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傳統手術或射頻消融術,建議諮詢醫師瞭解優缺點後再決定。 (圖/國泰醫院提供)「傳統手術跟射頻消融術我都做過,兩種實在差太多了!」六十四歲的魏女士十多年前曾經動過副甲狀腺結節手術,當時脖子上動一刀,住院足足十九天,後來復發最後以射頻消融術治療,只需門診手術約三十分鐘的時間就完成,而且沒有疤痕。 原理都是利用組織溫度升高來破壞結節區域,並保留周圍的正常組織。 與手術相比,用消融的方式治療被認為相對成本和風險效益較高。
若確診屬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患者可向醫生查詢自己的情況是否適合採用射頻消融術處理。 另一方面,傳統開放式手術只牽涉皮下組織,不會影響腹腔或盤腔內的組織。 再者,開放式手術除了可選擇用網片修補,亦可選用自體組織作修補,不必置入異物,可避免上述併發症。 而不論採用哪一種手術方式,小腸氣的復發率都差別不大。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後遺症: 射頻消融術可明顯縮減結節體積
奇美醫學中心分享一個案例,一位60歲男性,脖子右邊出現一個5×4公分的明顯腫塊,吞嚥時伴有異物感,晚上躺著睡覺時異物感更為明顯,以往仰睡習慣,也因腫塊變大導致無法仰睡只能側睡,藉此減少壓迫感才能睡著。 曾到外院就醫檢查,醫師診斷為良性甲狀腺結節,因為結節已出現壓迫症狀,建議其開刀治療,可是他不想開刀,因此至奇美醫學中心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葉美成門診諮詢是否能有開刀以外的治療方式。 甲狀腺長結節對許多人並不陌生,隨著頸部超音波的普遍使用,不少人是因為健檢知道自己身上的「蝴蝶」原來還背負著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後遺症2025 射頻消融效果重要指標是結節的收縮率,有研究結果顯示,射頻消融分別在6、12和24個月時分別具有56%、63%及67%的平均結節收縮率,一般常規上定義若結節體積可以縮小一半以上,則代表消融治療成功。 消融被證實可改善壓迫症狀以及美容外觀,研究顯示若比較射頻燒灼與傳統手術治療,接受射頻消融治療的患者對美容外觀效果的滿意度較高。 另一項研究則顯示射頻消融後的生活品質分數高於甲狀腺切除手術。
- 再來,若為甲狀腺全切除,不僅傷口大、恢復期較長,除此之外患者還需終生服用甲狀腺素藥物,如未按時服藥可能出現甲狀腺低下問題,導致發胖、新陳代謝緩慢等,而長期甲狀腺過度低下則會對腦部、心臟造成影響。
- 至於小腸氣手術費用,因應手術方式及醫療機構,差距可達數倍。
- 治療於局部麻醉下進行,在過程中亦會和患者談話,以確保熱力並沒有影響患者的喉返神經。
- 甲狀腺結節是內分泌門診很常見的疾病,被檢查出結節的病人每每承受過大的心理壓力,由於聯想到癌症,因而終日愁眉苦臉,食不下嚥。
除了血液檢查和超音波檢查,醫師也可能使用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以檢查結節內是否藏有癌細胞。 A、既然是可以選擇要或不要,那就表示這個甲狀腺結節醫師覺得良性的機會蠻大的。 有聽過癌症還能切除時,醫師還讓患者選擇要不要開刀的嗎?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後遺症: 腫瘤
臺灣一直以來就是甲狀腺腫盛行的區域,到目前為止,甲狀腺腫大依然是臺灣人重要的疾病之一,其中自體免疫甲狀腺疾病佔總人口的15%左右;但以結構性的甲狀腺疾病,甲狀腺結節而言,更佔到總人口的40%以上。 「甲狀腺腫瘤」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甲狀腺「結節」,許多患者會糾結於腫瘤及結節的不同,其實這兩者根本就是同一件事,只是稱呼不同罷了。 當醫師說甲狀腺長了「腫瘤」,這句話並沒有負面指向癌症的意思,卻容易讓患者產生不好的聯想,所以我都稱甲狀腺腫瘤為「甲狀腺結節」,本文也以此名代之。
