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院血液科醫生面臨人手壓力,但他對醫管局可於短期內增加人手不抱期望,提議於各聯網增設血液科專科護士,分擔醫生工作,最終當局同意將部分訴求納入下年度工作計劃。 區醫生說,離職後仍會擔任香港地中海貧血兒童基金顧問,希望透過不同身份,繼續為病人爭取權益。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淋巴癌同時是2018年十大致命癌症中的第八位,每年約有100宗新症。 討論淋巴癌的症狀、成因及治療方法之前,讓我們先認識人體淋巴系統的運作和功用。 前輩高瞻遠矚,加上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港大醫學院的教學和科研成就屢創高峯。 要找到與病人擁有完全相同(HLA)抗原的捐贈者,加上要配對成功,中途或會有捐贈者臨時拒絕,有些要等上數年,有時患者時間上已等不來了。。。
- 骨髓有毛病,功能出現問題,可導致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數量減少。
- 近年亦出現不少療效更佳的血癌藥物,也因資源及審批問題,難以引進公營醫療系統。
- 於1997年,盧教授成為第一位發表有關孕婦血漿內發現胎兒遊離DNA之研究的科學家,自此他一直處於這個嶄新研究領域的最前線。
- 有八十後OL乾咳及低燒數月,檢查後驚見肋骨下長了直徑十三釐米的巨型腫瘤,壓住心臟大靜脈,令血液谷到面紅紅、上半身腫脹,確診淋巴癌。
- 陸浩明指出,服務有特定對象,若一個女士直繫親屬中不少人患有嚴重疾病,或她上一胎的嬰兒有缺陷,才會獲安排醫生跟進,醫生會考慮病因、嚴重程度、病發年齡、患病親人數目等不同因素,再決定是否安排服務。
- 行醫之外,謝德富亦甚有生意頭腦,他與妻子陳曦齡(歌星陳美齡姐姐)九一年投資設廠生產健康食品。
基因組醫學督導委員會主席梁憲孫接受訪問時指,期望透過計劃找到更多有突變的基因,加強試管嬰兒的服務,令到人工受孕者可以先挑選沒有基因變異的胚胎,放回母體之中,減少胎兒患上遺傳病的風險。 她於2008年加入醫院管理局行政管理團隊,2016年晉升為策略發展總監。 她曾為多個專業組織服務,如擔任香港社會醫學學院及香港麻醉科醫學院委員會成員。 接受中西醫治療,1993年其母曾向傳媒發信,指小哥頓已逐漸康復;2003年,其父受訪亦提到,兒子當年在加國兒童醫院接受治療,並已康復。 當年有協助小哥頓的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香港骨髓捐贈基金副主席梁憲孫表示,幾年前小哥頓大學畢業後曾返港,與他見過面,知其健康良好,其父親亦有定期返回香港。
梁憲孫醫生: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
何永超七四年港大醫學院畢業,十年前開設「輔助生育中心」,開宗明義幫難以成孕的夫婦「造人」,故有「不育聖手」之稱,傳聞做人工受孕至少收費十萬元。 據悉剛誕下孖胎的黎姿、懷孕幾個月的李嘉欣、育有四歲女兒的吳君如、劉嘉玲等都是他的病人,何永超亦幫過陳慧琳剖腹接生。 本刊調查發現,多位前港大醫學院的重量級教授醫生,近年湧到中環開檔搵真銀;無論是資深的還是新晉的,無獨有偶均選擇在中建大廈、皇九、萬邦行等「名醫大廈」開診。 上週三,全民自願醫療保險計劃諮詢正式出臺,政府鼓勵市民買保險轉投私人醫療服務,以減輕公營醫療系統負擔,但事實上,近年不少原本在公立醫院睇症的資深醫生已紛紛「出走」,病人要找名醫,只能到中環或名牌私家醫院走一趟。
- 對於香港,他有著愛心與毅力,矢志終身為香港病人服務,並為香港醫學研究創下一筆筆光輝歷程。
- 專業的醫療服務能為我們解決健康問題,但昂貴的醫療費用並非人人有能力負擔。
- 曾為香港樂隊 PAUSING 主音,《全民造星II》60強,以及歌唱選秀節目聲夢傳奇第四名,工商管理學學士 (會計及財務) 畢業。
- 「我覺得做人要有個希望……留得青山在,可能遲些又有新藥推出呢!」任憑對手再橫行,跟血液腫瘤對決經年的梁憲孫醫生仍然不知哪來的樂觀。
