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部份政府廉租屋邨的樓宇均沒有中文名字,只有座號;且疑因「十三不祥」,座數較多的舊式政府廉租屋邨(長沙灣邨、黃大仙上邨及山谷道邨)均不設第13座,在第12座後直跳第14座,而新式政府廉租屋邨則沒有此情況出現。 高超道邨更設有「第1A座」,座號設有英文字母後綴,在香港公共房屋當中罕見,而作為住宅用途的更絕無僅有。 公共廁所設在大廈中間突出的部份,日後出現的第三型徙置大廈設計也參照於此,但徙置大廈設天台學校,政府廉租屋則沒有。 ),是香港政府於1962年至1973年推行的建屋計劃,由工務司署設計及建築,建成後由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負責管理。 至1973年,政府廉租屋歸入新成立的房委會管理,並與所有前屋建會廉租屋邨,以及日後房委會興建的屋邨統一劃為「甲類屋邨」。
由於石硤尾健康院的位置並不方便,深水埗區議會在2010年1月通過了一項動議,促請政府抓緊石硤尾邨第6期重建的機遇,進行重置石硤尾健康院計劃。 為使上述3塊地臺用地的設計佈局更符合效益,建議把該等用地由「住宅(甲類)」地帶及「政府、機構或社區」地帶改劃為「住宅(甲類)1」地帶,以便把有關用地合併,並規定須在該「住宅(甲類)1」地帶內興建一間政府診所。 白田邨第10期重建地盤 考慮到南面的毗連綠化山丘(主水平基準上約80米)能發揮視覺調劑的功能,亦會在有關用地施加主水平基準上80米/110米的梯級式建築物高度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美禧樓及美柏樓乃是全港最後兩座按照「整體重建計劃」興建而落成的大廈。 項目亦會提供福利設施,包括日間社區康復中心、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分處等。
白田邨第10期重建地盤: 重建期間的工程圖片
由於屆時蘇屋邨第二期的新單位將會落成,屆時房屋委員會會用作安置受提前清拆影響的住戶,整個重建計劃亦可提前兩年半完成,即由2025年年中提前至2023年上半年。 至於第1、2、3及12座,以及白田商場,則會按照原定計劃,在2014年或者之前率先清拆。 重新興建計劃各階段完成後,房屋委員會將會於2018年至2023年在原地興建約共5,650個單位,比較重新興建前增加約2,150個單位。 發言人表示,為到受到影響的租戶的清拆安排詳情預計將會於2015年公佈,房屋署會盡量讓受到影響的租戶遷往鄰近或者其所選擇的地區的公共屋邨單位。 房委會於二○一二年宣佈重建深水埗白田邨較舊的部分,包括第1、2、3、9、10、11、12和13座,以及白田商場。
- 直至2021年1月26日,房委會才為9-11座居民揀樓的次序進行攪珠,並預計於2月尾起進行揀樓,但揀樓日期最後略為延遲至3月1日才開始。
-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第2期樓宇採用非標準設計,但部份1及2房大型單位重新使用了新和諧一型構件,連同第5期成為最後一批附帶和諧式設計單位的大廈。
- 房屋署已在2018年4月收回所有商舖,並於2019年2月拆卸。
- 第2期重建成兩幢40層十字型的非標準設計大廈出租公屋,於2012年中入夥。
- 重新興建計劃各階段完成後,房屋委員會將會於2018年至2023年在原地興建約共5,650個單位,比較重新興建前增加約2,150個單位。
- 第3期重建計劃,原擬興建兩座分別8和12層公屋大樓及平臺,但最終修訂至1幢12層高的出租公屋大廈,位於平臺之上,平臺設社區服務中心、商舖、平臺花園等。
