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皇后山的「印度廟」,記載著啹喀兵在家駐軍的一段歷史。 曾在皇后山軍營服役的香港啹喀墳場基金(Gurkha Cemeteries Trust)主席Khimding Ratna(下稱:Khim),憶述曾在「印度廟」發生的一件趣事。 位於在皇后山山坡的「印度廟」,丟空多時,亦開始日欠失修。 任明顥指出,隨著皇后山公屋陸續入夥,令該座歷史建築變得貼近民區,當局應考慮如何好好善用,不應讓它長年荒廢。 他們更留意到,距離「印度廟」數十米的山坡之上,還隱藏了四幢人去留空的軍營,由於「印度廟」本身的實用率不高,建議將兩個距離甚近的歷史建築一併納入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畫,交予同一非弁利機構營運,讓整個環境得以重生。 隨著皇后山公屋落成,古廟近年開始聲名大燥,慕名前往遊人越來越多。
路線路程雖短,但登山路況較差,故被評為3級較為恰當。 整座印度廟以灰、綠色設計,呈六角形,上面有六個皇冠狀尖頂,貌似由多個三角形組成。 翻查資料,原來蓮花狀建築亦係印度教中象徵神聖嘅蓮花,本來叫蓮花廟,目前叫皇后山軍營印度廟(Hindu Temple, Burma Lines)。
皇后山軍營: 皇后山隨時行足2小時? 教你2分鐘去到印度廟
署方會再派員往上址沖洗喉管及跟進房屋署及管理公司清洗水缸的工作,以及加強向住戶講解有關情況,釋除疑慮。 房屋署則回應指工程人員亦已就食水供水系統進行檢查,檢查結果一切正常;又指管理處已為有關屋苑分別在8月及9月安排清洗各座食水缸,並會安排短期內再次進行清洗。 皇后山印度廟建於1960年代,被列為是三級歷史建築物,主要為駐守皇后山軍營嘅尼泊爾踞喀兵而建造,直至回歸前啹喀兵撤走,呢座印度廟就荒廢喇! 保留落嚟嘅印度廟形狀呈六角形,內外以青藍色為主,而神壇位置就以紅色主打。 至於頂部有六個尖頂,由12個三角形砌成,成為象徵美麗同神聖嘅蓮花形狀,充滿啹喀特色。 呢座皇后山印度廟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物,更加係全港唯一以蓮花形狀興建嘅建築物,加上一啲都唔難行,所以成為大家近期嘅打卡熱點。
每當經過德士古道和青山公路交界的寶血會思源學校時,或會覺得學校門口為何像警署門口般,有座圓形突出的瞭望塔? 思源學校的前身就是警務處用地,曾經是坐落多年的荃灣警署,後來亦曾是警察新界南行動基地,歸還予政府及改裝後,於2009年讓寶血會伍季明紀念小學上午校進駐及改行全日制,並獲得恆隆集團旗下思源基金會捐贈而更名為思源學校。 保留樹木中包括十棵具觀賞價值的大樹,並以賞樹徑串連起來,市民可掃描旁邊樹木名牌上的二維碼,參閱更多資料。 其中最高的一棵達十八米、約五層樓高的花旗杉樹以「大花樽」的設計獲原址保留;另一棵樹冠闊達三十米、原位於公共交通總站入口位置的大葉榕樹,亦成功被移植至商場旁邊平臺顯眼位置。 房署高級圓境師區顯輝期望,可借原生樹木拉近人與大自然的關係。
皇后山軍營: 皇后山
7月10日下午2時半,由皇后山軍營建築地盤旁邊的流水響布格仔公廁起步,要花十來分鐘纔到達印度廟,其實時間還可短一些,只因路途不平,要在地盤鐵絲網外旁邊的崎嶇山路走,若是下雨天,更是危險地帶。 寺廟的蓮花形外貌確實一見難忘,惟已有點斑駁,想當年應是翠綠明珠,內裏亦如是,主色青藍色及副色紅色(神壇位置)已變得暗淡。 眾人先在廟外小亭參拜,之後在廟內進行祈求、歌讚,跟住在廟外行火供,法會歷時約1小時。 皇后山軍營2025 到1956年鄧鏡波辭世,後人沒有出現爭產(不要被大臺劇洗腦!),反而在1958年由女兒鄧葵玉將別墅送予東蓮覺苑,開辦寶覺小學分校(總校就是1935年由何東夫人張蓮覺主辦、位處跑馬地山光道一級歷史建築的那座)。 何東夫人之女、後來成為香港四大家族羅文錦夫人的何錦姿,繼承母親遺志續辦義學,當年鄧鏡波別墅一直被日軍及英軍徵用,甚至作為擬建屏山機場的後勤用途。 及後屏山機場計劃擱置,經立法局首席非官守議員羅文錦周旋後,讓鄧鏡波子女取回別墅權,作為回報,鄧葵玉便將別墅捐予東蓮覺苑作為義學,為鄉村貧童提供讀書學習的機會。
