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要注意切勿把膠鏟頭浸泡在熱油中過久,以免產品損壞或加速老化。 全部樣本都有標示耐熱或最高可用溫度,由180℃至260℃,結果5款樣本的表現未如理想,其中1款浸入熱油1分鐘內,已即時熱熔變形,未能符合其標示可承受最高溫度220℃;2款於測試後出現輕微變形、1款出現起泡情況,另1款則輕微變色。 矽膠鑊鏟消委會2025 矽膠鑊鏟消委會 煮食時,消費者應避免養成將膠鏟放在熱鍋中的習慣,以免損壞或加速老化產品。 測試項目包括鏟頭塑膠部分的耐熱程度,並參考較嚴謹及全面的歐洲有關與食物接觸物料EU10/2011的測試方法進行食物安全測試,檢測各樣本的雜質、初級芳香胺、尼龍單體己內酰胺,以及己二胺的釋出量。
- 有該校家長向本報「爆料」,指其就讀小三的女兒在課室內無故遭到兩名男同學從後箍頸,並嘗試「強吻」。
- 膠鑊鏟試驗最高評分的是「IKEA 365+ HJALTE 不銹鋼/黑色」,總評獲4.5星,售$24.9;評分最低的意美廚樣本售$68。
- 消費者提醒選購及使用膠鑊鏟時,應避免長時間接觸熱油、酸性或含酒精食物,或置於煮食器皿內與食物一同加熱;如需油炸或在加熱過程中長時間攪拌食物,應選用木製、竹製或其他適用的廚具。
- 有3款樣本檢出己內酰胺,含量由6至 9mg/kg,符合歐洲標準的要求(15mg/kg),接觸尼龍單體己內酰胺或己二胺可能會刺激皮膚、眼睛及呼吸系統。
- 測試方法是將各樣本浸泡於於100°C的10%乙醇4小時3次,然後檢測樣本浸泡第3次時溶於乙醇的雜質釋出量。
此外,消委會以3種模擬食物包括酸、酒及油膩食物,進行雜質釋出量的測試。 釋出的雜質如添加劑(穩定劑、着色劑等)、降解物等,攝入後可能有健康風險。 最後,消委會指出,膠鑊鏟遇高溫可能會熱熔及變形,與食物接觸時亦可釋出不同的化學物質;相反木或竹鑊鏟屬於天然物料,亦相對較塑膠環保,但使用時要留意清洗和要保持乾爽,以免受潮發黴。
矽膠鑊鏟消委會: 釋出的雜質或影響肝腎甚或致癌
消委會建議消費者「直接付款授權書」上填上「每次付款上限」及設立時限,如授權書上沒有這一項,客戶可在空白處註明。 矽膠鑊鏟消委會 消委會印證了消費者經驗並諮詢香港測量師學會及發展商,歸納他們的建議,為買樓人士提供收樓時驗樓應注意的事項,有系統地檢查新居,保障消費者權益。 類固醇眼藥水本身有良好的消炎作用,而剛接受過眼科手術的人,亦需要類固醇眼藥水以防細菌入侵。
- 此外,部分初級芳香胺有潛在令人類患癌的風險,或可透過廚具、食物包裝等遷移至食物,因此歐洲標準乃不可檢出。
- 因此,消費者應避免將膠鑊鏟長時間接觸熱油、酸性或含酒精的食物,不宜置於煮食器皿內與食物加熱。
- 惟消費者委員會(消委會)近日測試17款中式膠鑊鏟,發現其中1款未達標示的耐熱溫度,鑊鏟頭浸入200℃的花生油1分鐘內已熱熔變形,恐釋出具毒性雜質並轉移到食物,攝入後或會影響健康。
- 消委會指,香港現時只得《 消費品安全條例 》監管廚具,而外國卻有特定的發規廚具的化學物質上限,因此建議參考外地的法例及引進至本港。
