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最新治療10大優勢2025!內含癌最新治療絕密資料

肝癌為本港第3位致命癌症,晚期病人有何方法延長存活率? 今集《專科診療所》請來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區兆基講解肝癌常見成因,以及治療及預防肝癌的方法。 他分享病例指,曾遇過一名中年晚期肝癌患者,在接受新療法後得以延長壽命,由確診至今又活了2年。

  • 若加上腫瘤蛋白質變異的分析,則整體治療選項獲益率將提升至92%!
  • 本人同意所提交之個人資料會交予香港綜合腫瘤中心作聯絡及跟進用途。
  • 患者一般會採用聯合治療去應對病情,例如手術結合化療或放療,以提升療效。
  • 在早期,檢驗是跟著病情轉折點走,一次測一個基因;近年因為技術進步,市面出現不少「多突變位點檢測」套餐,多個突變位置一把抓,周德盈指出。

一些常見的症狀,如疼痛、呼吸急促、嘔吐等,一般可透過藥物緩解。 以下簡介各種癌症治療方法的原理及常見副作用,望能加深大家對癌症治療的認識,幫助癌症患者與醫生商討最合適自己的治療方法。 今日(2月4日)是世界抗癌日,以往癌病一向被視為絕症。 癌最新治療2025 不過,隨着醫學科研的一直深耕,今年最終迎來革命性的收成期。 於多地的不同治療研究下,已不止於延長患者存活率,而是可達到根治程度,令腫瘤縮小,甚至完全消失。 癌症資訊網成立「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要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藥物或生活援助,並致力在病人漫長的醫治期間提供全面及合適的支援。

癌最新治療: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開審 國安法生效後最大規模檢控備受爭議

臺大癌醫輻質中心舉行質子治療系統吊裝典禮,預計2022年開始治療腫瘤患者,提供癌症病人更優質的服務。 個人化癌症治療或精準治療是根據基因變異去針對性地用藥,所以要了解精準醫療,首先要了解甚麼是基因突變。 對於接受前列腺癌荷爾蒙治療的男性,常見副作用包括:失去性能力、骨骼變弱、腹瀉、噁心、乳房擴大、疲勞等。 對於接受荷爾蒙治療的女性,常見副作用則包括:陰道乾燥、經期變化、對性失去興趣、噁心、情緒變化、疲勞等。 紓緩治療旨在緩解癌症治療的副作用,或由癌症本身引起的症狀,可與其他主要癌症治療同時進行。

  • 無論是坐在吧檯前享受跟老闆聊天的樂趣、或是以高級日本料理店風格來品嚐富山的鄉土料理等,每家店都有不同的享受方式,也都是冰見獨特的壽司體驗。
  • 報告顯示,這種新療法帶給病患的副作用比化療等傳統療法更低,對於控制、縮小腫瘤體積存在積極效果,目前已在癌細胞位於頭頸部的患者身上取得良好結果,未來將持續推進腳步,期望可造福更多病患。
  • CAR-T又稱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
  • 對於轉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可以考慮荷爾蒙治療、化療、新型靶向性荷爾蒙藥物等多種藥物治療。
  • 蔡幸真團隊的研究是針對第二個步驟,發現原先用於血癌的Decitabine,可以讓幾乎每一顆癌細胞都與γδ T細胞形成強化且結構完整的免疫突觸,增強毒殺效果。
  • 此外,病人在接受化療後,容易感到突如其來的疲勞,在化療後幾個小時內,會出現噁心、反胃、便祕與腹瀉等化療副作用,有時候會持續好幾個小時。

癌細胞除了由淋巴系統轉移,也可能直接出現在其他器官,影響器官機能。 根據病情發展的緩急,非何傑金氏淋巴癌可分為慢性(低惡性)和急性(高惡性);根據細胞的種類,又可分為B細胞、T細胞和NK細胞。 本港最常見的淋巴癌個案屬高惡性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陳女士進行「組織活檢」(Tissue 癌最新治療2025 Biopsy)後確認正屬於此類型。

癌最新治療: 癌症基因檢測有什麼作用?

