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荷樓生活館10大分析2025!(小編推薦)

展館面積約有5,000呎,藏品未必最豐富,但保留的感情及意義纔是無價。 以舊式通花拉閘為起點,一幅「上河圖」壁畫作簡單導覽地圖,介紹生活館展覽將提及到的各式舊生活百態。 另一邊則有不少令人熟悉及懷唸的舊物,如不同顏色的白鐵信箱、「通渠免棚」等標語及樓梯走廊常見的雕花磚牆等,讓人回味。 到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是一趟時空交錯之旅,讓您回味香港傳統手作工藝歷史的同時,也見證了當代藝術的發展。 這幢由「山寨廠」(指香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家庭式輕工業工廠)石硤尾工廠大廈改建而成的藝術村,以補助形式租予藝文界人士,裡頭有超過100個不同類型的駐場藝術家及團體,進行繪畫、雕塑、陶藝、玻璃藝術、版畫、裝置、攝影、錄像、音樂、舞蹈及戲劇等活動。

這種以懷舊符號作賣點的消費,似乎更鼓勵人與過去貧困艱苦的歲月割裂,擁抱衣食飽足的今天,甚至更美好的將來,身處活化後的美荷樓,過去變得無比遙遠,與當下完全拉不上關係。 全新展覽除了保留美荷樓的歷史背景之外,更於地下展廳新增十大主題展區,描繪50、60年代基層市民的生活,涵蓋日常生活、文化、娛樂等。 當中包括大牌檔、街市、雜貨舖、制水、戲院、中西節日、涼茶舖、遊樂場、理髮店及童年遊戲。 特首李家超出席美荷樓生活館「歲月留情」展覽開幕典禮,他致辭時提到,自己年幼時居於深水埗,亦於同區就讀小學,「每一次來到深水埗,就好似返屋企一樣」,滿載童年回憶和成長足跡。 他又指,深水埗新舊交融,是充滿活力及溫情洋溢的社區,亦是歷史文化寶藏,而美荷樓則是香港最早期公屋即石硤尾邨一座,盛載香港歷史文化精神。

美荷樓生活館: 香港人的生活年華

對於捍衛全球化理念、全球半導體產業價值觀的外國企業,支持其在中國市場的業務健康運營。 協會強調,半導體是全球數字基礎設施的核心,是全人類消除數字鴻溝的前提,更是現代社會民生保障的基礎。 半導體產業是一個全球化的產業,長期以來高度依賴全球分工與合作,任何人為撕裂全球產業體系的行為都會對全球人民的生活及發展造成不可度量的傷害。 據海外媒體報道,美國、荷蘭、日本三國政府達成協議,將對中國芯片製造施加新的設備出口管制和限制。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昨日(15日)發表嚴正聲明,反對這一破壞現有全球半導體產業生態的行為。 美荷樓生活館 聲明指出,此舉如果成為現實,在對中國半導體產業造成巨大傷害的同時,也將對全球產業及經濟造成難以估量的傷害,對全球最終消費者的利益造成長期傷害。

之後於2005年由鄰舍輔導會在17及18座空地開辦「石硤尾人文館」作為石硤尾邨50週年紀念。 房屋署最後決定將美荷樓改建,構思將大廈交予非政府團體營運,將最低兩層改建為公共房屋博物館,重現昔日居民的生活。 上層則構思改建成為青年旅舍,吸引外地青年旅客居住,以補貼博物館運作。

美荷樓生活館: 成為會員

為增加趣味及互動性,展區內加入了大量多媒體元素如聲音效果、互動展品裝置、電腦動畫、體感遊戲、擴增實境(AR)及手機應用程等,營造如親臨其境般的效果,包括當年的市井喧鬧、街坊人情、居民的喜怒哀樂等,俱活現眼前。 提提大家,除參觀以外,展館還設有免費公眾導賞團,有興趣者可預先上網預約。 房屋署於2009年7月,安排改建前的最後開放日供公眾參觀石硤尾邨美荷樓地下,讓市民瞭解其內部建築設計,並設導賞團,由歷史研究員介紹石硤尾邨和美荷樓的歷史。 「美荷樓生活館」位於石硤尾,共設兩層,是「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的其中一個項目。 年一場大火後,因徒置五萬四千災民而建成的建築物,因此亦是本地歷史上重要的一環。

