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投票率好唔好2025!(震驚真相)

新民黨:上屆選舉,主席葉劉淑儀和田北辰分別在香港島及新界西高票連任,容海恩則在新民黨與地區組織公民力量結盟後,憑着地腳樁腳的支持於新界東當選,使新民黨在立法會的版圖擴闊至三席。 在翌年的特首選舉中,葉劉淑儀亦有參選,但因提名票不足而未能成為正式候選人。 其後田北辰帶領數名新界西區議員退出新民黨,另組實政圓桌,新民黨在新界西的勢力大幅萎縮。 2019年6月逃犯條例修訂的爭議及市民對政府的不滿開始發酵,最終形成相繼不絕的大遊行及警民衝突。 同時大量政治素人落區,積極進行地區工作,務求阻止建制派自動當選。 今屆選舉,因應政府重劃選區邊界,水圍及帝欣苑從康樂園選區改劃入寶雅選區,大埔頭亦歸於舊墟及太湖選區內。

  • 選前一週,黃毓民針對梁天琦支持遊蕙禎開炮,並稱自己一票不能少,而熱普城系統亦於網上開始對毓民配票給遊蕙禎的耳語進行消毒,甚至開炮攻擊本民前及青年新政。
  • 之後黨內舉行會員特別大會,並通過所有現任議員皆會爭取連任,但黃碧雲的反對票為在場會員的四分之一。
  • 蔣旻正指說法誤導、推卸責任,表示是教協主動聯絡戴耀廷,表明不會參與初選。
  • 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以及港區國安法的影響下,部分以「本土派」自居的人士,於民主派初選中與部分以「抗爭派」自居的候選人結盟,挑戰傳統民主派的溫和路線。
  • 另一邊,港府和各種親政府力量這次也火力全開,在城市裡的各角落,從公共設施、百貨商場外牆,一直到餐廳裡,都貼上巨幅海報提醒選民投票,像是「完善選舉制度 落實愛國者治港」、「為港為己投一票」。

梁志祥繼續以元朗、天水圍及離島鄉郊為責任區,並接收上屆譚耀宗的責任區屯門;陳恆鑌則與上屆一樣,專責荃灣、葵青及離島(東湧、長洲、愉景灣)。 上屆落敗的何君堯則捲土重來,自由黨亦派出元朗區議員周永勤參選,報稱獨立的離島區議員鄺官穩亦參選。 本屆立法會選舉在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57.09%)及地區直選(58.28%)的投票率分別為2012年(第一次加入界別)及2004年以來最高。 地區直選的投票率在下午1時半過後超過2012年選舉,晚上7點半超過2004年選舉的水平;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則於下午1時半起超越2012年選舉水平;其他有競爭的功能組別的投票率也創下了74.33%的新高(最低為2000年選舉的56.5%)。 投票結束後,大部份投票站改為點票站,以點算地方選區的選票。

立法會投票率: 立法會選舉2021 地方選區候選人及功能組別候選人名單

鍾庭耀表示,民研仍會就選舉進行3次電話隨機抽樣調查及4次網上調查,將於11月23日、12月3日及17日發放電話調查結果。 他指在涉及選民投票意向的問題,選項將包括投白票,若有選民受訪時稱會投白票,民調將如實記錄,強調「呢條唔係一條紅線」,「(受訪者)話唔去投票、投白票、有心儀投票對象,我哋都會記錄落嚟」。 11月23日,香港民意研究所發放首輪選舉調查結果,只有34%受訪者表明「肯定會投票」,連同回答「多數會」的,有意欲投票者剛好過半,佔整體受訪者52%,創30年來新低,大不如近年逾8成的投票意欲。

以選舉代理人身份到場的黃之鋒,以及梁國雄和曾健成等人在場示威,最後簡介會舉行不足半小時,因情況混亂而被腰斬。 根據《2017年區議會條例(修訂附表3)令》法案,2019年選舉中以下各區將會增加議席,有關法案經立法會通過。 她還批評是次選舉是一場戲,但任何選舉都是市民表達意見的機會,呼籲市民「用良心投票」,對政府施政及未來發展表態,「被迫噤聲,更要發聲」。 根據香港媒體報道,陳寶瑩斥責林鄭月娥摧毀選舉制度,把原定去年舉行的選舉延期超過一年,期間制度已經變得面目全非。 立法會投票率 截至晚上7時30分,功能界別中,以商界(第三)的投票率最高,達98.26%。 立法會投票率2025 社福界的投票率極低,僅得15.99%;教育、法律、會計、醫療衛生界分別亦只有約25-28%。

立法會投票率: 選舉民意調查

由於,民主派初選共識於新界西派出名單數目為6張,這意味著吳敏兒落敗。 因工黨於來屆立法會選舉將沒有代表出選,繼而在新一屆立法會中失去惟一的議席。 她指,工黨失去議席後,曝光率會減少和較以往缺乏資源,亦無法以質詢政府官員、提出議案的方式直接推動勞工政策,但仍會繼續推動工運。 立法會投票率2025 吳認為不少人寄望工黨的代表可以在議會與工聯會直接抗衡,她慨嘆此畫面在來屆議會不再現。 專業議政議員、衛生服務界初選落選人李國麟表示會服從初選結果,不會參加正式選舉。

  • 最後,陳沛然以5,626票,大比數擊敗得2,249票的黃以謙,為中間派保住醫學界議席。
  • 這位要求匿名的學者解釋說,澳門民主派原本已經是議會中的絶對少數,沒有能力成為關鍵少數,對澳門政府的施政幾乎沒有制衡。
  • 譚凱邦則落選,呼籲支持者於大選轉投另外排名第一至六的出線名單。
  • 但也有種說法認為,這些新人和新團體欠缺選舉經驗,他們參選可能只是陪襯,為選舉造勢,或是借選舉爭取政治經驗和建立政經人脈。
  • 選舉事務處公佈立法會選舉全日臨時累積投票率 ,全港地方選區全日有約135萬人投票,累計投票率30.2%。

