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性行為子宮頸癌2025詳細懶人包!專家建議咁做…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對 9 至 14 歲性行為尚未活躍的年齡層提供 HPV 疫苗的接種服務,且預防效果較好,但需要完整接種 2 劑後才會產生相對應的保護力。 沒有性經驗的女性,往往因有「處女」情結,有時出現月經不規則,或有出血情況時,卻不敢或不願意接受侵入性的婦科檢查,例如一般常見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因此,當出血、腹脹、腹痛等症狀嚴重時,進一步檢查才發現罹患末期子宮頸癌,為時已晚。 2.國民健康署補助30歲以上婦女子宮頸抹片篩檢,符合篩檢資格的女性,只要攜帶健保卡和身份證,至健保特約提供抹片檢查的醫療院所,即可接受篩檢服務。 國民健康署分析105年子宮頸抹片檢查及癌症登記資料發現,子宮頸抹片檢查可發現97.3%的子宮頸癌前病變及早期(第0期及第1期)子宮頸癌個案;如果沒有接受篩檢,發現子宮頸癌早期的比例明顯較低,降為50.5%,也就是一半已到晚期。

  • 答案是:只要曾有性經驗的婦女,即使已久無性行為,仍須定期做抹片檢查。
  • 不少人以為年輕患者病情會較輕微,蘇醫生表示,據其臨牀經驗,不少年輕患者病情惡化得較快,可能因為本身抵抗力較差或有其他隱疾,讓病毒有機可乘。
  • 國健署補助30歲以上婦女,每年1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鼓勵符合篩檢資格之婦女多加利用,建議每3年至少接受1次檢查,「6分鐘護一生」,讓自己健康更有保障。

對於 25 歲以上及有性經驗的女性,建議定期接受抹片檢查。 根據香港防癌會的資料,每年做普查者,子宮頸癌累積發病率減少 93%,每隔 3 年做普查者則減少 90%。 所以基本上這個抹片檢查還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國健署的一個建議是每年做一次子宮頸的抹片,子宮頸的抹片可以讓我們早期找到這些癌前的病變,早期的處理做子宮頸癌的預防。 國民健康署提醒,符合篩檢資格的女性,至少每3年做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只要攜帶健保卡和身份證,至健保特約提供抹片檢查的醫療院所,即可接受篩檢服務,或可由健保快易通APP查詢是否符合篩檢資格。

無性行為子宮頸癌: 常見問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針對9-14歲女性接種HPV疫苗,由於性行為尚未活躍,所以預防效果較佳。 國健署自107年12月底開始,全面推動國中女生接種HPV疫苗的服務。 無性行為子宮頸癌2025 截至目前107年入學國中女生接種率為77.6%,108年入學國中女生接種率達88.1%,109年入學國中女生接種率達86.6%,110年入學國中女生接種率已達92.0%,並鼓勵符合資格者接受疫苗接種,建構起健康的防線。 臺灣婦產科醫學會祕書長黃建霈指出,臺灣平均發生第一次性行為的年紀是在 16 歲以上,因此 9 至 14 歲的階段擁有性經驗的機率較低,感染病毒的機會也較小,因此在適當時間接種疫苗,可在病毒入侵體內之前,就率先建立好一道防線。

所以,定期檢查可早期發現病變,並適時給予治療,治癒的機會愈大。 注射預防疫苗為其中一個預防方法,現有疫苗最多可預防感染9種HPV病毒,建議9歲或以上人士已可接種,最有效是在未有性經驗之前。 有性經驗的女性,若計劃注射疫苗,可先做帕氏抹片檢查,瞭解有否患癌或癌前病變,配合「HPV病毒基因測試」,確定有否感染相關病毒。 診所每月平均有100宗相關測試,約1至2成病人感染1至2種HPV病毒,其餘沒有感染,建議無感染HPV病毒及無子宮頸癌的女性可接種疫苗。 由於目前並無特效藥可治療 HPV 的感染,因此疫苗的效果重在預防而非治療,能預防 7 成以上的子宮頸癌。

無性行為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成因是什麼?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指出,HPV 疫苗可降低造成感染後子宮頸癌的發生,至少打滿 2 劑纔有保護力,當然除了疫苗外,定期抹片也很重要。 田怡文表示,做抹片檢查的好處,提早發現有沒有癌前病變,趁病變細胞在轉化為癌症之前,趕快做治療,這個邏輯從抹片普及率開始上升後,子宮頸癌發生率呈現下降,獲得驗證,就預防醫學的角度,曾有過性行為,就要做抹片檢查,跟有無性行為或停經都沒關係。 根據調查,一般健康婦女人類乳突病毒感染盛行率約在9-20%,推估婦女終其一生約有50%機會感染此病毒。 雖然大部分的婦女可自行清除此病毒,但持續性的HPV感染,是導致子宮頸癌的主因,建議只要曾有性經驗之婦女,即使已久無性行為,仍須定期做抹片檢查。 子宮頸癌因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所致,它是一種會致命的疾病,且大多數的子宮頸癌並不是突然發生,而是有經過階段性變化才形成癌細胞,首先會在粘膜上皮內發生,才逐漸的往四周增生發展,侵蝕皮下的基底膜、造成侵襲性病,甚至轉移至其他器官。