  • 生活館中重點展出的口述歷史包括足球教練陳發枝(見附錄二)、經濟日報社長麥華章(見附錄三)、大導演吳宇森(見附錄四)等,故事內容不同,但基本上也是講述他們如何捱過艱難歲月,終於得到今天的成就。
  • ……他在入讀石硤尾官立小學四至六年級期間,得老師的激勵,發憤圖強努力讀書,獲派皇仁中學,後考入香港大學。
  • 對於捍衛全球化理念、全球半導體產業價值觀的外國企業,支持其在中國市場的業務健康運營。
  • 展品排序(order of things)決定了我們的觀看方式(order of seeing)。
  • 展館加入了更多互動及多媒體元素,如聲音效果、體感遊戲、AR擴增實境等,如親臨其境一般,一切市井喧鬧、街坊人情、喜怒哀樂,彷彿活現眼前。
  • 可惜,現今香港的歷史建築保育工作重視建築風格,重視打造文化地標,把歷史保育轉化成為一種視覺上的享用(visual consumption),往往忽略了建築物背後的歷史。

入內閒逛,既是一趟時光旅行,亦有助反思自我身份,重拾獅子山下的精神。 美荷樓生活館 透過政府的「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香港青年旅舍協會活化美荷樓這座碩果僅存的公屋始祖,為古舊建築注入創新氣息,將這座徙置大廈搖身一變,成為集古蹟、住宿、歷史保育、旅遊展覽與社區參與,多元於一身的文化地標。 二級歷史建築深水埗美荷樓生活館完成翻新,全新主題展覽「歲月留情」舉行今開幕禮。 位於地下的展覽廳設有十大主題展區,展現香港五、六十年代的日常生活;新展覽增設配合互動及多媒體元素,包括聲音效果、體感遊戲等,讓訪客如親臨其境。 新展覽以「歲月留情」為主題,分為地下及一樓兩層,以前大多提及美荷樓的資料,今次題材延伸得更廣泛全面,將50至60年代基層市民的老香港生活世態展現。 除保育了原址的建築,更留下了由舊居民網絡的口述歷史,及一些珍貴歷史文物,讓美荷樓的文化價值及寶貴故事得以留存。

美荷樓生活館: 活動節目

美荷樓其實係全港碩果僅存的H型徒置大廈,呢座徙置大廈既歷史就要由1953年既石峽尾大火年講起。 1953年的聖誔節,本來係普天同慶的大日子,但是石硤尾寮屋區一帶發生左一場大火災,大火就將整個的徙置區吞沒,當時近5萬名的居民無家可歸,所以政府陸後迅速係石峽尾起左呢類型的徒置大廈。 Midway 是具日本風格的特色傢俱精品小店,創意靈感來自店主在旅遊期間遇到的人和事。 店主結合生活、設計和旅行,從各地精心搜羅創意設計精品,其中包括櫻花香皂、印花包包、傳統麻織品等,亦有本土創意產物、陶瓷食具、天然清潔護理產品等,每一件都盛載著獨特的旅途回憶。 生活館雖然屬於歷史建築,無障礙設尚算施充足,特別要留意傷殘或老年人士如想前往一樓展覽館,可先聯絡生活館的員工作出安排。 美荷樓生活館設有多個無障礙設施,包括升降機和暢通易達洗手間等,設計充份考慮輪椅/行動不便人士的需要。

美荷樓生活館: 香港

展區由街市及大牌檔講起,亦可走進昔日年輕人的聚腳勝地「打卡」,於涼茶舖流連及聽收音機「天空小說」,感受上世紀的娛樂文化。 入場者亦可感受「飛髮舖」的懷舊風情,以及舊時代遊樂場的自得其樂。 全新的地下展廳,就新增了十大主題展區:大牌檔、街市、雜貨舖、制水、戲院、中西節日、涼茶舖、遊樂場、理髮店、童年遊戲等。 展示 「罐米」、「飛髮」、「擔水」、「食嗱喳麵」、「彈波子」、「跳大繩」等,涵蓋日常生活、文化、娛樂等領域。 美荷樓青年旅舍設有特色懷舊冰室,家長亦可考慮到石硤尾南山邨冬菇亭或人氣風味餐廳用饍,順道參觀同樣位於石硤尾的另一人氣文藝景點 JCCAC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另外美荷樓旁邊就是嘉頓山,僅90.6米高,只需30分鐘即可登上,俯瞰整個深水埗景色,極力推薦家長預留旁晚時間,登山欣賞黃昏美景。