- 要找到與病人擁有完全相同(HLA)抗原的捐贈者,加上要配對成功,中途或會有捐贈者臨時拒絕,有些要等上數年,有時患者時間上已等不來了。。。
- 王振宇是研究幽門螺旋菌和胃酸倒流的專家,他在大學教書時,花了十五年研究胃癌與幽門螺旋菌的關係,更發現長期服用阿士匹靈有效減低患胃癌的風險,○八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近年則專研胃酸倒流。
此外,目前有單克隆抗體療法、化療、幹細胞移植等方法醫治血癌,病人壽命得以延長。 梁憲孫醫生2025 骨髓瘤患者的壽命,由10年前平均3年存活期,延長至目前的6年;淋巴癌的治癒率由過往的三至四成,提升至五成。 根據醫院管理局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淋巴癌新症由2005年的712宗,升至2014年的977宗。 倘將淋巴癌加上骨髓瘤、白血病新症數字,整體血癌新症由2005年的1,319宗,增至2014年的1,749宗,增加約三成。
梁憲孫醫生: 骨髓病變血細胞畸形
白血球數量大幅減少,病者易受感染,病菌可源自病者腸道內的大腸桿菌;發燒、寒顫、甚至血壓下降,有機會是敗血癥。 血小板數量大降,患者或有流血難止現象,甚至自動出血,如流鼻血及流牙血,皮膚出現瘀班,嚴重可引發腸胃出血或腦出血。 姚教授現任香港大學(港大)計算機科學系教授、副系主任及金融科技區塊鏈實驗室主任,同時為港大–渣打香港150週年慈善基金金融科技學院副行政總監。 他曾於2016、2017和2019年獲Clarivate Analytics評為全球最廣獲徵引的研究人員之一,亦是港大連續11年(2011 – 2021年)排名前1%的研究人員之一。 劉博士是貝克•麥堅時律師事務所亞太智慧財產權和科技業務部的負責人,為客戶提供有關智慧財產權的創建、運用和保護的諮詢服務,並負責在華智慧財產權的專利起訴事務。
青山醫院最近已有四名資深醫生離職,其中三人到中環開檔,包括他自己。 經歷一場疫情,可知香港醫護人手真是十分短缺,未來行業前景又會怎樣? 培育不少尖子的傳統名校聖保羅書院,為慶祝170週年校慶,學校與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合辦網上研討會系列,日前舉辦第二場,更以「未來的醫療保健 ─ 醫療保健中的黃金機會」為題,邀請了四位分量十足的猛人校友主講。 消息人士透露,盛傳港大內科學系系主任黎嘉能,或會步梁憲孫、韋霖等後塵, … 血液分類是用紅血球分型,有AB、AB和O等血型,白血球也有組織血型,主要分為A、B及DR三組。
梁憲孫醫生: 淋巴癌5個常見徵狀?提高警覺治癒機會高
梁博士為中國抗體製藥有限公司創辦人、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現時亦為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生物科技諮詢小組的成員。 鍾醫生為急症專科醫生,出任現職前曾於2016至2018年出任北區醫院的醫院行政總監;2012至2016年任醫管局總辦事處的總行政經理;及於2008至2012年出任青山醫院的醫院行政總監。 工作之餘,身為基督徒的梁憲孫,會常常祈禱、讀《聖經》,從信仰中得到精神的安慰。
梁憲孫醫生: 血癌專家梁憲孫 見證藥物新療法助延病人壽命
李醫生是公共衞生醫學專科醫生,現任衞生署副署長,專責管理與衞生服務及行政相關的範疇,當中包括長者健康服務、家庭及學生健康服務、專科服務、行政及政策、財務、衞生行政及策劃, 以及衞生資訊與科技的工作。 黃先生的著作包括兩本有關香港私隱法的書籍(一本以英文出版,另一本以中文出版),以及在國際醫護刊物發表與數據有關的文章。 彭先生是一名註冊社工,於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擔任社區組織幹事,一直致力維護及倡議病人權益。 他曾任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檢討督導委員會委員、醫管局轄下醫院認證計劃病人焦點小組成員及香港愛滋病顧問局轄下接納愛滋病者促進委員會委員。 梁憲孫醫生 盧教授的研究成果對全球醫學及科學界影響深遠,屢獲國際殊榮,當中包括2014年費薩爾國王國際醫學獎、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2019年復旦—中植科學獎及2021年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獎。
