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發燒時急著退燒,理由是擔心燒過頭,腦袋會燒壞掉,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 而會有這樣的觀念,要從「腦膜炎」這種疾病解釋起。 普拿疼、阿司匹靈、非類固醇解熱鎮痛劑都是常見的退燒藥物,但21歲以下禁止使用阿司匹靈。 退燒藥主要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的形成,使大腦體溫中樞所設定的溫度能暫時降低,並刺激血管擴張,以達到發汗來幫助體表降溫的效果。
- 對成年人而言,所謂的發燒,是指體溫超過攝氏37.8度。
- 受影響的正常組織細胞在化學治療結束後大部份都會很快復原,也就是說,化療副作用多半在治療結束後不久便會慢慢消失。
- 發燒是一種症狀,風濕、結核、慢性炎症、免疫力低下等疾病都會引起持續低燒;長期心理緊張、情緒不穩定也會引起體溫中樞紊亂,造成不明原因的持續低燒。
- 亂用退燒葯,還有導致白細胞下降、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危險。
- 這時免疫系統正式開始對抗病菌,所以會覺得整個身體都在發熱,這時可以多喝水來補充流失的水分,除非溫度飆高到攝氏39度以上,否則不需要特別退燒。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 除發燒外,部分淋巴癌病人晚上盜汗,「內衣褲都濕曬」,或體重於半年內降逾一成。
- 說到這裡,你或者會問,那麼我們就任何情況之下都不用給孩子退燒了嗎?
重點是找出發燒原因,不是急著退燒,就算肛門退燒劑作用時間稍快一點,但沒差這麼一點時間。 低燒不退2025 第二、發燒如果伴隨明顯的呼吸急促或是呼吸困難,或是有昏昏欲睡等意識狀態的變化,這些也是敗血癥的表現,也必須盡速就醫。 比如說,老年人突然精神不佳,喫飯的時間到了還在牀上累的爬不起來,那就必須馬上幫他量個體溫,如果有發燒,趕快送醫排除敗血癥的可能性、避免生命危險。 這個寒顫不是那種一般感冒時候的怕冷的感覺而已,而是全身像得了瘧疾、打擺子一樣的不停顫抖、睡在牀上牀都會搖的那種劇烈抖動。 劇烈寒顫是敗血癥,也就是細菌侵入血液循環裡面的重要指癥。
低燒不退: 發燒的原理及症狀
中西醫師、濟德中醫診所鄧正樑醫師指出,如果是單純發燒,溫度在38度以下,沒有其它症狀,或是隻有頭痛、頭暈、食慾減退、輕微骨頭痠痛等反應,屬於熱感冒造成的低燒,可以自己在家處理。 只需要多喝溫熱開水、多休息,飲食清淡一點,就可以很快退燒。 非感染性低燒上述可知,比較嚴重的發燒其實是非感染性低燒,因為那大多數是一些惡性疾病引起的一種症狀表現,所以對於不明原因的發燒,最好還是就醫檢查才安心。 ——般檢查均無明顯異常, 也無呼吸道症狀, 多為某次病毒感染高燒後, 低燒較長時間不退。 年長兒咽部鏈球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時, 也可表現為長期低燒, 可作咽分泌培養, 如能找到細菌, 即可確診, 長期低燒也可能與感染無關, 而是由其他病或其他原因所致。 在血液病方面, 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等可見長期低燒。