除此之外,第三代標靶藥物也出現,把標靶和化療藥物結合成一個藥物,兼顧標靶藥專一性,加上化療藥物直接進入癌細胞裡,減少全身副作用。 通常在手術後數週進行,利用高能量遊離輻射線,經由體外直接照射,破壞並終止癌細胞繼續生長。 癌最新治療 一般而言,放射治療通常是 週的療程,一星期 5 天固定時間,一次大約 10 分鐘。 副作用多出現在皮膚反應,照射部位有緊繃、紅熱、輕微痛感或搔癢。 臺大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黃泰中醫師說,淋巴癌(惡性淋巴瘤)確診人數逐年攀升,10 年內人數增長已達 4 成,且淋巴癌分類複雜程度居全癌之冠,不同種類、特性,就會有不同治療方式,但積極治療 5 年存活率高達 70%。 對於近年外國研發最新質子治療,用於醫治前列腺等癌症,本港現時暫僅得養和醫院引入儀器,最快明年提供服務。

因為病友除了要克服治療的副作用,還要面對疾病造成的恐懼感。 癌最新治療2025 讓病人的心理負擔減少,對治療的順從度、或對治療的態度會比較正面,對未來懷抱希望,病人的生活品質也會比較好。 」,除了考量藥物治療效果,讓每一分錢都花得值得,才能讓治療的效果持續,達到延長存活期的目的。

癌最新治療: 需要協助處理索償?

幸好,就算在癌轉移發生後,醫學界已有新的醫治方法可作考慮,例如鐳-233(Radium-233)、鎦-177(Lutetium-177)等靶向放射治療。 常見可分為對血液、腸胃、皮膚三大方面副作用,例如貧血、噁心、嘔吐、口腔黏膜潰瘍、肚瀉、食慾不振、味覺轉變、脫髮等;亦有可能影響腎臟、肺、心等器官的機能。 可幸的是,目前新一代藥物,如止嘔藥已經能夠有效紓緩這些副作用。 個別藥物如EGFR標靶藥物可引起皮疹、噁心和皮膚乾燥;ALK及ROS1抑制劑可引起視力模糊;抗血管增生藥物則可引起高血壓問題。

癌最新治療: 荷爾蒙治療

陳醫生補充,皮下注射模式不但縮短了患者因治療而需要逗留在醫院或診所的時間,同時免於反覆穿刺靜脈所引起的痛楚和恐懼,故大部分患者表示歡迎;對醫護人員而言,皮下注射省時方便,簡化了施藥的工序。 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及香港泌尿外科學會的最新「跨專科治療」指引指出,正接受荷爾蒙治療的前列腺癌患者,若透過跨專科治療,考慮提早同步配合化療,可有效將荷爾蒙治療失效的時間推遲近20個月,患者腫瘤能持續更長時間受控。 新式化療吊針注射過程縮短,病人可以在日間診所接受注射,甚至按照個人需要,與醫生商討訂定在家癌症化療計劃。

癌最新治療: 癌症實況

在調查中,由於治療費用問題,免疫治療相對來說則未算普及。 免疫治療藥費高昂,但信諾尊尚醫療保的保障能令你安心無憂地採用最適合的療法。 信諾癌症保障冠絕全港,賠償保障高達港幣$5,000萬,不設終生賠償上限,可全數賠償手術、電療(放射治療)、化療、標靶治療等費用,按此瞭解更多。 生活作息方面,要完全戒煙,包括二手煙,多喝水,保持每天尿液排泄量在 2000 以上,不憋尿,以減少尿液中化學物質的刺激膀胱而增加細胞變異的可能性。 如果有懷疑膀胱癌或泌尿上皮癌的症狀,應該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纔能有最好的療效。 根據國際文獻的統計,膀胱癌佔全部惡性腫瘤的 3%~4% 。

癌最新治療: 透過喫來「餓死」癌症!

