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介紹的奧運站屋苑帝柏海灣,除了項目基座設有大型商場,距離港鐵站也最近,是奧運站一帶享有最佳地利的屋苑。 朋友會在第一座揀一個中層單位,整個屋苑七座中,第一座的南面及東南面也有另一座及海灣花園遮擋著,這一座可說是最好的了,除了合乎玄空法則,剛巧也是最遠離墳場的一座。 在這單位選樓層也有技巧,就是不可以太高,以不高於前方海灣花園為大原則,就很合乎這個元運的局勢。 前兩天有朋友發短訊給我,問我環宇海灣好不好,他想買一個單位自住,因為八百多呎也要差不多九百萬,對他來說是一個重大投資,所以想好小心處理,就找我問問意見。 荃灣區地運之前已略略題及,所以今次只以環宇海灣一樓盤為本文重心,看看這個樓盤如何了。
惟由於街市屬於私人經營,在經歷管理公司交替及營運模式的轉變,海濱街市的規模在過去20年間不斷萎縮。 易承聰又指,雖然小巴公司已增加班次,但在繁忙時間居民亦未必能即時上車,需要輪候一至兩班車。 此外,麗城花園附近只得兩間小學,他擔心若人口增加,學額將不足應付。
海灣花園好住: 海灣花園 屋苑
然而,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大部分小商戶撤離,令購物商場開始出現大量凋空的情況。 1999年,入境事務處轄下的荃灣五個分處,包括婚姻登記處、生死登記處等,由荃灣運輸大樓遷往海灣花園購物商場,令商場一度熱鬧起來,但各政府機關於數年後因政府欲善用資源而關閉。 不過興建商廈的計劃擱置時,發展商已於1988年把海濱花園賣散給小業主,無法劏地保住商廈的地皮。 翻查海濱花園的大廈公契,契上寫明︰「發展商在適當的情況下,經權衡後,毋須經小業主的同意,也有權直接入紙申請附屬公契發展商廈」。
- 海濱節舉辦的目的是為了慶祝海濱花園落成,活動從1992年開始舉辦,每年於七月最後的星期日開始一連七日舉行。
- 由於鄰近的海濱廣場即將進行內部翻新工程而關閉,原設於海濱廣場2樓的百佳超級市場已於2013年11月中遷出,並於11月29日進駐海灣花園購物商場第二期地下的舖位。
- 而且坐東向西,在不同的時段會有不同的問題產生,在這個位置上又要扣扣分。
-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海濱節舉辦的目的是為了慶祝海濱花園落成,活動從1992年開始舉辦,每年於七月最後的星期日開始一連七日舉行。 活動中屋苑內商戶需合繳一筆費用作為部分活動經費,亦有部分機構及商戶主辦一系列活動,讓海濱花園居民在繁忙的生活中也能享受與眾同樂的社區生活。 海灣花園好住 現時海濱花園居民一般習慣乘238M或徒步經荃灣公園前往楊屋道街市購物,皆因食材價格較便宜和齊全。 海濱街市在經歷多年變遷後現只餘下一條「上」字形的走廊,設有少量店舖售賣小食、蔬菜、肉類、鮮花及祭祀用品。
海灣花園好住: 政府稱已做好交通評估
有見及此,海灣花園業主委員會已於2016年1月7日召開特別業主大會並通過更換升降機決議。 有關工程由通力電梯承辦,涉及費用約2千萬元,其中每戶須分期集資。 更換升降機工程於2017年展開並預計於翌年下半年完成。 海灣花園於2樓平臺設有住客會所,並毗連私人泳池,會所內設置舞蹈室及各種健身器材;3樓平臺則設有網球場、壁球場及卡拉OK室。 管理公司由2009年開始逐步為海濱花園所有大廈入口加設智能卡辨識系統,住客只需持有所居住大廈的智能卡,輕觸大閘旁的智能卡感應器便可進入。 但第一期所有大廈仍因為保安問題,住客需輸入正確密碼打開第一對大閘後方能使用智能卡打開第二對大閘。
果然,新世界在1993年把商場賣給自己的附屬公司,並加入附屬公契,再次寫明商場的擁有人可以利用剩餘地積比率再發展。 2007年,屋宇署批准在海濱廣場上蓋加建樓高24層、總樓面面積近25萬呎的商廈。 海灣花園好住 倘若商廈最終建成,估計景觀最受影響是第1、2、17、18、21以及22座。 海濱花園在規劃之時已將D平臺基座的2層空間預留作為街市之用,由於屋苑位置較遠離荃灣市中心,設立街市原意是供海濱花園居民在不離開屋苑時亦能自給自足。
海灣花園好住: 風水大師‧揀風水樓
為免影響居民出入,屋苑業委會於4月11日召開業主大會後同意重開已完成檢查的舊升降機,早前肇禍的2座舊升降機則繼續圍封直至完成更換為止。 但好景不常,舊升降機於4月15日重開後至4月17日早上便再發生事故,第1座的3號升降機於42樓接載1名住客時不降反升,升降機停在42與43樓之間,並間歇亮起超載警告燈。 最終該住客被困15分鐘後被救出,屋苑各大廈的舊升降機則再次停用。 《海濱通訊》為海濱花園管理層與海濱花園居民溝通的媒介。 《海濱通訊》為一份以雜誌形式印製,免費派發予海濱花園居民閱讀的雙月刊,由海濱通訊編輯委員會設計,並由荃灣區議會海濱選區前議員鄒秉恬擔任主編。 海灣花園好住 《海濱通訊》中會刊登屋苑過去兩個月所發生的屋苑大小資訊、過去活動的活動花絮、商戶廣告等,亦設有專欄供讀者投稿表達意見。
海灣花園好住: 按揭計算機
