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3線為淺水灣及赤柱地區唯一一條過海隧巴路線,來回方向中途站總數多達100個,是目前本港中途站數目第三多的巴士路線。 」個人八達通卡繳付車資,均可享有每程劃一$2.0的票價優惠。 1985年10月25日上午十時起:因新海傍公路及行車天橋全面開放通車,赤柱方向改回直行香港仔大道,不再途經成都道,同時在香港仔大道166號門前增設巴士站。 據屋宇署資料顯示,淺水灣道125號GULESTAN正式獲批准拆卸重建,申請人為物業原業主NOSHIR PHEROZ PAVRI 及 RUBY MINOO MASTER。 淺水灣道73號 上址現為一幢12層高物業,總樓面面積約30,894平方呎。
飲食集團會所一號投得有關建築的使用權,將用上層經營餐廳,下層售賣小食,於2014年11月開業。 山頂歌賦山道15號以21億元易手,樓面呎價逾22萬元貴絕全港後,富豪業主隨即把握機會,善價沽貨。 淺水灣道73號2025 消息指出,由燈飾商人持有的淺水灣道73號屋地,今年六月份索價16億元,近日已把意向價調升至22億元,較今年六月份大幅調升38%,雖然叫價非常進取,但仍獲富豪垂青。 消息人士指,該物業近日獲富豪以約19億元洽購,不排除以買賣公司股份方式易手。
淺水灣道73號: 巴士路線數目
2009年8月2日:往赤柱市場方向,從尖沙咀(東)總站駛出後,改為右轉科學館道、暢運道及漆鹹道南,然後返回原線,不再途經麼地道:沿途於漆鹹道南近香港科學館及麼地道增設分站,並取消麼地道「百週年紀念公園」站。 過海巴士路線973,由城巴獨營,來往赤柱市場[註 1]及尖沙咀(麼地道),途經馬坑、舂坎角、淺水灣、深水灣、黃竹坑、香港仔、薄扶林、香港大學、西營盤及佐敦。 在2004年至2005年度巴士路線發展計劃中,運輸署曾建議此路線全日繞經馬坑,但受到南區區議會以影響赤柱峽道乘客及進智公交的利益為理由反對而擱置。
而建築的特色便是那個巨大的方形鏤空,盛傳是風水上的設計:神龍的入口。 傳說港島山上住着一條神龍,該龍來往該出入口去飲水的時候,會帶來財運(水)。 2014年,獲「亞洲建+設大獎」之「最佳住宅室內設計獎」(Best of Residential Interior Design)等。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南港島線通車後的變化及公共交通服務重組計劃的最新安排〉,補充資料,2017年3月。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城巴第973號線(尖沙咀東(麼地道)- 赤柱)服務調整〉[交通通告],2021年9月13日。
淺水灣道73號: 八達通轉乘優惠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配合西港島線通車的公共交通服務之最新修訂重組計劃〉,附件一,2015年3月。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配合南港島線(東段)通車的公共交通服務之修訂重組計劃〉,附件1,2014年3月。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配合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 調整過海巴士路線第973號線的安排〉[交通通告],2022年6月29日。 城巴有限公司,〈城巴629號線恢復服務 107、170、171及973號線恢復繞經海洋公園〉[新聞稿],2020年6月9日。
- 2020年:最繁忙一小時內赤柱方向及尖沙咀方向的載客率分別為42%及58%,非繁忙時間則分別為17-28%及9-38%,晚上七時後的載客率分別為17-24%及9-20%。
