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境內的三山國王廟數量居全臺之冠,但境內的客家族羣比例卻不大。 國立宜蘭大學張智欽教授透過對宜蘭縣境內40餘座三山國王廟進行詳細田野調查,並以GPS定位,標定於地圖上,期望藉此調查研究,瞭解宜蘭縣境內三山國王廟的時空分佈以及閩南、客家族羣互動關係與不同文化生態的意義。 張智欽,宜蘭地區三山國王信仰之調查研究,2003,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間,魯鼎梅主修、王必昌纂輯之《重修臺灣縣志》紀錄:「三山國王廟在小北門內鎮北坊水仔尾。廟祀粵潮州巾山、明山、獨山之神(三山在揭陽縣界。原廟在巾山之麓,賜額「明貺」。 雍正七年(1729年),知縣楊允璽、左營遊擊林夢熊率粵東諸商民建 。
其“護國庇民、國泰民安”的精神被歷代民眾所尊崇,因而廟祀千年不衰、香火鼎盛。 三山國王廟意義2025 每年前來拜謁祈福的各地分廟理事組織、周邊村落代表、民眾不計其數,歷經千百年,形成了一套古老而又獨特的祭典儀式。 2007年,三山國王祭典被省政府批准為廣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山國王廟意義: 彰化縣【社頭鄉枋橋頭鎮安宮】
據稱,宋太宗封此三山神為國王,故有此稱。 黃偉哲表示,三山國王廟是客家信仰重鎮,希望修復工程可協助回復昔日風采,讓信仰精神與歷史意義傳承下去,也期盼臺南市的古蹟與文化資產,能在中央與地方協力下獲得更好保存與修復。 相傳唐代文豪韓愈貶於潮州做刺史,當地洪水泛濫成災,居民向三山祈求止雨,果然雨過天青,韓愈便奉這三山為三山神。 三山國王廟意義 北宋時,三位山神屢次顯靈,助宋軍平亂,宋太宗分別賜封三位山神: 巾山神做清化威德報國王,明山神做助政明肅寧國王,獨山神爲惠威弘應豐國王,合祀三山國王。 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時,潮州舉人傅修、林文榜等潮州人士增建韓文公祠,並為了提供祭祀費用,而買了店屋三間,在舊縣頂市仔頭收租。
- 三山祖廟位於歷史上潮州府揭陽縣之霖田都的區域內,故昔稱潮州三山神廟,也稱霖田古廟。
- 據《明貺廟記》記載,三山國王“肇跡於隋,靈顯於唐,受封於宋”, 迄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揭西河婆三山國王祖廟是海內外…
- 三山國王源自廣東潮汕一帶,建於隋朝的廣東揭西縣河婆鎮的霖田祖廟,就是”三山國王”祖廟,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
- 有的村寨,遊神,唱大戲,兼有舞獅、舞龍,遊燈籠等娛樂活動,場面壯觀,盛極一時,熱鬧非凡,老幼皆樂。
廟門對聯寫上「蹟著潮州,凜凜威風扶宋主;靈昭坪石,巍巍廟貌鎮山河」,將潮州宋帝與坪石廟宇連繫起來。 該廟一直是牛池灣鄉民居的祭祀中心,過去兼辦教育。 三山國王廟意義 右偏殿曾設書塾,後來成為龍池學校暨幼稚園,至1960年代停辦。 左偏殿是值理會聚會之所,有一塊1970年的捐款碑,簡介廟宇重修之舉。 每當經過坪石邨,不難會發現一座顏色鮮豔的建築物,它就是牛池灣三山國王廟。 香港共有六座三山國王廟,而牛池灣三山國王廟則是其中歷史最為悠久之一。
三山國王廟意義: 三山國王廟
民國77年,由臺灣三山國王宮廟組成「中國巾明獨三山國王協會」,現有百餘三山國王宮廟為此協會會員。 唐代文豪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時,當地洪水泛濫成災,居民向這三座山的山神祈求止雨,果然雨過天晴,韓愈便奉為「界石神」。 三山國王廟意義2025 從新竹科學園區東行寶山鄉轉過鄉間曲折的產業道路,行進約10餘分鐘,即可抵達竹東福龍宮。
