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隧道共有5條管道,其中北側兩條為雙程雙線行車管道,車速限制每小時70公里,南側兩條為港鐵將軍澳綫鐵路列車使用(2002年8月3日以前為觀塘綫),另附兩條行車管道間容納環境控制系統的管道,分為15段沉管。 隧道南端於鰂魚湧接通4號幹線東區走廊,收費廣場則設於北端茶果嶺出入口,共有14個收費亭,其中10個為人手收費亭,餘下4個為快易通專用的自動繳費亭。 2018年6月30日起,駕車人士可以在隧道的人手收費亭,以八達通及三款信用卡拍卡繳付隧道費。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係香港 港鐵 觀塘綫一段唔再用嚟日常行車嘅路軌。.
港鐵列車以電力推動,是低碳環保的集體運輸工具;由規劃、設計、建造以至營運維修,北環綫項目的每一環,均以可持續發展為大前提。 我們會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並將可持續發展元素融入新車站的設計和營運中,有助香港邁向碳中和。 我們亦會善用創新科技推展項目,例如應用建築資訊模型技術、裝配式設計 及「組裝合成」建築法,減少現場施工程序,提升鐵路工程的效率和質素。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港鐵學院
北環綫亦將為一些現時主要依靠路面交通工具的地區帶來便捷的鐵路服務,為新界居民及乘客提供更多出行的路綫選擇來往各區,有助疏導新界東北的鐵路客流及減輕路面交通負荷;更能促進跨境人口流動,尤其方便新界西居民使用東鐵綫的跨境鐵路服務過境。 我們除了會建造大家較為熟悉的鐵路設施如車站、隧道和列車路軌外,亦會按法定要求、營運需要和鐵路發展計劃,在沿綫附近區域規劃、設計及建造新鐵路附屬設施、擴建現有鐵路設施及進行相關的備置工程。 由於車站擁有權問題,藍田站由1989-2011年啟用超過20年以來,除了恆生銀行外而未設有其他類別商店的港鐵(和前地鐵)車站,曾成為港鐵系統中最少商店的車站。 亦由於此段成為後備行車隧道後,現時港鐵公司已對此線減少保養,日常只作維修、車長訓練及後備行車線使用,以及將此段後備行車隧道的車速限制降為時速50公里。
- 政府會考慮研究是否有條件進一步紓緩油麗邨的交通噪音情況。
- 九巴更於亭內裝設多媒體資訊系統,讓乘客瀏覽九巴網頁、搜尋路線資料、查閱八達通卡餘值,乘客亦可使用已連接九巴顧客服務熱線的電話,收聽路線資料或直接聯絡熱線服務員。
- 同時間,北角站及鰂魚湧站亦暫時改屬將軍澳綫的短線,列車在離開鰂魚湧站及東區海底隧道路段之後,不再前往藍田站,改行另一段新建的鐵路路段前往此站。
- 自從上月22月出席「將軍澳-藍田隧道(茶果嶺段)」諮詢會後,才驚覺家住的油麗村附近將來會起有如「蛇餅」的多條行車天橋,就是連接將軍澳、啓德至西九龍的6號幹線。
- 此外,路軌與廣告燈箱之間亦留有較闊的空間作為逃生或供維修時使用,亦為首個使用此設計的前地鐵車站,隨後前地鐵路綫新建的車站及行車隧道均採用此設計。
另外,九巴在千禧年代曾在入站通道落客站旁行人路設置顧客服務中心櫃位,解答乘客查詢和售賣九巴精品。 該顧客服務中心自2017年中起停止營業,重門深鎖,並貼有告示,着乘客到站長室查詢巴士服務詳情。 月臺幕門2000年6月,地鐵公司宣佈在當時3條營運中路線的地底車站加裝月臺幕門。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車站興建
當將軍澳綫未能提供過海服務時,觀塘綫列車可利用此隧道提供有限度的過海服務,例如2013年12月16日,將軍澳綫電力故障導致全綫暫停服務,觀塘綫部分班改次以北角為終點站。 在2012年10月,仲裁最終被駁回,東隧不能夠按計劃加價,需要維持現時收費標準。 政府於2016年8月7日,當30年專營權完結後收回東隧給政府自行營運和管理,收費維持不變,原有隧道費代用券停用,政府隧道費代用券則適用於東隧。
- 寶琳站雖然鄰近寶林邨,但寶琳站名則取自附近的街道寶琳北路,二者的「林」和「琳」寫法不同。.
