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團隊建議簡化入住流程,取締臨時收容所,在政府發出清拆令時同步作出人口凍結,登記住戶身份,代替「無家可歸」證明讓合資格住戶入住中轉屋。 石籬中轉屋清拆 石籬中轉屋受影響住戶陳女士表示,曾居於梨木樹鐵皮屋的寮屋區,後來因要清拆而入住石籬中轉屋,目前已在該處居住8年,但在政府的安置方案中仍未獲編配公屋。 她坦言「我已經(經歷)拆過一次屋,現在又要再拆多一次,都無法上公屋」。
運輸及房屋局今(26日)向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初步評估329個住戶受影響,分別可直接安置到公屋單位、提前在清空日期前獲配公屋單位,或安置入住屯門寶田中轉房屋,所有人均獲發搬遷津貼。 石籬中轉屋清拆 對於政府認為中轉屋需求下降,團體認為仍有擴展市區中轉屋需求,以協助有迫切住屋需要的市民;又建議政府改善入住流程,同時將具申請公屋資格的家暴受害者,亦列為中轉屋入住對象。 石籬中轉屋居民關注組表示,過去大半年,受影響住戶透過不同途徑,表示對搬遷至寶田中轉屋的不滿。 但遺憾重建安排未有聽取居民的意見,居民更於2022年的首天收到房屋署通知提早半年安排入住寶田,心情大受打擊及感到不安。 政府早於《2020施政報告》中提出,於2022年底前清拆石籬中轉房屋,以作公營房屋發展用途,預計可於2028年提供約1600個單位,惟有受影響居民因未獲原區安置,感到不滿。
石籬中轉屋清拆: 清拆石籬中轉屋|71戶跨區遷屯門中轉屋 關注組質疑房署欠公允
申請人可獲最多三次位於現居屋邨或同一個公屋申請地區內新建或經翻新單位房屋的編配安排,取代試驗計劃期間只容許在同一個區議會分區內的選擇。 根據2021 葵青區議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文件顯示,葵青區內(30 年樓齡以上)的舊屋邨之空置單位一共有 164個,其中空置1-2 年單位有25 個,空置逾2 年者有24 石籬中轉屋清拆2025 個。 不過,以葵青區的數據推算,各區應存在一定數量的舊屋邨空置單位,可供未來中轉房屋用途。 房屋署又稱如個別住戶具有健康或社會因素的特殊理由,會按現行機制轉介予社會福利署尋求協助,社署會為每宗個案進行評估,並為合資格人士向房屋署推薦「體恤安置」申請,以提早獲配公屋。
把地區選擇擴大至同一個公屋申請地區,即市區、擴展市區、新界及離島,可給予申請者更妥善的家庭支援。 石籬中轉房屋由第十座及第十一座兩座大廈組成,合共有1,928個單位,於1960年代建成時原為公屋,後來分別於1999年及1997年改建為中轉房屋。 石籬中轉屋樓齡近60多年,保養情況堪憂,石屎剝落問題嚴重,在過去五年間,當局每年平均花費約300萬元維修保養。 除了民主黨一度控制石籬區內兩個區議會議席外,更由於曾任黨主席的李永達,曾在1985年至1994年間出任本邨的區議員以及區域市政局議員,故此李永達在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於石籬邨兩個選區的票站共獲得超過3600張選票。 在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石籬南選區區議員,民主黨成員兼支聯會常委梁國華爭取連任,但最後敗於親建制派政黨新民黨成員吳家超,令泛民主派在石籬邨損失一席,不過該席已在201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成功奪回。
石籬中轉屋清拆: 居民搬遷後衍生各種難處
