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良局孤兒院10大優點2025!(持續更新)

助養兒童——與受助孩子建立關係贊助家舍——參加活動與住宿兒童同樂每年捐款$1,500, 可參與助養一名兒童。 配合本年度「正氣善盈 創建共融」主題,透過多元化的演出項目分享本局安老服務的最新發展及受惠者故事,既為市民大眾提供新春精彩節目,同時呼籲行善積德,捐出愛心利是錢予長者,於佳節一同分享愛與關懷。 學生人數:以下顯示每所幼稚園的學生人數以供參考,方便家長概括瞭解學校的辦學規模。

面對人數設限,她與同事當時想出「二人野餐」;室內設施需要停運,就再將遊樂重點重置到戶外,因而首創汽車露營;學校機構暫停組織宿營,營地同事就施展逆向思維,踏出營地山野入校推廣,帶團率領同學一同行山「小出走」。 從疫情中,生活與旅遊都被重新定義,「很多人也重新發現原來香港的活動是如此多彩、如此的美。」至於未來營地的發展,Rosita就參考國際渡假村品牌,囊括旅遊套票、甚至興趣課程的「精緻全包」形式,期望未來的營地服務,朝向一家大小同得其樂,一次滿足住食交通、遊樂體驗多元需要。 這片願景,正因疫情衍生的變化開始,對熱愛戶外活動的「康樂職人」而言,眼下是限制與挑戰的千山萬水,腦裡浮現出的卻是無限機遇的新天新地。 學校收費:我們根據教育局提供的幼稚園收費證明書(2022 年 9 月資料),整理了學校的全年大約學費,方便家長參考和比較。 學費有分半日班和全日班學費,但有些幼稚園只有半日班,而有些則只有全日班,因此不是每所學校都有兩個學費。

保良局孤兒院: 服務範疇

保良局初期的創辦者多爲東華醫院的總理,保良局亦曾借用東華醫院作爲辦公場所。 所以在早期有東保一家之説法,後期隨著保良局事業的擴大以及獨立辦公地點的建成,兩家機構逐漸分離。 學校只設有全日班,沒有半日班,以下是 3-6 歲各班學生人數(2021 年 保良局孤兒院2025 9 保良局孤兒院 月資料)。 都可以問下保良局,因為保良局雖然有人捐款,但係職員唔會分到好多時間抱下bb/小朋友和同佢地玩,好多bb/小朋友係好渴望有人抱下佢地,同佢地玩下,我有個舊舊同事就係係保良局做義工,放假會去保良局幫手抱下小朋友。

  • 保良局黃竹坑護理安老中心營運經理梁德業表示,疫情持續多時,對長者及家人造成困擾,家人會擔心長者生活及身體,有長者變得胃口不佳甚至沉默寡言。
  • 軒源的突發行為與日俱增,父母疲於奔命,也無可避免影響到專注備試的兄長,轉移暫宿就成為無可避免的選擇。
  • 「我常跟同事說,1+1不是等於2,只有同事之間互相支持,互補不足,彼此便會有更多得著。」就好像這兩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Iris沒有停步,聯同服務單位的一眾主管同工及前線社工構思「疫」境同行計劃,希望可以在停課期間,繼續在線上關注學生和家長的精神健康及學習需要。
  • 青年會書院一直有舉辦此訓練營活動,直至2014年有同學在活動期間不滿教練的粗暴對待而發生爭執,同年有同學在活動後發動抗議保良局領袖紀律訓練的運動,該學校亦因為如此取消了保良局領袖紀律訓練的活動。
  • 保良局劉陳小寶長者地區中心同事有見劉伯伯夫婦的需要,便貼心送上防疫物資、寄上餐飲劵,又不時致電慰問婆婆,提供情緒和生活上支援。

83歲的劉伯伯與71歲的太太同住觀塘區,主要靠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生活。 二人皆患有長期病患,劉伯伯患有嚴重糖尿病,每天都需要自行注射胰島素控制病情,惜胰島素並不屬於醫療豁免藥物內,故每月僅有的津貼大部分都用來買藥,經濟壓力沉重,已無力再負擔糧食和日用品,平日清菜加粉麵就當一餐,談不上什麼營養。 劉婆婆則患有心臟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等,雙眼又因為黃斑點病變和青光眼,現時只餘下2、3成視力,不久前更發現身體出現如雞蛋大小的腫瘤。 婆婆受盡病魔煎熬,情緒低落,又擔心受到病毒感染,令抑鬱症加劇了許多。 保良局劉陳小寶長者地區中心同事有見劉伯伯夫婦的需要,便貼心送上防疫物資、寄上餐飲劵,又不時致電慰問婆婆,提供情緒和生活上支援。 保良局邀請您在這關鍵時刻伸出援手,支持「關愛無限‧共跨逆境」扶弱計劃,捐款HK$350即可為一名低收入、失業或其他有需要家庭提供為期一週的食物券/熱餐,你的捐款亦可讓本局推行其他多方位支援項目,靈活變通與他們同行。