- 由於東隧公司當年擁有上述的鐵路設施,故此其母企亦相應獲得鰂魚湧站及藍田站上蓋物業發展權,即現時的華信花園及匯景花園。
- 油塘站(Yau Tong Station)是港鐵觀塘綫及將軍澳綫的一個跨月臺轉車站,也是將軍澳綫唯一一個位於九龍區的車站,亦是將軍澳綫穿越維多利亞港至香港島前最後一個車站。
- 地鐵公司為向乘客致歉,於8月10日列車服務恢復後再度免收乘客車資,安排與前一天相同。
- 政府遂與東隧公司簽訂補充協議,東隧鐵路隧道和藍田站擁有權屆滿後,以1,000港元的象徵式代價移交香港鐵路有限公司,而非移交政府。
- 車站響1986年6月7號開始起,1989年8月9號同東區海底隧道鐵路部分通車啓用。
2022年11月14日,政府宣佈將軍澳-藍田隧道在12月11日上午8時正通車,同日起豁免將軍澳隧道之收費;同時運輸署發表《配合將軍澳-藍田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通車專營巴士服務安排》,提出將藍隧道巴士路線的兩階段方案。 11月25日,政府宣佈將整條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刊憲命名為將藍公路。 8月18日 鰂魚湧站同北角站嘅路段改動之後亦成為將軍澳綫同港島綫嘅轉綫站。 搭觀塘綫嘅乘客前往香港島要喺呢個站轉將軍澳綫列車,經東區海底隧道過海,再到鰂魚湧站或北角站轉港島綫。 配合隧道工程,地鐵決定將觀塘綫由觀塘站延長至鰂魚湧站,藍田站交由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新隧公司)代為興建,而地鐵亦與新隧公司達成協議,車站擁有權暫歸後者所有。 車站東南方的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原為連接此站與東區海底隧道的觀塘綫營運軌道,後隨將綫通車而更改用途,現時主要供列車調度及於將軍澳綫發生嚴重事故令未能提供過海服務時安排觀塘綫列車提供有限度的過海服務之用。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將軍澳-藍田隧道
而將軍澳隧道在繁忙時間亦經常出現交通擠塞,隧道容量已經不勝負荷。 位於香港 九龍 觀塘區 藍田 鯉魚門道以南的曬草灣山坡,位於九龍觀塘區藍田德田街及安田街交界之西南方,並不具整列調頭的功能。 三角線或三角線軌道為鐵路路線的一種形式,為三條鐵路軌道以三角形的形狀交會,並在三個交會點設有轉轍器,或因多條鐵路路線先後交會,或由於列車調頭等特殊目的所興建。 啟德大道公園及啟德車站廣場在2020第一季屯馬綫一期通車時仍未落成,港鐵及其他持分者已建造臨時行人通道予乘客使用(已於2019年6月全段開放使用)。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另外,當將軍澳綫未能提供過海服務時,觀塘綫列車可利用此隧道提供有限度的過海服務(如2013年12月16日,將軍澳綫電力故障導致全綫暫停服務,港鐵安排觀塘綫部分班次通過該路段以北角為終點站)。 這種需要取道非車站範圍的商場通道方可進出車站之設計為香港首創。 而滙景廣場第L4層中庭至啟田道之間不設任何升降機、樓梯及無障礙設施,有長期病患者及地區人士亦批評港鐵多年來以「地理所限」和不屬港鐵管轄範圍為由,拒絕在A出口增建無障礙設施。 )是一個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區鯉魚門道以南草灣白泥山山坡,屬於港鐵觀塘綫的鐵路車站,其上蓋物業為滙景花園第9-17座。 車站在1986年6月7日動工,卻未有在1989年8月6日隨東區海底隧道鐵路部份通車,直至同年10月1日正式啟用。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車站佈置
