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本地口味的旅客可以到大嶼山的大澳,看看有逾百年歷史的龍舟遊湧。 居民會劃著龍舟,拖著載有神像的「神艇」在水道間巡遊,沿途並祭祀亡魂,祈求居民平安。 另一位海上守護神是大名鼎鼎的天后,也就是臺灣人普遍稱呼的媽祖。 香港各區有70多座大大小小的天后廟,還把一個社區叫做「天后」、港鐵港島線又有「天后站」,可見這位海上女神在香港人心中的地位。 從海外或臺灣地區來港人士已免除隔離及疫苗接種要求。
- 他熟悉天文、地理、數學,曾設立氣象臺來觀察天氣,為漁民商旅減低出海的風險。
- 南宋末年蒙古軍犯境,宋帝南下逃難至九龍官富場及西貢一帶,車大元帥一路護駕,駐守當地,保境安民,受到九龍、西貢鄉民愛戴。
- 華光天王排行第四,又稱五顯第四大帝,聖誕為九月二十八日,飛昇紀念日為五月五日。
- 今日大家所見的眾聖宮,在1959年曾經重建,後來在2010年才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而按照圍村傳統,村內的居民都需要輪流保管頭牌,並每日上香供奉兩次。
- 除了傳統的豆沙蓮蓉,還有冰皮、芝麻豆腐花、香滑奶茶、法國鵝肝、流心月餅等等,說著說著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拜完福德祠之後就要拜大佬劉備,之後關羽,總之最後先係張飛。」他每天早上及下午分別會向諸神上香及清潔,每人三份、每份三支香。 南海之神的稱號,由隋文帝開皇十四年(公元594年)下詔冊封開始。 唐玄宗尊南海神為廣利王;宋朝爲洪聖昭順王,元代爲廣利靈孚王,明代爲南海之神,清代加號昭明。 走進廟內,叩過頭、上了香,環顧四周,同樣不見什麼花燈、花炮。 偶爾有其他善信來到,也只是像平日一樣拜祭或算命,香火略嫌稀淡。
洪聖爺顯靈: 詭探》漏網傳說1.有片】恐懼鳥帶路 筲箕灣山魅有幾猛|香 …
許聖任表示,少不經事的他曾因打架事件中彈6傷險喪命黃泉,之後虎爺向他託夢,讓他發起環島行善徒活動,沿途探訪偏遠地區的獨居老人,發放白米等物資,至今已過10個年頭,幫助過的個案不下千件。 今年,他再度得到虎爺的指示,首次挑戰徒步中橫,沒想到,途中發生不少巧合事件,讓他直呼不可思議。 在傳說故事中,哪吒本是玉皇大帝駕下的大羅仙,受命下凡降妖伏魔,投胎為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
另外,據《嶺南文化百科全書》載,東莞民間傳說中的洪聖大王是一個屠夫,後來覺悟,欲拜一位老僧為師。 在苦苦哀求下,老僧始肯答允,但要「洪聖把心肝挖出來,擲下海去。洪聖毫不猶豫地照辦了。當心肝擲下大海,海中升起一朵五彩祥雲,上面坐着洪聖昇仙而去。」後來在玉帝的安排下成為南海海神。 經過歷代信眾的不斷演化、流傳,洪聖的傳說已變得千姿百態,別具嶺南文化的風味。 鴨脷洲洪聖古廟 建於乾隆三十八年(1774年),據指當時有一批順德陳村的罟棚漁民到香港作業,為答謝洪聖大王庇祐而興建。
洪聖爺顯靈: 農曆新年
據蠡海集雲:「九月二十八日,為五顯生辰,蓋金為氣母,五顯者,五行五氣之化也。」故五顯大帝亦五方五帝之別稱也。 可見五顯大帝即五老五行五方五帝在先天無極界就已存在,僅別稱有所不同。 青靈始老君化為東方青帝,主木,司春,其名曰靈威仰。
