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全臺各地都有慶祝元宵的民俗活動,自古以來,各寺廟都會燃燈表佛,祈求一年平安順利、登科及第。 湄洲媽祖 大甲鎮瀾宮5日上午9時,舉行上元節點燈、安太歲起鬥儀式,在誦經團帶領清淨所有燈座後正式啟動,恭讀所有在大甲鎮瀾宮點燈與安太歲的所有信士疏文,祈求媽祖保佑信徒。 湄洲媽祖 湄洲媽祖睽違20年來臺繞境,將從今(30)日早上8點至晚上7點半,於板橋慈惠宮的開基媽祖巡安踩街遊行,同行的還有2000名徒步隊伍與藝閣花車、鼓陣等。
2013年,海南省及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邀請,以本宮為首召集全省共22間宮廟,參與兩岸媽祖佑南彊活動,將媽祖信仰推播至海南,宏揚聖母聖德、慈悲為懷的心。 湄洲媽祖2025 2012年,由本宮帶領鹿港鄉親1000多名參與第一屆在中正紀念堂臺灣燈會,至今已然22年頭,交通部主辨第二十三屆臺灣燈會特感念媽祖恩澤,以鹿港為主會場,特設一主燈區於本宮,感念媽祖慈悲神靈的精神。 媽祖是臺灣最普遍受到信奉的神祇,可是臺灣最多的寺廟卻不是供奉天上聖母,而是供奉「王爺」,又稱「千歲爺」、「王爺公」或「大人」。 湄洲媽祖駐蹕臺中萬和宮 信徒爭睹媽祖金身 湄洲媽祖來臺遶境,今晚駐蹕臺中市南屯區萬和宮,信徒沿街設置香案、燃放鞭炮迎接湄洲媽祖,湄洲媽祖在6時30分安座後,7時舉行祈福典禮,為方便信徒參拜,萬和宮今晚至明天清晨5時不關廟門。
湄洲媽祖: 湄洲媽祖來鴻海總部 郭臺銘:媽祖是海上明燈
2019年海峽兩岸媽祖文化交流暨湄洲媽祖巡安佈福江蘇、上海活動6日正式開始,為了配合大陸交通管理的「實名制」,媽祖的座位真的有買一張572元人民幣(約新臺幣2500元)的車票,乘客姓名還印上「林默」,還有大陸身分證號。 據湄洲媽祖祖廟方透露,17天的巡安中,媽祖金身將巡迴全臺灣10個縣市89個媽祖宮廟,最後於10月9日上午,從臺中港直航返回中國。 湄洲媽祖2025 期間,臺灣當地媽祖宮廟也將組織彩車巡安賜福、百廟贊神等活動,主辦單位估計參與的信眾將達百萬人次。 如同1997年,湄洲媽組巡遊臺灣100多天,經過19個城市,當時所到之處皆呈「萬人空巷」的景況。
-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媽祖信仰遭到嚴重的打擊,許多宮廟和神像被毀。
- 而在瘟疫被控制之後,人們期待祂們擔當更多任務,於是賦予祂們「代天巡狩」的職責。
- 湄洲祖廟為長323米、寬99米的五進仿宋建築羣,由大牌坊、宮門、鐘鼓樓、順濟殿、天后廣場、正殿、靈慈殿、媽祖文化園組成,媽祖廟後的岩石上刻有「昇天古蹟」、「觀瀾」等石刻,在祖廟山頂有14米高的巨型媽祖石雕塑像。
- 湄洲媽祖遶境基隆 信徒爭睹風采 中國湄洲媽祖今天下午到基隆慶安宮駐駕,吸引熱情民眾爭睹湄洲媽祖的風采,雙手合十祈求平安之外,也高舉手機錄影拍照,將慶安宮擠得水洩不通。
- 清康熙二十一年(西元一六八二年)間,先民林馬常往來大陸、福州、興化、莆田一帶販賣﹙福圓肉﹚,同時經常轉赴湄洲天后宮膜拜聖母姑婆(媽祖姓林為林姓宗族原親故稱祖姑婆)。
- 隨着元代定鼎於燕京汗八里(北京),海運日漸繁榮,京都的貢物大多由南方沿海漕運至燕京。
- 連江縣政府近來於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舉辦「媽祖在馬祖–昇天祭」,以「媽祖在馬祖」作為招徠觀光客之口號與行動,也讓世人以此感念媽祖孝順慈愛的精神。
所謂的「迎媽祖」,是到外地去迎一尊本地居民普遍信仰或有淵源的媽祖來參與巡境的活動。 不管自己村裡或是共同舉行迎媽祖的區域是否已有一尊「在莊媽」或「在地媽」,都可能會往外地去迎媽祖。 例如,臺中縣霧峯﹑烏日與大里地區有一個「東保十八莊」迎媽祖的活動,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共有十八個村莊參與,這十八個村莊並沒有共有的廟,但卻有一尊共有的媽祖稱為「十八莊媽」。 湄洲媽祖 每年3月1日(農曆)開始把附近的旱溪媽祖、南屯媽祖、臺中媽祖、彰化媽祖通通請來,參與繞境,隊伍當中,「十八莊媽」在前領路,各莊依一定的順序,逐日在莊內迎神繞境並請客。 往渤泥國途中、往榜葛刺國也遇到颱風,祈求神靈保佑後平安。 鄭和又奏請朝廷在大隊官兵駐扎的福建長樂港建立天妃宮作為官兵祈禱之所。
