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不是怕不怕的問題,有些結果怕不怕都要面對。 根據大廈公契和條例的相關條例,業主們及管理人須要保養及維修其物業內和公共部份的結構及/或設施,以確保合適地防範和維修引致噪音滋擾的問題。 若問題發生,受影響人士便有權利向有關的業主和管理人追討他因噪音滋擾問題而招致的損失及損害。 不過,如住用處所的業主或租客使用手提機械用具作小型工程,則可獲豁免受限,但仍須遵守《噪音管制條例》第4條的規定,不得在下午11時至翌日上午7時,或於公眾假日的任何時間,在住所發出擾人的噪音。 換言之,業主或租客均不可在該段時間進行任何裝修工程。 過量的交通噪音滋擾約90萬市民(詳情請參閱”香港道路交通噪音分佈情況(只提供圖像版本)”)。
- 網上流傳1張管理公司發出的屋苑通告,指疫情期間有住戶投訴樓上單位不時有小朋友跑跳造成噪音,呼籲家長好好管教子女,更3度以「過度活躍」形容小朋友在家的活動,直指「家居並非遊樂場」。
- 《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早於1985年便開始規管噪音問題,而噪音的管制標準亦逐步收緊。
- 職員調查後若認為投訴成立,會向發出噪音的住戶作出口頭勸諭或發警告信;若問題尚未獲改善,房屋署可以根據屋邨管理扣分制向該住戶扣5分 。
- 根據環保署資料,2019年就《噪音管制條例》中的鄰裏噪音,共發出759次警告,僅45宗檢控。
- 因此對四周的噪音滋擾亦更為敏感,所以大部分噪音投訴都針對這類住所內發出的噪音。
- 老人家不可能和她爭論了,我老婆試圖和A家老人爭論也被我勸阻回去。
環保署在收到相關噪音投訴後,會適當轉介警方跟進執法。 請參閱鄰裏噪音問題與解決方案,瞭解我們怎樣管制噪音污染。 如你受到噪音滋擾,應在盡可能的情況下,向大廈管理處尋求協助,他們可與所涉人士洽談,務求直接解決問題。 不過,如問題未得以解決,則可把事件轉交警方,以便即時採取執法行動。 環保署在收到相關噪音投訴後,會向投訴人瞭解情況及解釋《噪音管制條例》的管制安排,並會適當轉介警方跟進執法。 第五波疫情未見放緩,大部分市民均長時間留在家中,若遇上無品鄰居隨時令人崩潰。
樓上噪音滋擾: 鄰居開 party、打麻雀、電視、音響等噪音限制
現時,飛機噪音及其他非建築噪音均受到嚴格的監管。 本文將介紹香港在控制及減少世界上其中一個最繁忙機場的飛機噪音方面的工作;有關規管住用處所、公眾地方及工商業處所發出噪音的措施,以及減少製造噪音的方法。 為了培養及鼓勵多層建築物內各業主的和諧生活及解決當中涉及或出現的糾紛,一份私人契約旨在訂明業主、管理人及發展商之間的權利、權益及責任由此訂立,稱為「大廈公契」。 除了大廈公契外,《建築物管理條例》(第344章)「條例」亦被制定,旨在為業主立案法團的成立及更有效地管理建築物,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據。 房屋署指「造成噪音滋擾」屬屋邨管理扣分制(扣分制)下的不當行為。
如投訴成立,房屋署會根據租約條款,口頭勸喻或發信警告造成滋擾的租戶。 如有需要,房屋署會把個案轉介至其他部門(例如警方)處理。 對於對其他租戶造成嚴重滋擾的租戶,房屋署可考慮終止其租約。 日前藝人馬浚偉公開遭樓上鄰居噪音滋擾,並開設社交專頁收集苦主經歷,隨即引起熱論,有網民留言自己單位樓上持續有小朋友拍球超過一小時,形容「真係好似俾人拍頭頂咁煩」。