本廟結構較為獨特,全廟共以五對柱支撐,其中第二及第三對柱,承接廟側捲棚式走廊的綠色琉璃瓦簷頂,簷頂花脊上共有十多組文武造型各異的廣東石灣陶塑人物。 廟外左右垂脊末端分別置有日神、月神陶塑,廟前檐板飾有牡丹、佛手果等吉祥圖案,極富中國傳統色彩。 但實際上,無論是廟會的組織者,抑或洪聖殿內的工作人員,都很清楚指出,「這裏的廟會和洪聖爺誕沒有關係」。 大角咀洪聖殿真正的賀誕活動,僅在廟前奉置特別製作的酬神火炮,並在正誕前五天起開放接受各方善信認捐的各項花炮與福物,包括吉祥吊飾、鏡畫、帆船、金花、長紅、大洪聖衣等等。 洪聖爺顯靈 可是,施行未幾就發現五月也不是太合適,因為五月正是風季,漁民可以出海的日子減少,也同樣難以出資興辦洪聖誕,所以大家再次「擲筊」,得神明恩准,改為八月,並沿用至今。 農曆二月十三日是最主要的賀誕舉辦日期,錦田鄧氏宗族、沙螺灣和西貢布袋澳則會因應族羣和地區的需要而提早或延後賀誕日期。
洪聖爺顯靈: 廟宇
他對氣象變化的預測準確,令商人及漁民受益甚大。 相傳洪聖大王是唐朝重臣,姓洪名熙,官至番禺刺吏,通曉天文地理,常幫助商旅漁民;據説,他死後英靈不滅,屢次拯救人民於災難。 他熟悉天文、地理、數學,曾設立氣象臺來觀察天氣,為漁民商旅減低出海的風險。 後來,鄉民出資在肇事地點附近承建「阿彌陀佛」鎮壓,奈因冤魂眾多是無濟於事。 眾冤魂於七十一年端午節前顯靈託夢於善心人士鄭水波先生,乞求在其鰻魚池東北角(肇事地點旁)蓋廟,並取名為「鄭聖廟」,如此眾英靈必將發揮其救世之宏願,普渡眾生。 翌日,她發惡夢,夢見鳥語小孩,及十二生肖頭像人。
洪聖爺顯靈: 香港洪聖廟列表
洪熙死後,皇帝將他的德行公告天下,並追封為“廣利洪聖大王”。 至宋代則被封為“南海洪聖廣利王”,成為漁民的“守護神”,廣受民眾的敬仰和供奉,每年農曆二月十三日為洪聖爺誕。 建村,至今逾800年,是香港其中一條歷史最悠久的鄉村。 位於新界上水西面的河上鄉,每年都慶祝洪聖寶誕。 ,適逢洪聖寶誕廟會100週年,由3月16至20日將舉行一連串盛大的慶祝活動。
洪聖爺顯靈: 灣仔洪聖廟 ⭐⭐⭐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的楚國忠臣屈原,有賽龍舟、喫糉子的千年傳統習俗。 不過大家可能不知道,香港是現代國際龍舟競賽的發源地,大力把這項民間節慶發展為國際化的體育盛事,為傳統添上新意。 洪聖誕熱鬧非凡,從每年的二月初一開始,洪聖誕正式活動,搭戲棚,請戲班,禾樓歌比賽十三天連軸轉,盡慶豐收喜悅。 同時選出兩名童子,在十三日洪聖誕當天沐浴更衣,穿上戲服,在洪聖爺出巡的轎前鳴鑼開道,六位新婚男青年分別抬着洪聖爺、勸善大師、蘇公爺爺的雕像環鄉巡遊。 巡遊結束,各路人馬分別舞起醒獅,吹起八音,敲起鑼鼓,舉起大旗,匯成一支千人隊伍,在廟前迎接“三聖”回廟。 隨後,在廟前的草坪上舉行“搶炮”活動,晚上慶典結束。
洪聖爺顯靈: 榕樹灣大街
在南海、番禺兩縣就有100多座,有的鄉多至8座,佛山鎮內有4座,順德縣在清代就有14座。 到千禧年以後,不完全統計在廣府一帶沿海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還有二百多座洪聖王廟。 一家人風平浪靜,直至1981年時,他19歲的弟弟鄭寶義染上怪病。 他帶弟弟四處求醫不果,亦到不同廟宇求神問卜,但不見有進展。
洪聖爺顯靈: 灣仔觀音廟
天后實際在香港很有影響力,香港有一區叫天后,地鐵有一天後站,馬(媽)灣亦因媽祖而得名。 我童年在離島度過,每逢大時大節,陪伴母親到附近一間天后廟拜天后。 更有傳說是天后經常顯靈,尤其是當年很多人從內地偷渡來港,如偷渡者躲入天后廟,即使警察進來搜查都看不到他們,所以很多偷渡成功的人都來拜天后,相信天后顯靈。 說穿了,其實是很多同事在殖民地時期見到大家同是中國人,為生活來港,當作看不到,開方便之門。 早期很多警察不願意拘捕偷渡客,直至後來太多人潛入,一些更犯嚴重罪案,政府把他們稱作非法入境者(Illegal Immigrant,II),從此大力打擊。 洪聖廟自乾隆元年(1736年)創建,歷經80年風雨後於嘉慶二十年(1815年)重修。