- 喺內地工作不斷嘅阿嬌,最近終於有時間放假,仲喺社交網站上載多張去美國洛杉磯旅行嘅靚相,不過就有網民認為阿嬌已經好靚,根本唔需要用美顏濾鏡。
現時樓價高企,買樓人士在收樓時更要額外謹慎,確保樓宇沒有問題。 使用金屬鑊鏟煮食,很易令易潔鑊有刮痕,所以想易潔鑊更耐用,除了膠鑊鏟亦可考慮用木製鑊鏟或竹鑊鏟。 木製或竹製的鑊鏟也可製成不利的邊角,於翻炒餸菜時也不易刮損易潔鑊的塗層。 最近有網民上載一張疑似溶掉一角的膠鑊鏟/尼龍鑊鏟圖片,指家中工人姐姐經常將膠鑊鏟放入鑊一齊煮,導致膠鑊鏟溶了。 矽膠鑊鏟消委會 矽膠鑊鏟消委會 現年44歲嘅陳鍵鋒(Sammul)當年斯文靚仔及身材高大,風靡萬千少女,更被封為「少女殺手」。
矽膠鑊鏟消委會: 樣本雜質釋出量超出歐洲的標準規限:
消委會又指出,以膠鑊鏟烹煮、翻炒或攪拌食物,在加熱情況下除可釋出未完全聚合的尼龍單體外(如鑊鏟是尼龍製),還可釋出其他雜質,例如添加劑(如穩定劑、着色劑等)、降解物等,並轉移至烹調中的食物,攝入後恐有健康風險。 其中經模擬接觸酸性食物測試,「意美廚」的雜質釋出量最高,超出歐洲標準限值11倍,其次為「Tefal」及「Chef’s Favor」。 雖然餘下8款樣本的釋出量均低於歐洲的標準規限,但當中「Suncraft」尼龍中式鑊鏟及「Rossetti」樣本的釋出量均接近標準規限,值得關注。
而模擬接觸油膩食物的測試結果顯示,除「JMJ」樣本不能抵受部分高溫條件而未能完成測試外,其餘樣本的雜質釋出量均低於歐洲標準要求。 消委會提醒膠鑊鏟在高溫下會釋出過量雜質和化學物,攝進身體,會影響肝腎甚或致癌。 因此,消費者應避免將膠鑊鏟長時間接觸熱油、酸性或含酒精的食物,不宜置於煮食器皿內與食物加熱。
矽膠鑊鏟消委會: 網民笑言無知 熱炒宜用木製非膠製
消委會經常有廚具用品測試,提醒消費者精明選購貨品,以往測試包括廚師刀、膠鑊鏟及易潔鑊等。 發現貴價的廚具用品不一定比平價的好用,平價的效能亦非沒有質量保証。 消委會找來3位評審員測試各款易潔鑊的煮食表現,他們在電磁爐上以易潔鑊煎蛋及煎班戟,再根據有否出現「黐底」及煮出來的食物外觀,評估易潔鑊的煮食表現。 消委會測試的25款易潔鑊中,包括12款屬傳統淨色PTFE塗層、9款石紋/顆粒紋塗層、2款淨色陶瓷塗層,以及2款網紋/蜂巢紋塗層,售價介乎70元至2,388元。 測試項目包括化學物釋出量測試、熱力均勻度、傳熱速度、耐用程度及手柄燙手程度。
矽膠鑊鏟消委會: 樣本初級芳香胺超出歐洲標準規限:
LD205膠鑊鏟樣本,鏟頭浸入熱油後1分鐘內,已熱熔變形,與其標示的耐熱溫度220°C不符。 消委會指,木或竹鑊鏟屬於天然物料,亦相對較塑膠環保,但使用時要留意清洗和要保持乾爽,以免受潮發黴。 而消費者選購及使用膠鑊鏟時,應應細閱標籤資料,瞭解產品的耐熱溫度及保養方法;並檢視鑊鏟表面是否光滑平整、邊緣是否鋒利或有尖角,並留意鑊鏟的重量及面積等能否配合家中的易潔鑊。 檢出的PAA超出歐洲標準規限,含量由0.02至最高9.7mg/kg, 當 中 「意美廚」所檢出的PAA最高。 鋒利耐用的廚師刀必備廚具,消委會曾測試13款多用途廚師刀,10款屬不銹鋼刀(售$188至$2480),3款屬陶瓷刀(售$219至$1299)。