梁憲孫醫生: 血液科及細胞治療
梁教授為香港血癌基金和香港骨髓捐贈基金的創會成員之一,後者更成立了全球首個以華人為主的香港骨髓捐贈基金資料庫,為華裔血病患者尋找適合的無血緣骨髓。 蔡先生為德勤前中國主席,擁有逾35年的工作經驗,為跨國集團在港業務以及各行各業本土和海外上市客戶實施審計規劃與審計管理。 梁憲孫醫生 他亦為香港會計師公會、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以及英格蘭與威爾士特許會計師公會資深會員。
梁憲孫醫生: 骨髓病患者多為六十歲以上較年長人士,近年個案漸多,故長者需慎防有貧血徵狀。
同時,病變漿細胞會大量釋出一種沒有對抗感染功能、稱為副蛋白 ( M-proteins或Paraproteins) 的抗體,更在身體不同地方出現,故稱為「多發性骨髓瘤」。 骨髓存在身體的骨骼裏,負責製造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等各種血液細胞。 白血病及再生障礙貧血等血病會令骨髓功能不正常,病人因此長期貧血、發熱、容易感染細菌或流血不止等。
梁憲孫醫生: 梁憲孫醫生太太– Bhpzo
從醫多年,平時寫醫療記錄都是用英文,梁憲孫自認中文寫作並非自己所長,但都願意嘗試,專欄寫得多了,自然變得「熟手」。 另一方面,梁憲孫平時都要向病人及家屬解釋病情,時常會聽到病人或家屬會覺得「醫生講嘢太深啦」、「唔知你講乜」,開始寫專欄之後,梁憲孫自己都會反思,怎樣寫會讓讀者更明白。 他對自己的目標是「深入淺出」,不可寫得太過深奧,也絕不能流於表面。 在治療過程中,梁憲孫會為病人帶去正面的訊息,他會告訴患者現時有許多有效的治療方式,癌症已不再是不治之症,其實是可以控制、甚至根治的。
梁憲孫醫生: 梁憲孫醫生養和: 梁憲孫醫生Dr Raymond H S. Liang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
而非何傑金氏淋巴癌又可再分成低惡性度,及中、高惡性度;患者比例約1:1。 一般來說,只需用藥醫病的名醫收入,都不及「揸刀搵食」的多,不過王振宇勝在名氣夠,不少富貴病人慕名而來,因此他的診所特設一個有獨立門口的等候室,供名人病人使用。 王振宇診所開張當日,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週一嶽、教育局局長孫明揚、前警務處處長李君夏、曾蔭培等名人親臨到賀,面子十足。 淋巴癌是本港十大癌症之一,每年有超過1,000宗確診新症,淋巴癌初期徵狀可能不明顯,故有「沉默殺手」的稱號。
梁憲孫醫生: 臨牀腫瘤科
該類針藥稱為「去甲基試劑」(demethylating agent),目的是將不正常基因糾正過來,「基因為何不正常?就是因為染色體多了個組成因子,此針藥就是將其多出來的因子甩掉。」梁教授說。 由於一些血癌有不錯治癒率,醫生有需要與年輕病人及早討論治癒後不育的問題。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醫生梁憲孫表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屬於血癌,是白血病的其中一種,一般會以化療 … 患者的治療副作用會出現高血糖、食慾增加及體重上升、睡眠問題、情緒問題、淋巴細胞減少、中性白血球減少而容易出現瘀傷、疲勞、腹瀉、便祕、咳嗽、上呼吸道感染和出現皮疹等。 一般日常護理與預防感染,建議患者避免喫生食物、經常洗手、不可與人共用餐具和定期打流感針;若遇發燒,必須要求診處理。
梁憲孫醫生: 淋巴癌患者的食療