保良局孤兒院: 服務目標

# 院舍券服務範圍以外,因應院舍券持有人的照顧需要而使用的消耗物品,院舍券持有人(除了合資格申領照顧補助金的長者)需自費購買項目。 保良局孤兒院2025 保良局提供具市場競爭力的薪酬及福利,福利包括有薪假期、14星期產假、醫療津貼、強積金、員工培訓、長期服務獎、員工貸款、員工活動及購物折扣優惠等。 保良局視員工為重要人力資產,若你希望服務社羣,造福社會及擁有穩定的事業發展和保障,歡迎你加入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若選擇編配兒童,捐款人完成「探訪導向班」後,可獲安排到保良局探訪該名兒童,彼此交流讓孩子感受愛與關懷。 若選擇編配兒童,捐款人完成「探訪導向班」後,可獲安排到保良局探訪該名兒童,彼此交流讓孩子感受愛與關懷。 劉麗珊(Iris)自1998年在保良局實用學校任職駐校社工,不經不覺已服務保良局廿三年,現職保良局學生輔導服務督導主任。

保良局孤兒院: S.E.N. 2.0 綜合支援計劃

自此,保良局秉承着「保赤安良」宗旨,初期主要是遏止誘拐婦孺,為受害者提供庇護及教養。 隨著香港社會的轉變,現已成為全港歷史悠久及具規模的慈善機構之一,主要服務包括安老、綜閤家庭、教育等。 保良局社會服務總幹事(家庭、幼兒及兒青)餘陳慧萍表示,銅鑼灣總局設有12個家舍,分別照顧3至6歲的幼童及6歲至18歲的兒童,亦設有照顧初生至3歲的嬰兒組,更設有全港唯一一間由非政府機構營運的刊憲兒童收容所「新生家」。 另一方面,我們亦緊貼社會需求,長期自資為超過50,000名長者、兒童、青少年、康復人士及病友提供服務。 我們有着對社會服務的長遠承擔,期望得到更多各界捐款及支持,繼續將服務帶到核心處,惠及 更多有需要的人士。

保良局孤兒院: 兒童之家各服務單位

以「五全照顧」為理念;透過「全人」照顧、「全程」夥伴、「全隊」同心、「全家」參與、「全社區」支持,令長者獲得細緻的照顧、親切的關懷,令長者歡悅不息。 保良局孤兒院2025 青年會書院一直有舉辦此訓練營活動,直至2014年有同學在活動期間不滿教練的粗暴對待而發生爭執,同年有同學在活動後發動抗議保良局領袖紀律訓練的運動,該學校亦因為如此取消了保良局領袖紀律訓練的活動。 此外,英華書院中一及中四學生多年來都有參加與保良局旗下訓練營機構訓練營,校方聲稱目的為是為了提升同學的凝聚力、歸屬感和領導才能。 2015年3月中,該校有同學因無法完成該營舍梁教練的任務被當眾侮辱,期間梁教練表現激動,多次捉著某同學的衫領拉扯,要求同學踐踏及撕破班旗。 梁教練其後更一手拿出萬用軍刀,一手與某同學拉扯爭執,最終由同僚Johnny Sir阻止。

保良局孤兒院: 學校收費

教育事務部屬下二十四間幼稚園均已參加教育局的「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計劃」;屬校設上、下午及全日班,為兩歲八個月至六歲幼童提供學前教育服務。 另有保良局莊啟程幼兒園已於二零一一年三月一日投入服務,為兩至三歲幼童提供半日制的照顧及教育服務。 配合社會與家庭的需要,提供多元化的幼兒服務,如全日班、兼收、暫託及延展服務,使幼兒獲得全面的照顧及教育;並設計豐富的學習環境,培養幼兒探索及自學精神,為終身學習奠基。 學習內容結合生活經驗及興趣作編排,以多元化活動,如探究式科學、戲劇、奧福音樂、情意教育、創意美術活動等,培育幼兒均衡發展。 課程亦提供多感官學習,鼓勵探索,提升幼兒的訊息處理及解難能力,並定期檢視課程之適切性。

