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堅補充,肺癌根治率始終愈早期愈高,建議高風險人士可尋求醫護意見參與篩查,有助及早發現和治癒。 一般術後需要輔以1年免疫治療或者3年標靶治療,由於藥費昂貴,癌症資訊網希望政府可將相關藥物納入藥物名冊和關愛基金資助項目,應用於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作一線治療,讓更多病人受惠。 乳癌分不同類型,其中有兩成乳癌患者為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陽性(HER2)。
乳癌為女性常見疫病,更是本港女士癌症中掛行第一,每14位女性中則有一位有機會患上乳癌,單是2019年新症個案已達4,761宗。 瞭解病患預後情形,可以在決定是否要進行特定醫療時作更有意義的決策,在生命末期病患的相關醫療決策上格外重要。 中國碳化矽(SiC)外延晶片製造商天域半導體最新估值接近人民幣(下同)130 億元,堪稱超級「獨角獸」,為東莞乃至大灣區罕見半導體「獨角獸」,展現大灣區全力製造晶片的決心。
無惡化存活期: 癌症預防
病人經過治療,例如手術、化療、標靶治療後,沒有檢查出新腫瘤發生,直到發現異常再度惡化的時間。 疾病無惡化存活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這個名詞通常用在中晚期癌症,腫瘤侵犯範圍比較大,或是發生轉移的病人。 病人的治療目的是控制癌細胞生長不要繼續惡化,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及延長生命。
- 例如,第 4 期肺癌病人接受標靶藥物治療,1 年疾病無惡化存活期比率是 30 %,表示開始治療追蹤 1 年後,有 3 成的病人能夠有效控制住肺癌。
- →完全反應(Complete response)、部分反應(Partial response)、疾病穩定(Stable disease):在評估癌症治療是否有效,或者臨牀試驗過程中腫瘤大小變化的指標。
- 存活率(Survival rate)、存活期(Overall survival):當癌症病人做完血液、電腦斷層、切片等檢查之後,確定癌症診斷、分期,會聽到醫師說:「根據期別,存活率是……」。
- 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2015年有近1,800宗肝癌新症,近1,600人死亡。
- 中國碳化矽(SiC)外延晶片製造商天域半導體最新估值接近人民幣(下同)130 億元,堪稱超級「獨角獸」,為東莞乃至大灣區罕見半導體「獨角獸」,展現大灣區全力製造晶片的決心。
- 例如存活期10個月,代表罹患這個癌症期別的病人整體平均存活是10個月。
惡化(Progressive disease):是指發現腫瘤變大,或者在其他器官組織也發現腫瘤(轉移),癌症指標異常上升,病人症狀變嚴重的情況。 許多病人得知罹癌,開始接收到「存活率」、「完全反應率」、「部分反應率」一堆醫學專有名詞,既陌生又攸關生命,開始拚命上網查資訊。 有時候好像懂了,比較安心;有時候愈看愈心慌,覺得失去希望。 例如某種癌症其一年存活率為50%,指的是觀察一年之後,有百分之五十的的病人還存活。 有意思的是存活率常常被望文生義的人所誤解:一年存活率為50%,那麼二年理所當然就是25%( 50% x 50%),三年則是12.5%( 50% x 50% x 50%)。 實際上那是錯誤的觀念,有些癌症治療效果不錯,可以達到除惡務盡,根治癌症的程度,病人可以長期存活,觀察三年、五年乃至十年的存活率都一樣。
無惡化存活期: 我的癌症治療有效嗎?先了解「存活率、無惡化存活、反應率、緩解、復發」關鍵字