現為香港大學血液及腫瘤科名譽教授的梁憲孫,行醫逾30年,由25年前發起成立首個華人骨髓庫,隨後10年更成立香港血癌基金,資助病人繳付藥費及檢查費,一直未言休。 基因組醫學督導委員會主席梁憲孫也稱,即使同樣患有地中海貧血,西方人與華人有基因變化的位置也有不同。 若本港能夠建立自己的基因資料庫,就可更準確地找出突變,進而研究該突變是否致病成因。 他指,基因組計劃會設立由匿名基因組及臨牀資料組成的大型數據庫,促進醫學研究。 黃先生現為香港執業大律師、上海仲裁委仲裁員,以及倫敦專家學院紛爭調解員。 於香港大學畢業後,黃先生獲政府法律獎學金往英國深造和接受專業訓練,並考獲倫敦政經學院法學(知識產權、海商、海險、民事訴訟)碩士學位及英國最高法院執業律師資格。
她的執業領域主要涉及廣泛的知識產權問題,包括專利和商標起訴、智慧財產權許可、技術轉讓、品牌收購以及智慧財產權的行政和民事執法。 劉博士也曾擔任事務所亞太醫療保健產業組的負責人三年,領導跨法律專業的團隊在該領域發展,也為醫療保健行業的客戶提供與該行業有關監管問題的建議。 劉教授於1985年畢業於英國鄧迪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其後於1992年加入港大擔任內科學系講師,並晉升至於崇光基金教授席(風濕及臨牀免疫學)。 她是香港會計師公會前會長,目前於多個公共服務委員會擔任委員,其中包括紀律人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和交通諮詢委員會。 張女士亦為財務匯報局諮詢委員會、名譽顧問團及查察委員會成員。 羅醫生亦先後於本地及海外擔任不同要職,包括香港特區政府前食物及衞生局(現為醫務衞生局)研究部主管及英國國民保健服務卡廸夫衞生局採購總監(專科照護服務)。
第二,在顯微鏡下,白血球、血小板形態不正常,例如正常只有一個細胞核,不正常細胞可能有多個,而且大小不一;這些不正常細胞,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形貌。 由於他的情況已屆高度(high grade)階段,造血功能較差,故必須每隔二至三星期便要入院輸血,並注射Azacitidine。 常用的針藥有Azacitidine,另一種為Decitabine。 農曆新年期間,大家都忙於大掃除,又要到處拜年,與親朋好友頻頻飯聚,一不留神就很容易墮入健康陷阱,就是「扭傷腰骨」和「飲食過量」! 本集邀請心臟科及骨科專科醫生,為大家提供關於這兩個陷阱的健康小貼士。
梁憲孫醫生: 香港大學校友列表
另外,要感謝的是養和醫院內科主管梁憲孫醫生及皮膚科主管陳俊彥醫生。 星期一早上,曹醫生看罷驗血報告便將Jenny交給梁醫生作為主診醫生,而陳醫生亦加入診治的團隊。 梁醫生及陳醫生接手後,再做幾樣測試,兩人均認為Jenny應該是DRESS Syndrome,與SJS相似,亦是一種非常嚴重的藥物敏感,死亡率是10%,但DRESS最佳治療方法是用重劑量類固醇。
他續說,正因淋巴癌的種類多,準確的檢測結果對治療十分重要,若分類有錯有機會影響治療。 養和醫院內科部主管、血液腫瘤專科醫生梁憲孫教授說,骨髓病變(Myelodysplastic syndrome,簡稱MDS)與急性血癌(acute leukaemia),或稱白血病,或稱白血球過多有密切關係。 梁憲孫醫生指出,身體任何位置都有機會出現淋巴癌,若出現徵狀,應盡快求醫。 近年淋巴癌個案有持續增加趨勢,每年新症個案已由以往700多宗上升至現時的逾1000宗。 梁憲孫醫生 養和醫院綜合腫瘤科中心主任暨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梁憲孫醫生指出,淋巴癌個案的增加,部分與人口老化有關,但醫學界仍未解開淋巴癌的成因,僅知道此病的遺傳性不高,現時亦未有有效的淋巴癌預防或篩查方法。
除用藥物控制病情,要根治便要找到合適的骨髓移植至病人體內,重建正常的造血機能。 骨髓有毛病,功能出現問題,可導致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數量減少。 血紅素濃度下降,即貧血,身體各器官或出現缺氧現象,病徵包括面青脣白、易倦及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