保良局孤兒院: 香港有哪些孤兒院

保良局為籌募服務經費,每年推出慈善獎券,保良局慈善獎券每張十元,在全港公開發售,為期八星期,慈善獎券獎品豐富,包括有足金金飾、百貨公司禮券、酒席、機票、鑽石首飾及餐飲禮券等。 全港大約有 1,055 間幼稚園,80% 由非牟利團體辦學,20% 是私立獨立團體。 香港有 73% 幼稚園參加「免費幼稚園計劃」,入讀這些學校可獲得政府的學費資助。 我曾在Mother choice 那裡做過義工, 如果要join 打電話比佢地, 跟住會安排個orientation 比你地聽, 之後, 就可mark 時間去照顧d小朋友, 保良局孤兒院2025 我10年前去,唔知情形有無變. 錢倩君強調,一個穩定的家庭對兒童成長影響甚大,待領養兒童常住在院舍或寄養家庭,不會有人日日教他生字和說話,話說能力比同齡小朋友差,有些甚至會被確診為語言發展遲緩,但有些被領養的兒童,2個月後已突飛猛進。

保良局孤兒院: 社會服務單位一覽

「我最感激的是丁校長,他以身作則,對工作有熱誠,讓我更加確定自己要謹守社工崗位。」這份堅持,直至Iris轉職至社會服務部仍未改變。 2009年,Iris獲上司推薦升任為保良局社會服務部學生輔導督導主任,負責為駐校社工提供督導、危機處理和服務發展等等。 「我常跟同事說,1+1不是等於2,只有同事之間互相支持,互補不足,彼此便會有更多得著。」就好像這兩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Iris沒有停步,聯同服務單位的一眾主管同工及前線社工構思「疫」境同行計劃,希望可以在停課期間,繼續在線上關注學生和家長的精神健康及學習需要。 她希望,下一代年青的駐校社工無論在處事態度或工作質素上都要對自己有要求,抱持初心與學生同行,讓他們有能力面對問題、有勇氣面對人生,即使只是為他們帶來微小的改變,也不計較付出,這便是作為社工的責任。 為了實踐『老有所為』和『持續照顧』,本機構為體弱長者提供綜合模式服務,讓他們可以繼續留在熟悉的家居及社區環境接受護理及照顧服務,並維持最高的活動能力;亦為護老者提供支援,以達致家庭融和。

保良局孤兒院: 學校設施

不過本港去年底仍有68名兒童待領養,當中沒有身心健康者,大部分是殘障,佔了40人;亦有6人來自較複雜家庭,例如親生父母曾吸毒;其餘則包括健康有問題,又或已經3歲或以上。 為初生至3歲之正常和健康的嬰幼兒提供暫托幼嬰服務,讓受託的照顧者可處理私人事務或辦理急事,免幼兒乏人照顧,同時暫時緩解受託的照顧者之壓力。 隨著社會發展,保良局已成為全港歷史悠久及具規模的慈善機構之一,現時聘用員工近一萬人。

保良局孤兒院: 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院舍券計劃)

今次總局首次公開讓傳媒參觀的是屬幼童組及兒童組的兒童家舍,家舍除了設有牀位、儲物櫃等基本設備外,為了培養小孩自我能力,亦會在家舍加入不少個人化元素,例如特意為每名小孩提供個人書枱,藉此教導他們自理技能。 此外,大樓亦設有不同用途的活動室,包括遊戲室、圖書館、多用途活動室、室外操場等。 保良局兒童助養計劃爲定期定額的捐款計劃,每日只需約港幣4元,可拓展及優化兒童、青少年與家庭福利服務,營造更美好的成長環境,點亮他們的生命,見證他們的改變。 當本局成功為申請人配對兒童,並在領養後提供支援至法庭頒發正式領養令,而申請人再沒有其他服務需求的情況下。 為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全面而多元化的培訓、輔導及支援服務,協助他們訂立良好生涯規劃、發揮潛能和多元才能,跨越挑戰,建立正面的人生價值。 1880年5月獲港督批准,1882年8月英國理藩院通過「保良局條例」,並刊於憲報。