市區最後一個中轉屋——石籬中轉屋將於明年前清拆,香港中文大學博羣社區研究計劃學生團隊(研究團隊)今日發布研究結果,關注石籬中轉屋居民去向和未來中轉屋發展。 受影響的中轉屋居民表示,理解為公眾利益清拆石籬中轉屋,以改建成公屋,但認為不應以此為由,減低他們原有的生活質素,並且認為政府應參考其他清拆安置政策,對居民作原區公屋安置安排。 同時,研究團隊指石籬中轉屋清拆後,香港將不再有市區中轉屋單位可用作收留因緊急事故而無家可歸的人士,建議政府(一)善用各區閒置公屋單位及土地,在各區設置中轉屋;(二)改善入住流程,減少對面臨緊急事故基層人士入住中轉屋的障礙;及(三)將具申請公屋資格的家暴受害者列為服務對象。 政府明年年底前將清空葵青石籬中轉屋所有住戶作清拆重建為公共房屋,意味今後再也沒有位於市區的中轉屋。 有研究團隊指出,即將面對清拆的住戶選擇少,相關做法並不理想,或會對他們造成二次傷害,亦有九成受訪居民對搬遷至寶田中轉屋表示不滿。 有見及此,研究團隊建議政府考慮公眾利益建設公屋同時,亦應酌情安排受影響人士入住原區其他空置公屋,協助他們維持現有的社區網絡及生活質素。
- 團體建議,政府應運用各區舊公屋作即時永久安置,同時需以不偏不倚公平原則,幫助所有原石籬中轉屋居民獲編配公屋。
- 所有家庭成員均年屆70歲或以上的公屋寬敞戶調遷至面積合適的單位後可享全免租金,並同時將計劃優化,以及擴大涵蓋範圍至更多年屆70歲或以上的住戶。
- 石籬擴展區的5座(高低座分開計算爲7座)樓宇於1985至89年間落成,包括今日的石籬(一)邨石寧樓、石秀樓、石俊樓、石逸樓及石興樓。
- 加上保存社區網絡的原則,團隊要求政府安排為數不多的石籬中轉屋居民入住原區公屋。
- 2000年中期,由於公屋供應比以前供應較多和穩定,所以中轉房屋需求下降,中轉屋出現過剩情況,當局無意興建新的中轉房屋。
- 但遺憾重建安排未有聽取居民的意見,居民更於2022年的首天收到房屋署通知提早半年安排入住寶田,心情大受打擊及感到不安。
- 房屋署於二○一五年進行的全面結構勘察結果顯示,除非進行大規模的結構修葺和鞏固工程,否則該兩座大廈不能持續使用至二○二二年以後,因此在此後繼續保留石籬中轉房屋並不符合成本效益。
- 申請人可獲最多三次位於現居屋邨或同一個公屋申請地區內新建或經翻新單位房屋的編配安排,取代試驗計劃期間只容許在同一個區議會分區內的選擇。
研究團隊表示,香港需要有市區和擴展市區中轉屋,協助有迫切住屋需要的市民,在原來的地區暫住。 為增加各區的中轉屋供應,建議在不適合興建公屋的閒置土地興建組合屋,及把因沒有人揀選而長期空置的舊公屋單位改為中轉屋用途。 石籬中轉屋居民關注組不滿清拆安置措施,有居民更為此而向高等法庭提出司法覆核。 不過,由於近日房屋署發出「遷出通知書」,一眾受影響住戶代表昨到政府總部請願,促請房署停止催逼居民搬入寶田,應待法庭司法覆核申請的回覆。 雖然林紹輝對重建安排態度正面,但他強調區內人口不斷增加,康體設施卻「有少無多,無一個整體合乎標準嘅公園」。 他舉例指,位於石籬邨與安蔭邨之間的9H地皮原定用作社區康體用途,但在政府覓地建屋的主旋律中,該用地最終在2009年轉為興建一幢41層高的單幢式公屋,區內的人口持續上升,但居民可享用的康樂設施卻隨與人口呈反比。
石籬中轉屋清拆: 申請人可獲最多3次編配安排
石籬中轉屋受影響住戶之一陳女士表示,曾居於梨木樹鐵皮屋的寮屋區2年,後來因要清拆而入住石籬中轉屋,目前已居住8年,但在政府的安置方案中仍未獲編配公屋,或只能搬遷至寶田中轉屋。 雖然不介意政府清拆石籬中轉屋以增加房屋供應,但認為政府並未有正視居民搬入寶田中轉屋後面對的困難,現時是因公眾利益而被迫清拆,卻沒有與面對同樣情況的市民一樣,獲得一視同仁的合理安置補償。 香港中文大學博羣社區研究計劃學生團隊在調查後發現,有94.4%居民不滿意遷往寶田中轉屋的安置方案;亦有66.7%居民不滿意政府提供的單身或二人家庭津貼補償方案;而對於民間建議的安置方案,有82.3%居民接受運用全港各區舊公屋,作為即時永久安置居所。 至2020年11月,政府在施政報告中正式宣佈,將在2022年12月拆卸重建石籬中轉房屋第10及11座,並於2020年12月8日起給予爲期兩年的遷出期,可於2028年完成重建,共設2座高43層(不包括4層基座及1層避火層)樓宇,將提供2,600單位。