洪聖爺顯靈: 洪 聖誕 2021
據說大澳沙螺灣村面對東北,經常風高浪急,遇著打風,潮水高漲更會浸村,鄉人不勝其苦。 該廟由愛民街筲箕灣賽馬會診所的石階而上,她去到後山,石階有人吸毒之後躺臥(該診所五樓有美沙酮戒毒服務),於是避走右邊石階。 行了四十幾分鐘,依然不見廟,只見沿路有丟棄神主牌及爛廁缸之類,於是折返,落山二十分鐘,聽見有人扮雀仔叫。 只見下方石階路上,有七至九個小孩,白衫黑褲,短髮,左右兩行,次第而坐,左邊四個圍坐,其餘右邊企立。 小孩在談話,語言不解,好似扮雀仔叫,右邊的小孩在笑,但聽來也如鳥聲。
洪聖爺顯靈: 筲箕灣洪聖爺廟 石壁洪聖廟
在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的盂蘭文化節,規模盛大,用了很多現代科技和有趣的方式介紹傳統文化,如搶孤比賽、3D主題拍攝區、VR虛擬實境體驗等,吸引滿滿的人潮。 想了解南丫島的漁業文化,可到「南丫島漁民文化村」,它位於南丫島索罟灣養漁區面積約二千平方米的漁排上。 洪聖爺顯靈2025 文化村內有漁民歷史展覽,每小時都有導賞團,帶遊客參觀古漁船、養魚區,並介紹香港漁民傳統文化及捕魚業的發展歷史,過程中更有捕魚示範表演,如撒網捕魚、水椿趕魚、修補漁網等。 有說洪聖是「南海之神」,為華南一帶的神祇,於隋朝開皇十四年(594年)廣州已建有南海神廟,善信供奉衪以求舟楫安全,風調雨順。 唐朝南海神被冊封為「廣利王」,當中含廣納財利之意。 也有傳說指洪聖原名洪熙,為唐朝( 年)官員,通曉天文地理又常幫助漁民而揚名四海,歿後更顯聖救民,於是立廟奉祀,獲追封為「廣利洪聖大王」。
洪聖爺顯靈: 天后廟
說出異聞的網友,其姐半年前驗到頸有腫瘤,不知良性還是惡性,聽人說,去少人拜的廟拜神,特別靈,於是孤身一人去了筲箕灣後山上的廟拜神。 不是山下的洪聖廟,而是在山上供奉諸神的小廟(按:疑是供奉劉關張的三國烈廟),應允病後還神。 城隍原指護城河,拜祭城隍自宋朝被納入國家祀典,具有民間與官方雙重特性。
洪聖爺顯靈: 建築風格
灣仔洪聖古廟跟大角咀洪聖殿一樣,是由東華三院管理。 灣仔洪聖古廟每年都舉辦驚蟄「打小人」的儀式。 洪聖爺顯靈 近年來,每逢三月走在大角咀的福全街上,都可看到與旺角街坊會陳慶社會服務中心互相對望的洪聖殿,在兩邊牆上掛着大花牌,路邊豎起旗幟,氣氛和即將慶祝洪聖爺誕的鴨脷洲大街別無二致。 然而仔細一看,就會發現它們之間存在一個決定性的差異——「洪聖」二字,並沒有出現於任何一塊花牌或一面旗幟上。
洪聖爺顯靈: 灣仔大道東-洪聖廟
廟內有清代雕飾,廟前還有兩支 1891年建成、樓高兩層的原木龍柱,據說因對岸的香港仔山坡上建了墳場及警署,因此豎立龍柱以擋煞氣。 洪聖爺守港 香港的洪聖爺古廟甚多,現存香港最古舊的洪聖廟在西貢布袋澳村,建於康熙初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 洪聖爺顯靈2025 香港也有不少關於洪聖爺顯靈,守護海岸線上人民的故事。
洪聖爺顯靈: 筲箕灣山妖
每年的洪聖爺誕是鴨脷洲的年度盛事,大批居民會準備各類祭品酬謝神恩,同時一連數日舉行大型賀誕活動,包括會景巡遊,傳統龍舟拜廟和神功戲等,熱鬧萬分。 茶果嶺天后廟是香港的一座天后廟,位於觀塘茶果嶺,為香港少數完全使用麻石興建的廟宇,現由華人廟宇委員會負責管理,於2010年4月16日評級為三級歷史建築。 供奉關帝、太歲、觀音、財神、魯班、華光、孔子、金花娘娘及尉遲敬德多位神祇。