保良局孤兒院: 服務質素

6歲小朋友學懂踩單車,聽來平平無奇,但對患有發展遲緩、自閉症、大肌肉發展、力度、平衡都比同齡小朋友弱的悅悅而言,卻是不折不扣的小奇跡;而教導悅悅踏單車的過程中要與她建立關係和溝通,也需要份外努力細心。 Fion透過視像指導悅悅參與往常最令她笑逐顏開、得心應手的訓練項目,由熟悉的人與物開始,持續給予鼓勵,就在大家屏幕相隔的日子裡,悅悅從中就獲得一點一滴的溫暖鼓勵,逐漸形成推動她每日進步的點點動力。 由中心課堂,到在家隔空訓練,訓練成果漸見進步;繼而成功踏上單車,從走廊的短短路途,到騎車出行感受迎面而來的清風–環境愈困難,反而愈見證到悅悅的進步,Fion用心為她種下的「自信心」,也能成為她往後在主流幼稚園,迎接新挑戰時的寶貴能力。 任何大小奇跡,在發生之前也是「不可能任務」;奇跡的發生,總也源於信心。 「在悅悅的生命裡,我們見到努力、堅持及希望。」Carrie與Fion希望,她能繼續懷著這份信心,勇往直前,創造無數「新可能」。 致力為初生至六歲幼兒提供優質而適切的教育和日間照顧服務,內容包括全日制嬰兒服務、幼稚園暨幼兒園服務,特殊教育及訓練服務,從而支援有需要家庭及雙職父母,並在富啟發性及安全的環境下,讓幼兒得到全人發展。

保良局孤兒院: – 本區服務概覽: 社會福利署管理或撥款的福利服務單位

食物援助紀錄表上是一個名字,背後卻是一個為照顧孫女努力生活的長者故事。 分發食物,可以是機械式的工作,也可以是一個雪中送炭的咫尺善行。 保良局目前位於銅鑼灣的總部,重建計劃希望增加服務空間,以增設服務,包括:增加育嬰院、幼稚園、幼兒中心及特殊兒童發展中心名額,以及其他可供社區人士使用的服務。 保良局總部當中最具歷史的建築物中座大樓建於1932年,已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 重建其他大樓重置服務後,將會活化此中座大樓擬用作社會企業等,開放公眾使用。

保良局孤兒院: – 本區服務概覽: (灣仔區) 社會福利署管理或撥款的福利服務單位

我們提供的聘用條件具市場競爭力,員工福利包括有薪假期、醫療津貼、公積金/強積金、員工培訓、頒發長期服務獎及員工貸款等。 簡稱「V54」的駐留計劃,借用了保良局前主席梁安琪女士位於跑馬地的一所三級歷史建築,內有11個房間,以同區市值六成的租金,為18 – 45歲年青藝術家提供低廉短期住宿,V54定期舉辦社區導賞及藝術創意活動,鼓勵駐留的藝術家向公眾推廣藝術價值,回饋社會。 學校有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以下列出扣減政府資助後不同班別的全年學費和期數。 這裡資料每年十月更新,有關學校的最新學費詳情,請參看教育局提供的 收費證明書。

保良局孤兒院: 服務質素

保良局綜閤家庭服務協調主任 (家庭及兒童福利) 屈佩蓮指,年紀較大的兒童不代表不適合領養,但挑戰較多,因為他們已經有認知,懂得抗拒,領養父母需要裝備自己應對孩子的行為情緒問題。 等待領養的兒童均受社會福利署署長監護,並由本港不同機構的院舍或寄養家庭照顧;這些兒童和其他兒童一樣,希望能享受穩定的家庭生活,並在親切和關懷的環境中成長。 綜閤家庭服務 以「兒童為重,家庭為本,社區為基礎」的服務宗旨,為有需要家庭提供適切及多元化的支援服務,協助失衡的家庭及人士重回正軌。 今日的軒源媽媽(林太,長椅左),在保良局鄭翼之中心與斌Sir(陳衍斌助理經理)、洪姑娘(洪婉蓉社工)談笑緬懷。 林太信中「進步良多」四字承載著的,就是足足二十年的汗水眼淚、起承轉合。 自閉症是一道隔閡,分隔了軒源的內心與外在世界,攔阻彼此的感受交流。

保良局孤兒院: 學校類別

依據中心編定程序,按照幼兒不同年齡安排活動,0 保良局孤兒院 – 1½ 歲提供基本護理,照顧及感官活動。 1½– 3 歲安排主題學習,音樂活動、大小肌肉活動、集體遊戲、故事時間、認知及各式玩具等。 保良局兒童助養計劃為定期定額的捐款計劃,每日只需約港幣4元,可拓展及優化兒童、青少年與家庭福利服務,營造更美好的成長環境,點亮他們的生命,見證他們的改變。 以「兒童為重,家庭為本,社區為基礎」的服務宗旨,為有需要家庭提供適切及多元化的支援服務,協助失衡的家庭及人士重回正軌。 自1995年畢業起投身保良局賽馬會北潭湧康樂營,2016年再轉職至保良局賽馬會大棠渡假村,作為助理營經理(活動)陳淑媚(Rosita)至今的整個職業生涯,就奉獻在保良局的康樂服務中。