看完上述癌症治療方式的介紹,可以發現治療方法會根據癌症的種類、病程及病人的狀況有所不同,而選擇療程如果不夠精確,甚至可能錯過黃金治療期,影響治療效果。 因此在癌症治療初期就決定合適的治療方法是治療癌症的關鍵。 找出患者癌細胞與正常細胞的差別,利用藥物針對癌細胞進行攻擊,可以避免殺死正常細胞。 癌最新治療2025 但標靶治療的效果因人而異,因為癌細胞的變異很快,就算是兩個罹患相同癌症的患者,如果癌細胞的變異不同,療效也會不一樣,建議治療前先請醫生進行詳細的評估,確保藥物能夠發揮效用。 對於表淺性膀胱癌的病人,做了經尿道切除腫瘤後,大多數可以治癒,但大約有60%會復發,且其中80%左右病人是在一年內復發,而復發的病人中約15%會惡化成侵犯癌。 對於侵犯性癌,若是診斷後無法切除者,則70%左右的病人會在二年內逝世,若接受根除性手術治療,五年的存活率約60%,但有淋巴腺轉移的病人,五年的存活率只剩下15%,有其它器官轉移的病人,五年存活率大約是5%左右。

癌最新治療: 荷爾蒙療法 生活如常

有機溶劑或化學物質也可能引發淋巴癌,如長期暴露在有殺蟲劑、染髮劑的環境下,或是從事橡膠採集、造船、油漆等工作。 六十五歲的陳女士(化名)因持續腹部不適和體重下降求醫,經檢查後揪出元兇竟是非何傑金氏淋巴癌(Non-Hodgkin’s Lymphoma, NHL)。 幽門螺旋菌是一種螺旋狀細菌,可以進入身體並在胃部及十二指腸內存活,有可能導致慢性胃炎、腸炎,甚至腸胃潰瘍,胃部長期發炎更可能出現病變,最後演變成胃癌。 3A:腫瘤小於 5 公分,有 4 ~ 9 顆腋下淋巴結轉移;或腫瘤大於 5 公分,有 1 ~ 3 顆腋下淋巴結轉移。 2B:腫瘤 2 ~ 5 公分,有 1 ~ 3 顆腋下淋巴結轉移;或腫瘤大於 5 公分,沒有腋下淋巴結轉移。

癌最新治療: 免疫治療的副作用

接受LHRH agonist,一兩個月後體內男性荷爾蒙便會減低,PSA亦同步降低,腫瘤縮小,徵狀減輕。 過去十多年,本港頭頸癌的新症數字持續上升,每年的平均死亡人數為210人,死亡率竟高達30%,反映出晚期頭頸癌的治療選擇有限,療效不太顯著。 但免疫系統也存在盲點,因為癌細胞是從正常細胞突變而來,可以欺騙免疫淋巴細胞﹐令免疫系統未能及時偵測,又或因為各種原因,免疫系統反應不足以殺死癌細胞。 遞交此表格表示本人確認及同意信諾使用及/或轉移我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用途; 否則,本人必須於以下空格加上「✓」號以表示反對。 提供全球醫療保障,每年高達港幣$5,000萬的保障額,更不設終身最高賠償額。 前列腺癌重點定向治療,如冷凍消融、微波消融術、雷射消融、高能聚焦超聲(HIFU)、納米刀,都是近年前列腺癌治療的熱門討論話題。

