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皇后山的印度廟過往未有發生重大的歷史事件,因此建築物沒有太大的歷史價值。 建築呈蓮花形、外牆塗上暗綠色,而內部則以紅、藍色粉飾牆身。 建築物頂部有幾扇窗,讓陽光滲入原為神壇的位置,雖已荒廢多年,無損其莊嚴感。 皇后山印度廟於1960年落成,屬於皇后山軍營一部分,當年供尼泊爾啹喀兵供奉印度教破壞之神「濕婆」,軍人亦會在此慶祝節日。
- 印度廟建於皇后山軍營內的一個小山山頂上,由多棵榕樹包圍,與營內建築物相隔一定距離,環境清幽,並能營造廟宇的神聖感。
- 香港宗教文化豐富,無論中西宗教都有,城中有各式各樣的廟宇,神聖莊嚴的氣氛令人靜心,建築風格各有美感,值得到訪。
- 區議員認為廟宇有急切保育需要,同時指欠缺通道連接山麗苑。
- 不過,日前就在從上海來港的網友,在小紅書炮轟九記牛腩「又貴又難喫」。
- 流水響水塘有香港小桂林之稱,蔚藍天空,樹影婆娑,彼岸有唔少獨特品種樹木,湖面靜止得令人心情都有片刻寧靜,最特別係手殘都可以喺呢度輕鬆拍攝天空之鏡。
- 北區區議員羅庭德指,隨著日後皇后山推展其他發展項目,擔心影響印度廟的結構、甚至會有清拆危機,加上廟宇殘破,若當局不盡快保育,憂慮有建築物有結構問題。
)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之一,項目編號為NR10,與鄰近的皇后山邨屬於同一個項目。 屋苑位於香港新界粉嶺龍馬路88號,前身為皇后山軍營內警察搜查隊訓練學校,並毗鄰皇后山軍營印度廟。 粉嶺印度廟2025 屋苑由房屋署總建築師(四)負責總體設計,並由王歐陽(香港)有限公司負責詳細設計,承建商為有利建築有限公司。 香港宗教文化豐富,無論中西宗教都有,城中有各式各樣的廟宇,神聖莊嚴的氣氛令人靜心,建築風格各有美感,值得到訪。 以下介紹兩個香港隱藏的聖地,一個被遺忘的「皇后山軍營印度廟」,一個位於辦公大廈下的香港四面佛,跟住我們去朝聖吧。
粉嶺印度廟: 最新文章
間廟係一棟灰綠色六角形嘅建築物,頂部有六個尖頂,似皇冠狀,由12塊三角形砌成,象徵印度教視為美麗同神聖嘅蓮花,係香港僅有嘅一座蓮花形狀嘅建築。 建築物嘅六面,除咗東南方一面外,其餘面面都設有門戶,每度門之上都設有一個小窗。 建築物裏面塗上橙色同藍色,其中一個角設有神壇畀崇拜用。 北區區議員羅庭德指,隨著日後皇后山推展其他發展項目,擔心影響印度廟的結構、甚至會有清拆危機,加上廟宇殘破,若當局不盡快保育,憂慮有建築物有結構問題。 他指,近年有不少關心歷史建築的市民注意到印度廟,假日亦有不少市民前往「打卡」。 他批評當局未有善用歷史建築特色,未懂得改造成當區地標。
這裡是多個電影的取景地,包括《有隻殭屍暗戀你》、《學警出更》、《人間喜劇》等等。 皇后山印度廟毗鄰皇后山一帶公共屋邨,自屋邨建成後, 皇后山印度廟交通十分便利,可直接乘搭巴士到皇后山再行走15分鐘山徑便可輕鬆到達。 四面佛面向東、南、西、北,對照四部吠陀經,傳統印度藝術中的四面佛,臉有鬍鬚,有四隻手臂,但香港四面佛則面相光滑,不帶鬍鬚,有八手八臂,手持佛經、權杖、水壼等六件器物,各有寓意。 香港四面佛每日開放公眾參拜,每日舉行舞蹈儀式,由專業泰國舞蹈員及音樂家現場表演。 到訪留意穿着切忌暴露,典禮或特別參拜日避免穿上黑、藍、綠及紫的衣服。
粉嶺印度廟: 皇后山印度廟
