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兩者拍的片子不需要放很大,只是小畫幅的印放,應該說沒什麼大的區別,135在一尺二以下的放大片子中應當都有不俗的表現。 無論是名牌還是非名牌相機鏡頭,達不到標準不是你的拍攝問題就是衝放的問題;但放了大片,兩者就有區別了:一是相片的分辨率;二是相片的色彩還原。 4A、4B只有連閃線的插座,而海鷗4B-1則增加閃光燈插座,使用閃光燈要方便許多。 相比之下4A只有連閃線的插座,在使用閃光燈時就會感到手腳不夠用了。 海鷗4A是6×6的構圖,好像和哈蘇一樣,是一個新的領域。
- 七十年代末,海鷗DF系列產品不僅成爲國內最受歡迎的135單反相機,同時實現了向海外的出口。
- 1988 年 1 月 30 日,上海海鷗照相機公司成立。
- 1968年,設計生產了DF-A、DF-B、DF-AB型相機,及f500/5.6的長焦距定焦鏡頭,以滿足不同領域對照相機的需要。
- 海鷗DF-1有銀色和黑色鍍鉻版本,其中黑色鍍鉻版本又叫黑克魯米,在使用體驗上要高於傳統工藝。
- 由於大量零部件需要手工加工,最終導致紅旗20相機的成本高達數萬元,並且完全無法實現批量生產。
- 匯聚了包括50名博士、碩士在內的衆多具有多年開發經驗的專業人才,涵蓋機械設計、光學設計、電子硬件設計、軟件系統、圖像技術開發等行業。
企業匯聚了包括衆多博士、碩士在內的衆多具有多年開發經驗的專業人才,涵蓋機械、光學、電子硬件、軟件系統、圖像技術開發等領域,形成了國內頗具實力的數碼相機和智能影像研發能力。 海鷗照相機 1963年,該廠生產的相機90%是上海牌4型雙鏡頭反光照相機(即方鏡箱照相機)。 這也是中國第一款出口的相機,以德國羅萊弗萊克斯(Rolleiflex)雙反相機爲原型,1963年底開始批量生產,1964年出口中東地區。 上海照相機廠同樣是中國最早一批照相機生產廠之一,前身爲上海相機試製小組。 在今天,上海海鷗照相機廠仍然是國內照相機行業的領軍企業。
海鷗照相機: 中國勸談促和遭冷遇?烏外長:中國應該明白烏不可能做出領土讓步
1959年全年試製成的新產品有59-Ⅰ型35mm框式取景照相機、上照一分廠的三腳架、S-Ⅱ型小型曝光表、上照二分廠的201型、202型120摺疊式照相機。 1958年全年共試製成:58-Ⅰ型、58-Ⅱ型35mm小型照相機兩種,58-Ⅲ型120摺疊式照相機、58-Ⅳ型120雙鏡頭反光照相機及S-Ⅰ型小型曝光表。 關於海鷗鏡頭,就不要說了,50mm的鏡頭竟然能讓我在調焦的時候擰成兩半…70~200對焦不準… 《影事溯源》那些與相機有關的往事 旅法攝影家吳鋼先生,30年來潛心於研究攝影發展歷史,發表過許多介紹攝影發明家和古典攝影器材的文章,更於2000年組織策劃了法國攝影…
而這次試製成功,也爲上海照相機廠奠定了基礎,後來那個鼎鼎大名的品牌 —— 海鷗,正是上海廠改組而來。 2012年,伊士曼柯達公司申請破產保護,這一膠捲巨頭的破產爲膠片時代畫上了句號。 此時的國內相機市場,成了兩隻鳥紛爭的天下,主要表現在海鷗喫技術老本,而鳳凰走市場化路線,但他們的產品都是小打小鬧的外形變化多端,在技術創新上,兩家相機廠都沒有大的作爲,這一時期明顯跟不上時代的腳步了。 江西光學儀器總廠雖然起步較晚,但部分上海照相機工業的技術和人才到江西的支援,讓其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在中國相機工業中佔據着不可代替的地位。 1964年,上海照相機廠在決定進行產品出口後,註冊了“海鷗”商標。 在海鷗誕生之後,著名的海鷗4系120雙反相機也應運而生。