癌最新治療: 醫療及健康保險

第四,因為醫學和基因科技進展,透過基因排序分析腫瘤已經愈來愈普遍,基因排序結果可以有針對性治療方法,達到個體化治療(personalised medicine),亦即中醫所講「因人制宜」。 每年冬天他都會從英國回港避寒,原打算只回來兩個月,但撞正疫症爆發決定留在香港。 一次行山,他發現骨痛,到私家醫生檢查,發現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接近500ng/mL(若PSA高於4ng/mL,醫生會懷疑是前列腺癌),骨掃描發現全身骨頭都有癌細胞。 私家醫生建議做睾丸切除手術,但陳先生不想做手術,想詢問有沒有藥物治療。 給藥的方式有許多種,有一些是口服,有一些是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進入人體內。 前列腺癌對不少治療都有良好反應,以「荷爾蒙去勢治療」為例,對原發性前列腺癌有着很好的成效。

癌最新治療: 治療何傑金氏淋巴癌

無論進行乳房保留手術或乳房全切除手術,都可能需要術後的輔助性化學治療,主要目的是降低局部復發及遠端轉移的機率。 治療原理是將具有細胞毒性的藥物,同時或依序投入病人體內,讓這些藥物攻擊體內分裂快速的癌細胞。 這是乳癌治療最重要的一部分,目的在於完全切除腫瘤和腋下淋巴結廓清,盡量排除淋巴結致癌細胞轉移,這是乳癌患者最重要的預後因子。 同時根據淋巴腺有無轉移,進行腋下淋巴廓清術或前哨淋巴結摘除術。 轉移性腎細胞癌代表癌病已經擴散,當中分為低、中、高風險以估算預後。 癌最新治療2025 導致腎癌的主要原因是體內的抑癌基因產生突變,而腎細胞癌的生長與血管生成有密切關係。

癌最新治療: 最新癌症治療方法|個人化癌症藥物檢測方案,對症下藥精準擊退癌細胞

李特‧斯頓伯格細胞有無癌細胞擴散程序大部分從頸部淋巴結開始,逐漸侵襲器官,較有規律且不易入侵骨髓可能從身體任一部位或器官發病,較無規律可循兩種淋巴癌中,非何傑金氏淋巴癌是臺灣人常見的患病種類。 坊間所謂的淋巴癌,大多是指非何傑金氏淋巴癌,這類淋巴癌還可以分成兩種類型。 醫學上,淋巴癌還可分為「何傑金氏淋巴癌」與「非何傑金氏淋巴癌」兩種類型,兩者差別在於患者體內是否有李特‧斯頓伯格細胞 (Reed-Sternberg cell),以及癌細胞的擴散程序。 淋巴癌號稱「沉默的癌症」,因為它的初期症狀與其他病症(如感冒)類似,使患者容易忽視,等到症狀嚴重時往往已進入晚期,提升治療難度。 先進的手術輔助儀器可令腦癌治療更精準,例如腦癌腫瘤性質檢驗準確度已高達90%。

癌最新治療: 別只關心該睡多久 研究發現睡眠時間不規律可能對心臟有害

近年本港引入經會陰穿刺(TPUS)的方法,大大減低感染風險。 癌症不同的期別,治療方法的選擇和治療的結果會有所不同。 癌症分期分為臨牀分期及病理分期,病理分期必須要等到手術完成後才能確定。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癌症是現代人聞之色變的惡疾,每年帶走無數條人命,科學家最新發現一種新療法,可以讓過去被診斷為癌症末期的惡性腫瘤縮小,甚至完全消失。 近幾年因新藥發展進步,加上對於DLBCL的瞭解愈來愈深,使用近20年的標準治療R-CHOP地位出現撼動。

中心成功為一名末期肺癌患者,處方針對性的「癌細胞基因變化個人化藥方」。 患者於每日只要服用一粒特效藥丸下,即順利控制了病情。 中心目前僅針對肺癌、結直腸癌和黑色素瘤等癌細胞,進行基因檢測研究療法,未來將測試更多類型的癌症,擴大檢測研究,希望能以簡單的藥療,代替化學治療(化療),以減輕患者於治療過程中所受的痛苦。

