併發症。

睪丸癌轉移: 陰囊癌

【記者劉彥宜/臺北報導】臺北市長蔣萬安上任近2個月,然臺北市政府前發言人羅旺哲昨(20日)以「健康因素」請辭獲準,由市府副祕書長王秋冬兼任發言人。 而民政局長陳永德昨也表示,家人抗議,「好想退休!他們要求我回家。」陳永德今表示,蔣萬安沒有關心,不敢提去留議題,但也不會和蔣萬安聊,太沒道義。 洗澡時摸摸自己的睪丸, 看看兩邊睪丸大小是否一致, 懷疑有問題時, 應立刻找泌尿專科醫師診治, 尤其是有隱睪症的患者應及早就醫, 定期追蹤。 切勿有不潔性交導致睪丸發炎, 甚至壞死、萎縮。 懷孕婦女千萬別亂服用或注射女性賀爾蒙,以免引起睪丸病變。 臺北榮民總醫院泌尿癌多專科醫療團隊召集人張延驊也說,打完一次化療,睪丸癌末期患者就會戲劇性地好轉。

睪丸癌轉移: 癌症專區──睪丸癌 (Testicular Cancer)

依託泊甘(鬼臼乙叉甘,VP-16)類屬幹擾蛋白質合成的藥物,主要藥物有依託泊甘和替尼泊甘 。 有效成分鬼臼毒素能與微量蛋白結合,使有絲分裂停於中期,抑制腫瘤生長。 主要不良反應為骨 髓抑制,胃腸反應,大劑量引起肝毒性。 環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破壞DNA結構和功能類的烷化劑,體外無抗腫瘤作用,進入體內經肝微粒體酶系氧化成 中間產物醛磷酰胺,與DNA發生烷化,對各週期細胞均有殺傷作用。 主要不良反應是骨髓抑制,消化道反應和胃腸道出血,特有的化學性膀胱炎、脫髮等。

睪丸癌轉移: 男性睪丸癌是怎麼引起的

一些晚期睪丸癌病人或復發期睪丸癌病人需要骨髓移植手術,這就需要大劑量的化療。 這些大劑量的化療會損壞骨髓(骨髓製造並儲存血細胞)在骨髓移植時,化療前,醫生就從病人身上提取骨髓或外周幹細胞。 這些細胞被冷凍,然後融化,被重新被移植進病人體內。 睪丸未降到陰囊(隱睪病):通常狀況下,睪丸會降到陰囊。 如果睪丸不降到陰囊而滯留於腹腔或腹股溝處的話,男性患睪丸癌的機率就會大大增高。 睪丸癌轉移 他指出,上述風險因素幾乎無法通過預防措施避免。

睪丸癌轉移: 睪丸癌

1784年Bell進一步發現從事含有煙灰、粉塵作業的工人同樣有發生此種癌的可能。 1922年Southan報道141例陰囊癌,69例從事精紡工,22例長期接觸瀝青或石蠟,而此時由於掃煙囪工種已被淘汰,僅有1例為掃煙囪工人。 此後陸續增多的報道證明陰囊癌與從事石油、焦油、瀝青、精紡、機械等職業有關。 由於缺乏勞動保護,其陰囊、會陰、陰莖等處皮膚易被各種礦物油及粉塵污染沉積在皮脂分泌旺盛的皮膚皺襞中,長期接觸主要致癌物質3,4苯並芘而致癌變。 早期睪丸癌不痛不癢,多是偶然間發現的,有些是由其性伴侶發掘的。 最常見的症狀是睪丸呈無痛性的腫大, 有沈重感。

睪丸癌轉移: 睪丸癌有那些症狀

有人會合併陰囊積水、男性女乳化, 10% 的人會因睪丸內出血或梗塞造成急性疼痛, 另外有10% 的人會出現轉移的症狀, 如背痛、咳嗽、咳血、骨頭痛、下肢浮腫等。 1、目前治療睪丸癌的方法很多,放化療是治療睪丸癌的主要治療方法,不同的睪丸癌患者對放化療的敏感度不一樣,大家在治療的時候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放化療主要作為手術後的輔助治療。 因此,睪丸癌轉移肺部患者在進行手術治療過後進行放化療輔助治療可以大大提高睪丸癌患者的治療效果,同時也可以提高睪丸癌患者的治癒率。 睪丸根除手術不僅可以幫忙確定睪丸癌組織病理型態、腫瘤期別以提供後續治療指引,對於臨牀第一期的精細胞瘤和非精細胞瘤分別可以達到80~85%和70~80%治癒率。