海鷗照相機: 海鷗相機回收價格
這是因爲B門腳沒有處在調速盤曲線A區(控制槽)內,而被調速盤壓住的緣故。 修理時,只須把調速盤壓圈旋下,取掉調速盤,用適當的工具將B門扳起一點,再裝好調速盤,使B門腳處於曲線A區的正常位置,然後將快門速度放到B門上,用手指均勻地壓住盤身周圍,調試數次即可。 檢修方法是:如主彈簧鬆弛,可用小鉗子把它拉緊一點繼續使用;如小鉤簧脫落,可用小鑷子把它整理好掛上。 要是彈簧已經摺斷,最好找同規格的細鋼絲自己繞一隻。 但對於正方型的構圖很多人不適應,我個人認爲方型構圖魅力獨特,嚴肅而不失大方。 但方型構圖的線條比例、色彩的搭配是非常講究的,否則畫面便會失衡。
- 即使國內廠商海鷗拿到了一部分低端的傳感器,由於缺乏數碼機的製造經驗,生產的低端數碼相機系列也喪失了成本優勢,銷量慘淡。
- 和徠卡3b一樣,上海58-I有兩個取景器,一個用於取景,一個用於對焦。
- 由於市場的喪失,生產成本進一步受到限制,同時日本和歐洲的光學制造巨鱷以數倍於海鷗相機的價格收購中國的稀土材料,海鷗相機的鑭系玻璃生產線停止運行。
- 由於產能等原因,這兩款產品一度供不應求,但局面沒能持續多久。
- 海鷗數碼照相機採用單分子膜自組裝技術,不影響光線的通過,比普通塗層鍍膜透光性好,同時還可以增加玻璃表面的機械強度。
- 即使是早期產品,做工也很結實,不愧爲後來大爲流行的海鷗系列相機的開頭。
- 如果它們不準的程度不一樣,可按前述方法分別調整;如果它們不準的程度一樣,即經過取景框毛玻璃和底片窗口上觀察,無限遠處或其他同一距離上的景物都清晰,而所攝的照片卻很模糊,這就說明:故障的部位不是在兩個鏡頭上。
- 其中1/20秒以下的快門速度由機身前方的慢門調節盤控制,而中、高速、B門由頂蓋的獨立快門控制。
使用國產老雙反相機時最爲頭痛的是取景器的“黑暗”,不僅不好調焦還相當的費眼睛,尤其是對上了年齡的人十分不便。 要拍一張好照片除了要鏡頭好、光線好、技術好以外就是能否進行十分的精細的調焦,這也是十分重要的。 要想調好必須先要看好,要“看好”當然就得有好的取景器和調焦系統。 海鷗4B-1相機的聚焦屏相比較其他的雙反相機要亮得許多,又加上有了裂像,因此在調焦時也就會方便許多。 而現如今的海鷗照相機總廠廠房,早已因爲企業發展、舊廠房房產開發,變爲住宅區域,但作爲現代著名照相機工業遺產,它實實在在地見證了新中國成立前後、改革開放前後我國照相機產業的起落興衰,具有重要的歷史與文物價值。 海鷗曾走過輝煌的歷程,是中國民族工業的驕傲,億萬人心中的自豪。
海鷗照相機: 海鷗照相機4A一20741216現在價值多少錢
記得那是 1979 年,拿着海鷗 DF 單反相機在公共場所拍照總會引來注目。 海鷗DF-2:爲DF-1的改進版本,增加了機內測光系統。 對焦屏採用了微棱加裂像形式,光圈值在對焦屏上也能觀察。
海鷗照相機: 海鷗相機東風相機
在國內,雖然相機仍是奢侈品,不過4型的價格是工人一個多月工資,爲更多人接受。 “到4型出來以後,接着有4A型、4B型、4C型,特別是4B型出來之後,80塊錢一架,應該說相當便宜。 海鷗照相機 海鷗照相機2025 “那時候,上海300萬人口,玩相機的最多隻有3000人。 ”和相機打了一輩子交道的林家瑞告訴網易財經,五六十年代,能玩得起相機的是極少數人,即使玩也是“窮玩”。 林師傅受父親影響,從小喜歡相機,退休後在上海最大的星光攝影器材城開了一家二手中古相機店。
