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後被報章揭發其中一份「支持」計劃的「深水埗文藝協會有限公司」公眾人士意見書,內容與沈少雄的建議幾乎一模一樣,該公司董事竟然有5人是區議員,分別為郭振華、陳鏡秋等。 公司更發出9,000份問卷,最終只成功收回約100份,當中只有60人支持建文化藝術中心,但聲稱計劃有6成居民支持的「民意」。 而窩仔街西面的位置,前石硤尾邨25-34座位置,則為第五期重建工地,為保留窩仔街與白田街交界的大樹,房署會在該邨重建第5期中,只興建4幢「T字形」式樓宇,中間位置會成為中央廣場。 第五期重建計劃樓宇於2012年5月入夥,其中美益樓地下,預留地方作為展覽廳,展示石硤尾邨文物與歷史。 1980年代起,政府推行「整體重建計劃」,計劃全面重建徙置大廈及廉租屋大廈。
除了在石硤尾興建徙置大廈外,還在大窩口、大坑東和李鄭屋一帶興建徙置大廈,時至今天,除本邨外,徙置大廈均已重建完成,當時這些徙置大廈由徙置事務處管理。 石硤尾是香港九龍北部的一個地區,位置爲畢架山以南,界限街以北,深水埗以東,九龍塘以西,主要是一個住宅區。 1953年12月25日,石硤尾木屋區發生一場災難性大火,5萬多人一夜之間無家可歸,情況危急,港英政府爲了安置災民,決定在石硤尾災區興建7層高的H型大廈,至1954年底,8幢H型大廈終於建成,成爲第一代公共屋邨。 「石硤尾邨重建計劃第三、六及七期」簡介(附件一)(文件編號:67/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996年10月港英政府下最後的一個雙十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於學生時代用菲林傻瓜機拍攝的石硤尾邨美荷樓,大廈的兩翼之間掛上了樓高數層的青天白日旗。 第5期重建成4幢公屋,分別為美益樓、美賢樓、美笙樓及美盛樓,於2012年中入夥。
石硤尾食: 香港人的南山
館內復刻舊式公屋生活場景,展出千多件珍貴藏品及40多段口述歷史。 其後港英政府於1961年推行“政府廉租屋”計劃,政府於大坑西街 與南昌街交界興建七座廉租屋大廈,於1964年落成,當中第三座是首座採用單塔式設計的廉租大廈。 高登電腦中心是香港著名售賣電腦產品的地方,位於零售批發集中地—深水埗,高登電腦中心主要售賣電腦硬件和配件,是深水埗內其中一個售賣平價電腦產品的地方之一,不少香港人都會在這邊搜羅最新的電腦產品。
- 第42座及第43座相連成一個L型,而第43座與第24座一樣,只有半座,而43座正正就是面向第24座旁的空地,以致兩座不成「握手樓」。
- 改建自石硤尾工廠大廈的藝術空間,進駐了超過100個不同類型的藝術家及團體,例如繪畫、雕塑、攝影、戲劇等。
- 石硤尾邨停車場「堅記」就是公屋冬菇亭一類的小炒食店,門外特大魚缸暫養著多種生猛游水海鮮,有鮑魚、瀨尿蝦、蟹、老虎班、星班、杉班……等等,價錢屋村街坊也覺相宜。
由於本邨全盛時期同時有44座,居民早年已習慣以數字分別及稱呼,第1期落成後才改變為以中文名為主的做法。 第42座及第43座相連成一個L型,而第43座與第24座一樣,只有半座,而43座正正就是面向第24座旁的空地,以致兩座不成「握手樓」。 粗體表示該樓宇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相關樓宇除第21-23座外已納入整體重建計劃下重建、而第21-23座由於情況並不嚴重,故此一直未列入「整體重建計劃」。 香港青年旅舍協會負責活化美荷樓的項目,在2012年美荷樓會變身成一座青年旅舍,當中還會建立一個生活館,展示石硤尾及深水埗區舊日居民的生活。 第37座和附近的第39至41座於2005年6月12日封閉,但是第41座美荷樓獲列為1級歷史建築,獲得保留;第17、18座曾於2004年底改建為「石硤尾人文館」(與其他徙廈一同於2006年10月16日封閉)。 所有舊徙置大廈於2007年6月20日起清拆,並分7期進行重建,但該7期工程並非按數字順序進行,故此處以各期建成時間先後次序述之。
石硤尾食: 大坑西邨:逾半世紀屋邨