下邨部份1973年開始進行重建,重建工程包括拆卸11幢徙廈重建新樓宇,及改建18幢徙置大廈,並重新編配樓宇座號,以第七型徙置大廈設計的新樓宇於1979至1983年入夥。 現在的第19及20座興建於原本的徙廈第3至6座位置,於1979年7月至9月落成;而第21至24座則建於原來徙廈第11至13座位置,於1979年4月至1982年9月落成。 上述樓宇用作安置大坑東邨第7至9座及同邨徙廈第7至10座重建的住戶。
白田邨第10期重建地盤: 政府廉租屋邨列表
2013年政府撥款一億元在區內興建社區重點項目,西九新動力副主席沈少雄區議員,3月向深水埗區議會提交了興建藝術中心的意見書,計劃在石硤尾美荷樓對出興建集「排練場地、展覽廳及商舖」於一身的藝術中心,聲言要為西九文化區培養觀眾。 其後被報章揭發其中一份「支持」計劃的「深水埗文藝協會有限公司」公眾人士意見書,內容與沈少雄的建議幾乎一模一樣,該公司董事竟然有5人是區議員,分別為郭振華、陳鏡秋等。 公司更發出9,000份問卷,最終只成功收回約100份,當中只有60人支持建文化藝術中心,但聲稱計劃有6成居民支持的「民意」。
1996年10月港英政府下最後的一個雙十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於學生時代用菲林傻瓜機拍攝的石硤尾邨美荷樓,大廈的兩翼之間掛上了樓高數層的青天白日旗。 第5期重建成4幢公屋,分別為美益樓、美賢樓、美笙樓及美盛樓,於2012年中入夥。 4幢40至41層高Y字型的非標準設計大廈,近2,500個單位。
白田邨第10期重建地盤: 社區設施
房委會自2005年開始,透過全面結構勘察計劃為樓齡接近或超過40年的公共屋邨進行詳細勘察,以確定樓宇結構安全,並評估持續保存該些樓宇所需的修葺方案和其成本效益。 第一輪勘察計劃已於2018年結束,當中包括42個公共屋邨。 第二輪勘察計劃已展開,除確保經第一輪勘察計劃評估的公共屋邨仍然結構安全及修葺符合成本效益外,亦會為未被納入第一輪勘察計劃,但其樓齡會於2018年至2032年間滿40年的公共屋邨進行首次全面結構勘察,以確定結構安全及修葺符合成本效益。
白田邨第10期重建地盤: 興建
同年5月,時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表示白田邨維修成本高昂,並不符合經濟成本效益,故全面最後考慮拆卸重建。 第3期重建計劃,原擬興建兩座分別8和12層公屋大樓及平臺,但最終修訂至1幢12層高的出租公屋大廈,位於平臺之上,平臺設社區服務中心、商舖、平臺花園等。 該樓宇名為美葵樓,共提供240個公屋單位,已於2019年3月4日開始入夥,並首次出現12間可間三睡房,備有兩浴室的構件式非標準設計出租公屋單位,首創出租公屋單位有條件設主人套房的先河。
白田邨第10期重建地盤: 公共屋邨食水含鉛超標事件
其中2棟公屋之間設有平臺連接,平臺層有休憩空間和小型公園,平臺亦設住宅大堂,並預留了天橋口作連接日後第20座重建後的新平臺。 第二期重建計劃最低幾層的間色模仿原址第一型徙置大廈,由周餘石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由領先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 另服務設施大樓7樓將會用作重置因白田邨清拆而搬遷的小型公共圖書館,命名為石硤尾公共圖書館。 2012年4月,房屋委員會宣佈於2013年起將會分三期清拆及重新興建白田邨(第七型徙置大廈部份,為香港首個七型徙置大廈重建項目),重新興建後可以提供5,650個單位。 於2016年將會拆卸白田商場(由於居民反對而延至2019年拆卸),至2021年拆卸餘下的9、10、11及13座,合共有3,500個單位。 屆時,居民可以選擇搬遷到新落成的石硤尾邨二期及五期單位,或牛頭角下邨一期單位。