睪丸癌轉移: 醫師 + 診別資訊

精原細胞瘤在行 根治性睪丸切除後按分期不同作規定淋巴引流區的放療。 Ⅰ期常規作腹主動脈旁及同側髂血管周圍淋巴結預防性照射。 睪丸癌轉移 是否行縱隔及鎖骨上淋巴結預防照射仍有不同看法。 Ⅲ期以化療為主,放療為輔,放射治療可鞏固化療效果及明顯的姑息作用,有時對殘留 病竈或復發轉移竈可達到局部根治作用。 對NSGCT類,放療有3種方式:1單純放療;2腹膜後淋巴結清掃術+淋巴結陽性者做術後放療;3術前放療+腹膜後 淋巴結清掃術+術後放療。 適合於NSGCT類睪丸腫瘤(絨毛膜上皮癌除外)以及瘤標陽性的精原細胞瘤和成人的睪丸成熟畸胎瘤。

睪丸癌轉移: 睪丸癌的分期

對病變側尚需切除腎周脂肪囊, 全部精索血管以及髂血管上1/3處淋巴結締組織。 在切除下腔靜脈和主動脈間的淋巴結時,可以結紮腎蒂水平以下的腰動、靜脈以利於血管的遊離。 在分離右腎動脈上方、主動脈及下腔靜脈膈肌腳間區域時,可遇到乳糜池,需將其結紮以免術後發生乳糜腹水。

正常男子染色體核型為46,XY,女子為46,XX。 如果男子染色體核型中X增多,就會引起這種病,最常見的是47,XXY。 睪丸癌轉移2025 陰囊皮膚的表皮內原位癌稱鮑溫病(Bowen’s disease),是低惡性鱗癌,其發生與紫外線照射和接觸化學致癌物質有關。

睪丸癌轉移: 睪丸癌應該如何自我檢查?

放射療法是局部療法,它隻影響受診斷域的癌細胞。 診斷睪丸癌時,醫生在病人體外施用加速器,對準腹部淋巴結發出高能射線。 非精原細胞對射線不敏感,因此,非精原細胞癌病人一般不施用放射療法。 由於患者大多為老年人,做預防性腹股溝淋巴結清除不一定能提高生存率,反而易引起下肢淋巴迴流障礙、象皮腫、切口癒合不良等並發癥,故隻有對腫大淋巴結活檢證實有轉移的纔行髂腹股溝淋巴結清除術。 手術後可例行或對切除不徹底者、不宜行清除術者加用深度X線做放射治療,必要時可做化療,但常常欠敏感。 陰囊癌晚期、有內臟或遠處轉移者,亦可用放、化療做姑息性輔助治療,如60Co照射或順鉑、博萊黴素、甲氨蝶呤(氨甲蝶呤)等聯合化療,局部切除後亦可用這些治療來預防復發(Arai,1997)。

睪丸癌轉移: 睪丸癌發病及存活率

如果睪丸癌發現的早的話,診斷方法就不需要很激烈。 因而診斷也不會帶來很多不好的反映,而且痊癒的可能性很高。 2、超音波:超音波是用高頻波來判斷癌癥的方法。 超音波被提體內器官或組織反射回來,產生一種叫做“語圖”的圖象。 對陰囊進行超音波診斷能顯示睪丸內腫瘤的大小。

有所疑慮時,男性朋友也可以用驗孕棒測試自己的尿液,若為陽性,有罹患睪丸癌的可能,因為睪丸癌會分泌些蛋白組織,因此有被驗孕棒測試到的機會。 由於睪丸癌血中標誌及電腦斷層檢查的問世和普及,對於癌症是否有轉移,即可由血中的癌症標誌及電腦斷層檢查來診斷,並可作長期追蹤的工具。 而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更使得早期的睪丸癌轉移,仍能獲得痊癒的機會。 化療是一種全身療法,意思就是說藥物隨著血液流轉周身對全身的癌細胞和正常細胞都產生作用。 這種診斷的不好的反映通常取決於所用藥物的種類和劑量。 通常的不好的反映包涵惡心,落發,疲乏,腹瀉,嘔吐,發熱,寒戰,咳嗽,嘴腔疼痛和皮疹。