- 每逢假日及泳季,到會吸引不少遊客及泳客到訪此地,此路必定車水馬龍,同時更易導致駕車往來赤柱之香港仔、鴨脷洲和黃竹坑居民完全不便。
- 縱然不經馬坑及小巴52線於2002年延長至赤柱村,引致客量被分薄,唯52線常在總站即告滿座,加上此路線服務範圍較廣和設有多項雙向分段收費,所以仍有不少乘客選搭。
- 影灣園是淺水灣的地標之一,其建於已經拆卸的淺水灣酒店(1920年至1982年)。
- 馬路如虎口,若不看清楚來回線方向便做「賽跑冠軍」橫過馬路,隨時釀成傷亡。
去年底由簡基富旗下The Development Studio(TDS)以10.12億元購入,呎價約32,757元。 本公司在此提供的資料僅作單位成交前狀況的參考,並不是為賣方/業主客戶發出或推銷個別單位,本公司並無採取任何步驟核實有關資料是否合乎實際情況。 若因錯漏而引致任何不便或損失,本公司及中原網頁概不負責。
淺水灣道73號: 巴士轉乘優惠
於東頭灣道登上此路線之乘客可在赤柱村巴士總站用同一張八達通卡登上此路線往數碼港方向之班次,首程所付車資可獲全數回贈。 淺水灣道73號2025 是項優惠不適用於以現金繳費之乘客,有關乘客需繳付兩程之車費。 部分涉及此路線的八達通轉乘優惠須配合雙向分段收費使用,乘客請於下車時再次拍卡,詳見本條目之「八達通巴士轉乘優惠」章節。 城巴有限公司,〈路線973及973P尖東巴士總站遷移至麼地道及更改行車路線〉[新聞稿及乘客通告],2011年2月24日。
淺水灣道73號: 淺水灣
本公司擬使用閣下的個人姓名、電話號碼、傳真、地址或電郵地址處理閣下的申請、回覆閣下查詢並作地產代理服務的促銷及向閣下提供中原集團其他公司的資訊。 本公司在未得閣下的同意之前,不能如此使用閣下的個人資料並向閣下作直接促銷。 每日上午繁忙時間往返華富(北)班次,不駛經斜體字之路段。 73P經:深灣道、南朗山道、黃竹坑巴士總站、南朗山道、黃竹坑道、香港仔海傍道、石排灣道、華富道、華景街、華康街、域多利道、數碼港道及資訊道。
淺水灣道73號: 路線全長
九龍巴士、新世界第一巴士、城巴及龍運巴士全職員工及家屬(不包括外判職員)可免費乘搭本路線,惟必須拍職員或職員家屬八達通。 1999年12月6日:增設八達通短程雙向分段收費,乘客欲使用八達通卡繳付短程分段車資,在上車及下車時均須拍卡各一次。 1975年1月1日:配合南區巴士路線重組,編號改為73;中巴同時也把班次加密至15分鐘一班,並分拆出74號線(當時來往華富及淺水灣,已取消)。 1972年2月7日:7A線與16號線(當時來往赤柱村及赤柱炮臺)合併,路線延長至華富(北),赤柱總站也遷至赤柱炮臺。 來往赤柱炮臺及華富的班次,袛於每日早上至黃昏行走,每小時一班。
淺水灣道73號: 大廈資料:環翠園
相隔十六年後,繞經馬坑的建議再次提出,但僅於973線服務時間以後繞經。 縱然不經馬坑及小巴52線於2002年延長至赤柱村,引致客量被分薄,唯52線常在總站即告滿座,加上此路線服務範圍較廣和設有多項雙向分段收費,所以仍有不少乘客選搭。 2018年6月10日:除早上及午夜時段部分由赤柱開出之班次外,赤柱總站由赤柱監獄遷往赤柱村,往赤柱市場方向繞經赤柱監獄。 淺水灣道73號 1960年7月1日:加設另一短途輔助路線,往返香港仔及黃竹坑,由中午至黃昏每10分鐘一班,以方便黃竹坑與壽山村一帶居民出入。
淺水灣道73號: 班次
而來往淺水灣的班次則於每日早上至晚上行走,每20至30分鐘一班。 城巴73S線亦為73的特別班次,由赤柱村單向開往海洋公園,只於端午節正日及赤柱聖誕市集舉辦期間提供服務,以方便於赤柱遊玩的市民到海洋公園站接駁港鐵,沿線只停數個主要中途站。 城巴73線是香港島的一條日間巴士路線,來往數碼港/華富(北)及赤柱市集之間。 本路線是目前港島南區最長的區內巴士路線,全程行車裏數為16.4公里。
淺水灣道73號: 淺水灣道37號