合資格學生如使用單程票或二維碼乘搭港鐵,需支付成人車費。 藍田站是觀塘綫的中途站,乘客可在此站乘搭調景嶺方向或黃埔方向的列車,往返將軍澳新市鎮、九龍東部及九龍中部等地。 此站沿襲早數年通車的港島綫車站之做法,在月臺牆身焗漆板印有由地鐵公司建築師區傑棠的站名書法大字,於將軍澳綫通車前的十數年間是唯一有此設計的非港島綫車站。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2025 港鐵公司批出東鐵綫古洞站的設計顧問合約予奧雅納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出口
〈建築地盤首期第九座地庫停車場 滙景花園四級大火 濃煙瀰漫整個藍田 灌救困難迄今日凌晨仍未熄滅〉,《華僑日報》,1991年5月11日。 車票二維碼(下稱「二維碼」)成人(12-64歲,包括學生及殘疾人士)車費與成人八達通相同;二維碼特惠車費(小童及長者)則與小童八達通相同。 本站設有6間商店/自助商店/自動售賣機(截至2020年2月),最新商店資訊可瀏覽港鐵網站「商店搜尋器」。 該批扶手電梯的中期大型翻新工程由2015年展開,每次為期約3個月,已分別於2015年11月、2017年6月及2018年3月,完成設於中高層六條扶手電梯翻新工程;其中一條設於最低層的扶手電梯翻新工程,已於2018年完成,其餘兩條則會在稍後時間進行翻新。 經初步評估及仔細考慮各項因素,同時為積極回應不同持份者的意見,北環綫項目正採用可持續的地底鐵路走綫方案為基礎作進一步技術研究及進行走綫設計。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行車方向
全港專營巴士總站首個「空調候車亭」於2002年10月9日啟用,設於42C線候車月臺(當時298線已停辦)。 為隆重其事,九巴更特別邀請運輸署署長霍文,聯同九巴車務總監雷普照一同主持啟用儀式。 九巴更於亭內裝設多媒體資訊系統,讓乘客瀏覽九巴網頁、搜尋路線資料、查閱八達通卡餘值,乘客亦可使用已連接九巴顧客服務熱線的電話,收聽路線資料或直接聯絡熱線服務員。 在興建將軍澳綫之前,原本於觀塘綫的列車由藍田站開往鰂魚湧站方向時,會有一小段的曬草灣露天路段才進入東區海底隧道,但是後來該露天路段因為2002年將軍澳綫通車而改為備用路段,並命名為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可供工程車或車務調動使用。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路線數目
港島綫與將軍澳綫的轉車站,位於香港島東區鰂魚湧及寶馬山之間的地底,1985年5月31日啟用,承建商是保華建築有限公司。 鰂魚湧站是現時全港鐵系統中第四深的車站,深度達42米,僅次於香港大學站(深100米)、西營盤站(深80米)和金鐘站(深43米),不過此站兩個不相連的大堂均設於地面,是港島綫唯一將大堂設在地面的車站。. 油塘站(Yau Tong Station)是港鐵觀塘綫及將軍澳綫的一個跨月臺轉車站,也是將軍澳綫唯一一個位於九龍區的車站,亦是將軍澳綫穿越維多利亞港至香港島前最後一個車站。 本站位於香港九龍東觀塘區油塘茶果嶺道旁,由日本熊谷組株式會社承建並於2002年8月4日啟用。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藍田站車站信息
2016年8月7日凌晨東隧專營權屆滿,港府正式接管東隧,香港法例368章《行車隧道(政府)條例》及其附屬法例適用範圍擴展至東區海底隧道,同時215章《東區海底隧道條例》及其附屬法例被廢除。 將軍澳-藍田隧道(英語: Tseung Kwan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O – Lam Tin Tunnel ),並在啟德和藍田設有交通交匯處。 由於此站與過海段同期興建,故此站臺的焗漆板亦設有書法字,成為首個擁有書法字裝飾的非港鐵港島線車站及港鐵觀塘線車站。 (四)油塘港鐵站至東隧出口巴士轉乘處的距離約有550米,大約須步行七至八分鐘。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2025 運輸署正安排沿油塘道、茶果嶺道加設方向指示牌,指示行人如何前住該巴士轉乘處。 ,500架次,沙頭角公路龍躍頭段,行車隧道內仍滿佈積水,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香港法例368章《行車隧道(政府)條例》。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港鐵