荃灣區的荃灣西@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2,810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25,481人。 主要街道包括楊屋道(荃灣西段)、永順街(荃灣西段)。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海之戀,環宇海灣,爵悅庭,映日灣,全.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41,250,年齡中位數為 39.9歲。
海灣花園好住: 屯門及東湧區流轉率(2020年)
原規劃中海濱街市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乾貨區,售賣家禽類及雜貨等;下層則為濕貨區,主要售賣魚類。 街市亦設有卸貨區於下層街市背後的D停車場中,兩層街市以巴士總站旁的樓梯以及卸貨區的升降機連接。 海濱街市原設有多個入口,部分入口與平臺連接,方便居民前往購物,其中由巴士總站通往平臺的主要通道亦與街市共用部分空間。
海灣花園好住: 升降機維修期間失控撞穿機槽頂
寶豐路是連接山上兩幅用地的行車路,為配合未來的新增人口,政府擬擴闊寶豐路行車道。 不過,荃灣區議員易承聰指,即使擴闊寶豐路的路段,但車輛最終亦要駛至麗城花園一帶,將會再加重負擔。 Gardens by the bay 位在臺東市,提供 WiFi(免費)。 住客可以使用免費自行車租借服務、共用休息室和露臺。 系統預設評語排序依據為:發出評語日期、相關程度高,並可能包含但不只限於:您使用的語言、包含文字內容的評語、非匿名評語。 發表內容需適合全球用戶閱讀 請勿嘗試以各種語言的特殊寫法表達褻瀆的字詞,任何涉及仇恨言論、歧視性言詞、威脅、色情、暴力或鼓吹非法行為之言論都是不允許的。
海灣花園好住: 海灣花園 筍盤推介
環繞「豐景園」,還有在2004年落成的「海典軒」、2002年落成的「嘉悅半島」及2000年落成的「南浪海灣」,令該區形成了一個新社區羣。 我們參觀的放盤位於「豐景園」三座高層2室,是一個實用346呎的單位,業主叫價500萬元,呎價14,450元。 海濱花園前身是德士古(現稱加德士)石油公司的油庫。 油庫於1983年遷往青衣後,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油庫所在地皮重新劃作住宅發展之用(亦即海濱花園),首批單位於1988年入夥,第二期亦於1990年之前陸續入夥。 海濱花園建有20幢住宅,提供合共5600多個單位;屋苑管理則交由富城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
海灣花園好住: 海灣花園 (民宿)(臺灣臺東市)優惠
美聯梁仲維稱,上述環宇海灣「細3房」單位放盤少,由於中低層單位景觀受前面海灣花園所擋,只能側望海景,故叫價較相宜,最低消費890萬港元;極高層單位則高過海灣花園,享開揚海景,最平叫價1,038萬元。 林恩信表示,上述單位4年前進行全屋翻新,裝修費達約70萬元,加上外望平臺花園,景觀甚開揚。 而買家為一名居於外區的90後上車客,心儀單位廳大房大,又見可節省一大筆裝修費用及時間,見划算遂不惜追價搶盤。
海灣花園好住: 單位座向及景觀
1930 年代,轉售給 YWCA 作為營舍,惟於二戰時被摧毀。 政府在區議會文件中透露,已就擬議私營住宅發展項目技術評估,包括交通影響評估及景觀評估等,預計有關發展不會對周邊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 易承聰對於有關說法非常質疑,擔心只是「空頭支票」,他強調不是完全反對有關住屋計劃,但認為政府必須有全盤規劃,考慮好交通、社區的問題。 海灣花園好住2025 除了塞車問題外,他指麗城花園交通工具的負載量已接近飽和,以巴士為例,即使附近有巴士總站,但在繁忙時間每架巴士都幾乎滿座,乘客需要站在車廂。 雖然他曾向巴士公司反映,但由於該總站較細,故難以增加班次,加上該區的馬路較窄,只能駕駛約10米長的巴士,難以轉成較大型的12米巴士。
海灣花園好住: 政府容許發水形成屏風樓
至於最平的選擇,香港置業奧運站君匯港分行首席高級營業經理梁倩薏接受訪問時表示,帝柏海灣目前放盤量約38夥,最平的兩房單位是3座中層G室,實用面積469方呎,望東北市景及山景,叫價1000萬元。 最平的三房單位放盤是1座中層H室,實用面積592方呎呎,望東北市景,業主開價1250萬元。 帝柏海灣生活配套完善,除了港鐵奧運站外,基座有巴士及小巴總站,提供多條路線往返港島、九龍及新界,交通四通八達。 購物方面,屋苑平臺連接奧海城商場,提供大型超市、銀行、各式食肆、美容院、髮型屋、戲院及時裝店等。
屋苑大廈統一以「大」字形設計,6個單位中有4個可享有開揚海景。 海灣花園共提供822個建築面積分別為600呎、722呎及728呎的住宅單位。 )是一個位於香港荃灣區南部的私人屋苑,環顧藍巴勒海峽。 項目由加德士及新世界發展聯營的荃灣地產有限公司(1982年成立)發展,王董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協興建築及金門建築承建。
而原業主於2017年以約590萬元購入單位,持貨近4年,現易手帳面獲利60萬元,單位僅升值10%。 海灣花園好住 林氏指,若計及約70萬元裝修費等成本,原業主實際上「冇咩錢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