石籬中轉屋清拆: 香港中文大學博羣社區研究計劃學生團隊
他們解釋,同樣為公眾利益而被清拆的情況,例如市區重建的租戶及寮屋的清拆戶只要合乎輪候公屋資格,即有機會獲派公屋,認為中轉屋居民的安置補償應一視同仁。 政府於《2020施政報告》中,計劃於年底前清拆逾50年樓齡的石籬中轉屋,在原址興建公營房屋。 約330戶中轉屋住戶需遷出,約79戶居民需被迫遷入偏遠的屯門寶田中轉房屋。
石籬中轉屋清拆: 單位面積超過25平方米被界定為寬敞戶
消息指,房委會擬於2022年清拆石籬邨中轉房屋,包括第10座及第11座,涉逾1900個單位,目前統計僅3成單位有人居住,共578個單位。 石籬中轉屋清拆 石籬中轉屋清拆 石籬中轉房屋由第十座及第十一座兩座大廈組成,合共有1 928個單位,於一九六○年代建成時原為公屋,後來分別於一九九九年及一九九七年改建為中轉房屋。 石籬中轉屋清拆 房屋署於二○一五年進行的全面結構勘察結果顯示,除非進行大規模的結構修葺和鞏固工程,否則該兩座大廈不能持續使用至二○二二年以後,因此在此後繼續保留石籬中轉房屋並不符合成本效益。
石籬中轉屋清拆: 石籬中轉屋將清拆 居民促停止迫遷
臨時居住人士如核實為「無家可歸」,且符合其他相關資格,可申請入住新界中轉房屋。 研究團隊則認為仍有擴展市區中轉屋需求,例如協助一些具有迫切住屋需要的市民。 研究團隊建議政府能從公屋閒置單位及恰當的閒置士地入手,使全港各區都有中轉屋作原區或鄰區安置。 同時,他們建議政府改善入住流程,讓有正面臨緊急事故基層人士,能盡快入住中轉屋及把家暴受害者納入成為中轉屋入住對象,讓他們有能力遷出不適切環境。 研究團隊建議新增具公屋資格的家暴受害者為中轉屋入住對象,條件為由臨牀心理學家評估及推薦/有醫生或法醫發出的醫療報告,證明受害者曾受肢體暴力或由家暴個案社工協助轉介中轉屋申請。
石籬中轉屋清拆: 香港中文大學與龍崗區開展經貿科技教育交流 聚焦醫療衞生領域 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所有符合資格的受影響住戶均可獲發放『住戶搬遷津貼』以協助他們支付部分搬遷費用。 此外,符合安置資格的一人和二人住戶可選擇領取單身人士津貼/二人家庭津貼,以代替接受公屋或中轉房屋的安置。 今日的小組委員會會議亦通過將單身人士津貼/二人家庭津貼分別調升至79,310元及96,180元。 對於政府認為中轉屋需求下降,日後本港不再有市區中轉屋,團體認為仍有擴展市區中轉屋需求,以協助有迫切住屋需要的市民;又建議政府改善入住流程,減少面臨緊急事故基層人士入住中轉屋的障礙;同時將具申請公屋資格的家暴受害者亦列為中轉屋入住對象。
石籬中轉屋清拆: 重建
受影響住戶希望當局關注他們的需求,故發起貼揮春行動,並於石籬中轉屋樓下舉起諷刺「政府不願處理幾十戶居民安置」及象徵「齊齊上公屋」的揮春,續到房署重建組的辦公室門外貼上。 由於興建的永久建築物需時,以及需要安置臨時房屋區的居民,當局首先於1996年暫時把原本拆卸重建的石籬(二)邨第10座和第11座、葵盛東邨第12座改裝為中轉房屋,即石籬中轉房屋及葵盛中轉房屋。 石籬中轉屋清拆2025 1990年代,臨時房屋區開始陸續清拆,而香港政府亦於1997年訂下了在2000年年底之前清拆所有臨時房屋區的目標。 另一名住戶則是居於石籬中轉屋8年的陳小姐,她在搬到石籬中轉屋前居於梨木樹鐵皮屋的寮屋,但因石籬中轉屋又清拆在即,變相令她需要一搬再搬,「我已經拆過一次屋,現在又要再拆多一次,都無法上公屋」。 她認為這樣對居民的精神和精力上都造成不同影響,「本身我做服務性行業,工時已經比較長,依家又要多三個鐘路程來回工作地,交通費用同時間都需要多咗」,她希望能獲得一視同仁的合理安置補償。
石籬中轉屋清拆: 入住須通過「無家可歸評審」
