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兩名居於26號的確診者源頭不明個案,包括40歲女子(#9373)及62歲男子(#9376),二人分別於1月11日及1月5日發病。 本人已查閱貴公司的 私隱政策和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並同意貴公司使用本人於此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位於一樓的「REstore 個體小店文化保育」是家有來頭的傢伙,最初從油麻地起家,以售買香港及臺灣的原創產品為主,藉此為保育文化盡一點綿力。 作為一家推廣傳統技藝的商鋪,又怎會只做零售呢! REStore 個體小店還有各式各樣的手藝課程,也有不定時的導賞及展覽。
店中懸立縱橫的木柱,都是店主特意訂製木材勾劃出整個室內空間,以配合618上海街的建築結構。 店內放着大大小小的日本原木古道具,有桐木箱、木框玻璃展示櫃、沉香線等,足以讓時光倒帶。 「廟街疫區」亦由週二的白加士街、甘肅街、廣東道、佐敦道0.1平方公里方形範圍,擴大至彌敦道唐樓。
上海街350號: 上海街350號的交通站點
1樓及以上為非營利組織、香港政府部門辦事處、社區服務中心、旺角社區會堂、室內熟食中心及多層大廈停車場等。 上海街350號 本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衞生署週三(13日)公佈新增42宗個案。 上海街350號 衞生防護中心晚上更新確診者地址大廈名單,新填地街20至26號雙號門牌再有住戶「中招」,週三新增6名患者,累計確診者已達27人。 上海街350號 而該處一帶繼續有多幢唐樓中招,週三新增上海街168號多一名確診者,為將軍澳/藍田隧道地盤工人;「疫區」範圍亦擴至彌敦道,彌敦道315號亦有住戶確診,佐敦一帶單日新增13宗確診個案。
- 這個圍繞廟街的0.1平方公里「廟街疫區」,疫情仍在惡化。
- 樓高三層,為了保留當年樸實的人情味,這裡找不到大型連鎖品牌,而是設有獨立經營的文藝小店。
- 商場仿效昔日建築設計,商場和商店都加入了不少傳統元素,其中一個影相位可以見到現時在香港已經寥寥可數的通花鐵閘及竹鳥籠。
- 雖然活化後,新商場只可以保留舊時唐樓的麻柱石、柱上的設計和文字,但依然甚有懷舊味道,相信成為一個全新的打卡聖地。
- 古著通常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件具有二十年或以上劃時代的經典設計、背後承載着特殊意義。
- 同時,REstore個體小店文化保育更會不定時舉行文化活動企劃:當中包括籌劃市集、導賞、展覽、企業合作等各方面的活動。
上海街350號 於1963年07月起入夥。 經過保育活化後,618上海街現已改建成為多用途空間,地面有活動空間,提供了不少休憩設施。 同時,亦有播放影片和展品擺設介紹618上海街的歴史背景和保育活化過程。
上海街350號: 上海街350號附近學校
本公司擬使用閣下的個人姓名、電話號碼、傳真、地址或電郵地址處理閣下的申請、回覆閣下查詢並作地產代理服務的促銷及向閣下提供中原集團其他公司的資訊。 本公司在未得閣下的同意之前,不能如此使用閣下的個人資料並向閣下作直接促銷。 旺角又有一文青熱點,就是由市建局活化的唐樓,位於上海街 600 至 上海街350號 626 號,一共有 14 幢,而重建後的商場則名為「618上海街」。
- 本公司擬使用閣下的個人姓名、電話號碼、傳真、地址或電郵地址處理閣下的申請、回覆閣下查詢並作地產代理服務的促銷及向閣下提供中原集團其他公司的資訊。
- 「廟街疫區」亦由週二的白加士街、甘肅街、廣東道、佐敦道0.1平方公里方形範圍,擴大至彌敦道唐樓。
- 「618上海街」原身為上海街十幾幢有百年歷史的騎樓式唐樓,騎樓的麻石柱、招牌、以及走廊盡頭的紅磚牆仍然保留,極具香港建築特色。
而該地盤羣組另一新增確診者為46歲男子(#9364),沒有病徵;居於元朗鴻業樓。 上海街原本為3線南行,1970年代由於興建地鐵關係,上海街由荔枝角道至眾坊街一段的右邊行車線改為北行。 位於荃灣海安路的赤橙色隧道不論遠看或是近觀,都十分仿似日本京都的千本鳥居,不失為一個攝影好去處,吸引不少人特意到訪打卡。
上海街350號: 上海大廈
經年累月,這13支麻石柱就積累一層一層、橫跨多個年代的商戶招牌,各自有獨一無二的顏色及書法字體,遺留上海街的歷史發展痕跡。 佐敦「廟街疫區」內填地街20至26號雙號門牌唐樓,有多個劏房戶的唐樓爆疫。 根據最新資料,在週三新增的個案中,有6名確診者報稱於該批大廈居住,分別為3男3女,年齡介乎31至62歲;只有一人居於20號,其餘確診者均居於26號。
