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副作用2025詳解!(持續更新)

這是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名譽所長吳一龍教授在日前舉辦的健康傳播跨界專家匯-醫藥創新前沿媒體沙龍上分享的一段內容。 數據顯示,在排除掉開始免疫治療後6個月內死亡的患者,以及6個月後纔出現甲狀腺炎的患者後,出現甲狀腺炎與患者死亡風險降低24%相關。 這些患者平均年齡64歲,中位隨訪9.6個月,1155人(17%)出現了甲狀腺炎,出現甲狀腺炎的中位時間是開始免疫治療後3.1個月。 2017年的JAMA Dermatology上,巴塞羅那大學的Carlos Ferrándiz等人就報道了14位肺癌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療之後,頭髮變黑,“返老還童”。 “Lareb 多次表示月經失調可能是冠狀病毒疫苗的副作用,”Kant 說。

除非是用完兩年之後,體內所有的這些腫瘤細胞都已經死掉了,這個時候是可以停藥的。 蔡教授:對於晚期病人,免疫治療的療程一般在兩年左右,所有的臨牀實驗也基本都是用兩年,輔助的免疫治療一般是用一年,但研究也顯示晚期的病人還是用兩年更好一點。 雙歧桿菌還可增加腸道 Treg 細胞中 IL-10Ra 和 IL-10 的表達,進而增強 Treg 細胞的免疫抑制作用,以緩解 CTLA-4 阻斷所導致的腸道免疫副作用。 香港、中國內地、俄國等地也在展開類似的研究,基於同樣的理論假設:不同種類疫苗安全性有較大把握而以不同方式激發免疫反應可能效果更好。

免疫副作用: 肺癌_請問我父親的肺部陰影情況如何?謝謝醫生_請問醫生:1.情況如何? 2.是否可以手術 謝謝醫生 – 好大夫在線極速問診

現在臨牀研究發現,出現皮膚相關不良反應往往預示着PD-1治療有效,我們科也出現過2-3例2級皮疹的患者,治療效果都很好,有一例患者直接CR,也就是臨牀治癒了。 而免疫檢測點抑制劑治療原本是想增強機體免疫,但是在治療過過程中出現矯枉過正的情況,導致免疫系統又過度激活,造成自己的免疫細胞攻擊自身的組織器官,這就出現了相應的不良反應。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目前在肺癌用的比較多,數據相對來說比較成熟,那麼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一些不良反應以及我們的處理經驗。

  • 雖然3級損傷永久停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還有爭議,但大部分都不建議再使用了,除非這個人對激素敏感,肝損傷將至1級,而且治療有效,但是治療週期不夠,也有重新啓動的可能,但是一定要密切監測肝功能。
  • 由於實際上免疫相關肺炎發生率可能更高,這可能會明顯影響患者的生存,尤其是有肺炎風險因素的患者,如有吸菸史,有慢性阻塞性肺炎病史,先前接受過肺部放療,肺部手術等.
  • 2017年的JAMA Dermatology上,巴塞羅那大學的Carlos Ferrándiz等人就報道了14位肺癌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療之後,頭髮變黑,“返老還童”。

除此之外,疫苗之間的比較涉及儲存、運輸、接種劑量、次數、供應狀況和價格等多種因素。 各國政府制定本國疫苗接種推廣計劃時還有更多其他方面的考量,包括成本、政治和外交因素。 由於病毒和疫苗都問世不久,因此目前很難推斷各種疫苗的中長期效力,但一般認為大致可以提供半年到一年的免疫保護。 免疫副作用2025 對輕症和需要住院治療的重症 ,不同疫苗的效力各有所長。

免疫副作用: 不同類型低分子肝素有何特點?

這項新的研究很重要,因爲進一步的研究可能會發現一系列天然抗病毒蛋白,導致沒有自身免疫副作用的治療。 它揭示了可能存在一種基因組防禦系統,這種防禦系統尚未被鑑定,但可能相當廣泛。 1 級肺炎提示需要保留 ICI,密切的臨牀隨訪直到症狀消失。 英夫利昔單抗和/或環磷酰胺治療難治性肺炎時應考慮到這種方法的有效性有限和感染風險高。 在因免疫相關不良事件 而停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後,應根據個人情況,考慮到每個患者的臨牀環境和具體臨牀需要,決定重新引入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 邵一鳴介紹,採用新冠疫苗序貫加強免疫接種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不同疫苗之間可以優勢互補,二是不同人體質不一樣,可能對某一類疫苗產生的副作用多一些,採用不同技術路線疫苗接種可以規避副反應。