矽膠鑊鏟消委會: 使用木、竹鑊鏟注意事項
消委會測試17款中式膠鑊鏟,發現5款樣本檢出初級芳香胺含量超標,初級芳香胺被國際癌病研究組織(I A R C)定為可能 令人類患癌的物質(2B級別),或可透過廚具、食物包裝等遷移至食物,長期攝入或有潛在的健康風險。 另外「Gastro Max」及「Suncraft」尼龍中式鑊鏟樣本,於測試後出現輕微變形,但仍可使用。 膠鑊鏟、木/竹鑊鏟、不鏽鋼鑊鏟、 矽膠鏟優劣大檢閱,如何保養各式鑊鏟,幫助延長鑊鏟壽命? 當中膠鑊鏟的安全備受關注,消委會發表膠鑊鏟試驗報告,測試17款中式膠鑊鏟,IKEA售$24.9的膠鍋鏟性價比最高。 矽膠鑊鏟消委會2025 另外,「意美廚」一款膠鑊鏟遇高溫會起「水泡」;Daiso一款膠鑊鏟則變色。
矽膠鑊鏟消委會: 選擇和應用矽膠廚具的安全要點
為協助消費者詳細瞭解自動轉帳事宜,消委會普查了十六間銀行,發現各銀行的安排和收費有不同。 例如,自動轉帳因帳戶存款不足被拒的收費最低為七十元,最高為一百元。 驗樓的項目包括:門匙、電器、門、窗戶及窗臺、露臺、牆、地板、天花、廚房、洗手間、水龍頭及喉管、電力裝置、電話及天線等。 消費者委員會四月號的「選擇」月刊指出,長期濫用這類眼藥水後果嚴重,可能會導致青光眼和白內障,甚至會失明。 測試方法是將各樣本浸泡於於100°C的10%乙醇4小時3次,然後檢測樣本浸泡第3次時溶於乙醇的雜質釋出量。 矽膠鑊鏟消委會 測試方法是將各樣本浸泡於100°C的3%醋酸4小時3次,然後檢測樣本浸泡第3次時溶於醋酸的雜質釋出量。
矽膠鑊鏟消委會: 樣本驗出初級芳香胺 有潛在患癌風險
結果發現最高評分的是「IKEA 365+ 矽膠鑊鏟消委會2025 HJALTE 不銹鋼/黑色」,總評獲4.5星,售$24.9;評分最低的意美廚樣本售$68。 售價最高的為Circulon Elite樣本$99,卻被檢出致癌物「初級芳香胺」或可遷移至食物中,不符合歐洲標準要求。 所以其實不論膠鑊鏟或尼龍鑊鏟皆有機會熱溶變形,如果真的需油炸或在加熱過程中長時間攪拌食物,最好是選用木製、竹製或其他適用的廚具。 檢測結果亦顯示,逾半樣本用於烹煮酸性食物,以及三款在烹煮含酒精食物時釋出的雜質量超出歐洲標準規限。
矽膠鑊鏟消委會: 消費券2023|IKEA宜家10款高CP廚房神器 小市民實用推介$12.9起
另有五款樣本檢出有潛在令人類患癌風險的「初級芳香胺」,或可遷移至食物中,不符合歐洲標準要求。 矽膠鑊鏟消委會2025 當中雜質釋出量最高超標達11倍的樣本,同時檢出初級芳香胺含量高達9.7mg/kg。 消委會測試市面17款中式膠鑊鏟,樣本的售價約介乎$12至$99,均有標示耐熱或最高可用溫度,由180°C至260°C不等。
矽膠鑊鏟消委會: 最高瀏覽
當需要油炸或在加熱過程中長時間攪拌食物時,應選用木製、竹製或其他合宜的廚具。 假如消費者選擇膠製鑊鏟時,可留意以下5點並進行保養,以免食過多化學物質。 測試樣本包括17款中式膠鑊鏟,每個大約售價介乎12元至99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