美荷樓生活館: 全新美荷樓生活館

當時港英政府為了在短時間內安置好大量災民,便興建了8座樓高6層,設計簡潔平實的徙置大廈(美荷樓為其中一座),以便宜的月租(10元)為將近二萬名低下階層市民提供長期的安居之所。 是次項目亦是港英政府第一次正式關注低下階層的住屋問題,並促使了及後的公共房屋政策。 美荷樓於2010年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更獲發展局原址保留並列入「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斥資2億將其活化為美荷樓青年旅舍,以及樓高兩層的美荷樓生活館開放予大眾參觀。 美荷樓生活館 美荷樓青年旅舍由AD+RG 建築設計及研究所設計,拆卸重建了中座,加裝了升降機和環境保護裝置。

美荷樓生活館: 美荷樓生活館 「歲月留情」

總括而言,筆者認為美荷樓的活化計劃為這徙置大廈注入了新生命,然而其保育歷史及傳承文化的願景卻未見全面,相信這不單是美荷樓的保育的問題,也是現時其他保育計劃的通病,當中未被述說的故事,是我們當下錯失了從歷史中檢視的機會。 博物館一直被認為是記錄及連繫歷史的重要地,希望詳細瞭解歷史的人必然會到博物館參觀。 然而,我們必須理解博物館背後的政治含意,從參觀博物館的指定路線及經營者所篩選展出的資料和文物解構其歷史觀。 美荷樓生活館 深水埗地標之一的美荷樓,屹立在山坡近半世紀,見證這區的前世今生,當中蘊藏無數居民的生活痕跡及故事點滴,透過美荷樓生活館「歲月留情」展覽,由歷史、生活至文化逐一細訴。 深水埗地標之一的美荷樓,屹立在山坡近半世紀,見證着這區的前世今生,當中蘊藏無數居民的生活痕跡及故事點滴,透過美荷樓生活館「歲月留情」展覽,由歷史、生活至文化逐一細訴。

美荷樓生活館: 展覽

是次項目亦包括支持「賽馬會文化活動計劃@美荷樓」,安排近130多場與展館內容相關的社區外展活動,藉此提升年輕一代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讓市民更瞭解香港公共房屋和社區的歷史及發展。 更邀請到電影《桃姐》的監製兼故事中的男主角藍本李恩霖,擔任其中一位口述歷史分享會和專題演講嘉賓,講述童年時與桃姐住在深水埗的生活日常。 新加人展區有利用大廈天台開辦的小學、家庭「手作」工業等,並簡介不同年代香港具代表性的公共房屋設計,及美荷樓舊居民網絡。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美荷樓生活館2025 李斯哲)深水埗的美荷樓,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盛載深厚的社區歷史意義,向來吸引不少文青一族、學校團體,以至一家大小到場參觀,成為受歡迎的「公屋博物館」。

美荷樓生活館: 社區參與

地方通道設計尚算闊落,大部份高低不平的地方設有斜道,而斜道較為平坦,輪椅人士可輕易上落。 原來電影《桃姐》電影監製李恩霖,就是住在美荷樓對面的唐樓,他將會進行分享會帶領參加者在深水埗走一圈,重溫昔日的生活日常。 如閣下未成為會員,可在香港青年旅舍協會網頁預先申請或於抵達旅舍接待處即時申請(現場申請只限個人會籍),詳細資料可於香港青年旅舍協會網頁查閱。 美荷樓生活館2025 2000年代,石硤尾邨各座舊型大廈陸續清拆,並且分期重建,興建4,110個單位,於2011年落成,接收鄰近的蘇屋邨拆遷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