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醫院兒童心臟科前年引入心導管肺動脈瓣置入術,藉微創植入支架於右心室令血流暢通,至今已有八名先天性心臟病病人接受手術。 如各位會員需前來中本心(包括使用INR及血糖檢驗服務等),請先聯絡中心職員預約時間,本會有權拒絕為沒有預約者提供服務。 經過多次演練,醫院上月首度採用「器官護養系統」,進行亞洲首宗運用該系統的心臟移植手術。 捐贈者是一名55歲死於中風的病人,其心臟冠狀動脈狹窄程度達50%以上,屬於「邊緣捐心者」。 團隊摘取心臟後,改用系統保存及監察心臟功能,成功維持其健康狀態,可供移植之用。 手術歷時14小時後完成,其間心臟共離開捐贈者身體近7小時。
- 2012年,瑪麗醫院向職員發放最新重建資訊,提及原來重建方案在醫院南面,包括拆卸教授樓、新教授樓、癌症中心、行政樓、護士學校、護士宿舍B座及具有爭議性的護士宿舍A座;然而,此方案未能夠根治多項侷限瑪麗醫院未來發展的問題。
- 患上心臟病的兒童的父母往往會擔心如何衡量孩子的運動量是否足夠或過多。
- 瑪麗醫院心臟科副顧問醫生譚礎璋解釋,服務最少需要2名醫生及2名護士在場,惟2010年時,團隊僅有3名主刀醫生、5名護士和1名放射治療師︰「一開始人手實在緊絀,3名醫生每人一星期也至少候召3至4次。」。
- 他稱,同一原理的系統搭配不同配件,可用於肝、肺及腎臟移植,未來有機會擴展於其他移植手術,令更多病人受惠。
二尖瓣返流會令心臟負荷加重,病人心臟會發大,繼而心房顫動及三尖瓣返流,更可能心臟衰竭甚至死亡。 惟此病早期並無徵狀,後期病人才會覺得疲倦、呼吸困難及有水腫等,藥物治療只能紓緩症狀,要根治需以手術修補二尖瓣。 外科醫生可能會專注其中一科,如有些專長為移植手術,隨時準備將捐贈者的器官移植到接收者體內。
瑪麗醫院心臟科: 香港43間公立醫院及政府醫療機構名單(附聯網資訊+連結)
2021年4月,《香港01》揭發醫院手術室經理在同年3月發送手術室安排的電郵未經過加密處理,結果將130名病人資料洩露予20多名瑪麗醫院和港大員工,資料包括姓名、身份證號碼、病歷及手術名稱等資訊。 私隱專員公署到2022年4月底已完成調查,裁定醫管局違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並向局方發出警告信。 有見及此,瑪麗醫院心臟科團隊引入「器官護養系統」,可取代傳統用作保存器官的冷凍箱,透過灌注攝氏34度的溫暖血液,模擬正常生理狀態及維持心臟跳動,減低因長期缺血對心臟的損害,提升移植手術成功率。 系統亦附設監察系統,醫護人員可實時評估器官功能,並注入藥物及電解質等改善狀況。 臨牀試驗顯示,81%邊緣功能的心臟,在使用系統後適用於心臟移植,受贈者30天存活率達95%。 譚礎璋說,2015年的醫學文章顯示,病人經24小時「通波仔」手術或配合藥物療法,存活率比過往病人高出約三成。
若您的孩子是患有嚴重動脈心瓣狹窄、發紺性心臟病、心肌病、嚴重的心律紊亂症、 冠狀動脈病症,他們只可進行輕量運動。 瑪麗醫院心臟科2025 請根據心臟兒科醫生建議,作適量或有限度運動,以免引致生命危險。 如果因病情需要而正在服用薄血藥,就不應進行有撞擊性的運動,以免發生內出血。
瑪麗醫院心臟科: 瑪麗醫院薄扶林
兒童醫院2018年底啟用,PICU翌年起提供服務,該部門今年已有五名護士離職,其中四人來自瑪麗醫院。 瑪麗醫院心胸外科部門主管區永谷表示,若使用傳統冷凍保存方式,今次捐贈者的心臟並不適合用作移植,估計系統日後可用於類似情況的器官捐贈,令醫院每年因此可額外進行3至5宗心臟移植手術,日後將向醫管局申請撥款購入更多配件。 他稱,同一原理的系統搭配不同配件,可用於肝、肺及腎臟移植,未來有機會擴展於其他移植手術,令更多病人受惠。 瑪麗醫院心臟科2025 瑪麗醫院心臟科團隊隨時候命,全天候「On Call」守護病人心臟,倘若遇到突發性心臟病個案,會不分晝夜地返回醫院進行緊急手術,讓病人由入院至手術治療期間,只需1小時多便能完成,提高存活率。 他們往後希望跟從國際指引,爭取由病人進入急症室的1小時內,已經得到急救及治療,以拯救更多生命。 瑪麗醫院2015年起聯同香港急症科醫學院及消防處推出「院前心電圖」先導計劃,救護員如懷疑病人有急性心肌梗塞症狀,可先於救護車作心電圖檢查,予醫院爭取時間調動儀器及人手做手術。