為了正確診斷你是否患上睪丸癌,醫生可能會進行各種檢驗,包括肛門指檢、驗血、驗小便、超聲波檢查和進行手術抽取組織樣本化驗。 至於罹患一般性癌症的患者,自從近十年化學治療藥物、放射線治療機器進展快速,加上近幾年標靶藥物突破,即使晚期癌症也有機會得到控制,存活期多延長幾個月,甚至好幾年。 例如肺癌末期,可以使用標靶藥物獲得延長性命;乳癌末期患者也可以藉由注射化療藥劑,生命得以延長7至8年。

睪丸癌轉移: 健康小工具

固然睪丸癌會以切除患側睪丸來治療,勢必影響到睪丸製造精子的能力,但睪丸癌大多隻發生在單側,一邊睪丸被破壞了,還有另一邊的「精子工廠」可繼續生產。 大多數睪丸癌始於生殖細胞,生殖細胞是負責產生精子的細胞,比較常見的睪丸腫瘤是精原細胞瘤和非精原細胞瘤,非精原細胞瘤傳播非常迅速,導致患者會有陰囊墜脹的感覺。 有隱睪症的人,罹患睪丸癌的機會為一般人的四到八倍。 原來,睪丸需要在溫度低一點的環境下才能正常發育、運作,但腹腔內的溫度太高,睪丸會長不大,甚至失去製造精子的能力。

擴散至附睪和精索的佔10%~15%,預後不良。 睪丸癌轉移 雖然睪丸癌治療大多不會影響生育能力,但保險起見,陳鈺昕醫師建議,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先將其精子冷凍起來,如有不適請盡速就醫,請專業醫師進行診斷和治療。 患者最常問的問題是:睪丸進行治療後,是否會影響未來生育能力呢?

睪丸癌轉移: 睪丸腫瘤治療

4.附睪結核 可累及睪丸,產生結節,與睪丸腫瘤相混淆,但附睪結核常常累及輸精管,形成串珠樣結節,附睪尾部的病竈可與陰囊皮膚粘連形成竇道。 1.睪丸鞘膜積液 體格檢查腫塊有囊性感,質韌,有彈性,透光試驗陽性,但鞘膜壁厚或部分鈣化時不易鑒別,睪丸腫瘤有時可發生少量鞘膜積液,但有沉重感,透光試驗陰性,B超,CT檢查有助於鑒別。 這些情況都不容忽視,甚至有及時的風險,比如睪丸扭轉,如果連結睪丸的精索發生了扭轉,供給睪丸養分的血管會被阻斷,造成睪丸缺血壞死。 胚胎剛在媽媽肚裡發育時,其實睪丸並不位於陰囊裡面!

睪丸癌轉移: 睪丸癌形成的原因

醫師還會視情況決定是否需要在腹部劃個刀口,加做後腹腔淋巴結廓清手術。 睪丸癌轉移 早期為無痛性陰囊腫物,疣狀或丘疹樣,進一步可呈菜花狀,質地變硬。 腫瘤的生長速度個體差異較大,有的可多年變化不大而突然生長速度加快。

不過,現今醫藥水平已可治好睪丸癌,即使睪丸的癌細胞已向外擴散。 由於從接觸致癌物質到癌是一個多因素、多環節的過程,因此陰囊癌的發生常常需較長的時日。 以掃煙囪工為例,少年接觸污染到中老年才發病,一般均在十多年,最長者達68年。 癌變的發生也有認為與敏感性、遺傳及基因突變有一定關系。 大多睾丸癌都只發生在一個睾丸上,而治療結束後,剩餘的睾丸仍然可以產生所需要的激素,基本上不會影響性能力。 首先應該定期自我檢查,例如洗澡時可檢查睾丸是否有腫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