的溫水擦拭身體,可讓皮表的血管擴張,將體表溫度散去。 因為嬰幼兒的體表面積較大,所以用此法的效果較好;不過,禁止用冷水或酒精拭浴,此種方法會讓體錶快速降溫,反應太過劇烈反而可能造成抽搐,讓病患更不舒服。 人體許多部位皆可測得體溫,但有些微差距,其中,耳溫與肛溫接近人體中心體溫,但因為新生兒不適合測量耳溫,所以肛溫是嬰幼兒的首選。 而測量腋溫及口溫時受影響的因素較多,如衣物多寡、剛喝過水,都會影響到;耳溫槍則因操作方便、迅速且準確,所以普遍成為居家測量體溫的工具。 答: 很多 低燒不退2025 研究顯示適度發燒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也有研究顯示退燒藥會壓抑免疫反應,所以在動物實驗中用大量退燒藥反而會增加敗血癥的死亡率。 人類生病的時候發燒,算是一種保護性的本能反應,目的在加強我們對於疾病的抵抗力。
低燒不退: 臺灣熱話
對於小朋友來說,除了發燒的數字,最重要就是還是留意小朋友的精神及胃口,如果只是比平常差少少還是可以放心的,但要注意的是情況會否越來越差。 例如 即使平時很喜歡喫的也完全沒有進食意欲、完全沒有興趣玩耍,甚至有抽搐情況等,那麼他的病情就好可能是比較嚴重一點。 作為父母的大家當然不會闊佬懶理啦,其實小朋友一般發燒大概三至五日是相當普遍的。 這時候你要先看看他們有沒有其他病徵,例如咳、流鼻水、嘔吐、腹瀉或出疹等,從以上病徵你大概會知道他發燒的原因。
目前臺灣地區所上市的注射型退燒藥,主要成分都是水楊酸,都不應使用於 18 歲以下兒童。 此外,屬於 pyrazolone 衍生物的 dipyrone 、 phenylbutazone 等退燒藥,可能引起致命的白血球低下症,所有年齡都禁止使用。 答: 發燒的定義為身體內部的中心體溫 ≥ 38 ℃ ,介於 37.5 O 低燒不退2025 C 與 38 ℃ 之間的體溫可能正常也可能是低度發燒,必須參考前後測量的體溫與其他症狀判斷是否有發燒現象。
低燒不退: 嬰兒醫護
低燒(low fever),又稱低熱,是一種常見的症狀,是指以口腔溫度爲標準,體溫爲37.3~38℃。 引起低燒的原因較多,要依據臨牀表現,查清病因,審因論治。 特別是對功能性低燒,要在排除器質性疾病的基礎上作出診斷。
低燒不退: 健康大曬最新疫情|連續3日破2,000宗!今增2,290宗本地個案、45宗輸入個案!5間學校呈報7宗個案! 10
若持續發燒超過三天,得留意是否有細菌感染的情況需要醫治,例如肺炎、蜂窩性組織炎、腎盂腎炎等。 低燒不退 人體正常的白血球數為每微升血液中約有四千至一萬顆,其中約半數至三分之二是為嗜中性球,其餘為其他種類之白血球。 這種低燒多為37.2~37.5℃(腋下體溫),孩子精神食慾好,無病症表現,通過各方面的檢查也沒有發現不正常。 在這種情況時最好同時測量肛溫,如肛溫在38℃以下,則不應認為發燒(肛溫較腋下溫度高1℃),對於小兒來講,這種低燒,也算是正常的。 因為正常體溫的標準是根據多數人的數值,並非為絕對數值。
低燒不退: 發燒會否燒壞腦?
第一步 當嬰幼兒中心溫度(肛溫或耳溫)超過攝氏38.5℃,就可以使用退燒藥水或栓劑,每次只用一種,劑量以體重計算,通常退燒藥水一次劑量為體重的一半,例如10公斤,給5㏄藥水。 退燒栓劑10公斤以下使用半粒,體重超過10公斤才用一粒(詳見藥袋上的說明)。 註: 本兒童發燒問答集的內容,是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及臺灣兒科醫學會,根據專家意見及現有醫學證據所做出的綜合建議。 此建議應根據日後更多的研究發現加以修改,且不應引用這些條文作為糾紛審議之依據。 答: 只適用於三個月以上嬰兒,量的時候必須注意耳溫槍在耳朵裡面的角度必須正確,過多耳垢則會干擾測量。 中耳炎或其他中耳異常者量耳溫會有誤差,應該用其他方法量體溫。
低燒不退: 高燒不退該怎麼辦?
