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緩治療癌症7大優點2025!(持續更新)

雖然東區醫院協助提供寧養院的名單,但哥哥坦言,就算是普通的寧養院如癌症復康中心,每個月的住院費兩三萬元起,自己是退休人士,也有家室子女,財政上難以負擔。 晚期照顧貼士:要瞭解患者心裡的想法,陪伴與細心聆聽是關鍵。 家屬可以從面對病情事實和鼓勵對話紓解恐懼,也可以透過一些日常小行動,如請患者幫忙倒一杯水,讓患者為家人付出;鼓勵患者穿喜歡的衣服等,都能保持其自信心和自我價值。 此外,一家人一起回顧舊相冊亦是窩心暖意的舉動,從回憶中舉出事例,肯定病人的一生成就,道謝道愛。

  • 而免疫治療,就是用藥物令免疫細胞能夠識別癌細胞,「賊仔現形」而消滅之。
  • 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相信中西醫,相信科學進步;相信生命有奇蹟,但不要盲目樂觀。
  • 定期的見面減去孤獨感和恐懼感,有機會表達內心的感受或聽一聽別人的感受。
  • 聲明:此網站資料節錄自香港電臺第一臺節目《精靈一點》,並不能用作醫療診斷。
  • 照顧者應有家庭醫生和紓緩科護士的聯絡電話號碼。

林醫生表示該名婦人年約60多歲,是一位家庭主婦,不煙不酒,不過患有高血壓和膽固醇高的慢性疾病。 由於患者已持續數月小便帶血,於是向泌尿科醫生求醫,做膀胱鏡檢查後,證實患上了最常見的泌尿上皮的膀胱癌。 正所謂「不時不食」,中醫認為人所進食的食物應與季節氣候有所聯繫,因此有防癌食療功效的湯水,亦有季節之分。

紓緩治療癌症: 專業研討會

坊間不時宣傳患上乳癌的高風險因素,如初經來得早(12歲前)、遲停經(55歲後)、未曾生育小朋友、家族有乳癌患者等,令人提高警覺。 李醫生指即使沒有高風險因素,不代表可以掉以輕心,就如有患者並無家族病歷史,平日常做運動,亦生養小朋友並餵母乳,但也確診乳癌。 事實上近年病人有年輕化趨勢,二、三十歲都有可能患上乳癌。

她舉例,認知障礙症患者應盡早與醫護人員商討未來醫療決定,否則,病人若失去自主意識便不能再參與討論。 紓緩治療癌症 陳裕麗認為,社會對紓緩治療的認知較少,就連醫護人員的認知情況亦未如理想。 她指出,由於現時醫科課程設計上不重視紓緩治療,醫科生毋須強制修讀相關課程,故醫護人員對紓緩治療的認知未必足夠。 她舉例,專科洗腎、心臟科等看似與紓緩治療無關,但由於是臨終病人的重要項目,故這些專科的醫護人員應該要對紓緩治療有所知悉,可現時他們只能透過實習機會有所接觸。

紓緩治療癌症: 非傳統的醫學治療方法──「紓緩治療」與「寧養照顧」

這些層面的忽畧,會令病人的疼痛或其他症狀加劇,病者亦要抵受心靈痛苦。 因此當疾病無法治癒,死亡無可避免時,便應給予病者「全人照顧」(holistic care),以成全他各層面的需要,協助他平靜地及有尊嚴地離去。 抗癌與復康之路是以年計的長期戰鬥,不少患者除了先以西醫治療之外,也會同時向中醫求診。

本章首先介紹紓緩護理的特色,包括它的哲學理念,理論架構,介入原則以及工作人員的角色及職務。 旨在闡釋各專業人員怎樣合作,去幫助病人及家屬去面對死亡。 患者完成為期2個月的治療後,再次到泌尿科進行內窺鏡(膀胱鏡)檢查時,發現腫瘤已經不見,現時亦可如常生活及小便。 紓緩治療癌症2025 紓緩治療癌症 為了監察病況以免復發,她仍然需要定期覆診、看醫生及做相關的檢查。

紓緩治療癌症: 西醫

小心選擇高脂食物 脂肪雖然可以提供大量熱量,但脂肪也有分高飽和脂肪和不飽和脂肪兩種。 攝取過多高飽和脂肪只會對患者的心臟、心血管和消化系統造成負擔,有機會令病情雪上加霜。 故此,患者應盡量避免高飽和脂肪食物,例如:牛油、全脂乳製品、椰子油、蛋糕、肥豬肉等等。

紓緩治療癌症: 癌症飲食指南|春夏秋冬四季防癌湯水食譜推介 強化自身抵抗力

預設晚期照顧計劃,或預設醫療指示,是當患者仍能清醒地與家人及醫護人員商討所訂下的意願書,以便日後一旦病情嚴重和失去個人意志後,仍可按照自己的意願接受和拒絕那些維生治療。 與家人及醫護人員達到共識後,病人須簽訂及保存預設醫療指示,日後有需要時亦應定期回顧及更新。 香港沒有一個真實數據顯示危重病童的人數,但從外國的數據估算患非癌症的重症病童數量是患癌症病童的四至五倍。 這就是基金在資源緊絀下也要竭力開展服務的主因 –幫助更多不幸的孩子和家庭。 在先導計劃裡,接觸了超過八十個危重症病童個案後,肯定了這項服務的需求,於是在2018年成立了兒童紓緩服務基金。 兒童紓緩服務基金直屬兒童癌病基金,宗旨是提升病童及其家庭的生活質素,服務對象則擴展至患所有類別的非癌症危重症病童及其家庭,當時是香港唯一提供危重病兒童紓緩服務的機構。