湄洲媽祖: 媽祖關係說明
董芳苑(2003):〈獨立於中國之外的臺灣民間信仰:兼論臺灣社會宗教人之心靈重建〉. 見 張德麟 編,臺灣教授協會、國際文化基金會 策劃:《臺灣漢文化之本土化》,頁59-78. 福建前往琉球的路途,要穿越黑水溝即沖繩海槽,海象非常惡劣,經常發生船難。 而歷屆派往琉球的冊封船隊中,多有福、漳、泉之人士,故而冊封使亦非常崇信媽祖。
媽祖褲俗稱“紅藍三截褲”,藍色代表海水,紅色代表火焰,它是《周易》文化的一種延續。 作爲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媽祖信俗”的子項目之一,湄洲女髮飾、服飾於2008年6月被列入《莆田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湄洲女髮髻的技藝承載着媽祖文化的獨特內涵和象徵意義。
湄洲媽祖: 快訊/09:08北投地震「陽明山3級」 臺北民眾喊怪
近年來改往新港奉天宮進香繞境出巡,路程更遠,人數卻更多。 今天是元宵節,大甲鎮瀾宮除在上午舉行點燈、安太歲儀式,祈求國泰民安,也選在同一天進行「筊筶典禮」,向大甲媽請示2023年進香遶境活動起駕日期。 晚間6時許,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率領全體董監事,在大殿擲筊,擇定大甲媽祖將於4月21日晚間起駕。 慈惠宮也於廟裡貼出告示,表示從10月1日上午9點到下午4點半,將有200家參贊宮廟,百尊神像駐駕慈惠宮前開放民眾躦轎腳,廟方準備了1萬份「湄洲媽祖平安卡」和「板橋媽發財金」,讓信徒拿取,但是數量有限,發完為止,想要的人可能要儘早前往。 《朝天閣》位寢殿右側山坡頂,當年姚啟聖把舊“朝天閣”改為正殿後,靖海侯施琅即在正殿之後重建了朝天閣,而現今閣內所懸掛的媽祖影像,是臺灣鹿港天后宮的黑臉媽祖呢。
湄洲媽祖: 湄洲媽祖神像坐落板橋府中三角公園 今完成開光儀式
2011年7月30日,鹿港天后宮捐贈給彰化縣鹿港警察分局和興派出所警備巡邏車,鹿港天后宮熱心地方公益,回饋警方維護地方治安的辛勞,鹿港天后宮弘揚媽祖慈愛精神,關注社會公益不落人後。 2016年元旦,為答謝眾諸神聖恩,海天聖會圓滿成功,恭宴媽祖,由本宮沿中山路擺出2000多桌;擠爆鹿港市區。 2007年,獲交通部觀光局評選為國內十大景點,也是廟宇首次進入,可見鹿港天后宮在宗教及觀光的發展盛況。 湄洲媽祖2025 湄洲媽祖2025 1815年(嘉慶二十年三月),天后宮完成重修事宜,廟內有一座「重修鹿溪聖母宮」碑記,為天后宮珍貴史料記載。 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士紳施世榜開築之施厝圳(後稱八堡圳),歷經十年竣工,該圳開發完成後,吸引大批的移民進入彰化平原開墾,鹿港遂成為移民的重鎮。
湄洲媽祖: 梧棲朝元宮
明朝永樂年間,鄭和帶領二萬七千餘官兵,乘百餘艘巨舶,七下西洋;大海茫茫,“烈風陡起,怒濤如山,危險至極。 舟人驚駭,倉忙無措,仰賴神靈顯然臨庇,甯恬無虞”——此處的“神靈”即指天妃。 鄭和的二萬七千多名水手多數是從福建、廣東、浙江三個沿海省份招募來的;他們之中很多回鄉或流居海外,把供奉天妃的信仰傳播出去。 還有馮璿、馮甲、馮乙(甲、乙則名已軼,三馮為兄弟)、蔡某、丁仲修等五水仙王,多的時候,另有二十四司輔助神之說,甚至三十六仙官,如江淮水師信仰中的龍山大王、樂山大王、金總管、倪總管與馬元帥、路元帥,在媽祖信仰崛起後,幾乎都被視為媽祖從神。
湄洲媽祖: 湄洲媽祖坐鎮鴻海 郭董:清楚經營方向