樓上噪音滋擾: 震樓神器反擊樓上噪音 網民:睇片都覺得煩
據2017年至2019年的紀錄,公屋租戶因違反「造成噪音滋擾」此不當行為而被房屋署扣分的個案,按年份別有11、6及12宗,當中沒有個案因公屋租戶多次發出噪音而被終止租約。 對於其他公眾地方的環境噪音,你於任何時間均可作出噪音投訴,法例沒有明確分貝限制,是否造成滋擾,由警方判斷。 一旦投訴成立,屋邨職員會向造成滋擾的住戶作出口頭勸諭或發信警告。
- 住宅消保會創會理事長吳翃毅表示,其實對抗噪音主要有三種方式,可供民眾參考。
- 不過,如果有關人士屢勸不改,或者管理公司希望息事寧人,態度不夠強硬,導致問題無法改善,就需要採取最後手段。
- 留言中亦不乏有網民分享自己反擊經驗,如「拎錘仔係天花板向上揼」或用雜誌墊住等。
- 我試過,聖母安慰法:都是鄰居,人家也有生活規律,為什麼一定要干涉別人的生活;轉移注意力法:你鬧吧,反正我要睡覺,看電視 or 看書;轉移矛盾法:就當是住臨街的房子,樓上拉椅子就當是來了個大車。
- 如你受到噪音滋擾,應在盡可能的情況下,向大廈管理處尋求協助,他們可與所涉人士洽談,務求直接解決問題。
- 蔣姓婦人不滿樓上的陳姓鄰居製造噪音,三度報警處理,但員警前來都未發現。
「我知自己唔啱,但我唔想只做受害一方。」她於是每晚不定時以木棍敲打天花,結果遭對方反投訴,雙方最終和解。 民航處亦利用飛機噪音及航跡監察系統,全日二十四小時密切監察飛機噪音及航跡,這套系統設有18 個分佈在升降航道或其附近的固定噪音監察站。 其實係咪要睇下扣分基制,用其實項目令樓上租戶扣分呢? 每次樓上去廁所時,總大力開關門,不論日頭夜晚定清晨。
樓上噪音滋擾: 樓上住戶瘋狂發出噪音交涉不果 事主鎚仔敲爛天花板結果大快人心
宏觀上,我們亦會就一些關於香港整體決策事宜提供意見,好像未來的運輸計劃及香港整體發展方向等。 在這方面,我們會評估各種建議方案的環境影響,然後建議政府採納對環境損害最輕微的方案。 香港首個律師搜尋及配對平臺,讓您足不出戶都能隨時隨地比較律師的個人檔案、評分及價錢,找到最適合您的律師! 樓上噪音滋擾 然而,即使警方到場執法,發出噪音的人亦需要恰巧尚未停止發出噪音,當場被警方發現發出噪音,纔有機會蒐集到足夠證據。 根據該網民的分享,使用此設計後省力又有效,而且可以在自己出門時預先調較好音樂播放,經過多月惡鬥後樓上住客終於搬走。 住用處所或公眾地方發出的噪音,包括源自住用處所內的電視機、冷氣機或狗隻等的噪音,以及源自公眾地方的收音機、小販或揚聲器等的噪音。
樓上噪音滋擾: 噪音滋擾
同時,他成立「香港住所噪音滋擾受害者大聯盟」專頁,希望能收集意見改善或加強噪音滋擾的投訴機制。 先前亦有法院實務判決,針對惡鄰製造噪音,應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的案例。 第五波疫情嚴峻,不少人都在家工作,小孩亦停課在家,噪音問題難免令上下鄰居出現磨擦。 近日有家長在社交平臺投稿指,樓下鄰居投訴其子女過於吵鬧,不時與管理處人員按鐘拍門投訴,管理處更出通告要求家長管教好子女,並3度寫明「勿讓小孩在家過度活躍」,直言「家居並非遊樂場」。
樓上噪音滋擾: 樓上噪音|樓下無理投訴拍門 嚴重滋擾生活