城巴有限公司,〈路線107, 170, 171, 973臨時暫停繞經海洋公園〉[乘客通告],2020年1月26日。 城巴有限公司,〈路線48, 71, 71P, 72A, 73P, 淺水灣道73號 淺水灣道73號 75, 107, 973, N72黃竹坑總站交通安排〉[乘客通告],2018年9月27日。 城巴有限公司、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有限公司,〈新巴城巴擴展實時抵站時間服務至182條路線〉[新聞稿],2018年4月30日。
淺水灣道73號: 路線資訊
私家車擋風玻璃破裂成蜘蛛網狀,車上人亦受驚「嘩!」了一聲。 城巴有限公司,〈城巴特設73S號線配合赤柱廣場聖誕海濱市集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新聞稿],2017年12月7日。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2017年端午節特別交通及運輸安排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交通通告],2017年5月25日。 赤柱市集開經:赤柱灘道、赤柱村道、赤柱峽道、淺水灣道、香島道、黃竹坑道、香港仔海旁道、石排灣道、華富道、華景街、華康街、域多利道、數碼港道及資訊道。 73數碼港/華富(北)開經:資訊道、數碼港道、域多利道、華康街、華景街、華富道、石排灣道、香港仔海旁道、香港仔大道、黃竹坑道、香島道、淺水灣道、赤柱峽道、赤柱村道、東頭灣道及赤柱村道。
淺水灣道73號: 巴士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連接佐敦道西行至西區海底隧道收費廣場巴士站的巴士下行斜路臨時封閉安排〉[公告],2015年11月23日。 乘客亦可使用同一電子支付工具的帳戶享用上述路線九巴班次之間、或城巴或新巴班次之間的轉乘優惠,但跨集團(九巴↔城巴新巴)轉乘並不適用。 城巴有限公司、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有限公司,〈新巴城巴再次擴展實時抵站時間服務 全面覆蓋所有城巴專營路線〉[新聞稿],2018年5月28日。 1972年2月7日:延長路線為來往華富邨及赤柱炮臺,以便利華富邨居民往來交通。 往赤柱方向的班次駛至赤柱村後,將先繞經赤柱炮臺(軍事禁區範圍),然後折返赤柱村總站,運作模式一如現時繞經赤柱監獄的安排。 港島市區巴士路線73,由城巴營辦,來往數碼港及赤柱市場,途經華富邨、田灣、香港仔市中心、黃竹坑工廠區、深水灣、淺水灣及赤柱峽道,屬南區區內線。
1960年7月1日:每日中午至黃昏增設香港仔至黃竹坑短途班次,每15分鐘一班,以方便往返葛量洪醫院人士。 1927年6月26日:香港仔街坊汽車開辦一條來往香港仔及赤柱的路線,是港島南區首條區內巴士線,收費25仙,每天對開三班。 儘管我們盡一切努力確保準確性,但Property Properties Limited不承擔由於任何錯誤,不準確性或遺漏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2020專業物業有限公司-地產代理牌照(公司)牌照編號C 。 馬路如虎口,若不看清楚來回線方向便做「賽跑冠軍」橫過馬路,隨時釀成傷亡。 城巴有限公司,〈城巴973號線加設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及M+巴士站〉[新聞稿],2022年6月29日。
2020年:最繁忙一小時內赤柱方向及尖沙咀方向的載客率分別為42%及58%,非繁忙時間則分別為17-28%及9-38%,晚上七時後的載客率分別為17-24%及9-20%。 過西區海底隧道後的分段收費由$8.8大幅調低至$5.8,亦即與原有「瑪麗醫院」站生效的分段收費相同。 或之前$5.4$3.7收費備註12歲以下小童及65歲或以上長者半價優惠;半價後不足一角之餘數亦作一角計算。 翻查資料,淺水灣道125號曾於2019年獲批重建為座13層高的寓所,總樓面近3.1萬平方呎。 TDS曾透露,將會與原業主合作重建,主打複式分層豪宅,預計於2024年落成,並以現樓推售。