海鷗照相機: 最便宜的中畫幅相機 – 海鷗4B
中央電影工作會議下達研製高級照相機的指示,由上海照相機廠和上海照相機二廠分別承擔東風-20型(代號6920)和紅旗-20型照相機。 經過3年的銳意進取,海鷗組建了上海研究院和深圳研發中心,形成了國家最具實力的數碼相機研發隊伍。 匯聚了包括50名博士、碩士在內的衆多具有多年開發經驗的專業人才,涵蓋機械設計、光學設計、電子硬件設計、軟件系統、圖像技術開發等行業。 海鷗組建了上海研究所和深圳研發中心,成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
海鷗照相機: 海鷗 DF-2 膠片相機評測
到了1988年前後,終於以FX-3爲藍本成功試製了DC303型135單反相機。 爲了迎合廣大攝影愛好者的需要,在1992年之後推出的DC303K等機型更換爲更流行的PK卡口。 同時,鳳凰還加大了205相機的型號延伸,爲中低端消費者保留了選擇。 海鷗照相機 海鷗4系就像一粒火種,在中國大地上四處開花,其標準化、規模化的生產模式,以及簡單可靠的經典結構,足以稱得上國產相機的里程碑作品。 直至今天,海鷗4系雙反相機仍然深受國內攝影愛好者、器材收藏家的追捧。 4系120雙反相機有4A,4B,4C等幾個大型號,每個大型號又包含了若干小型號。
海鷗照相機: 海鷗數碼相機報價
當時我覺得很奇怪,因爲這是我第一次看到4A103A爲編號前綴的海鷗雙反。 相機鏡頭由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設計,加工任務由吳良材眼鏡公司吳高峯負責,他們沒有專業的設備,也是利用磨眼鏡的設備,手工打造出第一隻 50mmF3.5 鏡頭,去外灘試拍,一次成功。 該相機於1973年我國生產的第一架仿德國萊卡M3型平視取景照相機,定名爲“紅旗20”。 照相機配套鏡頭有標準鏡頭(f50mm/F1.4),廣角鏡頭(f35mm/F1.4),中焦鏡頭(f90mm/F2),三款配套鏡頭均爲高素質的頂級鏡頭。
海鷗照相機: 海鷗照相機飛向世界
之前玩過海鷗4b和福倫達的戰前bessa,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都出掉回血了。 最近買了改裝過天塞鏡頭的海鷗4a之後,又買來了5卷120膠捲。 於是我拿着這4卷又買了一臺相機,就是現在手裏的海鷗203。
海鷗照相機: 海鷗照相機的使用說明
雖然現在海鷗相機廠依舊存在,但真正屬於海鷗的時代開始在1958年。 這是指在轉動調焦鈕時,調焦鈕本身好象輪子打滑一樣,不能帶動導板架和鏡頭作伸縮運動的一種毛病。 這種毛病,除了照相機內部的主軸折斷外,一般都是因爲調焦軸上的螺帽已經鬆動的緣故。
海鷗照相機: 海鷗4A拆解-清洗鏡頭
這款名爲DC-33的產品只具備約30萬像素的分辨率。 在此之後,海鷗照相機廠也曾嘗試生產了若干數碼相機,但都未得到普及。 2010年,海鷗照相機廠發佈了《海鷗照相機品牌重塑構想》一文,重新喚起了不少攝影愛好者的關注。
海鷗照相機廠原是以傳統照相機制造爲基礎的製造企業,歷經近半個世紀的發展,現已逐步完成轉型、遷移,留下廢棄廠房一棟。 現實是,當時的中國照相機工業總體技術水平還很落後,沒有高純度的光學玻璃,沒有合格的、精度較高的金屬材料,沒有高精密度的機牀設備,光憑一股熱情,怎麼能生產出世界一流的產品呢? 負責快門設計的孫晶璋內心質疑,可面對這一無理的要求,也只能用點小聰明矇混過關。 他的辦法是,在1/1000秒時,快門的最大通光口徑從鏡頭的最大光圈f/2.8縮到F4,這時大於F4的幾檔就不能用,但最高1/1000秒的快門速度是達到了,用孫晶璋的話說,是總算“將江青糊弄過去了”。 1998年,海鷗照相機廠成功試製了國內第一臺數碼相機。