由於擔心採用標靶藥物會影響血小板,令出血情況更多,故區醫生停止採用標靶藥物,繼續採用免疫治療藥物。 此外,健保也於2019年10月起陸續給付CDK 4/6抑制劑於HR+轉移乳癌病患第一線使用,目前在臺灣一共有三種,「愛乳適」、「擊癌利」及「捷癌寧」。 臺北榮總乳房醫學中心連珮如個管師指出,癌症免疫治療的副作用可能會發生於全身器官,但因人而異不一定每個人都會發生。 可能症狀包括昏昏欲睡、腹痛、排尿困難、血尿、水腫、體重減輕等。 臨牀上,目前標靶治療已沒有令病人很不舒服的副作用,但比較擔心的是長期使用可能有心臟毒性;另外常見的副作用是因化療而有的腹瀉和皮膚問題,包括乾燥、發紅、搔癢、出疹子、甲溝炎,以及手足症候羣等。

癌最新治療: 淋巴癌治療新突破

關於DLBCL的標準治療,30年前開始即化療組合CHOP為主;直到20年前第一個標靶藥物出現後,R-CHOP治療成為近二十年來的標準治療。 先查詢有較多新藥臨牀試驗的醫院,到該院做基因檢測比較好,若檢驗出突變,可爭取參加試驗,用到新藥。 再者,基因檢測仍有極限,周德盈直言:「測到突變,然後呢?病患必須瞭解,現在不一定有能針對該突變的標靶藥可用。」DNA分析技術跑在前端,醫藥發展還在後頭喘吁吁追趕。

癌最新治療: 最新動態

而最為擔心的副作用是,長期使用這些藥物會引起骨質流失,嚴重可致骨質疏鬆。 所以醫生或會同時處方鈣片和維他命D,保護骨質,病人亦要有適量戶外負重運動;並建議1至2年做骨質密度掃描,若出現骨質疏鬆,醫生會處方俗稱補骨針的藥物,常用如zoledronic acid和denosumab。 作為醫生,當然希望每個癌症病人都可把握醫治黃金期,以及得用到最適切的治療,以達到最理想的治療效果。 如果因不同外在條件因素而錯過醫治時機,以至病情惡化,那絕對是患者、家人和醫生都不願看到的情況。 葉維晉不認同,又解釋前列腺癌細胞是藉男性荷爾蒙刺激生長,如用藥抑制男性荷爾蒙,腫瘤就可萎縮,但3至5年後或出現抗藥性;及後可改以針對男性荷爾蒙的標靶藥治療,惟兩者每年藥費有7至9倍之差。

跨專科會診可節省患者轉介的時間和精力,亦可為患者同時安排多項治療選擇,簡化會診流程,把握治療的黃金機會。 癌最新治療 例如,外科醫生能夠與放射科醫生一同就患者的化驗結果、病情等方面探討、交流,更可以確保與患者及家屬有充足溝通,迅速訂定最適切治療方案。 癌最新治療 我們明白病人所需,故從外國引入日間癌症治療的理念,務求讓病人有更多時間與家人相處,與家人共度時艱。

不過,即使病人確診時已屆晚期,無法根治,現時仍有不同治療可以縮小腫瘤或減緩腫瘤的生長速度,讓病人與癌共存。 透過舒緩性治療,區醫生把患者體內的亞摩尼亞等毒性排走,讓他慢慢甦醒過來;然後再採用混合的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藥物。 患者康復情況良好,腫瘤縮小了,膽管阻塞的情況亦改善了。 區醫生分享病例指,一名中年晚期肝癌患者成功延長壽命的個案。 他透露,約於2年前,該名50多歲男子確診患上晚期肝癌,腫瘤逾10cm大。 診症時,區醫生發現他全身發黃,因為膽管被腫瘤阻塞 ,腹部脹得很厲害;而且有很多腹水,身體很虛弱,入院時已屬半昏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