上海街350號: 香港樓宇目錄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1,550,年齡中位數為 43.9歲。 商場邀請了本地插畫家繪製一系列以旺角上海街歷史為主題的壁畫,將昔日的涼茶舖、茶樓、茶餐廳、五金舖重現。 另外唐樓地下的花磚亦重鋪上牆壁,等大家可以繼續欣賞花磚、地磚的獨特花紋。 本活化項目位於旺角上海街 號,合共14幢樓宇,當中4幢為戰後住宅樓宇,10幢為戰前商業樓宇,後者由古物及古蹟辦事處於2010年訂為二級歷史建築。 商場裝潢富懷舊色彩,香港寥寥可數的通花鐵閘及手工竹製雀籠已成裝飾之一,大堂一邊開設了「蘇媽.蘇媽」馬來西亞茶餐廳,另一部分則作展覽室,講述唐樓建築體的活化故事,播放昔日上海街的生活場景。 旺角綜合大樓的地面臨馬路的一層是巴士總站和小巴站。
上海街350號: 上海街352號 位置地圖
油尖旺區的油麻地@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9,678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31,660人。 主要街道包括彌敦道(油麻地段)、上海街(油麻地段)、窩打老道(油麻地段)、廣東道(油麻地段)、新填地街(油麻地段)、砵蘭街(油麻地段)、廟街(油麻地段)。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駿發花園,窩打老道8號,順利大廈,金華大廈。
上海街350號: 上海街146-150號
另外,唐樓原有建築物部件,例如拱型木門、石柱、木窗等,均重置到活化建築的不同部分,體現上海街項目的新舊建築並融。 「618上海街」原身為上海街十幾幢有百年歷史的騎樓式唐樓,騎樓的麻石柱、招牌,以及樓上走廊盡頭的紅磚牆仍然保留,極具香港建築特色。 )是香港油尖旺區的一條街道,貫穿佐敦、油麻地及旺角。 街道從北至南走向,南起柯士甸道,北至荔枝角道,即是與彌敦道、廟街、砵蘭街及新填地街、廣東道大致平行。 所有經 Built-in Pro 買的嵌入式產品,均享有價格保障。
上海街350號: 樓盤編號# 2532052
本項目還採用了SnagR系統,以進一步減少施工期間的紙張消耗。 由於項目需保留原有建築的面貌,未能提供太多地面的綠化空間,但通過垂直綠化,種植和屋頂綠化達到40%的綠化率。 由於戰前唐樓的樓宇結構狀況欠佳,亦鑑於現行的法例對建築、結構及消防安全等的要求,以及為了提供先進的機電設備配套,建築羣因而需要較大規模的重塑工程。
上海街350號: 上海街351-353號評論
在後期,由於避風塘遷移和海上交通陸續被陸路交通取替,上海街的地位逐漸被彌敦道取代,這裡多間老店也隨着時代變遷接連結業。 上海街350號2025 上海街350號2025 然而,來到今天上海街一帶,由昔日民生舖變成了建材商戶集中地,正好反映了人民生活的發展變化。 上海街168號亦「失守」,週三新增有住戶確診,該大廈距離新填地街20至26號雙號門牌大廈同樣僅1分鐘路程。 該大廈的確診者為50歲男子(#9377),為將軍澳/藍田隧道地盤工人,於1月10日發病。 1898年11月12日以差館為中心分成南北兩段。 直至1909年3月19日,因香港島有差館上街,為免引起混亂,把全段易名為上海街。
上海街350號: 上海街410號
這個圍繞廟街的0.1平方公里「廟街疫區」,疫情仍在惡化。 本公司在此提供的資料僅作單位成交前狀況的參考,並不是為賣方/業主客戶發出或推銷個別單位,本公司並無採取任何步驟核實有關資料是否合乎實際情況。 若因錯漏而引致任何不便或損失,本公司及中原網頁概不負責。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上海街350號: 文化屋雑貨店
上海街352號位於上海街352號,當中上海街352號分為1座,合共提供7個單位。 上海街352號屬於31(小學校網)及油尖旺區(中學校網)。 上海街352號鄰近港鐵油麻地站,只需步行1分鐘到達。 除了文化藝術及服飾小店外,618上海街更有不人氣食肆進駐。 當中最為注目必定是知名馬來西亞餐室蘇媽蘇媽(詳情按此),新店有逾1,000呎,目前門口已經起圍板,但就暫時未知開幕日期。 因近期安裝排期十分緊湊,安裝日期根據安裝師傅約客為準,我們會盡可能安排送貨及安裝服務於同日進行,但安裝服務有可能視情況而安排於其他日子進行。
OneDay不保證或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承擔任何責任。 上海大廈位於太子上海街670號(中原樓市片區:太子)。 REstore個體小店文化保育原址為油麻地,現已搬遷至618上海街1樓。