腫瘤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經由活化原先被腫瘤細胞抑制的T淋巴球,恢復免疫機制的正常運作來攻擊癌細胞的藥物,但如果免疫機制反應過度,則有可能引發炎症不良反應。 所幸絕大部分的副作用經由停藥和適度投予類固醇即可改善,早期發現並遵循公式進行管理也有助於降低衝擊。 由於是免疫機制反應過度引發的炎症不良反應,曾罹患自體免疫性疾病如紅斑性狼瘡者,或曾罹患間質性肺部疾病者,有可能無法接受此類藥物的治療。 美國梅奧診所醫學中心(Mayo Clinic)的分子醫學教授巴德利(Andrew Badley)認爲,疫苗的效用和免疫力可能持續幾年,但對變異毒株感染病例和患者接種後的反應需要密切觀察。 接種疫苗後之所以仍有可能感染並傳播新冠病毒,主要因爲評估疫苗效力主要通過觀察接種後是否出現症狀而不是有沒有感染來衡量,而無症狀感染是新冠病毒的一大特徵。

免疫副作用: 注射低分子肝素如何防止皮膚瘀斑、針眼滲血、血腫、硬結和壞死?

患者免疫治療期間注意衛生防護,適時添減衣物以防感冒和流感,此外免疫治療期間接種流感疫苗可能會增加免疫相關不良反應發生率,必須慎重。 副作用治療好以後,39例 免疫副作用2025 (55%)患者後續再次恢復PD-1抑制劑治療;另外的病友選擇永久性停藥。 這39例重啓PD-1抗體治療的病友中,10例(26%)患者再次出現了相同的副作用,9例(23%)出現了新的免疫相關的其他副作用,另外51%的患者一切順利。 這39位患者,再次接受PD-1抑制劑治療的有效率爲8%。 免疫副作用 目前在臨牀上,如果評估是進展,醫生通常會根據患者體感症狀有沒有緩解、比如癌痛有沒有緩解、腫瘤標誌物沒有下降等等,來判斷是不是一個假進展。

免疫副作用: 副作用從何而來?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所致的免疫相關性腦炎具有症狀的多樣性和非典型性,診斷較困難,缺乏特異性,主要以頭痛、發熱、精神錯亂、記憶力障礙、嗜睡、幻覺、癲癇發作、頸強、精神狀態下降、注意力受損和定向障礙等腦病症狀爲主要症狀。 糖皮質激素減少會減弱了對促黑素細胞激素及ACTH的負反饋抑制作用,引起促黑素細胞激素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過度分泌,可使皮膚變黑,皮膚色素沉着。 大家可能對皮膚、腸道、肺都能有一個感官的認識,對內分泌系統很難有一個直觀的印象。 腸炎激素減停的問題:口服激素0.5mg-1mg/kg/d,一般最大量60mg,靜脈一般1-2mg/kg/d劑量,根據患者的症狀,緩解後3-7天開始減量,差不多每週減10%,治療時間至少大於4周,一般6-8周徹底減停。 在家口服藥的患者,一定要注意,看到症狀緩解,也不能突然停藥,要逐步減量,慢慢停藥。 可能還有其他更復雜的免疫機制導致人體的免疫系統過度激活,在殺死腫瘤的同時攻擊自己正常的組織。

免疫副作用: 腫瘤科疾病

這是最常見的免疫相關副作用,1/3 患者都會遇到,但絕大多數都比較輕微,容易管理。 細胞因子是由細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低分子量蛋白質,其中有一些具有抗癌活性而被用於癌症的治療,主要包括白細胞介素(IL),干擾素(IFN)等。 大劑量的白介素與干擾素可以抑制腫瘤的生長,併產生下游效應,激活T細胞,NK細胞的殺傷能力。 然而,這也會導致毛細血管的過度滲透而引起敗血症樣症狀,嚴重則會導致多器官的衰竭。 免疫抑制劑雖然副作用看着挺嚇人,但是它療效確切,已有多年的臨牀應用經驗,在有經驗的醫師指導下使用,仍是非常安全的。

