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在疾病過程中,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可發生在任何部位,但多見於造血組織、皮膚粘膜、心包膜、脾、胃及中樞神經等。 其出血常發生在有白血病細胞浸潤的基礎上。 由於白血病細胞浸潤、出血,梗死及全身代謝障礙,局部或全部組織可有營養不良與萎縮,甚至壞死等。 白血病 近年來由於大量化療藥物和抗生素的應用,其屍檢病理變化有新的表現,白血病細胞崩解浸潤消失,出現了纖維蛋白滲出,組織細胞吞噬,繼而纖維化。
- 病情可穩定1~4年,之後進入加速期,迅速出現貧血及更多症狀,然後很快進入急變期,可以急變爲AML或者ALL,臨牀表現與急性白血病完全一樣,治療效果和預後則比原發性急性白血病更差,通常迅速死亡。
- 癌症死亡率排行中,血癌(白血病)位於第10位,其實白血病比我們想像中還近。
- 1997年,在沈志祥教授團隊發表的文章中顯示,應用ATO治療15例復發難治APL患者,其中14例獲得了完全緩解。
- 由於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是一種相對良性的血液腫瘤,進展緩慢,並非診斷後即需治療,只有當病情發展至一定階段時才應開始治療。
- 也可出現免疫力異常的現象,如出現自體免疫導致的溶血及血小板破壞等。
白血病細胞的增生和浸潤主要發生在骨髓及其他造血組織中,也可出現在全身其它組織中,致使正常的紅系細胞、巨核系細胞顯著減少。 骨髓中可因某些白血病細胞增生明顯活躍或極度活躍,而呈灰紅色或黃綠色。 淋巴組織也可被白血病細胞浸潤,後期則淋巴結腫大。 有50%~80%白血病死者有明顯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改變。 常見者爲血管內白細胞鬱滯、血管周圍白細胞增生。 其它最常發生白血病浸潤的臟器是腎、肺、心臟及胸腺、睾丸等。
白血病: 急性與慢性白血病分類
難治性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最少,僅佔5%左右。 由於本病的各期治療措施及治療反應不同,因此分期有重要意義。 根據病程中出現不同的臨牀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分爲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度期。 爲本病的第一階段,一般病程爲2~3年,其表現爲慢性髓細胞白血病的典型臨牀和實驗室檢查特徵,47、48問題中已介紹,故不再重複介紹。 至今惟一能治癒慢性髓細胞白血病的措施是做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癒率達60%~70%。 效果最好的是在發病後第一年,即在慢性期的早期進行。
苯、抗腫瘤藥如烷化劑等均可引起白血病,治療銀屑病的藥物乙雙嗎啉被證實與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的發病相關,染髮、吸菸亦可能與白血病發病相關,特別是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ANLL)。 急性骨髓性的白血病的治療則稍有不同,因細胞特性的差異,所使用的化學治療也有相當的差別性。 一般標準方式是使用Ara-c 注射七天,加上Idarubicin或Daunomycin三天。
白血病: 骨髓造血功能破壞引起的症狀
其次可能出現淋巴腺腫大,肝脾腫大,貧血及血小板減少等症狀。 也可出現免疫力異常的現象,如出現自體免疫導致的溶血及血小板破壞等。 部份患者可能會因腹膜腔後淋巴結腫大而引起腸胃道與泌尿道阻塞的情形。 1、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通常先進行誘導化療,成人與兒童常用方案有差異。 合併Ph1染色體陽性的患者推薦聯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劑進行治療。
- 慎重使用某些藥物如氯黴素、保泰松、某些抗病毒藥物某些抗腫瘤藥物及免疫抑制劑等,應避免長期使用或濫用。
- 其出血常發生在有白血病細胞浸潤的基礎上。
- 慢性白血病一般出現在成年人,在兒童中相當罕見。
- 致病菌侵入血液後,是否能引起敗血症與人體的防禦、免疫功能和細菌毒力及數量有關,但主要取決於人體的生理與免疫狀況,一般在人體抵抗力減退的情況下發病。
- (1)注意休息高熱、嚴重貧血或有明顯出血時,應臥牀休息。
- 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大多正常,少部分患者可有輕度貧血。
診斷期的患兒和家長迫切地想知道病情的診斷結果,特別是患兒家長一旦得知“血癌”的診斷結果,心理變化大而強烈。 此時護理人員應多到牀前巡視,提供必要的幫助,態度要溫和,使病人情緒穩定配合治療。 (如整體身體狀態和活動能力)也對預後有很大的影響。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整體的五年存活率約為25%,60歲以下的患者佔了整體的40%,但只有10%能在診斷後存活超過五年。
白血病: 白血病的分類
口腔護理對接受化療的兒童患者十分重要,因為他們口腔黏膜很薄弱,很容易潰瘍,所以照顧者需要用生理鹽水幫助患者漱口。 骨髓穿刺的部位通常在胸骨或是骨盆腔處的腸骨脊來抽取,醫師會消毒皮膚後,注射局部麻醉劑,再以穿刺針穿過皮膚,並以特殊針頭鑽過骨頭,到達骨髓腔抽取少量骨髓血。 正常人罹患白血病的機率在兩萬五千分之一左右,但曾身處在原子彈爆炸圈一公里以內的居民,倘若倖存,其於數年之後罹患白血病的機率就高達六十分之一左右。 另外懷孕婦女接受腹部 X照射,新生兒罹病率也較高。
白血病: 白血病病人爲什麼易出血?