  • 臺灣疫苗推廣協會祕書長呂俊毅指出,女性方面可能會造成子宮頸癌、陰道癌、外陰癌等,而對男性的危害也不可輕忽,導致生殖泌尿道癌症(如陰莖癌)、頭頸部癌症(如口咽癌)、肛門癌等都是有可能的。
  • 營養師張語希提供養生5重點,建議民眾藉由食補幫身體補充營養,讓你喫得健康又營養。
  • 研究證實,大多數子宮頸癌患者係因持續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早期大多沒有症狀。
  • 蘇醫生表示,由於HPV可經性行為傳播,因此未進行過性行為時接種疫苗效果較佳,不過疫苗對其他女性亦有保護作用,應盡快補打。
  • 有少部份病人可能出現下肢水腫、大腿輕微麻痺,或因淋巴液積聚盤腔而引致淋巴囊腫,繼而引起感染和便祕。
  • 外來的性病毒令子宮頸細胞受感染,是引發子宮頸癌變的主要來源。

國民健康署提供30歲以上女性子宮頸抹片檢查服務,每年約215萬名婦女接受檢查,自84年起至今,已有8成2以上的女性曾經接受過子宮頸抹片檢查。 【NOW健康 無性行為子宮頸癌 陳盈臻/臺北報導】56歲的張太太連續幾個月陰道都有微量出血,以為只是更年期、月經不穩定而未予理會。 在朋友揪團下,她參加子宮頸抹片篩檢活動,檢查結果竟顯示異常,才趕緊至醫院婦產科就醫,經切片檢查診斷為子宮頸癌初期。 彰化縣每年巡迴26鄉鎮市為民眾做健檢,婦女子宮頸抹片檢查是重點項目,根據衛生局統計,105年全縣子宮頸癌抹片篩檢人數共30843人,有419人篩檢出異常,比率約1.36%,這些人經轉介做進一步檢查,有141人確診罹患子宮頸癌。

無性行為子宮頸癌: 危險因子與致病機轉

醫師指出,有時候整個人皮膚看起來白白的,其實是「貧血」的外顯症狀,一般來說,輕度貧血並沒有什麼症狀,但大多會看起來白白嫩嫩的感覺,而這樣的外表是女性的最愛,因此也難以自我察覺。 值得一提的是,若診斷結果為癌前病變,大部分只需要簡單的門診手術,即可治癒;若經切片證實為癌症時,只要發現得早,治癒率也會提升(原位癌接近100%)。 每種價別的疫苗都有保護時限,如 HPV 二價疫苗至少 11 年、四價至少 12 年、九價則至少 8 年,在 9 至 14 歲階段時只需接種 2 劑就會有效果,但如果是 15 歲開始就可能需要補打第 3 劑來增強保護力。 80%,雖然大部分的人會自動痊癒,但仍有少部分的人會有持續性的感染,長時間的發炎加上其他的致癌因子刺激,最後轉變成子宮頸癌。 過去的媽媽們動輒生下5、6個孩子,其實每次懷孕和分娩,都會對子宮頸造成一定的損傷,容易引起子宮頸癌。

無性行為子宮頸癌: HPV 疫苗 5 大 QA 一次看

政府補助30歲以上婦女子宮頸抹片篩檢,建議30歲以上婦女每3年至少做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答案是:只要曾有性經驗的婦女,即使已久無性行為,仍須定期做抹片檢查。 根據臺灣癌症防治網指出,瑞典的斯德格爾摩Karolinska研究所 Gunnell醫師所做的流行病學研究調查中,發現抽菸的人如果本身是HPV-16的帶原者,就會增加子宮頸癌的罹患率。 可怕的是,感染到HPV病毒並不會出現任何症狀,除非感染到子宮頸或陰道,從癌前病變到侵襲性癌,此時可能出現不正常的分泌物、陰道出血等症狀。 Bowtie Pink 自願醫保系列全數賠償診斷、住院、手術及訂明非手術癌症治療等合資格醫療開支 (美國除外),並受限於每年保障限額及終身保障限額。

無性行為子宮頸癌: 南市登革熱境外移入累計2例 衛生局籲落實「巡、倒、清、刷」

營養師指出,慢性腎臟病的病友,飲用前還是先詢問醫療團隊比較安全,而市售乳清蛋白也分濃縮、分離與水解三種,可依照體質和運動量做選擇。

無性行為子宮頸癌: 女性無性行為不需做抹片? 醫:定期篩檢有其必要

外來的性病毒令子宮頸細胞受感染,是引發子宮頸癌變的主要來源。 最新資料顯示,婦女的子宮內膜癌已位居第六名,勝過子宮頸癌的第八名。 常見的高危險株包含第16、18、31、33型等,而以第16型和第18型最為重要。 無性行為子宮頸癌2025 人類乳突病毒的E6與E7基因被認為和致病最有關係,他們抑制了p53以及Rb兩個腫瘤抑制基因。 而且,大家對於子宮頸癌其實還存在許多誤解,就有被診斷出子宮頸癌的婦女跟醫生提出,自己的性伴侶只有老公,怎麼還會得子宮頸癌,顯見社會普遍對於子宮頸癌的發病高危險因素並不熟悉。