另一處有舉行大型賀誕活動的,是新界上水河上鄉洪聖古廟。 河上鄉村是新界望族侯氏聚居地,策劃及參與慶典的人亦以該宗族成員為主。 村民在將先於正誕前幾天在廟前集合,舉行大眾祈福,祈求全村人口平安,再在正誕早上,舉行廟會和飄色巡遊匯演,盛大程度不亞於鴨脷洲。 雖然這邊並沒有鴨脷洲的接神和送神儀式,但河上鄉卻是全港唯一保留了搶花炮儀式的洪聖爺誕。 另外,河上鄉也會在賀誕前後公演多場神功戲,而且搭建的戲棚規模要比鴨脷洲更大。 鴨脷洲洪聖古廟歷年來的賀誕慶典規模堪稱全港最大,其獨特之處就是事前會有接神儀式,恭請附近各間廟宇神明到洪聖廟。
洪聖廟向為鴨脷洲區內的主要廟宇,每逢農曆二月十三日的洪聖誕為鴨脷洲年度盛事,大批海陸居民均前來祭祀,善信會攜同各類祭品酬謝神恩。 誕前更有團體在區內巡遊恭迎洪聖和其他神像進行巡遊,更會按傳統習俗上演神功戲。 除洪聖誕外,區內居民於端午節等傳統節日,均會到廟宇參與祭祀儀式。 香港地處廣東省南部,西背珠江口、南望南中國海,擁有約1180公里海岸線。 人們靠水喫水,對海神、河神特別崇敬,因此形成了豐富的香港「水神」信仰系統。 天后(媽祖)、北帝、譚公和洪聖等中國民間信仰的水神,在香港有廣泛影響。
深水埗三太子宮是香港唯一一間以哪吒為主神的廟宇。 觀音菩薩,又稱觀世音菩薩、慈航大士,是東亞民間普遍信仰崇拜的菩薩,有「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之說。 佛教認為觀音菩薩悲心廣大,眾生遇到難題時,只要一心稱念聖號,觀音菩薩即應聲赴感,使之得到解脫。 據《悲華經》記載,觀音本為轉輪王長子,名不眗,弟弟名尼摩,父子三人隨釋迦牟尼修行,後轉輪王成為阿彌陀佛,不眗和尼摩則成為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分別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並稱「西方三聖」。 民間則流傳楚莊王三公主妙善,歷經苦難化為觀音菩薩的傳說。 初時觀音法相為男性裝扮,至武則天時期之後轉變成女性形象。
洪聖爺顯靈: 神明介紹
南丫島有多座天后廟,天后娘娘是庇佑海上人的女神,一直守護著島上的漁民。 其中榕樹灣天后廟就位於榕樹灣大街上,相傳於1960年,原本的中式石獅像受損,由島內幫南洋富商雕刻西方石獅的石匠修補後,現修建成具西方感的石獅。 北宋海上貿易鼎盛,珠三角海運發達,碼頭遍佈,民衆爲保航船平安而加多參拜南海神,民間爲便祭拜而始多興建南海神的離宮,此時南海神被封爲洪聖王。 這些離宮甚少稱南海神廟,多稱洪聖宮、洪聖廟、南海神祠,以別於南海神廟(大廟)叫法。 截至1949年前,廣東一帶的南海神廟,包含洪聖廟、廣利廟等,不下於500座,遠遠超過同期天后廟的數目。
全港多處都有中秋綵燈會及綵燈展覽,其中以維多利亞公園的規模最大,不僅有各式各樣的彩燈,還有傳統技藝表演、遊戲攤位及燈謎競猜等。 長洲太平清醮又叫「包山節」,百多年來的慶祝活動繽紛多采,其中飄色會景巡遊和「搶包山」比賽是必看亮點。 看著可愛的小朋友裝扮成古今人物、站在支架上「凌空飄起」巡遊,很難不拍手叫好。 相傳他本名叫洪熙,是唐朝重臣,官做到番禺刺吏,天文地理樣樣都懂,而且還經常幫助漁民和商人。 據説,他死後仍然顯靈,多次拯救人民於災難,漁民便興建洪聖古廟祀奉他,祈求海上平安。 洪聖廟為兩進建築,中間有天井,結構簡樸,它的最大特色是通風透光,梳式結構,屋頂灰塑,有雙龍戲珠等磚雕圖案,以洪聖居中,左右分別為勸善大師和蘇公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