現時香港有兩所中轉屋:位於葵涌的石籬中轉屋和屯門的寶田中轉屋,乃讓因天災、人禍或政府執法行動而無家可歸,同時又符合公屋申請資格的人士在輪候公屋期間入住的公營過渡性房屋。 政府計劃明年底前清拆超過50 年樓齡的石籬中轉屋,在原址興建公屋,約 330 戶中轉屋住戶須遷出,部分居民將被遠遷入寶田中轉屋。 香港房屋委員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今日(8日)公佈石籬中轉房屋的遷置安排,預計的2022年12月清空中轉屋重建,房委會將為現時約330戶(約590人)提供「提前配屋計劃」,居民可提早一年上公屋;而未能能獲派公屋的居民,將獲安置入住屯門寶田中轉房屋。
石籬中轉屋清拆: 清拆石籬中轉屋|九成受訪者不滿須遷寶田 團體冀可原區公屋安置
現時在第三類別,未有安置到公屋的79戶中轉屋居民,因在石籬中轉屋清拆前未達配展階段,故要入住屯門寶田中轉房屋。 研究團隊提出,政府僅提出兩個方案予他們,分別是安置於屯門寶田中轉房屋或選擇領取單身人士/二人家庭津貼,後者更需要取消公屋輪候資格兩年,變相延遲他們上公屋的時間。 石籬中轉屋清拆 據房委會公佈的遷置安排,如居民符合現行申請公屋和中轉房屋清拆資格準則,可根據「提前配屋計劃」提前最多12個月在清空日期前獲編配公屋。 所有符合資格的受影響住戶,將能按住戶人數獲發為數10,270元至30,600元不等的「住戶搬遷津貼」;而符合安置資格的一人和二人住戶可選擇領取單身人士津貼/二人家庭津貼,以代替接受公屋或中轉房屋安排,為數分別為79,310元及96,180元。 按照房委會現行政策,受影響的石籬中轉房屋居民,如他們符合現行申請公屋和中轉房屋清拆資格準則,可根據『提前配屋計劃』提前最多12個月在清空日期前獲編配公屋。
其中石籬中轉房屋將於今年年底清空,料可於2028年提供1,600個單位,容納4,600人。 重建後的石梨街公營房屋將興建兩座住宅樓宇,每座樓連地下停車場及住宅大堂,共樓高51層,中間將設停車場及綠化平臺,周邊將擬建幼稚園、安老院舍、社會福利署綜閤家庭服務中心及地區長者中心等。 為應付中轉房屋的需求,當局決定興建規模較大的新式多層中轉房屋,即是屯門的寶田中轉房屋(今寶田邨)及天水圍的天恩中轉房屋(今天恩邨1-4座),分別於2000年及2001年落成。 與組件中轉房屋比較,多層中轉房屋樓層較多(樓高28層)及提供較多單位(每層單位36個,寶田邨第九座除外),外型亦由長形改為十字形。 然而,與一般公屋比較,單位面積較細小,而且廁所非常狹窄,大部分公屋輪候者皆不會優先考慮此類型單位。 今日(30日)是年廿八,石籬中轉屋居民趁過年前舉行貼揮春活動,又步行到房屋署辦事處貼上標語。
石籬中轉屋清拆: 臨時安置政策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今早召開會議,討論美東邨及白田邨4座公屋重建計劃以及石籬中轉屋路向,消息指當中美東邨和白田邨重建計劃已獲通過。 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小組委員會)在今日(十二月八日)的會議上通過石籬中轉房屋的遷置及相關安排。 兩選區的劃分原以石排街爲界,但在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新石籬選區則納入石排街以北的石安樓及石泰樓兩座,即整個石籬(一)邨及石籬(二)邨的石華樓及石佳樓與石籬坑寮屋區,原選區中位於青山公路-葵涌段旁的私人屋苑嘉翠園則納入華麗選區;而現時石籬選區則包括石籬(二)邨全部樓宇以及石籬中轉房屋。 石籬中轉屋清拆2025 而在2007年的選舉劃界中,石籬中轉房屋的第11座獲劃入私樓爲主的大白田選區,而石籬選區納入數幢私人樓宇,在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則改回原狀。 屋邨內分別有三間超級市場位於石籬一邨石秀樓、石籬(一期)商場及石籬(二期)商場。 石籬中轉屋清拆2025 而附近的大白田街、和宜合道及大隴街私人住宅區,亦提供不少零售及食肆,服務石籬邨居民。