不過,日前就在從上海來港的網友,在小紅書炮轟九記牛腩「又貴又難喫」。 原路折返至於布格仔路,看到右邊的停車場,沿石屎路行入停車場旁的路口,直行5分鐘便來到公廁。 在公廁後方有一條小徑,沿小徑直上,旁邊是鐵絲網,這條路有點斜,但不算難行。
榕山閣(B座)16592杏山閣(C座)梨山閣(D座)38(1-36樓)576楹山閣(E座)橋山閣(F座)25(1-23樓)368所有單位原擬撥入「居屋2019」中發售,並已於同年4月18日簽立地契。 但根據房委會在2019年3月公佈的發售安排,山麗苑將押後發售;其後,按照2020年6月曝光的相關資料,山麗苑於「居屋2020」發售。 攪珠程序已於同年12月15日進行,並於翌年5月31日至9月13日期間揀樓。 粉嶺印度廟 及後,有其中14個單位於銷售期後「撻訂」,將列入隨後的「居屋2022」出售。
粉嶺印度廟: 皇后山軍營啹喀寺廟
皇后山印度廟在 1960年代建成,寺廟呈蓮花形,是用作駐港啹喀兵供奉印度教驅邪之神濕婆。 啹喀兵於二次大戰後駐守香港邊界,攔截來自中國大陸的非法入境者。 印度廟自1996年起一直空置,於2010年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 (編號849)。
粉嶺印度廟: 皇后山 (印度廟) Queen’s Hill
暗綠色的外牆,粉嶺皇后山內有一座隱蔽的印度廟藏身樹林內彷如其保護色。 廟宇雖然已評為三級歷史建築,但亦荒廢多年,不但有樹木於上方生長,更出現鋼筋外露等失修問題。 皇后山軍營印度廟位於香港新界粉嶺軍地,毗鄰山麗苑,於1960年代興建,由駐守該營地的尼泊爾踞喀兵(Gurkhas)建造。 粉嶺印度廟2025 1992年後,軍營改作警察後勤基地,而踞喀兵亦一併撤走,自此印度廟遭荒廢。
粉嶺印度廟: 西環祕地賞夕陽 古蹟校園藏炮臺遺跡 漫遊摩星嶺大草地冷門野餐點
粉嶺皇后山軍營印度廟建於1960年代,當時供山上駐守軍營的尼泊爾啹喀兵(Gurkhas)供奉印度教毀滅之神 – 濕婆之用。 隨著97年香港回歸,廟宇於96年起空置,這英治時代的產物現為三級歷史建築。 我在印度參觀了無數印度廟,未見過像皇后山印度廟蓮花狀結構,這算是香港罕見和獨特的建築物,值得多加保育。 被評爲三級歷史建築物,應該不會被拆卸,但是後續的保育工作似乎更重要。
粉嶺印度廟: 皇后山軍營印度廟
沿水塘近岸慢走,不難發現多個小沼澤,水質清澈,可看見水中小魚,水中有多個品種植物,從水底生長至水面,在水面中形成天然浮萍,配合光影折射,如鏡倒影,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欣賞完美麗的倒影後,折返水塘公廁旁邊,就是流水響郊遊徑入口,初段為大石級路,高溫下緩緩而上,的確是考驗行山者意志! 隨後郊遊徑變得比較平緩和開揚,沿途可欣賞龍山、九龍坑山風貌。 今早到達粉嶺站C出口,出閘就見到專線小巴士,乘搭52B小巴,如果不熟悉可預先跟司機說明布格仔路下車。 不需20分鐘就到達,下車就遇上幾隻放養的大唐狗,不過他們性格溫純,不時擺動尾巴,還有些正在打呵欠正昏昏入睡,只要小心渡過就可以了。 而屋苑範圍外的龍馬路設有「九巴車費優惠機」拍卡後乘車可享$1.0車費折扣優惠;亦設有單車徑連接粉嶺區內以及新界單車徑網絡,供代步康樂之用。
粉嶺印度廟: 皇后山軍營 電影取景地