「疾病無惡化存活期」這個名詞通常用在晚期癌症,腫瘤侵犯範圍比較大或是發生轉移的病人。 「存活率」是觀察比較病人經過一段時間存活的比率,是最普遍直接評估治療效果的方式。 國際肺癌權威、曾獲歐洲腫瘤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的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腫瘤學系主任莫樹錦教授,引領的研究團隊為晚期肺癌患者帶來一線生機。
- 臺灣民意基金會21日公佈最新民調,2024總統大選,如果是賴清德、侯友宜、柯文哲三人競爭,有三成二支持侯友宜,二成八支持賴清德,二成支持柯文哲。
- 邱宗祥醫生指,免疫組合治療療效較顯著的一線治療選擇,比起標靶治療,除可令患者的整體存活期大幅提升,更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素。
- )是一個醫學名詞,指根據病人當前狀況來推估未來經過治療後可能的結果。
- 不過,現時研究仍在進行中,她又透露現時衞生署正評估藥物,有望於來年可以臨牀應用。
- 以乳癌為例,臺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主任曾令民舉例,針對荷爾蒙接受體陽性的乳癌,近年發展出「手術前輔助性化學治療合併單/雙標靶藥物」治療,先用藥,監測病人的反應,依據手術後結果,再決定是否更換藥物治療選項。
EGFR基因突變在香港的肺癌患者中相當常見,而且有年輕化趨勢,不少患者仍是家庭經濟支柱。 雖然一線標靶治療相當有效,但平均不足兩年就會出現抗藥性,若此時沒有T790M基因變異的話,以往只可使用化療,不過新式的四藥聯合治療,有望延長患者的無惡化存活期。 劉引述刊登於《新英倫醫學雜誌》的中期研究結果指,服用第3代抑制劑的ALK基因變異晚期肺癌患者,其12個月無惡化存活期達78%,為同樣是一線標靶藥物的第一代(39%)的一倍。 本身已有腦轉移之病人使用第3代,近73%病人3年內未見顱內惡化,反映腦轉移情況惡化機會低。 例如,第4期肺癌病人接受標靶藥物治療,一年疾病無惡化存活期比率是30%,表示開始治療追蹤一年後,有3成的病人能夠控制住肺癌。 當病人得知自己罹患癌症時,第一個反應經常是:嚴重嗎?
無惡化存活期: 新一代ADC藥針對HER2乳癌治療 存活期高一倍 有望來年面世
【記者劉彥宜/臺北報導】臺北市長蔣萬安上任近2個月,然臺北市政府前發言人羅旺哲昨(20日)以「健康因素」請辭獲準,由市府副祕書長王秋冬兼任發言人。 而民政局長陳永德昨也表示,家人抗議,「好想退休!他們要求我回家。」陳永德今表示,蔣萬安沒有關心,不敢提去留議題,但也不會和蔣萬安聊,太沒道義。 無惡化存活期2025 臺灣民意基金會21日公佈最新民調,2024總統大選,如果是賴清德、侯友宜、柯文哲三人競爭,有三成二支持侯友宜,二成八支持賴清德,二成支持柯文哲。
無惡化存活期: 乳癌患者認為新藥為病人帶來好消息
四藥聯合治療結合了4種藥物,包括免疫治療PD-L1抑制劑阿替利組單抗、抗血管增生藥貝伐珠單抗、化療藥紫杉醇以及卡鉑。 隨著醫療衛生科技的進步,對於癌症病人的治療也日新月異,即便是晚期的癌症病人,即便復發及轉移也仍有其他方式進行再治療。 因此癌症病人應積極面對自己病情,與主治醫師討論最合宜的治療方法,莫掉入統計數字的陷阱中,勿輕言放棄,如此纔能有效控制病情,維持有尊嚴的生活品質。 無惡化存活期 「存活期」或是「存活率」,是研究中最直觀評估治療效果的方式,因為它觀察比較的就是病人死亡(或是存活)的比率。
無惡化存活期: 緩解不等於治癒
但這並不表示這類病人只能活五年,而是有50%的機率這類病人可以活超過五年以上,且其再復發的機率相當低。 今年58歲的Alice,於2017年一次游水期間咳出一滴血,因丈夫擔心而照X光檢查,怎料確診2A期非小細胞肺癌。 由於平常沒有問題,飲食正常,也沒有吸煙,她感到十分愕然難以接受患病。 無惡化存活期 不過及後出現咳嗽症狀,加上心理學家的輔導,慢慢接受病情並積極治療。
無惡化存活期: 肝癌免疫組合治療 已納入政府「安全網」