住戶在住用處所進行不同活動時應為鄰居及他人設想,注意以下事項:將電視或音響裝置的聲浪收細;在室內進行任何嘈吵活動時把門窗關上;在晚上和公眾假期時應加偣小心,如避免物件撞擊地板,以免滋擾他人。 我們正探究問題,並鼓勵建造業更廣泛採用較寧靜施工方法及使用更寧靜和環保的機動設備。 最後管理處再次勸籲家長看好小朋友,以締造和諧的居住環境。 而投稿人在帖文中補充,樓下鄰居帶管理處不停按門鐘、拍門投訴,管理處亦每日WhatsApp轉發投訴。 如果你知道噪音來自哪一個單位,你可以先與鄰居溝通,嘗試解決問題。 如於戶外(於大廈的公眾地方等)玩耍,應避免對別人構成噪音滋擾,尤其應避免大呼小叫,及進行嘈吵的遊戲。
樓上噪音滋擾: 時間:2021-02-20 04:24:29來源:大公報
以往,啟德機場附近盡是稠密的住宅區,飛機升降的隆然巨響令38萬居民苦不堪言。 相比之下,僅有約200位市民會受到使用赤鱲角機場的飛機的噪音影響。 源自公眾地方的噪音,例如:上落貨物、小販及街頭表演,和住用處所的噪音,例如:電視機及音響裝置、冷氣機、狗隻及其他寵物,及樂器,都可能對他人構成滋擾。 由住用處所或公眾地方發出的噪音,受《噪音管制條例》第4及5條管制。 環保署一直竭力減低噪音水平,並且取得不俗的成果。 政府已立例規管建築、工商業活動及鄰裏所發出的噪音,同時規定在香港首次登記的車輛必須符合指定的噪音標準。
樓上噪音滋擾: 鄰居威脅自殺 馬浚偉長期受滋擾報警
業界可透過挑選恰當的設施並作出妥善維修,確保所有作業均嚴守法律規定,從而減低噪音的污染。 此外,在設計住宅樓宇時規劃周詳,亦可避免噪音問題。 有關環保法例的指引及良好作業手法,請瀏覽指引與參考資料。 樓上噪音滋擾 業界可考慮更廣泛地採用更寧靜的施工方法,並在建築工程中使用更寧靜、更環保的施工設備。 於晚間及夜間和公眾假期進行建築工程時,須遵守法律規定,取得建築噪音許可證,並遵守許可證上規定的條件施工。
樓上噪音滋擾: 【第一類】鄰居噪音罰則 + 投訴方法
此外,他平時也不消停,據說外面有小三,這個我們也管不著,因為就算你再怎麼變態只要不打擾別人就好,可是一到夏天他還喜歡在樓下外面和幾個男的公開賭博,聲音還特別大,一玩就一整晚,大夏天我只好關窗睡覺。 簡單交代下,我住既一個屋苑個單位過去年半就經常受到隔一層樓上既住戶滋擾,起初就不斷起廚房window倒水落黎, … 警方是負責鄰裏噪音、防盜警鐘和建築噪音投訴的執法部門。 環境保護署轄下的4個區域辦事處則處理工商業樓宇及建築地盤噪音的投訴。 請為鄰居及他人設想,避免製造滋擾聲浪,尤其在夜間及假日時段。 但要是噪音超過某些水平,便會廣泛影響每位市民。
樓上噪音滋擾: 圖則研究所|287呎蝸居配花園 面積仲大過間屋
發貨地顯示北京、廣東、上海等地,價格從百餘元到上千元不等。 「大廈公契」及「條例」的執行及制定主要目的,在於訂明各業主的責任,以確保業主們必須有效地保養其單位,避免製做滋擾和做成破壞,影響該建築物內其他業主。 並且,一般而言,大部份業主們在購入多層建築物的單位時,他們同時購入該建築物的公用部份。 因此,業主們不但享有其單位的獨有管有權、享有權和應用權,他們同時與該建築物其他業主共同擁有、享有和應用公用部份。
樓上噪音滋擾: 【第二類】地盤噪音罰則 + 投訴方法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樓上噪音滋擾: 警方每年均接約6萬宗投訴