- 如果用手觸摸頸部時,感到有不正常的硬塊,就有機會患上「甲狀腺結節」了。
- 可先給予保守治療(例如服用抗生素避免膿瘍產生或持續觀察讓身體自行吸收)。
- 隨著科技進步,香港已引入新的甲狀腺超聲波電腦輔助分析系統,在進行甲狀腺超音波檢查時,電腦可以偵測甲狀腺結節的形態特徵,以大量良性甲狀腺數據庫提出客觀依據,輔助判讀甲狀腺超聲波影像,讓良性甲狀腺結節在超聲波影像上更加「無所遁形」。
- 而多種消融技術中,又以射頻消融的臨牀經驗最多,效果也令人滿意,為現今國內外首選的燒灼方式。
- 非常適合下一步手術的條件,於是入院、埋管,真正的熱消融術要開始了。
- 治療會使用碘131同位素藥水,藥水中的碘131會被甲狀腺吸收,再以放射性成分破壞甲狀腺組織,令甲狀腺的活躍程度下降。
此手術不會損害正常甲狀腺組織,可完整保留甲狀腺功能,有助避免以上提及的風險和副作用。 射頻消融為甲狀腺良性結節提供了一個新的治療選項,許多研究也證實其效果及安全性。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後遺症2025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後遺症2025 但治療有條件性,不是所有的腫瘤都適合用燒的,需要與醫師一起討論,評估您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後遺症: 甲狀腺結節射頻消融術
完成切除手術後,部分患者或需接受放射碘治療,而少部分患者可能需接受體外放射治療(俗稱電療)。 由於超音波及穿刺細胞學技術的發展,甲狀腺結節的診斷也日以精確,從而對於治療的標的,也越發的清楚。 甲狀腺結節除了手術以及觀察之外,甲狀腺消融術,更是過去20年以來,重要發展的治療技術。 於住院醫師時期就對甲狀腺有濃厚興趣,因此累積許多甲狀腺超音波以及穿刺經驗。 在取得專科醫師執照後,2015年在醫院支持下前往韓國首爾峨山醫院,跟隨甲狀腺結節燒灼消融手術全世界最權威的大師──Professor Baek Jung Hwan學習燒灼消融手術,以及甲狀腺相關先進技術。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後遺症: 健康網》喫多小心慢性發炎! 醫揭3類食物少碰:肉鬆上榜
甲狀腺結節是否適合開刀或是射頻消融術治療,可透過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專科醫師的專業評估其手術方式。 因為某些甲狀腺功能異常或發炎也和甲狀腺腫塊形成有關係,所以抽血檢測甲狀腺荷爾蒙和相關抗體也有助於疾病的診斷,至於電腦斷層、磁振影像、核子造影、正子斷層會視疾病的類別再考慮作為診斷的工具。 射頻能量可用於心臟組織或正常部位,以破壞導致心律不齊的異常電通路,以治療復發性心房撲動 (Afl), 心房顫動 (AF), 心室上心搏過速 (SVT), 心房性心搏過速 , 多發性心房心搏過速 (MAT),和某些類型的心室性心律不整 。 通常經由靜脈,將尖端有探針(電極)的導管(稱為燒灼器,ablator),放至心臟 。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後遺症: 「甲狀腺結節射頻消融術」治療福音 不需住院、開刀、恢復快並保留甲狀腺功能
三,消融術後甲狀腺功能絲毫不影響,不必服甲狀腺激素之類,而傳統手術在切除病竈的時候,會同時切除部分正常的甲狀腺組織,術後很多人要靠藥物來調整。 其他罕見但較嚴重的風險包含結節破裂或結節內出血。 可先給予保守治療(例如服用抗生素避免膿瘍產生或持續觀察讓身體自行吸收)。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後遺症2025 若出血無法吸收或者破裂後產生感染,就必須考慮接受外科手術切除。 傳統手術雖然可以一次性取出甲狀腺結節,但有併發症風險存在。 林晏甥指出,手術過程可能傷害到喉返神經,導致聲音嘶啞;也可能造成甲狀腺功能低下,須終生補充甲狀腺素。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後遺症: 小腸氣手術會有後遺症嗎?緊記術後三大注意事項!