- 文件透露,當局擬建6座住宅大樓,提供4000夥公屋,預計可容納約11,300 人,於2030/31年落成。
- 隨著皇后山公屋落成,古廟近年開始聲名大燥,慕名前往遊人越來越多。
- 皇后山軍營本為駐港英軍營房,後來因香港主權移交將至,原來的陸軍啹喀兵規模自1991年起逐步裁減。
- 去年7月,保育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公佈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結果。
- 如果是真虎豹別墅的建築,那麼亦解釋到現在這三座怪亭設計可以如此的「怪」,亦正好是虎豹別墅輝煌時期的歷史見證。
- 他指,當年軍營像一個小社區,有家庭醫院、幼稚園、小學等社區設施。
- 此項目由房屋署總建築師及王歐陽(香港)有限公司設計。
若12歲以下合資格殘疾人士及65歲或以上長者正價車費折半後之優惠票價低於$2.0,受惠人士只需支付該原來優惠票價;若60至64歲香港居民或合資格殘疾人士的原來全費票價已低於$2.0,受惠人士亦只需支付原來的全費票價。 皇后山軍營 Khim指,當年他們每三年轉換一次駐紮軍營,如他就曾住在元朗石崗、粉嶺新圍、粉嶺新田等軍營。 不少啹喀放假愛到其他部隊的軍營玩樂,打打籃球,飲飲啤酒。 「最初士兵會在拖著水牛、山羊上山生祭,但到我服役時已經改用乳豬祭祀」。 雖然蓮花寺於2010年獲評為三級歷史建築,但寺廟至今已荒廢多年,牆身多處油漆剝落,牆上的玻璃窗碎裂,滿地枯葉與垃圾。 (5)皇后山軍營路段比較複雜,容易迷路,所以一定要做足準備功夫,可以跟山友們嘅絲帶路行,如果無曬絲帶,好大可能行錯路,有必要時先自製一條絲帶路作記認,行嘅時候要不時回望,記住去程路線,以免回程搵唔到路。
皇后山軍營: 尼泊爾社羣建築 蓮花形狀世罕有 皇后山印度廟 保育不容緩
蓮花形狀的建築物是由駐守該營地的尼泊爾踞喀兵建成,當地居民說真正的「印度廟」是旁邊藍色木製的細小廟宇,而灰綠色六角形建築物是當年踞喀兵居住的地方。 從前皇后山軍營本為駐港英軍營房,佔地 25.4 公頃,如維園般大,又有訓練場、戲院、宿舍。 於 1992 年改為警務處訓練場所,最後定案為皇后山公共屋邨和居屋山麗苑,屋邨仍未入夥。 從前的軍營大多改建為屋邨,而留下相對較著名是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的「皇后山軍營印度廟」,正正位於山麗苑的後山,不過之間都佈滿鐵絲網,從山下只可遠觀而不可走近。 未來粉嶺皇后山將興建兩所全新小學,以應付北區預計的公營小學學位需求,佔地約2800平方米,擬議工程範圍亦包括建造社區會堂暨社會福利設施 ,當中包括社區會堂、安老院舍、長者鄰舍中心、幼兒中心、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等。
皇后山軍營: 皇后山 (印度廟) Queen’s Hill
方面,居民可乘車至聯和墟一帶,該處除了購物中心逸峯廣場、帝庭軒購物商場以及海聯廣場商場外,另有多用途市政大樓提供街市及熟食中心。 而由於屋苑南面有兩大片認可殯葬區,B、C、D、E及F座向南單位有機會望到山墳;而北面除了未來有住宅發展外,亦有零星山墳散佈。 各座的1樓至頂層(23樓、36樓或37樓)屬住宅樓層,每層各設14或16夥單位 (只有松山閣每層設14夥,其餘座數每層各設16夥),合共提供3,222夥分層住宅。