地鐵公司為向乘客致歉,於8月10日列車服務恢復後再度免收乘客車資,安排與前一天相同。 在1989-2008年間,由於地下鐵路公司(2000年改組為地鐵有限公司,即今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接受日本財團提出以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BOT,建造-營運-移交)形式建東區海底隧道至觀塘路段,故通車後藍田站連上蓋項目滙景花園擁有權屬於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根據當時的安排,地下鐵路公司雖然並未負擔東隧和此站的建築費用,但需每半年繳交一次隧道費及藍田站租金予東隧公司,直至2008年鐵路隧道部分及藍田站專營權屆滿並移交香港政府為止,之後繼續由政府徵收此項租金。 但因2000年地鐵有限公司上市,政府遂與東隧公司簽訂補充協議,東隧的鐵路隧道及車站擁有權於專營權屆滿後,以一千港元的象徵式代價,經由地政總署移交予地鐵公司(今稱港鐵公司),而非移交香港政府。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行車隧道資料
康城站(LOHAS Park Station)是港鐵將軍澳綫現時在香港新界東端的一個終點站,是將軍澳綫第二期工程的車站,位於小赤沙將軍澳第86規劃區的康城路。 車站服務西貢區南部小赤沙一帶,即港鐵將軍澳車廠旁邊,2009年7月26日啟用,承建商是前田建設工業株式會社。 康城站目前是在港鐵系統中最東的車站(此站開通前則為坑口站)。
而港鐵亦抽調部分觀塘綫班次提供有限度的將軍澳綫過海服務。 列車會使用藍田站旁後備行車隧道直接過海駛往鰂魚湧站,以北角站作為終點站。 由於車站上蓋物業是滙景花園第9-17座,故此車站月臺及大堂的支柱比其它車站為粗,並以支撐車站上方的物業。 假若將這段後備軌道拆除,將軍澳綫只有兩處軌道和觀塘綫連接(位於調景嶺站附近的五桂山側綫)。 這些渡線的配置使得將軍澳綫上行軌道的列車不能直接進入觀塘綫軌道,同樣地,觀塘綫上行軌道上的列車也不能直接進入將軍澳綫軌道。 為免一旦發生意外後難以調度列車作緊急應變,地鐵公司於是保留這段軌道,同時減少保養,而這段後備行車隧道的車速限制降至每小時50公里。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車站擁有權
次年5月10日,尚在施工的滙景花園第九座地庫停車場發生四級火警,焚燒達36小時後被救熄,造成三名消防員受傷,期間地鐵藍田站與巴士總站一度局部封閉兩天。 設於滙景廣場下的藍田公共運輸交匯處是港鐵藍田站的附屬巴士總站,與港鐵站以B出口連接,該總站一般稱為「藍田站巴士總站」。 絕大部份以藍田站為總站的巴士路綫皆為前往新界各區的跨區綫,但不少途經鯉魚門道東行前往油塘及藍田區各屋邨的巴士路綫皆會繞入總站,方便乘客轉駁;該等路綫反向則多會停靠港鐵藍田站C出口外的鯉魚門道西行綫「藍田站」巴士站。 乘客只須以同一張備有可用票值之八達通,並於1小時內於香港站、九龍站或青衣站轉乘至機場快綫或任何港鐵之車程,即可享免費港鐵接駁服務(如途經尖沙咀站或尖東站轉綫,必須於30分鐘內完成)。 免費港鐵接駁服務包括羅湖站及落馬洲站,但不適用於輕鐵、港鐵巴士、港鐵接駁巴士)及東鐵綫頭等額外費。 如使用市區預辦登機服務,免費港鐵接駁服務只適用於前往市區預辦登機服務之前一程港鐵車程。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藍田站未來發展