內科腫瘤科轉科醫生楊明明解釋,HER2型乳癌的生長及擴散速度比較快,侵略性較高,加上第四期患者比例較高,在有對抗HER2的標靶藥前,患者存活期一般較短。 現時國際指引針對為晚期HER2乳癌建議的一線及二線治療非常清晰,前者為雙標靶及化療組合治療,後者為第一代ADC,即抗體藥物複合體。 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楊明明表示,新藥如「生物導彈」,新一代ADC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可多於一年半,存活中位數則多於兩年,比以往數字高近一倍,現時衞生署正評估相關藥物,有望於來年本港可以臨牀應用。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李宇聰表示,肺癌初期症狀不明顯或沒有症狀,多達六至七成患者步向中晚期、出現久咳不愈、氣促、痰中有血、聲線嘶啞、持續肺部感染才前往求診,令死亡率長期高踞癌症首位。 癌友多瞭解癌症相關名詞定義,與主治醫師討論出最適合自己身體、經濟、生活狀況的癌症治療計劃,維持有尊嚴的生活品質。
無惡化存活期: 晚期肺癌第3代標靶藥 無惡化存活期機率倍增
「我已經逃了出來,為何我還要回去換領護照呢?」她說。 進退兩難 離港前熱衷支援香港社會運動的張媽媽說,為護照一事回到《國安法》實施下的香港和踏入中國駐英國使領館讓她擔心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她說,去年10月發生在中國駐曼徹斯特總領事館打人的一幕,讓很多像她這樣的居英港人不寒而慄,在面臨需要申領香港特區護照時猶豫不決,備受煎熬。 以從屬家人身份通過英國國民(海外)護照 即BNO護照的入境簽證計劃移民英國的港人, 連續居住五年,可以申請獲得英國永久居留權,獲永居的一年後, 還可申請獲得英國公民身份。 但在這之前, 無惡化存活期 他們必須要持有效的香港特區護照,以便到英國之外的地方旅行。
無惡化存活期: 疾病指標及預後指標
癌友也可換個簡單方式理解「我有65%的機會能存活5年或超過5年」。 隨新一代ADC面世,楊明明指,新藥如「生物導彈」,報告指出,新一代ADC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長達多於一年半,存活中位數可多於兩年,並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認可作晚期HER2乳癌的三線治療。 不過,現時研究仍在進行中,她又透露現時衞生署正評估藥物,有望於來年可以臨牀應用。 復發(Recurrence):指的是接受癌症根除性治療如開刀之後,又再發生或再出現。
無惡化存活期: 醫師說的存活期、反應率是什麼?癌友必知的重大關鍵字
因此最新的術後輔助治療方向是採用免疫治療或者標靶治療。 鄭志堅解釋,免疫治療簡單來說即是令到免疫系統能夠重新識別癌細胞,並作出攻擊將之消滅。 研究指出,採用免疫治療的第二至三期PD-L1高表現量患者,5年整體存活率有84.8%;3年無惡化存活率有75.1%,比化療分別的67.5%和50.4%高出不少。 反應率(Response rate):是指實質固態腫瘤,經過治療,腫瘤大小變化的比率,作為評估治療成效指標。 用在評估癌症治療是否有效,或者臨牀試驗過程中腫瘤大小變化的指標。
無惡化存活期: 肝癌惡化快速 早期病徵不明顯
存活率(survival rate)是觀察比較病人經過一段時間存活的比率,是最普遍直接評估治療效果的方式。 癌症就是惡性腫瘤,是指一羣生長迅速不受控制的癌細胞,侵犯身體器官和周圍組織,並且會經由血液或淋巴循環擴散或轉移到其他器官組織,破壞身體功能甚至危及性命的疾病。 無惡化存活期 有些治療可以延長存活率,但代價是治療副作用大或1年數百萬自費負擔;有些反應率高的治療不一定能真正延長病人的生命;有些治療雖然不能延長病人的生命,但是可以改善症狀,或者減緩併發症帶來的痛苦。 建議癌友應積極面對病情,與主治醫師討論最適合自己的抗癌治療,維持有尊嚴的生活品質。 →復發(Recurrence):指的是接受癌症根除性治療如開刀之後,又再發生或再出現。
無惡化存活期: 癌症病人預後的評估工具簡介:存活期、反應率、無病存活期、疾病無惡化存活期是甚麼意思?