皇后山軍營: 皇后山軍營的過去和未來
趙嘉寶師傅在軍營安排9隻畫上符咒的雞蛋,聲稱可以吸引靈體附在蛋內。 跟手黃瀅仴同陳國麟帶住寫上「正薦五方幽靈靈位」的紙製靈牌,吸引靈體陪二人在皇后山過夜。 出發前師傅已千叮萬囑不可以打爛雞蛋,萬一出事的話要下跪道歉。 無綫J2新節目《搵鬼同你瞓》由一班主持走訪猛鬼地帶靈探,最新一集有黃瀅仴(Verena)拍住J2ers陳國麟(Doniven)去到皇后山廢棄軍營探靈,今次玩到「鬼揞眼」兼且要下跪向靈體認錯。 早前和大家走訪過龍躍頭文物徑,介紹了一系列的傳統圍村以及中式建築,但其實在這個原居民開山立業的地區,也曾經有外來宗教建築的存在。 地政總署回覆指,北區地政處到場視察發現有人未經準許佔用政府土地,已根據《土地(雜項條文)條例》(第28章)在現場張貼通知,飭令於限期前停止佔用政府土地,並會視乎情況考慮採取進一步行動。
皇后山軍營: 香港仔車禍慘死43歲法籍鐵騎士來港近廿年 主理三間著名法菜餐廳
當區區議員羅庭德聞訊後,曾到場視察,以及向地政總署查詢後,得知上址並未有租出。 據現場所見,他懷疑上址是被建築工人佔用,附近一帶環境衞生惡劣,猶如「垃圾堆山」。 羅庭德指出,如有人要租用宿舍,應該按正當程序向地政總署申請,當局亦需要保持地方乾淨,協助保留這個僅存的軍營建築。 他表示現時居民只能依賴一輛到上水的小巴及一輛抵達粉嶺站的巴士再轉車,以致上述兩條路線長期爆滿,其他路線卻較少人乘搭,他希望房屋署及運輸署在交通規劃上更貼近民情,推展項目時不要再重蹈覆轍,預先做好規劃。 項目由王歐陽(香港)有限公司作詳細設計,委任建築師為房屋署總建築師(四),有利建築負責承建,預計於2022年9月落成,預計關鍵日期為2023年5月31日。 上斜後接上山泥路,沿著山坡繼續前行,大約前行100米後便會到達皇后山軍營印度廟。
皇后山軍營: 香港警犬隊的成立
2010 皇后山軍營 年它雖獲評為三級建築,但從無展開任何保育工作。 上半年,要求保育之聲響起,主要要求當局維修印度廟及在山麗苑旁邊設置通道往廟。 為配合皇后山公營房屋的目標入夥期二○一九至二○年,土木工程拓展署計劃明年就龍馬路擴闊工程及增建污水設施諮詢公眾意見。 皇后山軍營 皇后山軍營 該署亦正着手進行詳細工程設計,二○一六年向立法會申請撥款,目標是在二○一九年內完成。 而為配合北區人口未來醫療需要,當局已於北區醫院相鄰的地段預留一幅面積約三公頃土地,以便在有需要時可擴建醫院,提供更多病牀。
皇后山軍營: 歷史
如果是真虎豹別墅的建築,那麼亦解釋到現在這三座怪亭設計可以如此的「怪」,亦正好是虎豹別墅輝煌時期的歷史見證。 皇后山軍營2025 一座是菱形錐式尖頂的亭子,錐頂不似中式,手工精巧;一座則是像以樹幹支撐,亭耳卻是圓形,設計得很童話;最後一座位處較高位置的就建於大巖壁上,面積較大,遠看亭頂有點像茅屋屋頂。 (相片來源:香港公共圖書館)學校比以前增添不少新建築,包括有蓋走廊、校舍新翼。
皇后山軍營: 香港3個小祕深度查︱元朗尖塔校園、大坑怪亭、粉嶺山中奇廟
派遣啹喀兵駐守香港,首批軍隊自一九四八年起駐守本港,參與救災工作,守護香港近五十年,時至九七年才結束服役。 至於駐守皇后山軍營的啹喀兵,則在六十年代開始駐守,在一九九六年撤走。 被佔用的兵房為十八至二十一座,位於龍馬路盡頭的迴旋處旁邊的斜坡,毗鄰山麗苑橋山閣。 第十九及二十一座軍營正正位於馬路旁,不過因地勢較高,路人在外未能一窺究竟,但能清晰可見室內燈光。 皇后山軍營 北區區議會主席羅庭德到場視察時,對軍營亂象大感詫異;工人佔用官地之餘,亦有非法開墾土地之嫌。 地政總署則指,該處位於北區地政處管轄的政府土地內,但在截稿前,仍未就該處被霸佔作出任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