由於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是一種相對良性的血液腫瘤,進展緩慢,並非診斷後即需治療,只有當病情發展至一定階段時才應開始治療。 因爲即使極早開始治療也不能根治,也不能延長壽命,甚至不能改善生活質量,而治療有時反因不良反應影響生活質量。 所以將本病分期,根據不同病期決定是否治療及如何治療。
白血病: 骨髓穿刺
甚至有些病患會出現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及血小板缺乏症。 毛細胞白血病是一種淋巴系統的惡性腫瘤,因此種白血病細胞在顯微鏡下,尤其在電子顯微鏡下其胞漿有明顯的毛狀突起,故稱爲毛細胞,因而命名爲毛細胞白血病。 廣義上仍爲一種特殊類型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其除有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相似的臨牀表現及實驗室檢查特點外,尚有以下特徵:①主要見於老年男性,男女比例爲4… 急性白血病分爲淋巴細胞和髓細胞兩大類,由於二者的治療方案及預後均有所不同,故有必要加以區分。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好發年齡段爲兒童及青少年,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則爲中、老年爲主。
白血病: 白血病的診斷
用於白血病的專方有:哈爾濱的癌靈Ⅰ號,北京的抗白丹、青黃散,山東的錦棉片以及從華南三尖杉植物中提取的三尖杉脂鹼和高三尖杉脂鹼(注射劑)等,經臨牀證實對白血病均有不同程度的療效。 治療白血病常用的中草藥有黃藥子、白藥子、喜樹根、棕樹子、豬殃殃、鴨跖草、烏骨藤、水楊梅根、斷腸草、農吉利、蛇泡、玉簪花、鳳尾草、徐長卿、蛇六穀、菊葉三七等。 常見於慢性白血病,證見胸悶脅痛,或脅下頸腋腫塊泛發,或腹部痞塊,腹脹腹痛,面色萎黃,形體消瘦,乏力疲倦,舌紫,苔白或膩,脈沉弦或細滑。 治宜化痰散結、活血化瘀,方用海藻玉壺湯合膈下逐瘀湯加減。
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常見的5大症狀
接受遊離輻射治療的前列腺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肺癌和乳癌患者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風險較高,但這樣的風險在接受治療12年後會降低至與一般人無異。 白血病2025 隨著醫學的進步,白血病的治療有更多的選擇,包括化學療法、放射治療、幹細胞移植、標靶治療、免疫療法、基因治療等等。 白血病2025 由於不是每種治療方式都適用於每一個病友,最佳的治療方式需由醫師根據檢查,瞭解細胞的特性,給予適合的治療方式。 上述因子可能會干擾血球細胞分化,造成異常血球增生,影響其他正常血球的數量。 依據增生的血球種類與發病時程,白血病可分為四型。
白血病: 白血病的分類
1997年,在沈志祥教授團隊發表的文章中顯示,應用ATO治療15例復發難治APL患者,其中14例獲得了完全緩解。 (1)注意休息高熱、嚴重貧血或有明顯出血時,應臥牀休息。 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食物,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儘可能避免被放射線照射到,比如拍X光,放射治療等等。
白血病: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這與現在描述的肝、脾、淋巴結腫大及腫瘤有類似之處。 白血病 對它們的辨證施治早在明朝的《醫宗必讀》及清朝的《諸病源候論》、《血證論》等中醫文獻中早有記載。 對於剛患病的寶寶,病情往往較重,需要臥牀休息;而經過化療達到緩解期的孩子,則可以適當活動,但是不要過於勞累。
白血病: 移植造血幹細胞
所以有一些特殊型的兒童白血病,治癒率非常高。 3、食物以富含纖維、維生素、高蛋白爲主:如水果、芹菜、動物肝臟、瘦肉、銀耳、大豆;病人精神狀態、食慾、睡眠、大小便等要保持正常,必要時住院治療。 出血——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膚、牙齦、鼻腔出血最常見,也可有視網膜、耳內出血和顱內、消化道、呼吸道等內臟大出血。 用於白血病的專方有:哈爾濱的癌靈Ⅰ號,北京的抗白丹、青黃散,山東的錦棉片以及從華南三尖杉植物中提取的三尖杉脂鹼和高三尖杉脂鹼(注射劑)等,經臨牀證實對白血病均有不同程度的療效。
白血病: 血液的製造過程
根據白血病的分化程度、自然病程的長短可分爲急、慢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細胞分化停滯在早期階段,以原始及早幼細胞爲主,疾病發展迅速,病程數月。 慢性白血病細胞分化較好,以幼稚或成熟細胞爲主,發展緩慢,病程數年。 按病變細胞系列分類,包括髓系的粒、單、紅、巨核系和淋巴系的T和B細胞系。 白血病2025 臨牀上常將白血病分爲淋巴細胞白血病、髓細胞白血病、混合細胞白血病等。
白血病: 白血病有哪些常見類型?