上海街350號的實用面積由1,109呎至2,024呎。 上海街350號交通便利,鄰近港鐵油麻地站。 商場仿效昔日建築設計,商場和商店都加入了不少傳統元素,其中一個影相位可以見到現時在香港已經寥寥可數的通花鐵閘及竹鳥籠。 為了減少對自然資源的破壞,整個建設過程中未使用原始森林產品。
該項目採用了3R原則:減少,重複使用和回收。 自2008年9月項目開展,城市規劃委員會於2010年3月12日根據《城 市 規 劃 條 例》第9條公佈其核準發展計劃圖。 在「黑地」旁邊的「常常集品」,以售賣古傢具為主。
誠然,「618上海街」是發掘歷史的寶地,但也是喜歡文藝小品人士的必逛之處。 樓高三層,為了保留當年樸實的人情味,這裡找不到大型連鎖品牌,而是設有獨立經營的文藝小店。 在地下街道旁,一間名為「黑地」的雜貨店,店舖牆色以樸實的淺灰為基調,開揚寬敞之舖面放滿雜貨,種類實而不華,砂煲罌罉,碗筷叉羹,價廉且實用,一切從日常生活出發。 其實,昔日上海街是原材料店舖與山貨的集散地,「黑地」這類型雜貨店正好伴着舊建築度過時光未央。 上海街350號2025 除了建築外觀,「618上海街」內部裝潢也充滿故事和藝術。
走入「618上海街」之前,可以從玻璃窗望到入面的展品擺設,玻璃窗上亦畫上插畫,重現昔日場景。 坐在玻璃窗邊影相更可以影到旺角街道倒影,有一種將新舊融合的感覺。 本項目回收利用了38%的建築廢料,地盤圍板的混凝土底座在完工時已交付到另一個地盤進行再利用。
顧客如果有其他公司的報價,我們必盡力跟價,務求提供一站式服務。 古著通常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件具有二十年或以上劃時代的經典設計、背後承載着特殊意義。 走上一樓,有家古著服飾店「美華氏」,店內裝潢亦跟建築羣的歷史有幾分呼應。
上海街352號位於油麻地上海街352號(中原樓市片區:油麻地)。 上海街352號的實用面積由1,012呎至1,012呎。 上海街352號交通便利,鄰近港鐵油麻地站。 本人已查閱貴公司的 私隱政策 和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 ,並同意貴公司使用本人於此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上海街350號2025 上海街350號位於油麻地上海街350號(中原樓市片區:油麻地)。
霓虹燈及工業風吊燈,配襯建築裸露的混凝土牆,散發出不羈美感。 店內的小木屋裝潢是利用拆出來的舊有木材重新製作而成的,將舊有之物以全新方式演繹,如活化後的「618上海街」一樣注入新生命。 另一間發揚本土文化的REstore,「Re」有重新的意思,「Store」則是小店,它本是社企,創立源於生命工場自2005年起推行之「小店支援及倡導計劃」。 他們透過為各技藝師傅傳承及本土寄賣,以回應近年因市區重建、租金上升等因素,而令傳統老店結業的命運。 走入店內,最眼熟的就是印有港人常用俚語的小巴牌,以及各式膠片廣告牌,別具庶民味道。
上海街350號: 上海街350號 近期成交
市建局邀請了多位本地藝術家在商場不同角落創作一系列以上海街歷史為主題的壁畫,在欣賞壁畫同時,不要忽略旁邊的行動條碼(QR code)。 只要掃瞄一下,便能重溫當區的老店故事與社區歷史,細味從前種種。 例如曾位於626號舖的「單眼佬涼茶」,名字由來只因創辦人李鏞昌天生大細眼,側看誤以為只有一隻眼,故稱他單眼佬。 「單眼佬」可說是區內街坊經常光顧的涼茶店,其招牌涼茶具有生津止喝,解暑消滯的功能,數十年來,扮演民間保健的重要角色。 整列建築羣於2019年11月完成工程重開,仔細觀察的話,你會發現新建築部分上層玻璃於上海街稍為外移,令騎樓下有蓋街道走廊得以保持連貫性。
上海街350號: 上海大廈 位置地圖
若想到赤橙色隧道打卡的話,建議選擇平日下午,因為人流較稀疏,可以輕鬆影到無人之境的打卡相。 網站採用SSL非對稱加密技術,而網上客戶除可選擇銀行轉帳外,亦可使用信用卡付款通道,確保一切資料安全。 另外,常常集品更會定期舉辦不同展覽及工作坊,讓一眾同好之人互相分享及交流。
上海街350號: 上海街350號 – 周邊配套
13支麻石柱由本地開採的花崗巖所製,原是用來支撐唐樓建築羣中伸延出行人路的騎樓部分。 由於石柱面向街道,一直以來都是商舖最佳的廣告及宣傳展示位置。 上海街350號2025 過去不同年代的商戶,都喜歡在柱上刻寫自己的店舖招牌,而隨着店舖的轉手,每一代商戶都在圓柱的舊招牌上面,髹上新一層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