環保署在1986年成立時,建築噪音是主要的問題。 樓上噪音滋擾2025 當時,市區建築地盤的打樁機每天12小時運作,每12位市民便有1位受到打樁噪音滋擾。 政府於1989年實施《噪音管制條例》,其後逐漸加強管制建築噪音。 目前,已建區的建築工地每日只可進行3或5小時打樁工程,而且必須採用低噪音打樁設備,其他嘈吵建築工序則受管制。 1986年環保署成立後,即以管制噪音為主要目標。
樓上噪音滋擾: 【圖解】開放式廚房設計都適用! 廚房設計平面圖法則 利用黃金三角規劃理想廚房
他舉例美孚有一位業主,由於住所與公路咫尺之隔,希望透過隔音設計減少噪音滋擾。 「明明我係苦主,點解我要承受樓上滋擾?」葉先生稱會循法律途徑處理事件;與此同時,為免再受噪音滋擾,他四出尋找隔音資訊,希望減低噪音的影響。 據發帖的樓主表示:「佢晚晚跑來跑去,跑到半夜,我已經同管理員投訴過,佢完全無改善,邊個僕_d?」(文字經過處理)據稱樓主也曾直接到樓上搵鄰居投訴不果,才出此下策。 劉韋德表示,「蒐證是重點」,當鄰居製造噪音時,建議可以用專業器材,以每隔幾分鐘、分次錄影的方式,拍下場景及當下時間,證據蒐集齊全,纔有助於後續處理。 樓主嘅問題,相信香港不少人也是受害者,我忍了樓上多年,連申訴專員都搵埋,最後係無結果。 現在唯一可以做係全屋天花加厚,希望可以減低滋擾。
可以在facebook、instagram、youtube等各大社羣媒體上關注我們,獲取最新最熱的文章、專欄及影片。 深水埗有不少專賣音響的店舖兼賣隔音設備,分佈鴨寮街、福華街等一帶。 大公報記者昨到這些店舖觀察,有店東表示,最近確實多了市民查詢安裝隔音棉板等裝備的詳情,生意額有一至兩成增長,他為催谷生意把隔音棉板等放在舖前當眼處。 樓上噪音滋擾 之規定,主張樓下有藉端滋擾之情事,若主管機關認有滋擾情事,得處12000元以下之罰鍰或3日以下之居留。
樓上噪音滋擾: 第二步:聯絡管理處 / 房屋署
面對的是幾家的小孩在一起玩耍,跑來跑去的情況。 老婆說,B家的女主人坐在門口玩手機,連頭都不抬說「小孩子玩嗎」,彷彿小孩玩耍理應如此,我們純屬吹毛求疵的樣子。 老婆鬱悶之極,當時也說了些沒素質、沒教養之類的過頭話,轉身下樓。
條例第5條賦權當局管制於日間或夜間任何時間在住用處所或公眾地方內發出的某些噪音。 樓上噪音滋擾2025 這類噪音源包括動物、雀鳥、樂器、揚聲器、遊戲、經營生意或業務和住宅冷氣機等噪音。 社區噪音一般受滋擾的人數不少,至少左鄰右裏都會有相同的感受。
樓上噪音滋擾: 家居
法例並沒有管制週六不可進行裝修,但有些大廈的管理公司,會按照大廈公契的條文和賦予之權力,就屋苑內的裝修工程進行指引,譬如規定週六下午不可進行裝修。 法官調閱警方工作記錄簿,發現員警記載「疑似在裝潢引發噪音」,但處理時未發現,也沒有查訪其他鄰居是否聽到噪音。 樓上噪音滋擾2025 馬浚偉其後更在Facebook成立「香港住所噪音滋擾受害者大聯盟」專頁,鼓勵受到噪音滋擾的市民在專頁上發聲,目的令家居噪音投訴機制及懲罰法則得到改善。
樓上噪音滋擾: 噪音
說自家小孩可以勸導但不能整天看著他,不讓他動啊。 至於別家小孩在其家跑跳,他總不能說不準這樣吧? 雖然溝通過後,樓上不知是A家還是B家又製造了一陣顯然是人為的報復性鼓聲,我家老人還是勸服我不要再上樓爭執了。
樓上噪音滋擾: 裝修應否買第三者保險?一個不幸爆鹹水實際案例