值得一提的是,美禧樓及美柏樓乃是全港最後兩座按照「整體重建計劃」興建而落成的大廈。 石硤尾食2025 下邨部份1973年開始進行重建,重建工程包括拆卸11幢徙廈重建新樓宇,及改建18幢徙置大廈,並重新編配樓宇座號,以第七型徙置大廈設計的新樓宇於1979至1983年入夥。 現在的第19及20座興建於原本的徙廈第3至6座位置,於1979年7月至9月落成;而第21至24座則建於原來徙廈第11至13座位置,於1979年4月至1982年9月落成。 上述樓宇用作安置大坑東邨第7至9座及同邨徙廈第7至10座重建的住戶。
- 要知道在寸金尺土的香港,建一個小小公園已是要了政府的命,如今在人口密度高得嚇人的石硤尾和深水埗後方,竟然有座後山讓人呼呼氣,算是一個小小的奇蹟吧。
- 堅記馳名做菜夠鑊氣,特別是港式風味小炒如椒鹽、豉椒及煲鍋之類最為撚手。
- )位於香港九龍西部,是窩仔山及喃嘸山一個的谷地,以住宅區為主,東與九龍塘以南山邨道為界,南至窩仔山的窩仔街,西至大埔道與深水埗及李鄭屋連接,西南面與塘尾及元洲以巴域街為界,北面與大窩坪以龍翔道為界,行政上屬於深水埗區。
- 只要拾百多級樓梯而上,已可望到整個深水埗,遠至昂船洲大橋一帶。
所以這裏又有日本工藝設計大師柳宗理的產品、型格露營用具、歐美日本生活精品等。 「愛文生」是香港數一數二的大排檔,小炒鑊氣十足,你們的美食行程有沒有安排? 石硤尾食2025 「愛文生」是香港數一數二的大排檔,已有五十多年的歷史,由路邊鐵皮攤檔開始經營,直到現在有4間相連店鋪,依舊像普通的大排檔一樣,環境不太乾淨,開放廚房讓客人看到廚師炒菜的好手藝,要嚐到香港地道風味的你絕不能錯過到「愛文生」用餐。 深水埗必喫美食,維記豬潤牛肉麵和咖央多士,你們嚐過了沒有? 每次經過「維記咖啡粉麵」都會有一條長長的人龍在等待位置,而每次我看到這個景況都令我卻步,遲遲未有嚐試到這裡的招牌菜—豬潤牛肉麵和咖央多士,終於等到店裡有空座的時候,馬上進去點了這兩款食物。
石硤尾食: 公共交通
想了感受石硤尾舊日氣息,定要到訪有逾半世紀歷史的大坑西邨。 話說1953年石硤尾寮屋區發生大火,一個名為「光民村」(現址即大坑西邨)的寮屋區付之一炬。 60年代,港府逐以特惠地價批出土地予私人公司興建房屋,安置受到清拆計劃影響的居民,即大坑西邨。 屋邨老化,數年前開始傳出重建消息,但一直未有進展。 第六期位於石硤尾邨東面,設兩幢樓高33層的公屋樓宇,提供1,056個租住公屋單位,有3,700人居住,於2019年12月6日起入夥。 基座設商場和停車場,其中商場設有12個商鋪和街市。
石硤尾食: 香港美食旅遊
改建的18幢徙置大廈當中,有10幢H型第一型徙置大廈拆除中間廁樓,令兩翼成為獨立的樓宇,涉及徙廈第1、2、14、16至22座,改建後的20座樓宇重新編號由15至18座及25至40座。 商販以最地道活潑的語言交流,主婦以敏銳而獨得的觸覺挑選生活所需,處處流露動人的生活氣息。 石硤尾邨街市也不例外,落成40年,當中的乾濕檔鋪逾300個,蔬果、海鮮、魚類、豬肉、飾物玉器、衣物等等,包辦區裏居民生活所需。 街市平臺有街坊食肆,其中堅記大排檔是當中老字號,鑊氣小炒很有風味,必試。 截至2008年4月,除了第41座獲保留外,其餘徙置大廈均已清拆。 另外,爲保留第25-34座位置的大樹,房署會在第5期重建中,在大廈原址興建四幢“小Y形”式樓宇,而第29及30座的位置則會改建爲中央廣場。
石硤尾食: 石硤尾一日遊 美食攻略
這天下午漫無目的地走著,無意間爬上了石硤尾這座後山,又走進舊式屋邨。 香港政府於8月3日公佈新一輪驗水結果,結果顯示石硤尾邨59個水辦則有5個超標,數值介乎11至19微克。 2015年7月22日,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稱早前在石硤尾邨中2012年重建完成的第二期及第五期中,抽取6個樣本化驗,其中第二期美亮樓3個單位的4個水辦含鉛量超標,最嚴重的水辦更錄得每公升含87微克鉛,超出世衞標準7.7倍。 第24座比第21至23座遲3年落成及只有半幢,亦不設大堂入口及沒有升降機服務,而24座信箱設於第23座大堂內,要從第23座進入或第24座側門纔可到達第24座。 石硤尾食 此外,此期設有商舖及小型街市,此期對面的石硤尾商場街市部份檔戶爭取重置街市,惟由於此期的街市太小,只有11檔,未能完全安置所有檔戶。
石硤尾食: 南山邨平臺搵食