白田邨第10期重建地盤: 香港深水埗區公共屋邨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13樓(12/F)設有特式大單位,單位大小是兩個標準單位合併而成的。 而第21座及第24座的一樓(G/F)設有分別有兩間幼稚園及一間自修室,其餘是地下層單位,這些單位可不經大堂直接從側門按密碼進入到達。 白田邨第10期重建地盤2025 白田邨第10期重建地盤2025 4座樓高13層(12/F,不包括天台),12樓(11/F)及13樓(12/F)沒有升降機直達;21座2樓(1/F)沒有升降機直達,22,23座三樓(2/F)沒有升降機直達,可經由21座地下乘升降機前往。
白田邨第10期重建地盤: 政府廉租屋
徙置大廈(第41座美荷樓除外)於2007年6月20日拆卸後,第二及五期重建工地已在2009年4月19日展開地基工程,於2012年5月入夥,並接收部份2012年蘇屋邨重建二期及2013年至2014年白田邨舊邨受重建影響的租戶。 除了確保所有樓宇的整體結構均屬安全,房委會會繼續推行各種計劃及措施,維持和改善樓宇狀況,為居民提供安全適切的居住環境。 這些工作包括藉屋邨改善計劃翻新大廈外牆及公共地方,以及提升邨內設施;經全方位維修計劃主動為邨民檢查室內設施,並作出適當跟進。 此外,還有日常家居維修服務、提供無障礙通道、升降機現代化工程等,讓住戶有一個長幼傷健共融的社區。 同時,房委會亦會清拆石籬中轉房屋作公營房屋用途,目標在明年12月清空。 如獲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放寬規劃限制,項目預計可提供約1,600個單位。
白田邨第10期重建地盤: 白田邨 泥土樣本有惡菌 地盤恐播類鼻疽
在今日的聯席會議上,委員通過向繳付十足市值租金並以定期租約租賃的合資格商戶發放特惠津貼,金額相等於正式公佈清拆相關安排當日時,於租約內所訂明的每月淨租金的15倍。 他們亦可獲機會參與侷限性投標,以租用房委會轄下街市的檔位,中標者在新租約下可獲三個月免租期。 若合資格商戶放棄參與侷限性投標,會獲發放一筆過替代津貼133,000元。
白田邨第10期重建地盤: 公共交通
此外,此期設有商舖及小型街市,此期對面的石硤尾商場街市部份檔戶爭取重置街市,惟由於此期的街市太小,只有11檔,未能完全安置所有檔戶。 範圍包括窩仔街與石硤尾街交界處以南的土地涵蓋2個「住宅(甲類)」地帶和一個「政府、機構或社區」地帶。 改建的18幢徙置大廈當中,有10幢H型第一型徙置大廈拆除中間廁樓,令兩翼成為獨立的樓宇,涉及徙廈第1、2、14、16至22座,改建後的20座樓宇重新編號由15至18座及25至40座。 只有較後興建的第24、25及29座(後來的第8、9及14座)採用單幢式設計,當中第29座為全邨唯一的第二型徙置大廈。 至於白田邨第九、第十和第十一座受影響約1 460個住戶,白田邨第七和八期的2 030個公屋單位預期於二○一九年底入夥,足以讓他們全部遷置入住。
白田邨第10期重建地盤: 清拆民生集中地 變地方角力
各樓宇目標清拆日期分別為:美東邨美東樓及美寶樓為二○二○年十一月;白田邨第九、第十及第十一座為二○二○年四月,第十三座為二○二一年一月。 隨着今日宣佈的清拆行動,房委會給予各清拆項目受影響租戶的通知期將分別為39個月、32個月及41個月。 衞生防護中心又交代深水埗區的爆發情況,指今年至今,深水埗區共錄得23宗類鼻疽菌個案,其中20宗個案在8月或之後發現,相關病人都不在該地盤工作,亦無人進入過地盤或在地盤附近。 「白田邨9、10、11、13座重建關注組」 由此成立,在區議會及地區爭取民意保留12座至最後一期重建工程。
白田邨第10期重建地盤: 源頭未明 議員憂地下水污染
於1975年2月落成,是繼美東邨美東樓後全港次批竣工之第七型徙置大廈,同樣採用一字形露臺開口。 此外,此兩座屬毗鄰13-17座之擴展部分,由同一承建商興建,但此兩座並不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混凝土強度均合乎標準。 2022年10月,深水埗區爆發類鼻疽疫情,其中此邨第十期地盤有10名工人曾受感染,而泥土樣本亦驗出類鼻疽桿菌。 白田邨第10期重建地盤2025 2019年1月,無綫電視節目《東張西望》揭發白田邨麗田樓有一住戶在深夜長期發出敲擊聲響的噪音,嚴重滋擾附近居民超過1000日。 白田邨第10期重建地盤2025 興建白田邨的主要目的是當年為了重建石硤尾、大坑東及李鄭屋這三個最舊的徙置區而興建的,於1969年落成的第4至6座由徙置事務處管理,稱為白田徙置區,俗稱「白田新區」。