分鐘,透露對方是一位曾移民加拿大再回流的女士。 管理處曾向馬浚偉轉述該女士的說話,叫馬仔搬走或用錢買起他的單位。 同時也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依侵權行為請求損害賠償,劉韋德表示,被害人若可舉證或於訴訟過程中經由鑑定,證明噪音已超越一般人所能容忍,以致妨害居住安寧,且情節重大,即可依《民法》第195條請求損害賠償。 另外也可向轄區警方提出檢舉,如噪音已達妨害公眾安寧時,警察機關可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72條第3款規定,最重可罰6000元罰鍰。 建議在事發當下,立刻直接錄影蒐證,並拍下可佐證事發時間的證明,例如電視播報的時間或者即時報時等,可供警方或環保局開罰依據,倘若不幸與鄰居對簿公堂,也有所依據,不會淪落雙方各說各話的窘境。 打起官司曠日廢時,吳翃毅建議,盡量不要走到這一步,不過倘若真的忍無可忍,除了錄影蒐證外,倘若因受到噪音影響,導致無法睡眠,甚至精神緊張、躁鬱等,建議看醫生並開立證明,作為求償依據。
樓上噪音滋擾: 【噪音滋擾】不滿樓上住戶移枱噪音滋擾 鄰居於升降機貼滿告示引發筆戰
馬浚偉表示:「唔信有錢人大曬」,不想再助長惡人惡行,令他們以為自己有錢就可以為所欲為,他曾接受《東張西望》訪問,又表示「你估香港無法律㗎?唔係靠惡就大曬」。 馬仔亦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享受寧靜的權利和自由,更表示只要對方不再製造噪音,就會得到他的原諒,不過只要她繼續欺人太甚,馬浚偉就必定會追究到底,因為這是他的做人態度。 分享自己受樓上噪音滋擾超過一年的經歷,指自己在晚上經常聽到樓上傳來的噪音,可謂煩不勝煩。
雖然,許多業主沒有注意到他們與其他業主共同擁有建築物共用部份的情況,但他們仍然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享用建築物的共用部份及共用設施。 與其報警把鄰裏關係弄得更僵,何不踏出第一步,與鄰居平心靜氣溝通,期望對方發揮同理心,立即臨崖勒馬? 例如鄰居喜愛在深夜大聲播歌,你感到受噪音滋擾時,可考慮在適當時機登門按鐘,以友善態度向對方表達自己的難處,你雖明白鄰居對音樂的熱誠,但無奈自己明早還要一早上班,請求可否改用耳筒、或把聲浪稍為降低呢? 當然,若對方態度惡劣,便預告只好交由其他單位跟進了。 房屋署方面的《噪音管制條例》有明確管制,住屋以及建築噪音。
樓上噪音滋擾: 方法三:求助執法機關
以造成噪音滋擾為例,會採取「先警告後扣分」的方式,租戶若在單位內製造噪音,並於警告後無改善,便會被扣5分,扣夠16分便需要交回單位。 若經過溝通後,鄰居仍屢勸不改,仁慈的你便只好把行動升級。 本港私人屋苑或大廈均設有公契,規管住客權利與責任,例如不得對其他人構成滋擾,而管理公司可行使法律權利,亦有責任處理投訴,例如向住戶發出警告信,在當眼處貼出告示,勸喻住客改善違規事項。 即使閣下沒有製造噪音,但閣下容許其他人在您的住所內製造噪音,閣下亦可能會遭受檢控。 任何住用處所的業主、租戶、佔用人或掌管人,於下午11時至翌日上午7時,或於公眾假日的任何時間,明知而準許或任由噪音從該住所發出,並因此對他人構成煩擾,即屬犯罪(《噪音管制條例》第4條)。
樓上噪音滋擾: 【第三類】公眾地方噪音罰則 + 投訴方法
第六次,第六次還沒有發生,不知道會是什麼結果。 其實我到現在都不知道B家能否影響到我家的天花板震動。 樓上噪音滋擾2025 近日,網上流行一款“防樓上噪音神器”,不少網友表示對付樓上糟心鄰居“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