在距離石硤尾港鐵站1分鐘路程的「南山」 是一條舊屋邨,建於70年代尾,夾於城市大學和石硤尾中間,由於食物價廉而成為城大生的聚腳地。 近年就因平臺上的一個舊式兒童遊樂場而廣為 人知,遊樂場被三幅密集式住宅牆包圍,形成一個有趣的景觀,吸引不少 攝友前去。 這座石硤尾後方的山,因位處嘉頓麵包廠後方,又被稱作「 嘉頓山 」,也 是石硤尾街坊的散步熱點。 只要拾百多級樓梯而上,已可望到整個深水埗,遠至昂船洲大橋一帶。 要知道在寸金尺土的香港,建一個小小公園已是要了政府的命,如今在人口密度高得嚇人的石硤尾和深水埗後方,竟然有座後山讓人呼呼氣,算是一個小小的奇蹟吧。 )位於香港九龍西部,是窩仔山及喃嘸山一個的谷地,以住宅區為主,東與九龍塘以南山邨道為界,南至窩仔山的窩仔街,西至大埔道與深水埗及李鄭屋連接,西南面與塘尾及元洲以巴域街為界,北面與大窩坪以龍翔道為界,行政上屬於深水埗區。
石硤尾食: 深水埗主教山:隱藏「地下之城」
分別為美薈樓及美亮樓,另設有停車場及樓高8層的服務設施大樓,亦設有地舖。 大廈外觀髹漆間調跟第5期大廈大致相同,以黃綠色為主色調。 石硤尾食 其中2棟公屋之間設有平臺連接,平臺層有休憩空間和小型公園,平臺亦設住宅大堂,並預留了天橋口作連接日後第20座重建後的新平臺。
石硤尾食: 設施及志願機構
同年6月,成立徙置事務處,首8座工字型的第一型徙置大廈(A-H座,後改稱10至13、35至41座)由聯合國捐款建造。 直至1973年5月28日,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所有徙置大廈和廉租屋大廈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統一管理,而該邨也被分爲“上邨”(廉租屋邨)及“下邨”(徙置屋邨)。 當時下邨部份也於1972年開始進行重建,重建工程包括拆卸十一幢徙廈重建新樓宇,及改建18幢徙廈,並重新編配樓宇座號,新樓宇於1979年至1984年入夥,而“上邨”及“下邨”也於大約1984年再度合併爲石硤尾邨。 石硤尾食 及至1980年代起,政府推行“整體重建計劃”,有計劃地全面重建徙置大廈及廉租屋大廈。 石硤尾食 第1-13、35、36、38座已於2000年至2001年拆卸,當中第35、36及38座是因爲鄰近斜坡於1999年8月25日發生山泥傾瀉而需儘早清拆,所有受影響租戶也於事件發生後1星期內獲發新單位。
石硤尾食: 南山邨彩虹橋
4幢40至41層高Y字型的非標準設計大廈,近2,500個單位。 美盛樓與前第25座一樣設有地舖,1樓為幼稚園,2樓為第2期及第5期管理公司辦公室及保安室。 第41座,美荷樓(Block 石硤尾食2025 41,Mei Ho House),是現時香港碩果僅存的「H」形6層徙置大廈,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的建築物。 最低兩層部份改建為公屋博物館,重現昔日公屋居民的生活,上層則改建成青年旅舍,由香港青年旅舍協會營運。 石硤尾食2025 兩座建於石硤尾商場(街市)之上,外型相連成L型。
石硤尾食: 公共屋邨食水含鉛超標事件
最吸睛的是平臺空地的舊式兒童遊樂場,已經成為中外遊客的打卡勝地。 其實遊樂場設計十分簡單,不過有三數個弧形遊樂架。 但因為空地三面被大廈圍繞,塑造出獨特的空間感,非常適合拍攝取角度。
自此以後,徙置大廈的興建奠定香港公共房屋發展基礎。 除了石硤尾之外,還在大窩口、大坑東、李鄭屋、黃大仙、秀茂坪等地區興建徙置大廈,時至今日,除石籬邨10、11座及本邨41座外,其他徙置大廈均已完成重建。 無綫電視(TVB)劇集《降魔的2.0》最新一集(第19集)去到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取景,舊式的工廠建築,經活化變成不少文青小店,真的勾起不少回憶。 石硤尾食2025 《香港01》旅遊記者整理石硤尾當區及附近的食玩買推介,適合打卡歎美食一日遊。 自此以後,徙置大廈的興建奠定香港公共房屋發展基礎。
第42-44座樓宇的基座為停車場、酒樓、商舖、社區會堂,平臺層設有屋邨辦事處、居民協會、非牟利機構辦公室、酒樓2樓後門入口、貨倉、平臺花園、3座天橋連接19座平臺及第五期。 第42座及第44座樓宇設有平臺層(P/F)出入口及升降機大堂,升降機亦會停於此層。 據房屋署網頁資料,第42座至44座是以數字為正式命名樓名,以中文名為副。