(清)《長樂縣誌》:“相傳天后姓林,爲莆田都巡簡孚之女,生於五代之末,少而能知人禍福。 現存關於媽祖最早的文獻,是南宋廖鵬飛於紹興廿年(1150年)所寫的〈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謂:「世傳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嶼人。初以巫祝為事,能預知人禍福……」據此,媽祖生前是一個女巫。 媽祖死後,文中並提到:宣和五年(1123年),「給事中路允迪出使高麗,道東海。值風浪震盪,舳艫相衝者八,而覆溺者七。獨公所乘舟,有女神登檣竿為旋舞狀,俄獲安濟……」船員說這是湄州女神顯靈,於是路允迪返國後上奏朝廷請封,詔賜順濟廟額。 中軍殿奉祀「中軍爺」,即統帥媽祖部下神兵之將領,據說為明代泉州衛指揮「周坐」所建,民眾認為本殿中軍爺即是「周坐」。 洪希文在《題聖墩妃宮》詩中,描寫了「粉牆丹住輝掩映,華表茸突過飛巒」的景象,反映出媽祖廟的建築情況。
湄洲媽祖: 關於 臺灣通
當年媽祖金身繞臺102天,橫跨寶島南北,萬人空巷,超過千萬人次前往膜拜。 如今湄州媽祖又引起全臺關注,媽祖影響臺灣宗教文化之深可見一斑。 據悉,農曆三月廿三是媽祖誕辰日,在每年農曆三月期間,來自世界各地的媽祖宮廟都會不約而同地恭請分靈媽祖回到媽祖誕生地——湄洲島尋根溯源、謁祖進香,這一由無數朝聖者攜手構築的民俗盛會被人們親切地稱之為「天下媽祖回孃家」。 2010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在媽祖廟所在的湄洲島設立湄洲媽祖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為福建省批准的首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標誌着媽祖文化將在“媽祖故鄉”湄洲島得到進一步的弘揚和保護。 媽祖,原名林默,北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出生,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日仙逝。 林默誕生直到滿月,從未啼哭過,因而取名“默”,暱稱“默娘”。
湄洲媽祖: 北港朝天宮平安符
在臺灣,每逢國曆四月(農曆三月)媽祖誕辰,香火鼎盛的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往南部新港奉天宮遶境進香與白沙屯拱天宮天上聖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都會撥出時間來信眾體驗抬轎,為臺灣著名的「三月瘋媽祖」。 由於四月也恰逢各政黨為大選準備舉行初選的時間,因此有意角逐大選的候選人,無不趁著媽祖遶境的機會,除與選民親近外,也向媽祖祈求選舉的順遂,甚至藉媽祖之名宣揚自身政治理念。 鹿港天后宮是臺灣歷史悠久的知名廟宇之一,至今三百多年,目前由中華民國文化部評定為國定古蹟。
湄洲媽祖: 小品雅集 | 臺北的伊東屋~鋼筆書寫文具聖地
渡海來臺360年 泰安宮茄苳媽首度前往中國交香 後壁區泰安宮茄苳媽1659年由中國渡海來臺,360年後首度前往中國交香,500人虔誠參與,活動順利完成。 湄洲媽祖2025 泰安宮主委王子豪表示,1659年中國祖廟湄洲島一商人奉請「七寶銅湄洲媽祖」駐駕於泰安宮現址至今已… 媽祖,又稱天妃、天后、天后聖母、娘媽,媽祖信仰是中國社會中一個極富特色的民間信仰。 古代在海上航行經常受到風浪的襲擊而船沉人亡,船員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問題,他們把希望寄託於神靈的保佑。 爲此建立媽祖像,在船舶啓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還立天妃神位供奉。
湄洲媽祖: 媽祖像
繞境巡安時,沿途信衆夾道跪拜、焚香叩首,並把錢幣折成花式,爲媽祖“掛脰”。 整個活動中還展示擺貢品、耍刀轎、遊燈、媽祖過鄉、擺棕轎、乩童踩火、乩童轉祖廟、乩童喫花、送媽祖上宮等媽祖信俗。 北美洲:美國檀香山、紐約、舊金山、洛杉磯、華盛頓、德克薩斯、夏威夷等地,以及加拿大多倫多、蒙特利爾等地建有媽祖廟,爲當地華人社團及部分當地民衆所信仰,保留了天后聖誕節等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