新研究結果顯示,甲狀腺射頻消融術不只可以用在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癌患者也有機會可以受惠! 且能協助患者在保留甲狀腺的狀況下接受手術治療,不需進行全切除進而演變成終生需依賴荷爾蒙藥物。 甲狀腺結節在成人中很常見,儘管大多數是良性的,只需要觀察,但仍有些會出現症狀需要治療。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後遺症: 甲狀腺疾患是否手術 四準則評估
就小腸氣修補而言,內窺鏡手術會入侵腹腔或盤腔組織,內有重要內臟、血管及神經線,有受損風險。 雖然此技術發展多年,但偶然會有患者因網片造成的異物排斥反應,而出現嚴重而帶來長期困擾的併發症,例如神經線痛症等,往後如需移除網片也極為困難。 葉美成醫師表示:「甲狀腺結節射頻消融術」治療甲狀腺結節,免開刀、恢復快、不需住院並保留甲狀腺功能。 鄭凱倫醫師是我多年認識的好友,年輕而且有衝勁,幽默而且好學,也是臺灣甲狀腺消融術,最早發展的放射科專家之一,鄭醫師撰寫甲狀腺結節相關書籍,是最適合的不二人選。 鄭醫師非常的熱心,在發展甲狀腺消融術的階段,到各個不同的醫院進行技術指導,不但傳授技術給其他的同道以及年輕世代,更在操作的層面上,安了所有第一次進入甲狀腺消融術同道的心。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後遺症: 甲狀腺射頻消融手術懶人包
甲狀腺結節經過射頻消融術治療之後,會慢慢的自行吸收,體積漸漸變小。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後遺症2025 射頻消融術後3個月,結節體積大概可減少約50%,術後6至12個月,結節體積則可減少約70至80%,有效緩解原本的局部壓迫症狀以及改善美觀。 若結節較大,或是結節位置接近重要器官,可能會需要兩次或以上的治療次數。 甲狀腺疾病當中,甲狀腺結節的診斷丶檢查及治療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後遺症: 甲狀腺結節一定要開刀嗎 ? 微創治療認識甲狀腺射頻消融手術
大家必須瞭解,傳統治療甲狀腺的手術是伴有一些風險的,諸如甲狀腺功能低下、手術疤痕、傷到控制聲帶的神經(喉返神經及喉上神經)等等,於是甲狀腺腫瘤射頻消融術等微創治療應運而生。 看到這裡,有甲狀腺結節的患者應該可以鬆一口氣了。 雖然得到甲狀腺結節並不是世界末日,但也因為盛行率這麼高,即便只有5%的惡性率,罹患甲狀腺癌症的人仍不算太少。 所以我們在進行甲狀腺結節判讀時是十分謹慎的,除了超音波判讀還會加上超音波導引細針穿刺,目的就是落實早期篩檢,好讓病人得到早期治療。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後遺症: 健康醫療網
甲狀腺結節可分為良性結節、良性腫瘤及惡性腫瘤(即癌症)三大類。 超過九成的甲狀腺結節都是良性,最常見的是囊腫結節及增生性結節。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19年的數據顯示,甲狀腺癌在香港十大常見癌症中位列第九,更是女性第五大常見癌症,新症數目為1,059宗,死亡數目則有49宗。 有甲狀腺癌家族史、曾患良性甲狀腺結節,以及40歲以上的女性,皆是甲狀腺癌的高風險羣組。 值得注意的是,個別小腸氣患者適合接受哪種手術,要視乎本身身體狀況及實際病情而定,詳情應諮詢醫生意見。 「魏女士的結節長在氣管壁上十分罕見,據我所知全球僅有一例。」王文弘以超音波導引位置後,將消融針放進魏女士的結節燒灼。
根據一份於2022年2月最新發表的研究,在1,770名接受射頻消融術的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患者當中,79%患者的腫瘤組織完全消失。 只有0.17%的患者出現嚴重併發症(即暫時性聲音變化和暫時性心律失常),而所有併發症在治療後三個月內已完全緩解。 以為小腸氣手術必須在醫院進行,也是不少人的誤解。 事實上,一般患者若採用開放式手術修補小腸氣,可選擇於日間醫療中心接受手術。 : 過去對於甲狀腺癌及多發性甲狀腺結節的根除性治療就是手術切除。 手術治療的併發症包括:返喉神經受傷引起聲音沙啞、甲狀腺風暴及副甲狀腺功能低下症。
適用於甲狀腺局部分泌過高的患者,透過消融針發放射頻熱力,破壞有問題的甲狀腺組織,令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整個過程只需要局部麻醉,創傷性較傳統手術低。 射頻消融術並不會令結節完全消失,理論上有可能復發,因此建議患者在術後定期覆診,以超聲波檢查監察狀況。 根據臨牀經驗,除非有多於一個甲狀腺結節或結節過大,否則絕大部份患者只需接受一次射頻消融術。 在極罕見的情況下,甲狀腺結節會在術後再次增大,患者可能因而需要接受第二次治療。 葉美成醫師表示,甲狀腺結節通常是沒有什麼症狀的,除非結節已經大到外觀上看得出來且發生吞嚥困難、壓迫等問題才會被發現。 近年因為國人開始注重自己的健康,經由健康檢查而發現甲狀腺結節的人數也漸漸增加,而結節多為良性,但也有少部分是惡性。
尋遍國內外新文獻研究想找出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後選擇用甲狀腺射頻消融術治療,術後經超音波、電腦斷層檢查後癌細胞已徹底清除,恢復相當良好。 一般不建議對沒有症狀的腫瘤進行治療,對於在追蹤期間直徑超過3公分且持續增長的結節,或者因為結節產生不適或外觀明顯的患者,可考慮甲狀腺消融之可行性。 對於太大、有壓迫性且多結節性的甲狀腺腫瘤,因為通常需要進行多次治療纔能有明顯的效果,並不太適合用消融方式來替代手術。 另外,甲狀腺炎、葛瑞夫茲氏病和毒性多結節性甲狀腺腫等也不是消融的良好適應症,須較謹慎來處理。 甲狀腺結節非常常見,50歲以上民眾逾半數有甲狀腺結節現象,而近年來出現的甲狀腺射頻消融術,以微創方式消融結節,不需全身麻醉同時也能改善過去手術可能遺留下來的後遺症。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後遺症: 甲狀腺結節治療良性惡性怎麼辦?問題懶人包一次解決!!