保良局孤兒院: 服務對象

Rosita回憶,早年本地樂壇興盛時,歌手的粉絲俱樂部不時組團入營,舉辦活動共聚,甚至劉德華、張學友等歌星都會親身入營與歌迷見面,儼如巨星表演現場,當年場面的興奮狂熱,至今她仍歷歷在目。 保良局孤兒院2025 在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緊張之時,北營固然曾一度徵用作隔離觀察設施,早在2003年的沙士疫情,當年亦讓醫護人員暫居營地。 疫情席捲至今,康樂服務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環境變化,到抗疫最緊張之時更須全面停運,到稍微逐步放鬆限制,Rosita與同事就時刻留意,靈活應變,不斷注入各種巧思見招拆招。

保良局孤兒院: 服務收費

探訪方面亦會在疫情許可下盡量安排,例如早前疫情較緩和時,讓家人在做足防疫措施下於院舍指定區域跟長者見面;如疫情較嚴竣,則會盡量安排家人分批到院舍門外,與長者相隔玻璃門見面及閒聊。 「相擁我所愛又花幾多秒,這幾秒,能夠做到又有多少,未算少,足夠遺憾忘掉」,縱然疫情下大家未能夠與摯愛家人盡情相擁,但只要大家多走一步,愛意永不會被阻隔。 由醫生、護士、社工、職業治療師和物理治療師組成的專業團隊提供醫護及照顧服務,為每位長者設計個人化的護理計劃,讓長者在院舍內安享晚年。 你可按連結至本署一站式安老服務資訊平臺社會福利署長者資訊網 ,查閱根據《安老院條例》(香港法例第459章)在本署領取牌照的安老院 (包括津助安老院、合約院舍、非牟利自負盈虧安老院及私營安老院)提供的 服務和設施。 為缺乏家庭妥善照顧之兒童/青少年,提供住宿服務,包括經法庭判令、學習遲緩、具輕度行為或情緒問題、或患輕度健康問題而經醫生診斷適合接受有關住宿照顧者。 請到就近的綜閤家庭服務中心或長者服務中心申請,並經社會福利署安老服務統一評估機制辦事處評估入住資格。

保良局孤兒院: 灣仔護老院暨長者日間護理中心屬於合約院舍,於2016年9月1日起投入服務。

「係咪吳姑娘呀?好耐無見,好掛住你啊!」隨行的吳姑娘熟練的叫我們踏入家門,然後與譚婆婆一起整理桌椅。 保良局孤兒院 一坐下,譚婆婆又說,「婆婆唔叻,唔識字,好彩你叫吳姑娘,12345我仲識,我識叫你5姑娘。」兩人相視而笑,彷如老朋友相聚。 譚婆婆也算是保良局的「老朋友」,她2014年開始接受本局食物援助。 譚婆婆每月生活只靠長者生活津貼,女兒多年前已失去聯絡,婆婆現在獨力照顧13歲的孫女,屬跨代照顧個案。

保良局孤兒院: 服務理念

「疫情初期,我們的確很懊惱,畢竟家中長輩年紀大難以長時間照顧俊俊,慶幸學校靈活彈性的安排,提供託管服務,讓我和爸爸可以繼續上班。」 疫情停課期間,學校持續開放給有需要的學生,當時回校的學生寥寥可數。 「由於學校只能提供基本的照顧,每當俊俊做好功課,就會主動幫老師擔任小助手,又不時找我聊天,無論是日常課堂趣事,抑或是心事祕密等都無所不談,使託管的時間過得充實。」成為俊俊最佳玩伴的黃老師道。 俊俊能夠在疫情期間,仍然愉快度過學習旅程,媽媽最感謝校長、各位主任和老師,甚至是校務員姐姐的用心教導和照顧。 一年以來悅悅長高不少,踏起單車也駕輕就熟,近來更與家人一同踏車出遊。 今日看來,未必想像到她第一次成功踩著單車前行時,家人的驚訝,中心同事何其驚喜。

保良局孤兒院: 服務名額

學習著重親身探索和創意,安排幼兒走出課堂學習,參與社區活動,如參觀、探訪等。 課堂學習包括活動教學、專題研習、個別及小組學習,並利用奧福音樂理念推行音樂活動及由外籍教師教授英語等。 保良局孤兒院 提供24小時全面生活照顧,安排教育及醫療,透過社工及輔導服務,康樂及發展性活動等使兒童/青少年在身心方面有正常之發展,培養良好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