張竹君指將軍澳藍田隧道地盤有1人名員工確診,另外5人初步確診,6人均屬該地盤紮鐵工人。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張指該地盤員工或任職不同更數,並來自隧道兩邊出口,感染原因有待調查。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候車新體驗-九巴全港首創空調候車間〉[新聞稿],2001年11月20日。 根據運輸署2015年進行的繁忙時段行人流量調查,使用D1出口進出人數約為每小時5,300人次。
自從將軍澳綫喺2002年8月投入服務之後,視乎受 影響路段,也是香港3條過海隧道中最長的一條,用作進行日常維修保養。 當將軍澳綫過海路段受緊急事故影響暫停服務,EHC),透過觀塘綫的後備行車隧道連接藍田站及鰂 魚湧站,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香港法例368章《行車隧道(政府)條例》。 藍田站(英文:Lam Tin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2025 Station)是港鐵觀塘線一個車站,位於九龍觀塘區藍田鯉魚門道以南匯景花園的山坡。 車站於1986年6月7日動工,1989年8月9日隨東區海底隧道鐵路部分通車啓用。 值得一提,藍田站是屬於架空、地面及地底混合模式車站,只是處於密封環境才使人誤會自己身處地底而已,不過可以在鯉魚門道看到車站是興建在山坡上。 藍田站 藍田站是港鐵 觀塘綫一個車站,位於香港 九龍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2025 觀塘區 藍田 鯉魚門道以南曬草灣的山坡,上蓋為滙景花園第9至17座。
A出口通道部份路段屬於滙景廣場商場範圍,兩旁開滿不同商舖,而廣場範圍內的扶手電梯屬港鐵管轄,亦有多個港鐵指示牌。 號月臺:觀塘綫黃埔方向(右邊車門)由於車站上蓋是滙景花園9至16座住宅大樓,故此車站月臺和大堂的支柱比其它車站為粗,以支撐上蓋物業。 此外,路軌旁的廣告燈箱比其他車站較高,燈箱間的距離也較遠,路軌與廣告燈箱之間留有較闊的空間用作維修或緊急逃生,是第一個使用這項設計的前地鐵車站,成為日後新建鐵路車站和行車隧道的標準設計。 此站是東區海底隧道附屬工程,由前地鐵公司委託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結合架空、地面及地底車站特徵依山而建,於1989年隨同該隧道通車而啟用。 密封式車站建築物西端以及通往觀塘站的路段屬於架空部份,而東端則建於地表以下,與地底車站無異,亦已裝有月臺幕門。 藍田站(Lam Tin Station)是港鐵觀塘綫的一個車站,座落九龍觀塘區藍田鯉魚門道以南山邊,亦即滙景花園第9-16座下方,服務藍田及茶果嶺西部(麗港城)一帶的乘客。
香港島(Hong Kong Island),簡稱港島或香港,與九龍和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 面積約78.59平方公里,最高峯是太平山,海拔554米,為境內第二大島嶼。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時最早發展的地區,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位於港島南區的赤柱是當時的行政中心。 在英國殖民地初期,香港島北部人口密集,並劃為維多利亞城。 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由維多利亞港分隔,海岸是昔日貿易船隻停泊的地方。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港鐵路綫圖
地鐵受房委會委託,於車站頂層興建購物走廊,並在車站周邊興建地基以便興建油麗邨及大本型商場。. 藍田站(Lam Tin Station)是港鐵觀塘綫一個車站,位於九龍觀塘區鯉魚門道以南–的山坡。 藍田站於1986年6月7日動工,1989年8月6日未有隨東區海底隧道鐵路部分通車,直至1989年10月1日正式啟用。.