無性行為子宮頸癌: 健康網》告別脂肪肝 營養師授4習慣、4食物助逆轉

在臺灣,工安事故層出不窮,這類的傷患急診科醫師即使看多了,仍常被眼前衝擊性的一幕給震懾住。 急診科醫師柯世祐分享,當時救護車送來一名30多歲男子,不慎踩空從5層樓高墜下狂喊痛,掀開被子一看「有點嚇到」,眼看患者整隻小腿翻轉180度、腳掌上翻,傷勢嚴重,最後轉介骨科醫師分階段動了3次手術才重建完成。 若以肉眼觀察,正常的精液應具備3大條件,量約2~5c.c.、顏色呈現乳白色或淡黃色,射出後一段時間會液化變透明,用手一拉黏絲可延長3公分。 泌尿科醫師高銘鴻提醒,當出現黃色、綠色、紅色、棕色或白色混濁,就建議要就醫了。 衛生局長葉彥伯指出,臨牀衛生統計資料,102年到104年全國不同年齡層3年受檢率,30歲到40歲約50%到60%,40歲到65歲約在60%左右,而65歲到75歲下降到只有40%,顯然長者受檢意願較低。

無性行為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症狀有哪些?

此外,從未做過抹片檢查者,罹患子宮頸侵襲癌的風險為3年內曾經做抹片檢查者的3.6倍,屬於高危險羣。 曾志仁說明,子宮頸癌早期(第0期及第1期)的5年存活率高達9成,第2期為67.3%、第3期為57.3%,到了第4期,驟降至僅21.1%。 鄭文芳指出,根據文獻報告,50%到60%的人在有性行為之後,都會被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另外也有研究顯示,戴保險套可有效降低HPV病毒感染的風險。

無性行為子宮頸癌: 疾病百科

統計資料充分顯示透過篩檢早期發現癌前病變並提早處理能夠成功下降子宮頸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表示,婦科腫瘤疾病或婦癌已非結婚婦女或有性經驗女性才會罹患的疾病,門診迄今診治過300多例子宮內膜癌個案,就有四分之一沒有過性經驗。 無性行為子宮頸癌 早期的子宮頸癌可能完全沒有症狀,可能的表現有陰道出血、接觸出血甚至腫塊等。 晚期子宮頸癌常見的症狀包括疼痛、輸尿管阻塞引起的腎功能衰竭、出血、陰道惡臭分泌物、淋巴水腫和瘺。 一般認為,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多重性伴侶、太年輕發生性經驗、抽菸、長期使用避孕藥,是子宮頸癌的危險因子。 曾志仁表示,抹片檢查之前,應避免盆浴、不要沖洗陰道、勿放置塞劑、前一夜不要有性行為及避開月經期間。

無性行為子宮頸癌: 熟女羞於內診 子宮頸癌上身

她補充,不只女孩,男孩也適合在 9 至 14 歲的年齡區間打疫苗,只是須自費。 CIN III(III級)不典型增生細胞幾乎浸及全上皮層,僅剩表面正常鱗狀上皮細胞。 HPV感染絕大多數會被女性體內的免疫系統清除掉,但是如果免疫力低下,包括HIV感染病人、長期服用抗免疫藥物、接受放化療的病人,對於HPV病毒,會比一般人還沒有抵抗力。 為自己、為家人著想,應及早計劃,趁年輕、健康時購買提供足夠保障的保險。 以上內容由 Bowtie & JP Health 健康中心 提供。

食物沒喫完,放到冰箱前,不少人會使用最為方便的保鮮膜,一拉、一撕就包裝完成。 不過,保鮮膜也是塑膠的一種,其中有4種不同材質,營養師提醒,有兩種是含有氯的類別,雖然使用上會較柔軟有彈性,但若燃燒不完全,可能會產生戴奧辛,對於環境較容易造成危害;另外在使用保鮮膜時也有注意事項要留意,以免喫進毒素。 即便已經 無性行為子宮頸癌2025 20 歲以上的女性,甚至中年婦女,黃建霈指出,這些族羣打 3 劑的效果其實等同於 9 至 14 歲的青少女打 2 劑,不過如果是 70、80 無性行為子宮頸癌 歲再打當然就太晚。

2015年本港有500宗子宮頸癌新症,為女性第7位常見癌症。 2015年及16年分別有169人及151人因子宮頸癌死亡,只有更年期婦女才會染病純屬誤解,曾有最年輕的個案僅得30歲,病人很早有性行為及有吸煙習慣,屬患病高風險一族。 外國研究顯示,26至30歲及46至55歲兩個年齡羣組,均最易感染HPV病毒,估計前者屬開始有性行為或性行為較密的年齡,或無做足安全性行為措施,所以年輕女士亦有染病風險。 雖然子宮頸癌發病年齡為53歲,但經性交感染可致癌的HPV病毒,例如HPV16、HPV18這兩種高危病毒,可早於年青期,故要盡早採取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