紓緩治療癌症: 中醫治療癌症的歷史文獻

護理由一組醫務人員及醫療輔助人員組成的醫療團隊提供,盡力減少病者的疼痛和各種肉體、心理、社交和靈性方面的病狀。 令他獲得足夠症狀處理和心靈安慰後安然離世,讓病人和家屬有時間彌補死別的創傷,告別過往和預備未來。 給親友有意義和沒有遺憾的經驗,死亡的情影是正面的,不是痛苦和陰霾霾的。 當癌症病人的病情步入晚期,醫護同事可能向照顧者介紹紓緩治療服務,並詢問病人和照顧者可會希望參加。 在這篇訪問中冼藝泉醫生為我們詳細解釋紓緩治療的定義、醫療團隊會如何合力照顧到病人身體、心理、社會和靈性各方面的需要, 並支援照顧者渡過這段艱苦的時間。

紓緩治療癌症: 健康の貼士

因為各人所患的疾病大致相同,特別容易引起共鳴和同感,特別容易得到支持。 幫助病人釋放出氣管內的痰,教導他們怎樣呼吸,因為長期減少活動,肌肉減弱,關節僵硬,怎樣做運動,增強體力,肌肉抽搐疼痛,利用按摩和溫暖,放鬆肌肉減痛。 同時,他們和病人的肉體接觸,專心的聆聽和溫暖的慰問能夠給病人寶貴的心理支持。 紓緩治療癌症2025 如孩子逗留在小兒科病房,紓緩醫學人員會到病房看病童,參與治理。 如孩子留在家中,小兒科外展隊會和紓緩團隊合作照顧病童和家屬。

紓緩治療癌症: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 九龍 )

因現時標靶藥的選擇較少,而目前適用的癌症類型亦有限制,故治療費用相對較高。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臨牀腫瘤科部門主管楊美雲醫生發表專題演講,分享如何透過融合抗癌與紓緩治療,為病人帶來益處。 我曾在英國接受專業的紓緩治療培訓,也做了半年紓緩黃大仙沙田坳道118號服務的義工,二零一二年再回去英國四個星期。

紓緩治療癌症: 家屬與病人溝通

 本部門除了提供專科門診及日間服務外,亦附設有癌症病人資源中心,提供各項多元化門診及癌症應診及諮詢等服務。 另亦設立了電話熱線協助解答預約安排及其他有關之健康資訊等查詢。 副作用及併發症會視乎放射治療的範圍及劑量,以及病人的體質而定,但嚴重的併發症如癌症或淋巴管道閉塞引致相關器官水腫等十分罕見。 病人可按醫生配方在皮膚塗上藥膏或服用其他藥物,以減輕副作用的影響。 栓塞治療的缺點,是難以一次過根治癌症,尤其腫瘤邊緣的癌細胞較難完全壞死,成為癌症復發的隱患,一旦癌細胞復發,病人就需要再次治療。 本文刊載的資料及健康資訊只供參考,並不屬及不應被視作為醫療建議。

紓緩治療癌症: 【心靈版「生命之旅」】你有玩過「蛻變遊戲」嗎?新一年學習運用優勢改變未來

,例如放射性神經炎、口腔炎、皮膚炎、放射性骨壞死,患者免疫力下降出現帶狀皰疹而產生疼痛,化療藥物滲漏出血管外引發組織壞死,化療引起的栓塞性靜脈炎,還有乳腺癌治中損傷腋淋巴系統,可能引發手臂腫脹疼痛。 如果採用下腹部的放療,可能出現腸胃道不適或排尿疼痛。 紓緩治療癌症2025 紓緩治療癌症2025 包括腦腫瘤可引起頭痛與腦神經痛,鼻咽癌頸部轉移可能壓迫臂神經叢或頸神經叢,引起肩、頸、臂疼痛。 腹膜後腫瘤壓迫腰、腹神經,可能引起腰腹疼痛。 而胃、腸或胰臟被腫瘤阻塞時,相關臟器可能出現劇烈絞痛。

紓緩治療癌症: 癌症食療 紓緩治療副作用

不少人都希望在家離世,但由於香港硬件、軟件配套仍未成熟,陳裕麗指香港推行在家離世需審慎考慮。 然而,陳裕麗指這種取態造成了醫患之間的矛盾。 為了讓醫生和家屬能夠妥善溝通,每一個醫護人員都應該對紓緩治療有所認識,故醫科基礎課程應加入紓緩治療,而非只是專科選修。 紓緩治療癌症 她盼紓緩醫療團隊及早介入醫治過程,一來避免病人、家屬覺得醫護人員已採取放棄態度或只為節省醫療資源,二來亦可及早得悉病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