惡化(progressive disease)是指發現腫瘤變大,腫瘤數目變多,或者在其他器官組織也發現腫瘤,癌症相關指標異常,病人症狀轉為嚴重的情況。 以乳癌為例,臺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主任曾令民舉例,針對荷爾蒙接受體陽性的乳癌,近年發展出「手術前輔助性化學治療合併單/雙標靶藥物」治療,先用藥,監測病人的反應,依據手術後結果,再決定是否更換藥物治療選項。 許多病人和劉先生一樣,得知罹癌,最想知道「嚴重嗎?還有幾年可以活?最新的治療是否更厲害更有效,能不能治好我的癌症?」開始拚命上網查癌症治療相關醫學資訊。 得知罹癌,開始接收到「存活率」、「完全反應率」、「部分反應率」一堆醫學專有名詞,既陌生又攸關生命。 一次搞懂這些關鍵字,在有限的門診時間你可以問醫師更多問題。
疾病無惡化存活期(progression-free 無惡化存活期 survival)是指從治療後開始觀察直到病人疾病惡化或死亡。 這些病人可能無法根除疾病,此時所做的治療稱為緩解性治療,目的是希望藉由治療控制癌細胞生長,以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及延長生命。 無惡化存活期 中大醫學院跨專科團隊研究證實,新一代經血管治療「消融化療栓塞術(ACE)」較傳統技術,更有效消滅中期肝癌病人體內的癌細胞,亦能延長無惡化存活期近2倍,部分患者治療後可接受手術,以切除和根治肝癌。
無惡化存活期: 醫師說的存活期、反應率是什麼意思?癌友必知 10 大治療關鍵字,一次搞懂
癌友也可換個簡單方式理解「我有 65 % 的機會能存活 5 年或超過 5 年」。 晚期肺癌患者中,有高達四成機會「癌細胞上腦」,誘發腦癌導致死亡。 有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指,醫學界近年研發新一代標靶藥物,有效增加肺癌的無惡化存活期近一倍機率,減緩癌細胞腦轉移情況惡化外,亦可預防癌細胞腦轉移,近73%病人3年內未見顱內惡化。 多項研究顯示,不同基因變異可誘發及促成非小細胞肺癌,主要涉及的基因變異包括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間變性淋巴瘤激酶和Kristen鼠肉瘤病毒原癌基因同源體。 帶有ALK基因變異的非小細胞癌患者目前可接受ALK抑制劑作標靶治療,有關抑制劑已推出第3代。
例如中位存活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 11.5個月,代表約有一半的病人存活超過11.5個月。 復發(recurrence)指的是接受癌症根除性治療如開刀之後,又再發生或再出現。 「遠端(處)復發」是指癌症在治療後轉移到遠處器官或組織(如肺、肝、骨頭或腦部)。 例如第3期大腸癌五年存活率65%,指的是根據過去醫學統計,在相同期別的大腸癌病人當中,有65%在五年之後仍然存活,其中有些人的腫瘤可能已經消失,也有些人則仍然帶著癌症存活。 癌友也可換個簡單方式看待存活率,「我有65%的機會能存活五年或超過五年」。
邱宗祥醫生指,免疫組合治療療效較顯著的一線治療選擇,比起標靶治療,除可令患者的整體存活期大幅提升,更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素。 「消融化療栓塞術」現時適用於腫瘤數目少於5粒的中期肝癌病人。 是次研究亦屬於第一期,集中分析治療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研究團隊將會就「消融化療栓塞術」進行更深入研究。 還有個類似名詞是「存活期」,是直接分析比較病人存活時間長短。 例如存活期10個月,代表這個癌症病人整體平均存活是10個月。
無惡化存活期: 醫師說的存活期、反應率是什麼意思?癌友必知 10 大治療關鍵字,一次搞懂
左起: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楊明明教授、影像及介入放射學系系主任餘俊豪教授,以及外科學系名譽臨牀副教授李傑輝醫生。 醫師會在病人接受輔助性化療和標靶治療每3週回診期間,檢查監測確認病人的反應,再決定藥物治療時間的長短,一般是6個月,然後決定開刀時間。 例如,乳癌病人治療前的腫瘤超過5公分,第1次化療加標靶治療以後就摸不到腫塊了,療效令人驚豔,且有可能從腫瘤太大必須做乳房全切除手術改成部分切除,保留乳房。 至於EGFR-TKI標靶藥物,對於EGFR基因突變早期肺癌患者亦有助益,透過阻截癌細胞有關受體的訊號傳送,令癌細胞死亡,達到控制腫瘤生長的目的。 研究發現,這類早期肺癌患者接受手術之後,使用標靶治療配合化療,比只採用化療的無惡化存活期亦長得多。 臺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黃俊升指出,醫師會在病人接受輔助性化療和標靶治療每次回診的時候,檢查監測確認病人的反應,再決定藥物治療時間的長短。
無惡化存活期: 癌症病人預後的評估工具簡介:存活期、反應率、無病存活期、疾病無惡化存活期是甚麼意思?