免疫副作用: 病毒變異:拉姆達和德爾塔和其他變異毒株你需瞭解的幾個問題

其實我們回想一下免疫治療起效的原理,並不是自己去抓壞人,而是動員T細胞來殺傷腫瘤,而T細胞是有能力進入大腦的,所以免疫藥物不需要自己透過血腦屏障就可以起效,大家不用擔心。 蔡教授:在免疫治療整個一線及二線的臨牀研究中,不同的PD-1/PD-L1藥物都是有成功有失敗,所以不同的免疫藥物之間還是會有一些細微差別。 腸道菌羣與免疫治療的關係不僅於此,我們知道腸道的黏膜免疫系統是人體中最大的免疫器官,腸道菌羣在腸道粘膜免疫系統的發育成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免疫副作用2025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腸道菌羣對腫瘤免疫治療效果有着巨大影響,腸道微生態的多樣性對免疫治療效果的重要性也越發明確。 接種疫苗後之所以仍有可能感染並傳播新冠病毒,主要因為評估疫苗效力主要通過觀察接種後是否出現症狀而不是有沒有感染來衡量,而無症狀感染是新冠病毒的一大特徵。

免疫副作用: 皮膚科疾病

接下來鑑別診斷和治療就比較考驗腫瘤科醫生,當然需要有大內科協助,一起決策患者診斷和下一步治療。 最後就是出現不良反應後的監控,對不良反應治療中、治療後的監控以及免疫抑制劑使用併發症的處理。 免疫副作用2025 免疫相關性神經系統不良反應常見的有重症肌無力、格林-巴利綜合徵、周圍神經病變、腦膜炎、腦炎、脊髓炎。

免疫副作用: 低分子肝素可用於哪些類型的不良妊娠?

這是否意謂著我身體內已經建立了一個超強的免疫反應? 於是我做了一期 BBC廣播節目《健康內幕》來尋找答案。 從武漢出現少數感染病例開始,我一直跟蹤報道新冠病毒疫情,包括各國競相研發疫苗的過程。

免疫副作用: 免疫力:我這輩子至少經歷了三次流感病毒大流行

“這些結果並不令人驚訝,”Lareb 主任 Agnes Kant 說。 偶然出現的健康問題被錯誤地認為是由疫苗引起的,這種危險我在疫苗推廣開始前就警告過。 歐洲藥品管理局表示,「沒有跡象表明接種疫苗造成這些健康問題」。 不瞞你說,我躺在牀上真的叫苦連天: 「我怎麼這麼倒黴?」 恢復後,我想知道的是,為什麼我們中的某些人出現的副作用會比其他人更嚴重?

免疫副作用: 肺癌專家吳一龍:不否認免疫治療是“抗癌神藥”,但它有致命弱點

如24 h內病情無緩解跡象,可加用人免疫球蛋白以及抗人胸腺免疫球蛋白(抑制作用非常強的抑制劑)或英夫利西單抗治療。 第三個症狀,也是比較嚴重的一種皮膚不良反應,皮膚出現大皰和脫皮,類似於這兩幅圖的表現,這種如果不及時處理,再發展就會合並感染,嚴重時危及生命。 當出現第三種皮膚損傷的時候,也不要爲難腫瘤科醫生了,第一時間去皮膚科就診,這種肯定需要激素衝擊和外用藥物,還要加強皮膚護理,防止感染的對症治療。 一般來說對於斑丘疹或者瘙癢的患者,只要症狀能恢復至≤1級時,都可以考慮再次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但是出現第三個這種嚴重的威脅生命的水皰性疾病,表皮壞死鬆解症和DRESS,考慮永久停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免疫副作用: 低分子肝素如何過度到華法令口服治療?

20世紀60年代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首次應用於器官移植取得了較好的療效,並且發展迅速,成爲基礎免疫抑制方案中的重要藥物。 除此之外,大量的研究表明:糖皮質激素對於治療過敏、哮喘、抑鬱症等也都具有顯著的功效。 目前針對癌症免疫治療引發的皮膚副作用,醫師大都可使用含類固醇的外用藥膏或系統性免疫調節藥物來控制,研究發現使用特定的生物製劑也有很好的療效。 美國梅奧診所醫學中心分子醫學教授巴德利(Andrew Badley)表示,沒有100%有效的疫苗;疫苗的保護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病毒變異情況。 2021年初,美國加州拉霍亞免疫學研究所(La Jolla Institute for Immunology)發表研究報告稱新冠病毒感染者痊癒後自身免疫力能維持至少6個月。

免疫副作用: 肺癌的腫瘤標誌物 – 好大夫在線

在腫瘤免疫治療中,腫瘤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目前臨牀中,研究最爲成熟充分且應用最爲廣泛的方法。 一般免疫藥物引起的間質性肺炎,要在抗感染治療的情況下使用激素治療來緩解症狀,吡非尼酮也是可以的,用一段時間要注意觀察病情變化。 除了加強監控和檢查之外,根據程度輕重,可能還需要對免疫治療暫時停藥,甚至永久停藥。