瑪麗醫院心臟科早前削減一半非緊急「通波仔」手術,另運動心電圖檢查、超聲波等亦削減服務。 瑪麗醫院心臟科2025 團隊表示,已於5月起逐步恢復該院心臟科非緊急服務,預料3至6個月才能「清龍」。 我們的兒科專科團隊涵蓋不同專科,包括過敏及免疫科、心臟科、呼吸系統科及睡眠醫學、初生嬰兒科、兒童體智發展科、神經科、內分泌科、血液科、腫瘤科及醫學遺傳學等,為14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專業治療服務。
瑪麗醫院心臟科: 醫院診所分類
消息指,威院心胸外科由○六年至今,先後六名醫生離職,一年半前增聘一名駐院專科醫生,但將於四月初離職赴英國工作。 消息透露,該科從前有兩名基礎外科培訓醫生來輪替受訓,但近一年來無人「敲門」。 瑪麗醫院心臟科 面對人手不足,但每年包辦七百多宗超大型心臟手術,當中包括一百八十宗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擔心應接不暇。
瑪麗醫院心臟科: 診所地址
病者要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皮膚清潔,但要小心避免弄濕傷口。 心臟手術傷口的位置: 閉合性心臟手術傷口位置通常在左或右胸腔側;直視性心臟手術傷口大多數在胸骨正中位置。 住院期間用量杯或磅片準確計算小便量,在家中請留意小便量、次數及體重。 陳義舜稱,傳統手術死亡風險達1.3%至1.5%,病人需住院五至七日,新手術可把風險降至1%。 手術費約26萬至35萬元,去年中已納入醫管局恆常資助項目。
瑪麗醫院心臟科: 提供無障礙輪椅大型的士接載服務,的士設有斜臺,方便輪椅客人只需安座直入車廂。
每個患病小孩的進食,都會受到病情、體質及環境影響,因此上述的建議,應該按情況彈性處理。 瑪麗醫院心臟科 孩子的生長與發育取決於父母的愛和均衡營養,作為父母必須有心理準備,可能需要分配較多時間在孩子的飲食上。 父母若對孩子的營養有任何疑問,可諮詢醫生、護士,有需要時我們會轉介營養師給予專業指導。 常見的症狀是呼吸困難,令嬰兒需要耗用較多氧氣及能量維持呼吸,引致進食時沒有氣力,哺飼時間亦較其他嬰兒長。 由於嬰兒進食緩慢或因限制水量,進食的份量不足夠,長此下去,會導致營養不足。
瑪麗醫院心臟科: 健康教育短片
碰巧就在圖書館找到一本很舊的書籍,也不知是哪位熱心人士捐贈的,書名就叫做《Heart Disease》。 書並不大,小小的,我拿著它回家,開始自修關於心臟、心臟病、心臟解剖等種種的知識。 雖然讀完整本書也無法解釋我的心口為什麼會痛,而且心口痛幾天後就自然消失了,但這本小書卻對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首選是母乳,因為易消化,有充足營養及抗體,也可增進母嬰感情。
瑪麗醫院心臟科: 瑪麗醫院兒童心臟科 – 心臟病兒童的飲食與營養
黃曜東憶述,在他初入行時,有一名病人在醫院進行運動心電圖檢查期間,突然心臟病發,即場暈倒,心跳停頓。 黃曜東接報後立即趕到病房,一邊與急救團隊為他施心外壓,一邊跑到心導管室,隨即進行「通波仔」手術,在30分鐘內順利完成救治。 黃表示,該名病人是家庭經濟支柱,那次救回整個家庭的經歷,成為他之後在心臟科團隊工作的動力。 消息指,羅冠中專門處理複雜的兒童心臟科手術,惟未有接班計劃,擔心離任後團隊只餘資歷較淺醫生,對複雜心臟病患童或成隱憂。 羅冠中醫生2001年於港大醫學院畢業,並於2009年取得心胸肺外科專科資格。 該院心胸外科、心臟暨胸肺麻醉科,連同港大醫學院心臟內科,今年7月完成亞洲首宗經心尖微創二尖瓣修復手術。
瑪麗醫院心臟科: 瑪麗醫院「通波仔」團隊 醫生24小時候召為救人不敢睇戲
瑪麗醫院心臟科團隊上月進行亞洲首宗利用「器官護養系統」新技術的心臟移植手術,透過保持心臟溫暖及跳動,有助維持適合移植的狀態。 瑪麗醫院心臟科 這個系統能減低手術對時間及運送距離的限制,估計醫院每年進行的手術數量可提升逾3成。 手術有百分之一點五至二機會出現動脈撕裂、支架移位等風險,屬複雜手術,患者仍需由專科醫生進行各種體格評估,確定是否適合做治療。
瑪麗醫院心臟科: 預約服務
葉在廁所找來兩個玻璃瓶,打破其一作武器,之後雙手各執玻璃樽衝出指嚇兩名懲教人員,並衝出醫院大門。 適逢一輛客貨車停在醫院門口,他強行登車挾持37歲客貨車司機及其6歲兒子,威迫司機開車載他離去,途中又逼令司機把衣服及波鞋脫下讓他換上,葉在黃竹坑下車轉乘巴士逃逸。 巧合的是在2017年4月19日凌晨1時2分,他卻因末期肺癌,病逝於瑪麗醫院J9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