如果是賴清德與侯友宜對決,有四成七支持侯友宜,三成三支持賴清德,無論是「三腳督」或「捉對廝殺」,都是侯友宜領先。 對此,前立委沈富雄21日就表示「只要國民黨不論用什麼方式提名侯友宜,國民黨就一飛沖天了」,引發討論。 然而,醫學界對脂肪肝的成因暫未有確切共識,因為當中不少病例的致病因素,非限於單一成因,估計與多種風險因素有關。 社會中心/林昀萱報導前美職大聯盟球星王建民目前擔任臺灣隊投手教練、為3月即將開打的世界棒球經典賽(WBC)備戰中,卻爆出遭臺南知名醫美醫師蕭嘉蓉丈夫提告介入婚姻、求償1000萬元。 去年九合一選舉,張善政以超過52%得票率當選桃園市長,一舉將桃園綠地變藍天。 張善政上任後不僅大砍桃捷3副總,也陸續兌現社福、教育政見,其中推動代理教師全年聘期,更讓全國代理暨代課教師產業工會理事長黃湘仙狂讚。
無惡化存活期: 晚期肺癌新希望 無惡化存活期延2倍時間
乳癌患者Winnie今年初確診罹患HER2型乳癌,其後接受雙標靶及化療治療,效果理想,術後只需接受標靶治療,現時已回復正常生活,並返回職場,她認為新一代ADC面世可為病人帶來好消息,「每個病人都想醫好」。 多項研究顯示,不同基因變異可誘發及促成非小細胞肺癌,主要涉及的基因變異包括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和Kristen鼠肉瘤病毒原癌基因同源體(KRAS)。 反應率(Response rate)是指實質固態腫瘤,經過治療,腫瘤大小變化的比例,作為評估治療成效指標。
無惡化存活期: 疾病指標及預後指標
Alice曾於同路人口中得知肺癌常見兩年內復發,所以再發病也在預期之內。 今次使用標靶藥控制病情,副作用大為減少,至今用藥兩年病情也沒有惡化。 依目前醫學進展,醫師很難向病人保證癌細胞完全消滅,不會復發。 美國癌症協會指出,大多數時候,醫生無法向保證病人痊癒了,最多能說的是「在這個時候沒有癌症的跡象」。 →疾病無惡化存活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病人經過治療,例如手術、化療、標靶治療後,沒有檢查出腫瘤發生,直到發現再度惡化的時間。 肺癌不僅是香港的頭號癌症殺手,而且對比起其他早期癌症,早期非小細胞肺癌在手術後的復發和死亡風險都比較高。
無惡化存活期: 晚期肺癌第新三代標靶藥 無惡化存活期機率倍增
研究團隊表示,最新強效肺癌標靶藥物VIZIMPRO® 有助亞洲肺癌病人延緩疾病惡化時間達16.5個月,整體存活期延長至37.7個月,無疑是為亞洲患者帶來的一線生機。 中大醫學院跨專科團隊早前研究「消融化療栓塞術」的成效。 結果證實,「消融化療栓塞術」與「碘化療栓塞」比較,前者更有效消滅腫瘤,亦可延長肝癌患者的無惡化存活期,部分患者更在經評估肝臟情況和手術風險後,進行手術切除腫瘤。 無病存活率(disease-free survival, DFS)是指病人診斷癌症接受完整治癒性療法後開始觀察,經過一段時間後,其復發或死亡的病人比率(換個概念就是活著且無復發轉移的病人還剩多少)。 舉個例子,若第三期大腸癌的病人單純做手術,五年無病存活率約為50%,表示這類病人經過五年追蹤後有50%的病人還活著且完全無復發或其他轉移的現象。
無惡化存活期: 肝癌惡化快速 早期病徵不明顯
我們的團隊由具有豐富醫學寫作經驗的記者、編輯組成,內容來自採訪諮詢資深癌症醫學和照護知識的專家與相關書籍,盡力提供正確可信的醫療健康知識。 但無意取代專業醫師診斷,無法為個別讀者對內容的應用負醫療或法律責任。 魏先生對於自己患上肝癌,而且自覺竟是「毫無徵兆」下得到癌症,還要是甫驗出,便已屬晚期這般嚴重,對此實在難以接受。 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2015年有近1,800宗肝癌新症,近1,600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