測量體溫最準確的就是測量核心溫度,可從耳溫或肛溫測量。 其次腋溫及口溫,不過因可能受其他因素幹擾得再往上加0.5°C。 低燒不退2025 而額溫受到外在的影響較多,例如受風等影響,是較不精準的測量方式,但在疫情之下是個權宜之計。 37.4都係燒, 不過38以上先好俾退燒葯,因為發燒係自己身體既抵抗力打緊d病毒,如果小小燒就即刻用葯降溫身體抵抗力會愈來愈差,有d醫生使suggest 38.5先俾退燒葯. 林醫生提醒,在新冠疫情下 ,即使是低燒或沒有明顯的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也建議市民及早求醫,按醫生指示進行核酸病毒檢測。
低燒不退: 健康雲
此外,有些兒童因為體質因素,在 3 個月至 6 歲間可能因為發燒而導致熱性痙攣。 一般人發燒,即使沒有感冒的症狀,也常常以為自己就是感冒而已,一天拖一天,想說感冒自己就會好的,如果燒超過兩三天,絕對不要再心存這樣的僥倖,要趕快看醫生,請醫生幫忙。 一個常見的、自己身體往往不能順利清除的感染,是所謂的肝膿瘍,也就是肝臟裡面積膿,如果沒有及時診斷,把肝臟裡面的膿抽出來,那個膿裡面的細菌會全身到處亂跑,造成肺炎呼吸衰竭、或是散佈到腦子裡面,造成細菌栓塞的腦中風。 三年前只有廿九歲的Karena,同樣出現乾咳、晚上盜汗和持續低燒。 她每次服用退燒藥後好轉,但很快又再發燒,「好似燒極都燒唔起,以為唔夠瞓、作感冒,合理化自己的想法。」醫生見她久咳未愈,建議入院照肺,一照即見肺積水。
低燒不退: 2 月 寶寶發燒不退原因及處理
不過要提醒家長的是,如果寶寶出現嘴脣發紫、身體發抖等情況,要立刻拿走冰袋。 退熱貼的原理是利用其含有的高分子水凝膠進行吸熱,再通過水分氣化進行散熱,來降低局部溫度。 此外,退熱貼中一般還含有冰片、薄荷等具有一定清涼降溫作用的天然藥物。 使用時,只需要在寶寶額頭或頸部大椎穴部位貼一張即可,操作簡單。 寶寶低燒不退,家長難免著急,那麼小孩低燒不退是什麼原因呢? 對於有過高熱驚厥史,可低鈣、癲癇的病兒,更應及時給安定預防驚厥發生。
低燒不退: 疾病百科
而當發燒很多天帶去看醫生的時候,18歲以下的孩子一定要找「小兒科醫師」,無論是小兒科,或是小兒耳鼻喉科、小兒感染科都可以,因為如果不是受過小兒科專科訓練的醫師,很難在第一時間就判斷出小孩特有的疾病,反而會錯過治療黃金時間。 所以發燒是一種因為身體的免疫力正在對抗體內的病菌,所產生的正常發炎反應,通常可以採取多喝點水、多休息,也可以按照醫師指示服用退燒藥,不讓自己因為發燒而出現的疲倦無力,增添身體的不舒服。 此外, 風濕病和結核病也是持續低燒不退的原因之一, 而且當人們自身存在免疫缺陷時, 也很容易導致低燒現象出現。 還有一些高危疾病也是要格外謹慎的, 一些腫瘤疾病在發病初期人體的溫度也是會升高的, 低燒不退2025 多見於一些惡性的腫瘤。 因此若是採用物理降溫法之後依然不見好轉, 不可盲目用藥, 及時去醫院接受檢查診斷才能對症下藥。
低燒不退: 健康「膚」識
可用涼毛巾敷前額,或在頭頸部加冰袋,也可用酒精擦浴患兒頭、胸、四肢、手掌。 沒有酒精,可用於54°的白酒代替,同樣能達到散熱降溫的作用。 小女八歳,最近這星期常低燒不退,精神及胃口也算正常,已看了二次醫生,但不知原因,只是低燒不退,醫生着我留意她的體溫,説暫時不用做検査。
低燒不退: 健康解「迷」刮痧愈痛愈深色唔代表愈有效?應隔幾耐刮一次?中醫:刮痧後忌做兩件事!
因感染因素而引起的低熱,治療時應針對感染的病原體採取相應措施。 而對非感染原因的低熱,應進行詳細的檢查,明確診斷,積極治療引起低熱的原發病。 不明原因的低燒不能濫用退燒藥,體溫38℃以上時,才應考慮使用退燒藥。 在低熱兒童中,有不少病例一時難以查清確切病因,可嘗試採用中醫治療。
低燒不退: 發燒的正確處理方法
「還要少喫肉。」鄧正樑解釋,多喫肉類等高熱量食物,不容易退燒。 而除了多飲開水外,還可以喝些椰子水、涼茶(仙草茶、青草茶和苦茶),涼茶最好加熱後溫服。
如果選擇在發燒初期、畏寒發抖時退燒,效果不佳。 另外,需特別注意的是,如果經過自救,發燒還是合併有以下狀況,都必須盡快送醫診治,找出真正的疾病本身並治療。 另外,若出現斷續的發燒或低度發燒,也得留意是否有疾病在身,例如結核病。 淋巴癌引起的發燒情況也和結核病相似,發燒時間點則常見出現在半夜睡覺時,且會發現淋巴結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