三山:一曰獨山,在縣西南一百五十里;一曰明山,離獨山四十里;一曰巾山,離明山二十里。 相傳有三神人出於巾山石穴,因祀焉,今廟猶存。 此外,《永樂大典》及《韓江見聞錄》,亦有三山國王,大清以後,客家文獻,反而少見三山國王。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所修之《重修臺灣縣志》中,所記錄徐德峻〈新建三山明貺廟碑記〉中記載「壬申小春之月動工,癸酉冬季之辰完竣。」的字句。 顯示這間三山國王的修建乾隆壬申(乾隆十七年,1752年)到乾隆癸酉(乾隆十八年,1753年),應是徐德峻筆誤,實為乾隆七年(1742年)至九年(1744年)。 鷗汀 傳說同治年間,官一村修建三山國王的大王爺廟時,眾人將王爺夫人塑像製作完畢運回,途經橫城古廟時下起大雨,天色又晚,只好到二王爺廟裡去避雨。
三山國王廟意義: 臺灣
福龍宮主委羅淮達談到,今年抱持歡喜心,將恭請中尊三山國王及1車信徒,第3度參加佛光山佛陀紀念館2015年國際神明聯誼會。 三山國王廟意義 三山國王廟意義 三山國王廟意義 去年看到四面八方神明及信眾,不分宗派齊聚佛館,以融洽、和諧、尊重、包容一起分享喜悅,令人感動。 他表示大家共同推動三好運動,為打造幸福人生而努力,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感謝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慈心悲願,給予這麼好的因緣,讓大家學習成長、進步。 福龍宮配祀觀音菩薩、媽祖娘娘、神農大帝、三官大帝、福德正神,黃金琳表示,百餘年來,民眾普受諸神保佑,消災解厄,得以五穀豐收、安居樂業,無不感戴萬分。
三山國王廟意義: 奉祀
古人對天地萬物有敬畏之心,於是將三座高山加以人格化解讀,並演繹出神奇而美麗的傳說。 比如,南北朝時期的”三山國王”,曾襄助隋文帝完成帝業,被封為開國駕前三大將軍。 三山國王係唐人神祇,起源於中國廣東潮州,及後散佈廣東東部,南洋、香港同臺灣,各處均有廟宇。 河婆之北,有山三座,分別叫獨山、明山同巾山。 三山國王廟意義2025 祖廟喺今縣城旁,當地舊稱霖田都,祖廟又叫霖田祖廟。
三山國王廟意義: 屏東縣【千山公侯宮】
實際上,三山國王作為一種地方民俗文化,已經發展成為弘揚中華文化、促進海內外和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活動的紐帶和橋樑。 元朝,三山神的影響和地位,較唐、宋時期更加顯赫。 三山國王廟意義2025 潮州、梅州、惠州,都建有”三山國王廟”,祭拜者,除當地民眾外,還有”遠近士人”,”歲時”或”走集”都要前來拜祭。 唐朝開始,三山神成為當地山神,當地人對三山神普遍頂禮膜拜,每年都要定期祭祀三山神,其職能在禳災納福,為一般民眾服務為主。 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時逢淫雨傷害莊稼,百姓祝禱求三山神,雨乃止,韓愈便寫了《祭界石文》,派人到祖廟祭拜。
三山國王廟意義: 彰化縣【寶興宮】
徐德峻之碑文紀錄「擇地於邑西城廂」之地理位置,與臺南三山國王廟「在小北門內鎮北坊水仔尾」之記錄有所差異。 並指出其記錄應為現今嘉義市成仁街三山國王廟廣寧宮。 祭典在鳴炮、響號、擊鼓、鳴金、敲鐘、奏樂中開始,參與的信眾身著盛裝各就各位。 三山國王廟意義2025 先由廟祝請神,廟祝、主祭、陪祭、特邀代表跪著受香。 然後是獻禮儀式,獻禮分為獻香禮、獻花禮、獻牲禮、獻酒禮、獻果禮和獻財禮。
三山國王廟意義: 傳說
三山國王廟,指的是「巾山」、「明山」、「獨山」三座山神,發源於中國廣東粵東地區,為潮州人及潮州客家人的精神信仰。 三山國王有不少傳說,相傳唐代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時,當地洪水泛濫,居民向三座山求禱,隨即暴雨止歇,韓愈便奉為三山神。 北宋時期,三山神屢次顯靈協助平亂,宋太宗分別賜封三山神為清化威德報國王(大王巾山國王)、助政明肅寧國王(二王明山國王)、惠威弘應豐國王(三王獨山國王),合祀為「三山國王」。 中國廣東省揭西縣霖田祖廟以三王居中,原因在於傳說中三王法力最高,所以敕封正座中央;臺灣許多廟宇是前往進香後方纔更改;但屏東縣內埔鄉新北勢國王宮採此座次,原因是三王開基,因此正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