其中斑丘疹和瘙癢較多,而苔蘚病、溼疹、牛皮癬之類也可能發生。 相比傳統放化療和靶向治療,肺癌的免疫治療的副作用通常比較輕。 患者只要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做好監控和管理,絕大多數副作用都是非常可控的。 無論是常見不良反應的發生,還是嚴重的不良事件的發生,都比化療藥物要來得少。 這個副作用的發生率非常低,但一旦發生,後果非常嚴重。 跟其他副作用一樣,心肌炎早期病人沒有什麼不舒服,等出現了胸悶、心慌、氣急等症狀,治療起來就非常麻煩了。

免疫副作用: 膀胱腫瘤_張醫生,您好!請問使用pd-1加卡介苗治療膀胱癌可行嗎,最重要我想知道pd-1 的副作用嚴重嗎?_溫州醫生建議膀胱全切,但本人想保膀胱,是否可以用PD-1加卡介苗,pd-1副作用大嗎?副作用可逆嗎? – 好大夫在線圖文問診

這些研究始於阿斯利康疫苗導致嚴重罕見副作用病例之後。 免疫副作用2025 瑞典和丹麥暫停使用阿斯利康疫苗,對已接種一劑的人改用mRNA疫苗。 免疫副作用2025 接種疫苗通常會有一些常見副作用,即接種疫苗後身體出現不良反應,但這正說明疫苗在起作用,成功激活了身體自我免疫反應。 也有罕見副作用,即出現概率極小的對疫苗的反應,程度有輕有重。

以PD-1爲代表的免疫治療,使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不到5%五年生存率一下子提高到16%,令人驚豔的臨牀數據越來越多,免疫治療因此被譽稱爲“抗癌神藥”。 目前肺癌已找到8個驅動基因,包括EGFR基因、ALK基因、ROSI基因、BRAF基因、cMET基因、RET基因、KRAS基因、NTRK基因,可以引起8種不同的肺癌。 這幾種肺癌,通過藥物治療有效率可達70%以上,很多患者的生存時間超過三年。 免疫副作用2025 由於實際上免疫相關肺炎發生率可能更高,這可能會明顯影響患者的生存,尤其是有肺炎風險因素的患者,如有吸菸史,有慢性阻塞性肺炎病史,先前接受過肺部放療,肺部手術等. 該團隊使用所有標準臨牀方法(病史、物理檢查,肺功能檢查,脈搏血氧儀,放射影像學,細菌和病毒培養)來確診免疫相關肺炎。

免疫副作用: 視頻, 疫苗與羣體免疫:一根針如何救回大家性命

靶向免疫檢查點的單克隆抗體能夠恢復抗腫瘤免疫,從而逆轉免疫逃逸或逃避,促進腫瘤細胞死亡。 近幾年,CTLA-4 抗體與 PD-1 抗體的聯合療法被廣泛研究,聯合療法比單藥治療效果更好,但是其毒性也增加了。 也有一些化療藥物通過當時並未意識到的機理激活免疫系統。 比如DNA損傷藥物如拓撲酶抑制劑可以通過激活p53而引發一系列生物過程誘導免疫原性。 蒽環類藥物可以增加腫瘤抗原表達,而低濃度環磷酰胺則可以選擇性地抑制調解性T細胞(本身抑制免疫系統,所以降低這類T細胞反而激活免疫系統)。 最近上市的CDK4/6抑制劑Ibrance雖然只抑制細胞的分裂過程,但如果腫瘤細胞在某個階段停滯時間過長則會引起免疫系統的注意,遭到清理。

所以Ibrance不僅是cytostatic還有細胞毒療效。 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對“序貫免疫”這一概念給出解釋,即採用不同技術路線的疫苗,按照一定的時間間隔和一定的劑次,爲了預防效果提高或者進一步降低嚴重不良反應風險,進行接種的一種策略。 2017 年 11 月 21 日,美國腫瘤免疫治療學會(SITC)在 JITC 雜誌上發佈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的毒性管理專家共識》。 這是第一部由腫瘤免疫治療領域專家組織撰寫、多學科參與的 irAEs 管理共識。 在接種疫苗前服用阿司匹林或布洛芬等抗炎藥來預防副作用,這不是一個好主意。 一些動物試驗表明,在接種疫苗前預先使用止痛劑會削弱疫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