有網民看過事發片段後,認為涉事私家車行車速度正常,亦有人指出捱撞青年「只顧看相反方向車輛岀馬路」,更有人斥他「害人不淺又害己」;亦有不少人認為司機十分無辜,形容他「好黑仔」,同時擔心他會否被控以「不小心駕駛」。 客量稀疏的 73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香港交通.資訊網(hkitalk.net)。 淺水灣道117號位於淺水灣泳灘附近,為區內其中一幢住宅大樓,於2003年落成。 大樓提供20夥住宅單位,每層只設一個大型單位,而且鄰近淺水灣各食肆、商舖。 翻查警方記錄,本月14日中午12時許發生上述車禍,一名25歲青年在淺水灣道109號過馬路時遭私家車撞倒,手腳擦損清醒送律敦治醫院治理,車上37歲姓甄男司機事後在場協助調查,案件列交通意外有人受傷跟進。
淺水灣道73號: 香港樓宇目錄
城巴有限公司、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有限公司,〈新巴城巴端午節特別服務安排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新聞稿],2017年5月26日。 2021年12月11日:73S重設赤柱聖誕市集活動服務,於當日至12月27日的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及12月24日平安夜提供服務。 2018年9月30日:南朗山道的南朗山道巴士總站啟用及黃竹坑臨時巴士總站關閉,73P線往數碼港方向遷移至陳白沙紀念中學。
淺水灣道73號: Grosvenor Place 淺水灣道117號
北起黃泥涌峽道,經紫羅蘭山山腰落山至淺水灣海灘,南接舂磡角道及赤柱峽道。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工務工程計劃項目第855TH號-西九龍填海發展的道路改善工程〉,2014年4月11日。 實際上來回程均繞經東頭灣道,其後有一段時間嚴格執行在赤柱廣場後必須直接駛入赤柱村;直至2010年6月,往赤柱方向繞經東頭灣道的安排再次正常化。 2004年12月1日:一輛往尖沙咀東方向的富豪奧林比安(9XX)在薄扶林道及山道交界位因現場燈號和路面設計不清晰,導致巴士撞向逆線一輛運冰貨車,事件中兩名司機及一名男嬰受傷。 2021年:最繁忙一小時內的載客率為53%,全日平均載客率僅24%,下午繁忙時間過後載客率只得12-20%,晚上9時過後乘客約有70名;於東頭灣道及赤柱監獄上落的乘客約80人,只佔全日客量2%。
淺水灣道73號: 淺水灣道73號接洽價19億
影灣園是淺水灣的地標之一,其建於已經拆卸的淺水灣酒店(1920年至1982年)。 為了保留這間香港知名酒店的風情,建築時特別將露臺餐廳以仿古的形式重建,今日淺水灣的露臺餐廳為是馳名中外的高級下午茶食肆。 而露臺餐廳之所以有名,是因為那是張愛玲的小說《傾城之戀》中男女主角第一次邂逅的地點。 麗景道為一雙綫雙程南北行之道路,由淺水灣道交界處、麗景道2號側起,呈∩形延至璧池外,全長約508米,並無任何公共交通途經。 2014年12月16日:早上十一時許,一輛往尖沙咀方向的Enviro400(7007/PZ8490)在匯民道撞倒一名在附近高鐵地盤工作,事發時正準備外出用膳的工人,重傷送院。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淺水灣道於香島道交界以南的一段,歷史上屬於羣帶路的其中一段,早於香港開埠前便已存在,也是舊香島道的一部份。 而香島道交界以北的通往黃泥涌峽的一段,則於1924年通車,其時香港上海大酒店在淺水灣開辦淺水灣酒店,並經營巴士線由中環經此段淺水灣道往返淺水灣,惟這段道路於 1932年10月7日才被正式命名為淺水灣道。 到了1961年,香島道被分拆成八段,淺水灣的一段被併入淺水灣道。