血白細胞計數無一例外地增高,輕者>10×109/L,重者達100×109/L~1000×109/L及以上。 血塗片可見較多中度不成熟的白血病髓細胞,主要爲中幼粒細胞及晚幼粒細胞。 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大多正常,少部分患者可有輕度貧血。
白血病: 白血病4大類型與發病原因,最新治療方式介紹
惡性克隆的產生可能和多種因素有關,其中逆轉錄病毒感染原瘤基因激活是主要的,而放射線、化學毒物、藥物(特別是烷化劑)以及遺傳因素致染色體異常和免疫功能降低等促使了惡性克隆的產生和發展。 某些造血系統疾病如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和淋巴瘤等最終也可以轉化爲白血病。 白血病主要表現有白血病細胞的增生與浸潤。 非特異性病變則爲出血及組織營養不良和壞死、繼發感染等。
患者亦可食用富含鐵質的食物,如綠色蔬菜、黑豆、芝麻、蛋黃等。 白血病2025 接受化療的兒童患者一般會出現嘔吐,口腔黏膜潰瘍等副作用。 所以建議患者避免進食太熱、太冷、太硬、酸性、煎炸或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口腔黏膜。
白血病: 症狀
又稱為生物治療,利用人體免疫系統所產生的物質或人工合成的藥物(稱為單株抗體)激發身體對抗感染,消滅血液和骨髓裡的病細胞。 對持續服用伊馬替尼藥物的患者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有90%的患者至少活了5年。 白血球數目增高,可能增加到數十萬以上,且出現大量不成熟之白血球。 紅血球及血小板的數目可能會下降,血紅素也偏低。 先天染色體異常,如唐氏症 (Down’s syndrome)布倫氏症候羣(Bloom’s syndrome)等先天疾病可能會誘導白血病的發生。 上面已介紹瞭如何治療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爲何又將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問題單獨列出?
白血病: 健康小工具
多數繼發性白血病是發生在原有淋巴系統惡性腫瘤和易產生免疫缺陷的惡性腫瘤經長期烷化劑治療後發生,乳腺癌,卵巢癌和肺癌化療後也易發生繼發性白血病。 約有一半以上的白血病患者在頸、鎖骨上窩、腹股溝等處,觸摸到淋巴結腫大;腹部深觸診,可觸及腫大的肝脾。 當然,肝脾腫大不是白血病特有的,肝炎、肝膿腫、肝癌等,都可有肝腫大。 溶血性貧血、傷寒等,可有脾腫大,應在充分檢查後,與上述情況鑒別。 其原因可以是暴露在放射線中、接觸致癌物質和其它細胞內遺傳物質的變異。 因患者血紅蛋白減少,病人的首發症狀就是貧血,且進行性加重,主要特徵爲皮膚蒼白、頭暈、乏力、心悸、氣急、多汗等。
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包括所有非淋巴細胞來源的急性白血病。 基因的突變可表現爲染色體的異常,像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一樣,可分爲染色體結構異常和染色體數量的改變。 白血病的症狀,主要跟骨髓內造血功能的破壞有關。 由於,白血球有穿滲進入組織的作用,部分症狀也跟此種特性有關。
由於,白血球有穿滲進入組織的作用,部分症狀也跟此種特性有關。 大部分白血病的症狀,沒有特殊性,擁有這裏列舉症狀的人,不一定是得到白血病。 得到白血病的病人,也不一定會擁有這描述的所有症狀。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發生率隨年紀增加,診斷年齡中位數為63歲。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佔了成人急性白血病的90%,但在孩童則相當少見。 治療相關的白血病(即肇因於先前的化學治療)的發生率正在增加,目前約佔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10–20%。
有的接受皮質激素治療的患者由於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更易被病毒感染,如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等。 此外卡氏肺囊蟲感染也常見,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爲其常見類型。 症狀可能包括疲倦、呼吸困難、容易瘀青和流血、感染風險增加等。 癌細胞有時也會散佈到腦、皮膚、牙齦等處。 作為一種急性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進展迅速,沒有治療的話通常會在數週至數個月內喪命。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MDS)常表現爲外周紅細胞、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並可出現幼稚粒、紅細胞,骨髓中原始細胞(和白血病細胞無法區分)也可輕度增多,這些都是易和急性白血病混淆的地方。
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病因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則約三至五年,若不施行骨髓移植,將轉為急性危象,則無法長期存活。 白血病 白血病2025 幹擾素的治療對慢性白血病的療效已被證實,是很好的輔助性治療。 一般而言,慢性白血病初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不過病徵會隨時間逐漸發展,可能開始出現一些急性症狀,最後成為急性白血病。 癌症死亡率排行中,血癌(白血病)位於第10位,其實白血病比我們想像中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