除重建公屋外,房屋署會興建安老院、青少年中心和小學等公共設施,第41座美荷樓則建議保留作公屋博物館。 為紀念石硤尾邨歷史,美益樓地下設有展覽廊,內設展板及互動遊戲,介紹石硤尾邨的歷史及屋邨生活的演變,對出亦保留了重建前的紅磚屏風。 美益樓及美賢樓以粉紅色間花為主調,而美笙樓及美盛樓以橙黃色為主調,低層的間色模仿原址第1型徙置大廈,由周餘石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由領先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承建商為瑞安建業。 第7期重建項目主要興建1座13層公屋大樓及平臺,提供247個單位,已於2019年3月20日入夥。 第二期位於窩仔街與偉智街之間,前第8-13座位置,建造兩座公屋大廈美薈樓、美亮樓及石硤尾邨綜合服務大樓,由有利建築施工,於2012年5月入夥,為鄰近白田邨1-3及12座重建提供主要安置單位。
石硤尾食: 香港美食旅遊
第二期重建計劃最低幾層的間色模仿原址第一型徙置大廈,由周餘石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由領先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 另服務設施大樓7樓將會用作重置因白田邨清拆而搬遷的小型公共圖書館,命名為石硤尾公共圖書館。 第3期重建計劃,原擬興建兩座分別8和12層公屋大樓及平臺,但最終修訂至1幢12層高的出租公屋大廈,位於平臺之上,平臺設社區服務中心、商舖、平臺花園等。 該樓宇名為美葵樓,共提供240個公屋單位,已於2019年3月4日開始入夥,並首次出現12間可間三睡房,備有兩浴室的構件式非標準設計出租公屋單位,首創出租公屋單位有條件設主人套房的先河。
石硤尾食: 設施及志願機構
想了解其他區有什麼亮點,可參閱中上環必試咖啡店和虎豹別墅重開! 石硤尾邨是中國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九龍石硤尾,於1954年開始修建,於1972年開始重建,新建樓宇於分別於1979年至1983年間及2007年交付使用,現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 「堅記」是為數不多的公屋冬菇亭小炒食店,做的港式風味小炒夠鑊氣,價格亦相宜。 50年代衍生出來的巨型鐵皮箱「大排檔 / 大牌檔」,於80年代香港進行市區重建時,部分大牌檔也因而結業,也有部分遷入店舖繼續營業,例如灣仔再興燒臘飯店、中環鏞記及九記牛腩,均源起於舊式街邊大牌檔。 及後政府建屋計劃後期出現俗稱「冬菇亭」的食店設計,令到大部份大排檔固定在屋村指定位置,令如今全港在街邊營業的大排檔只剩下28間。 石硤尾邨停車場「堅記」就是公屋冬菇亭一類的小炒食店,門外特大魚缸暫養著多種生猛游水海鮮,有鮑魚、瀨尿蝦、蟹、老虎班、星班、杉班……等等,價錢屋村街坊也覺相宜。
石硤尾食: 公共屋邨食水含鉛超標事件
2樓設醫院管理局臨時診所和食物及衞生局的地區康健中心。 而休憩設施位於3樓平臺,設施包括羽毛球場、兒童遊樂場、長者健身設施及棋桌。 石硤尾食 第三期和第七期在美荷樓旁興建,分別包括1幢12層公屋和1幢13層公屋,並分別名爲美葵樓及美菖樓。 這兩幢公屋以白色為底色,再襯上深紅色,共提供487公屋單位,單位類型由1/2人、2/3人、1睡房、2睡房、以至3睡房單位均有提供,其中美葵樓更是目前全港唯一擁有三睡房(3B)構件式單位的非標準公屋大廈,於2019年3月入夥。
石硤尾食: 深水埗主教山:隱藏「地下之城」
但近年政府基於安全問題, 為免孭鑊馬騮架早已消失於遊樂場中。 昔日遊樂場的回憶,今天我們只可在舊式屋邨緬懷一番。 除了遊樂場,因是老式屋邨,街市內店舖仍保留著 80年代風味,仍有不少辦館和士多,都是非常值得一遊的。 記得小時候看叮噹,很羨慕大雄學校有座後山,附近又有塊空地。 一直都想可以像他,找到個地方做祕密基地,在失意時逃離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