淺水灣道73號: 淺水灣道73號 位置地圖
2017年12月9日:73S線配合赤柱廣場舉行聖誕海濱市集,在活動當日及其後兩個週末提供服務。 是次活動的起點站設於馬坑邨公共運輸交匯處,不入赤柱村而繞經舂坎角,沿途只停數個主要中途站。 2017年5月30日:73S線投入服務,於端午節正日下午由赤柱村單向開往海洋公園,以疏導端午節於南區多個泳灘的人潮往海洋公園站轉乘港鐵。 2014年1月25日:由於海洋公園附近道路經常被的士及旅遊巴士上落客影響而令巴士班次失準,本線所有班次不再繞經海洋公園。 2008年1月2日:大幅更改73P線的服務,起點站改為逸港居,跟隨主線73前往數碼港,並改為祇於星期一至五上課日提供服務,本線角色由上班路線變成上課路線。 1973年9月9日:由於當時黃竹坑附近道路經常塞車令巴士班次失準,故路線縮短至赤柱村,收費$0.7。
淺水灣道73號: 方向
鐵騎士受傷倒地,城巴車長事後亦表示不適,二人由救護車送院治理。 1994年12月6日:晚上九時許,一輛沿深水灣行駛的電單車於沿香島道駛至壽山村道時,駕駛電單車的兄長疑因閃避不平之路面,將坐在車尾的23歲弟弟拋出車外。 期間一輛正前往赤柱方向的雙層巴士駛經,使其被倒撞並捲入右邊車底,而車頭前軸則壓着其下半身。 2002年4月3日:除每天早上部分班次外,各班次由華富(北)延長至數碼港,來回程加經華康街、域多利道、數碼港道及資訊道。 往赤柱方向駛至香港仔大道後,臨時改行成都道及香港仔新海傍公路,以配合介乎湖北街與香港仔舊大街間之一段香港仔大道臨時封閉,為期六個月。 1973年9月9日:因黃竹坑一帶交通擠塞導致班次失常,不再繞經赤柱炮臺,縮短回赤柱村以穩定班次;16線則告復辦。
本人已查閱貴公司的 私隱政策和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並同意貴公司使用本人於此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本人已查閱貴公司的 私隱政策 和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 ,並同意貴公司使用本人於此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淺水灣道73號位於淺水灣淺水灣道73號(中原樓市片區:淺水灣)。
儘管我們盡一切努力確保準確性,但Property Properties Limited不承擔由於任何錯誤,不準確性或遺漏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2020專業物業有限公司-地產代理牌照(公司)牌照編號C 。 )位於香港香港島南區淺水灣淺水灣道109號,毗鄰淺水灣泳灘,為集小型住宅區、俱樂部、酒店式公寓、商場和露臺餐廳所組成的建築物。 項目當中包括一座購物商場及4座豪華住宅大樓,共分兩大部分,建築費約3億港元。
淺水灣道73號: 大廈資料:Overbays
影灣園由關吳黃建築師事務所(1991年分拆為關黃建築師有限公司及吳享洪建築師有限公司)屢獲建築設計獎項的董事吳享洪建築師擔綱設計,外形以旗幟抽象化地轉化而成,故此向海一邊為弧線形雙層外牆設計,令所有單位均座擁海景。 4幢樓宇平排而立,高度不同,整體外形呈階梯形狀,由左至右,由高至低,正好與背後的山勢互相呼應,相映成趣。 而向海的一面外牆更刻意設計成波浪形,以襯託淺水灣的不規則海岸線,而建築師亦把這種曲線帶進會所的中庭內及樓梯內,形成一個富動感的立體空間。 其建築物中空的造型設計,使到大廈外觀具透視感,也能夠將背後的山景帶上淺水灣,也令這幢建築物成為香港地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