而喺皇后山公營房屋發展項目中,喺居屋地盤內嘅印度廟(房委會招標公告中稱為「警官食堂」)將獲保留,並翻修成居屋部分嘅管業處。 粉嶺印度廟2025 皇后山印度廟是1960年代落成,由駐守該營地的尼泊爾啹喀兵建造,1996年之後軍營的啹喀兵撤走,自此印度廟遭到棄置,並列為三級歴史文物。 前古諮會成員,港大建築保育副教授李浩然指,印度廟有高的建築價值,形容其現代主義建築風格屬「全球獨一無二」,認為當局考慮保育方案時應著重建築物與社區的連繫,提高其社會價值。 有區議員指,當局應完善前往的道路之餘,亦應「從下而上」讓居民參與制定保育方案。
粉嶺印度廟: 歷史
梵天是創造之神,掌管人間榮華富貴,在泰國擁有崇高地位。 不過石坳山頂沒有欄杆保護設置,部分路段是懸崖絶嶺,登山者必須小心。 欣賞過美麗風光之後,沿郊遊徑緩緩下山,很快便到達鶴藪水塘,這裏水面平靜如鏡,旁邊有樹木叢生,ㄧ片翠綠樹蔭,風景美不勝收。 打卡後原路折返至布格仔路囗右轉接上流水響道走,大約行一公里後,到達迴旋處再轉入流水響水塘。 想起小編曾到訪流水響水塘數次,最深刻是某年天氣大乾旱,水塘見底,見到水塘底部泥土龜裂情況,十分震撼,同今次水位高漲形成強烈對比。 粉嶺印度廟 2020年1月,以房屋署署長唐智強為首的房署高層代表團,參觀山麗苑及毗鄰的皇后山邨地盤,並聽取承建商代表講解項目採用的施工新技術。
粉嶺印度廟: 粉嶺皇后山軍營印度廟 – 香港罕見6角形廟宇建築
另一條路線係比較多人選擇嘅流水響水塘,路段同樣平坦易行,只有少量上落,可以散步,亦可以野餐。 流水響水塘有香港小桂林之稱,蔚藍天空,樹影婆娑,彼岸有唔少獨特品種樹木,湖面靜止得令人心情都有片刻寧靜,最特別係手殘都可以喺呢度輕鬆拍攝天空之鏡。 皇后山軍營本為駐港英軍營房,以前有尼泊爾踞喀兵駐守,面積廣闊,總佔地相等於維多利亞公園,建有約20座的綠色平房。 隨著1997年回歸,撥予警方使用改建為警犬隊總部、調查訓練學校和警察康樂中心。 香港四面佛在泰國打造而成,建築過程耗時超過六個月,重達200公斤的雕塑鍍金,在八米高的佛亭護蔭,神聖佛像與現代高樓大廈,對比鮮明,充滿特色。 四面佛(Phra Phrom)原是印度婆羅門教三大主神之一「梵天」(Brahmā)。
粉嶺印度廟: 皇后山歷史建築印度廟失修 學者指全球獨一無二 區議員促保育
但由於旁邊正在興建居屋——山麗閣,而印度廟被擬作翻修成管業處暨業主立案法團辦事處,相信不久便會改變現貌,大家要趁機會前往,欣賞這個充滿啹喀特色的歷史建築物。 沿着布格仔路走,直到看到地盤右轉,向高樓方向走,越過公廁看到斜坡(右邊是鐵絲網),沿鐵絲網走上斜坡(不用走上山丘頂)走山丘外圍一直走就會看到印度廟。 注意,廟裏多惡蚊,記得做好防蚊準備;前往路途非政府官方行山徑,行山人士要量力而為,千萬注意安全。 粉嶺印度廟2025 至於其社會價值同樣不高,因過往只為尼泊爾啹喀兵所用,未有與社會大眾產生連繫。 他指,當局考慮保育方案時,應從瞭解社區需要入手,活化建築物時應用作當區需要的用途,以提高其社區價值,否則即使有高的建築價值,最終亦只會與社會脫節。
印度廟建於皇后山軍營內的一個小山山頂上,由多棵榕樹包圍,與營內建築物相隔一定距離,環境清幽,並能營造廟宇的神聖感。 廟宇為一棟灰綠色六角形建築物,頂部有六個尖頂,呈皇冠狀,由12塊三角形砌成,象徵印度教視為美麗及神聖的蓮花,為香港僅有的一座蓮花形狀的建築。 建築物的六面除了東南方外一面外皆設有門戶,每則門上設有一面小窗。 遊覽完寺廟後可在廟後覓路繼續探索山上已荒廢的營房,然後才沿路折返離開。 軍營本為駐港英軍營房,後被改建成警犬隊及警察搜查隊的訓練基地,但現已荒廢。 軍營旁建有一座印度廟,供當時駐守軍營的尼泊爾啹喀兵參拜用,屬三級歷史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