心梗,是心肌梗死的簡稱,即心肌細胞受到缺血影響,從而出現心肌細胞壞死的情況,通常冠心病患者出現心肌梗死的比率最高。 術後第二天正好趕上酒店體驗,除了不能游泳其它無礙,再看看創口,已經沒什麼了。 接着就是等着結節慢慢縮小,被身體吸收,醫院的資料顯示三個月消融竈縮小率在67%以上,我自己的數據如下,3個月後是8.5X7X6毫米,半年後是6X5X6毫米,效果明細,讓它繼續慢慢消失吧。
而隨著醫學科技進步,越來越多人透過早期篩檢,在擴散、轉移前及時發現癌細胞,且癌症治療選擇日趨多元,有一派醫師也針對在特定情況下甲狀腺切除的必要性提出不同看法。 林偉哲醫師分析,傳統手術無論是部分切除或全切除皆需全身麻醉,對年紀較長、心臟功能不佳等族羣不適合來說並不適合,且若再度復發,二次手術恐需面臨沾黏困境,增加手術傷害到神經的風險,進而出現後遺症。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後遺症 再來,若為甲狀腺全切除,不僅傷口大、恢復期較長,除此之外患者還需終生服用甲狀腺素藥物,如未按時服藥可能出現甲狀腺低下問題,導致發胖、新陳代謝緩慢等,而長期甲狀腺過度低下則會對腦部、心臟造成影響。
因為意識清楚,醫師可以隨時監控聲音是否受到影響,更能確保手術的安全性。 只要結節引起症狀,例如外觀明顯腫塊,導致吞嚥或呼吸問題,都可考慮接受燒灼手術。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後遺症2025 A、傳統的甲狀腺手術要住院、要全身麻醉,另外最令人傷腦筋的就是會在脖子留下一條三到五公分的疤痕。 如今針對不願意接受手術,但由於外觀因素、略有症狀,想進一步處理甲狀腺結節的患者,可以考慮接受甲狀腺射頻消融術。 醫生會視乎患者情況,決定將半邊甲狀腺或整個甲狀腺切除。 如癌細胞已擴散至頸部淋巴,便需把淋巴一併切除。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後遺症: 甲狀腺微小乳突癌預後良好 多以積極追蹤取代開刀
「甲亢」的正式名稱是「甲狀腺功能亢奮」,即是甲狀腺分泌過多的甲狀腺素 T3 及 T4,令 TSH 的分泌過低,導致甲狀腺功能失調。 甲狀腺是其中一個內分泌器官,功能包括分泌甲狀腺素。 大腦中的腦下垂體會分泌一種「促甲狀腺素」(TSH),作用是調節甲狀腺素 T3 及 T4 ,維持甲狀腺功能穩定,同時監察甲狀腺素的濃度。
A、甲狀腺結節發病可能與輻射線、碘攝入量、雌激素血中濃度、家族發病史等有關。 原則上剛剛講的那些因素,後遺症最多的應該是輻射線,人體的甲狀腺組織只要接受到較少的輻射就可能癌變,而且年紀越小,輻射的傷害會越大! 不過大家不用太驚慌,我們現在日常生活中接受的背景輻射,一般是沒甚麼危險的。 況且甲狀腺結節真的是很常見的變異,不用太糾結於怎麼預防,如果真的有甲狀腺結節,該檢查就檢查該追蹤就追蹤,這樣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