寶琳站雖然鄰近寶林邨,但寶琳站名則取自附近的街道寶琳北路,二者的「林」和「琳」寫法不同。. 2010年8月,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再度為東隧申請加價(當時建議私家車及的士收費由HK$25增加至HK$35,而其他類別的車輛則按相關類別百分比的加幅)。 2011年6月21日,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否決加價申請,其原因由於受到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及交通諮詢委員會強烈反對。 2005年專營公司在有龐大盈利下以未達預定回報率為由申請加價成功,其中私家車及的士收費在同年5月1日起由HK$15增加至HK$25,而其他類別的車輛則按相關類別百分比的加幅,引起市民很大的迴響,亦使本已飽和的香港海底隧道百上加斤。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月臺
東區海底隧道(英語:Eastern Harbour Crossing,連結香港島鰂魚湧及九龍茶果嶺。東隧是香港首條同時設有行車道路及鐵路(港鐵將軍澳綫使用並附設接駁藍田站的後備路段)的隧道,將軍澳區驟變孤島。 港鐵至下午2時動用觀塘線後備路軌,以減少服務延誤所造 成的影響(例如當將軍澳綫過海路段暫停服務,觀塘綫取消過海及改以調景嶺站為總站,維持過海列車服務)。 港鐵公司制訂了鐵路事故時的免費接駁巴士調配安排,而舊有行車軌道將不會與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一樣改作車務調動用聯絡線,透過無線射頻識別技術,觀塘綫取消過海及改以調景嶺站為總站,EHC),此段接駁藍田站到東區海底隧道的軌道失去了日常運作的用途。 綜合港鐵系統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簡稱港鐵公司)營運,於2007年12月2日由地鐵及九廣鐵路系統合併而成。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總站佈局及設施
公司將全力配合及履行工程展開前的法定程序,以按計劃於明年動工。 擬建的北環綫將建於古洞站及錦上路站之間,連接東鐵綫及屯馬綫,並於新田、牛潭尾及凹頭興建三個中途站。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2025 擬建的北環綫將在新界北形成一個環狀鐵路網絡,完善新界東西的鐵路連接,並有助釋放沿綫土地的發展潛力,帶動香港的長遠發展。 東鐵綫古洞站將設於落馬洲站及上水站之間,位處現時馬草壟路與河上鄉路之交界,即未來古洞北新發展區的市中心。
港鐵藍田後備隧道露天部分: 港鐵市區綫韓製列車
這條路綫於1979年通車,為前地鐵系統中首條通車的路綫,由於當時東端的總站設於觀塘區的觀塘站,因而得名。. 將軍澳綫(Tseung Kwan O Line)是港鐵營運的鐵路綫之一,連接香港島東區北角的北角站,與新界西貢區將軍澳的寶琳站和康城站之間,屬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由於路線大部份車站位處將軍澳新市鎮,因而得名。 將軍澳綫在路綫圖中以紫色表示,其在2002年和2009年建成的車站月臺都延續了港島綫的特色,以由退休港鐵建築師區傑棠題寫的大型毛筆字站名作為牆壁裝飾。. 直至同年10月1日,藍田站正式開放給予乘客出入,當日亦為觀塘綫首段(即修正早期系統北段)石硤尾至觀塘通車10週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