海鷗照相機: 海鷗4A:最佳性價比的120膠片雙反相機資料及樣片
索尼a6400屬於a6300增強版本,自動對焦速度提升到0.02s,新增實時眼部對焦(實時眼部AF)與實時追蹤功能,最高ISO可達到32000,擁有180°可翻轉觸控對焦液晶屏。 不過在我出生的那個年代,對於一個普通的工薪家庭來說,這筆斥巨資買來的相機還是記錄下了很多自己小時候的影像了,雖然設備有價但是回憶和記錄是無價的。 開始時一個月裝了一臺,此後則分別以每月50臺、100臺、300臺、700臺、1000臺的五種批量投入生產,並不斷完善設計、工藝、工裝和生產組織。 讓老媽從老房子翻出來,包裝盒已經慘不忍睹了,說明書也沒有了,不過老媽說應該還藏在某個地方。 打開後還是熟悉的味道,對,有味道,應該是皮套的味道。
海鷗照相機: 中國女明星征戰紐約時裝週誰贏了
即使國內廠商海鷗拿到了一部分低端的傳感器,由於缺乏數碼機的製造經驗,生產的低端數碼相機系列也喪失了成本優勢,銷量慘淡。 九十年代末,海鷗照相機廠曾因資金問題一度瀕臨破產。 1981年,索尼公司發明了世界第一架不用感光膠片的電子靜物照相機“馬維卡”,分辨率僅僅爲27.9萬像素。
海鷗照相機: 海鷗 DF-300E 綜述
其前身是上海照相機廠在五年前以祿來Rolleiflex(1930)爲藍本試製的仿製機。 而這次試製成功,也爲上海照相機廠奠定了基礎,後來那個鼎鼎大名的品牌——海鷗,正是上海廠改組而來。 雖然膠片相機電子化是攝影技術上的一大進步,但隨着時間流逝,這類電子化相機因元器件老化而出現功能失常,這種漸現的衰老跡象說明電子產品先天不足,而全機械的海鷗 DF-1 相機卻彰顯了持久耐用、老當益壯的品質。 海鷗4A型針對的是專業市場,而海鷗4B針對的就是普通民用市場,4B的主要改變在於過片方式的不同,4B通過旋轉過片,快門單獨上弦,後背有兩個計數窗,一個記錄拍攝66畫幅時張數,一個記錄拍攝645畫幅時的張數。 而66和645畫幅的切換是通過片倉的遮擋板來實現的。 早期4B機型的閃光插口在右上角,且鏡頭下標註的是“上海照相機廠”,中期4B閃光插孔在右下角且鏡頭下標註“中國上海”。
海鷗照相機: 攝影史上的建築歷史有何意義?媒介對攝影的影響是什麼?
1970年,完成了DF鏡頭克服眩光問題的技術攻關項目。 由於當時國外不允許以地名作爲產品商標,而將上海牌改爲海鷗牌。 1965年,正式試製並獲得國家機械工業部審覈通過,當時邀請了公安部、中國情報研究所、新華社上海分社、上海第一醫學院等單位,試用DF相機並進行實拍分析。
海鷗照相機: 海鷗牌國產照相機(照相機—–復興民族相機工業)
上海202型是201的升級版本,202在原先201的基礎上加入了自拍功能,這也是我國第一臺帶有自拍功能的120相機,201原先的羊皮皮腔也改用了塑料材質。 除此之外,202可以從機頂刻字分爲粗字細字兩個版本。 海鷗202型相機與上海202區別只在於標識不同,且海鷗202僅僅試製,並未投產。 如果海鷗4A型照相機發生不能捲動膠片的現象,其修理原則和海鷗4型照相機差不多;至於海鷗4B、4C兩型照相機,因都沒有自動停片裝置,一般不會產生這種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