白田邨第10期重建地盤: 社區設施
民主黨表示,原定今晚舉辦春茗晚宴,但酒樓在下午通知,指有突發工程而無法提供場地,春茗晚宴無法如期舉行。 白田邨第10期重建地盤2025 白田邨第10期重建地盤 羅健熙說,社會各方都應思考,為何會這麼巧合、為何會有這樣的氣氛、這樣的氣氛對社會有甚麼益處。 醫務衞生局表示,「口罩令」明日起延長14日,至下月8日。 政府刊憲,就強制在公共交通工具、港鐵、指明處所及指明公眾地方佩戴口罩的規定,將繼續有效至下月8日。 五十年代的中華民國「雙十」國慶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石硤尾徙置區41座(後改稱美荷樓)掛上孫中山與蔣介石的巨型畫像。 臺灣電視臺在民國68年(1979年)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報道香港民間慶祝中華民國「雙十」國慶的情景,在一些地區,熱鬧情景堪比過年。
第二輪勘察計劃涵蓋的公共屋邨一共有71個,預計於2032年前分階段完成。 初步估計重建後兩個屋邨可合共提供共約5,000個單位,現時西環邨約有600個住戶,馬頭圍邨則有2,000多戶,兩條屋邨重建後的供應都接近倍增。 「石硤尾邨重建計劃第三、六及七期」簡介(附件一)(文件編號:67/18) 白田邨第10期重建地盤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白田邨第10期重建地盤: 公共屋邨食水含鉛超標事件
1954年4月,政府設立徙置專員一職,「徙置事務緊急小組委員會」建議政府設立基金以興建多層徙置大廈,並成立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 同年6月,成立徙置事務處,首8座工字型的第一型徙置大廈(A-H座,後改稱10至13、35至41座)由聯合國捐款建造。 白田邨第10期重建地盤2025 除了房委會的重建項目,在政府協調和推動下,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與市區重建局合作的大坑西邨重建項目亦已獲行政會議批准。 如獲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放寬規劃限制,按計劃的構思,重建後的大坑西邨可提供約3,300個單位,較現時1,600個單位增加約一倍;其中約1,300個單位會用作重置現有住戶,餘下約2,000個單位則由市建局發展港人首次置業單位。 項目不但釋放了珍貴的市區土地潛力,增加房屋供應,亦為居民改善他們的居所設施。
白田邨第10期重建地盤: 公共交通
本屆政府一直持之以恆開拓土地,竭力增加房屋供應,同時,房屋委員會亦積極引進科技,提升效率,令項目盡快落成。 除了由政府提供土地建屋,房委會亦會在切實可行的情況下,考慮有序地重建個別屋邨,釋放土地潛力,增加長遠供應。 為紀念石硤尾邨歷史,美益樓地下設有展覽廊,內設展板及互動遊戲,介紹石硤尾邨的歷史及屋邨生活的演變,對出亦保留了重建前的紅磚屏風。 美益樓及美賢樓以粉紅色間花為主調,而美笙樓及美盛樓以橙黃色為主調,低層的間色模仿原址第1型徙置大廈,由周餘石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由領先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承建商為瑞安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