)是香港新界葵青區上葵涌兩個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之一(另一個爲寧峯苑),位於梨貝街對上的山坡上,項目編號爲TW24。 原爲石籬邨內其中一個籃球場,毗鄰石籬邨石興樓,共有兩座樓宇,在1999年落成。 ,又譯石梨邨),是香港新界葵青區上葵涌石籬的一個公共屋邨,原於1966年起落成入夥,於1985年起陸續重建,項目編號爲TW17RR(石歡樓則爲TW34)。 天恩中轉房屋一期在2002年竣工後被空置,並曾經改作「沙士」醫護人士隔離宿舍,及後全邨改為公屋單位出租;而二期早在地基工程完成時,由中轉房屋更改圖則為附帶和諧式小型單位的非標準設計大廈。
4名受影響住戶代表昨早到政府總部外,拉起橫額,寫有「檢視過時政策,要求妥善安置」字樣,並朗讀訴求。 石籬中轉屋居民關注組表示,安置措施對第3類住戶並不合理,居民跨區搬至寶田的安排屬「降級」,擔心搬遷至新界將令工作及生活成本大增,要求直接編配公屋。 香港中文大學博羣社區研究計劃學生團隊,向目前居住石籬中轉屋而又無法獲得編配公屋的受影響住戶進行訪問。
石籬中轉屋清拆: 香港中文大學與龍崗區開展經貿科技教育交流 聚焦醫療衞生領域 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Chinese version only)
2023年1月16日,隨著石籬中轉房屋於當天起永久封閉,第二至六型徙置大廈亦從此成爲歷史,而屋邨歷時37年的重建工程亦將告結束。 由於原1960年代落成的石籬(一)邨用地,在重建後大多劃爲休憩或公共用地(包括今日的石排街公園、慈幼葉漢千禧小學及石籬商場一期),只有石安樓及石泰樓是在舊邨原址重建而成,因此令石籬擴展區的樓宇成爲現時石籬(一)邨的大多數樓宇。 在今日的會議上,小組委員會通過維持現行寬敞戶政策、寬敞戶標準及「優先處理寬敞戶」界限。 房委會指有些申請者要求編配至子女所居住屋邨的單位,但有關屋邨並非位於申請者所居住的同一個區議會分區內。
至於那些在『提前配屋計劃』下仍未能在清空日期前到達公屋編配階段的受影響住戶,在清拆時將獲安置入住屯門寶田中轉房屋。 研究團隊指出,在為公眾利益強制清拆的前提下,不應再視石籬中轉屋居民為普通的公屋輪候人士。 同是因公眾利益而需被強制遷離原有居所,受市區重建影響的租戶或未來的市區寮屋清拆戶,只要本身符合資格,都有機會獲公屋安置,唯獨石籬中轉屋居民不獲同等待遇。 加上保存社區網絡的原則,團隊要求政府安排為數不多的石籬中轉屋居民入住原區公屋。
雖然她不介意政府清拆石籬中轉屋以增加房屋供應,但認為政府並未有正視居民搬入寶田中轉屋後,所面對的困難。 原本政府決定把所有徙置大廈全部清拆,石籬邨第四型徙廈第10座和第11座也包括在內,計劃名爲石籬邨5、6期。 及後,該等大廈亦在地下加裝大門鐵閘,亦是在東頭邨第22座清拆後,成爲全港僅存居住徙置大廈的公共屋邨。 香港中文大學博羣社區研究計劃學生團隊(下稱研究團隊)於今年1月至7月期間進行對中轉房屋的研究,並以文獻回顧、問卷調查及與個別受訪者進行深入訪談瞭解相關項目。
石籬中轉屋清拆: 單位面積超過25平方米被界定為寬敞戶
舊石籬邨第1座旁,面向青山道處,有一依山而建的遊樂場,名爲石籬探奇遊樂場(俗稱“三層公園”)。 遊樂場由美國藝術家史靈卓(Paul Selinger)設計,並獲英皇御準香港賽馬會特別捐款15萬港元興建,於1969年落成,以其特別的雕塑藝術設計聞名,其新穎設計在當時屬於亞洲獨有。 自1950年代起,不少難民在今石籬邨一帶築寮屋農舍定居,該地原被稱爲石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