建制派方面,民建聯擴大戰線,派出七人參選,其中四人爭取連任,一人接棒,兩人挑戰民主黨現任議員;自由黨欲保住山頂外,亦在衛城再接再厲。 工聯會自回歸後打正旗號涉足中西區,派出上屆於上環落敗,後加入工聯會的呂鴻賓於同區再戰。 民主派方面,民主黨只派出七人,五人爭取連任,兩人挑戰港島聯現任議員。 素人組織西飛力、維協、守護堅城亦派出成員挑戰建制派,加上數名獨立素人,代表民主派出選。 不過經過近一年半政治事件,如國安法生效、民主派47人初選案、選舉制度修改、區議員辭職潮等,民主派在代議政制內的生存空間成疑。

立法會投票率: 初選論壇

與此同時,陸續有多名民主派的候選人先後遇到襲擊,包括仇栩欣、鄺俊宇、梁凱晴、岑子傑、葉子祈、趙家賢、甄霈霖及蔣旻正。 而建制派於多區區議會大敗,當中包括不少具份量的候選人,如身兼行政會議、立法會及區議會的「三料」議員張國鈞、立法會超級區議員周浩鼎、工聯會副理事長麥美娟、身兼全國人大代表的田北辰、南昌北選區爭取連任的鄭泳舜和屯門樂翠選區競逐連任的何君堯。 由於大量建制雙料議員墜馬,令他們循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晉身立法會的機會減少,甚至能否提名2至3人也成問題。 基於東湧一帶人口增加,其他離島人口變動不大之下,最終由兩席民選議席長洲調配一席到東湧新市鎮,引起長洲居民不滿。

立法會投票率: 選民數目變化

港府公佈,截至晚上7時30分,地方選區1,184,829人已投票,投票率26.49%。 選舉事務處已向選民發出投票通知卡,選民只可到投票通知卡上列明的投票站投票。 在投票日當日,選民須帶備香港身份證正本,以及在工作人員指示下短暫拉開口罩,以核對身份。 票站工作人員會使用電子選民登記冊系統平板電腦掃描選民的身份證,然後發出選票。 立法會投票率 投票站會設立兩條隊伍,分別供年滿70歲或以上長者、孕婦、因身體狀況而難以長時間站立排隊的人士使用,以及供一般選民使用。

立法會投票率: 香港電臺

民主派方面,除了梁有方外,其餘現任民主派議員均爭取連任(其中幸福選區的鄒穎恆轉戰碧匯選區),而上屆落敗的民主派候選人中,也有5人捲土重來(麥偉明及李炯轉戰區內其他選區,李庭豐則由九龍城區轉戰本區,李文浩及李俊晞則在原區捲土重來)。 最終民主派於深水埗區奪得23席,而建制派僅得民建聯保着2席,經民聯全軍覆沒,副主席陳偉明以及立法會議員鄭泳舜亦均告落敗。 以總得票計算,民主派取得84,117票,而建制派則取得60,210票。 前立法會議員葉國謙的侄兒民建聯葉傲冬在2008年的補選中勝出後便連任至今,上屆他以七成半得票大勝對手香港關注會成員雷雅儀。 立法會投票率2025 今屆選舉,他以油尖旺區議會主席的身份迎戰於選前數個月才落區,以民主動力名義參選的陳梓維。

立法會投票率: 立法會會議

2017年7月14日,高等法院原訟庭裁定,包括梁國雄在內的4名議員全部宣誓無效,自2016年10月12日起已喪失議員資格。 今屆社民連黨內甄選中決定派出2張地區直選名單,分別推薦DQ4議員之一的梁國雄參選新界東及民陣召集人、沙田區議員岑子傑參選九龍西。 民主黨:上屆選舉,民主黨於五區直選各有一人當選,其中尹兆堅助民主黨重奪失落一屆的新界西議席;「超區」方面涂謹申連任,鄺俊宇更高票當選,首度晉身議會;惟出選批發及零售界的區諾軒落選。 於去年的區議會選舉中,民主黨受惠反修例運動而大勝,尤其在九龍城、觀塘、元朗、葵青數區勢力大增,參選的雙料議員如許智峯、鄺俊宇等皆成功連任,而尹兆堅亦重返區議會。

立法會投票率: 香港島地方選區

上屆未有參選超區的街工,由梁耀忠從新界西轉到此界別競逐連任。 公民黨及新同盟亦分別派出荃灣區議員陳琬琛及大埔區議員關永業出選,關永業參選時,曾聲稱「泛民配票可爭取超區四席」。 立法會投票率 沙田區議員陳國強爭取提名不足而無法入閘,引起部分本土派網民不滿,呼籲一票全投所有泛民主派候選人(即 All in six),以示不滿。 公民黨黨魁梁家傑退位讓賢,改由上屆排名單第二位的民航機師譚文豪排名單首位,自己排名單第二位「抬轎」。

立法會投票率: 立法會選舉結果丨一文看清地區直選、功能界別、選委會界別選舉結果 地方選區30.2%投票率創回歸新低

然而民主派在東區、觀塘、北區、大埔表現理想,而且在深水埗及沙田,更險些取得過半議席,另有9名「傘兵」成功當選。 為爭取搶佔特首選舉選舉委員會區議員所屬組別的117個席位,同時為培訓新人參政,和平佔中發起人戴耀廷提倡風雲計劃,原先寄望以老帶新,由泛民主派元老級人士與新人於不同選區參選,分散建制派選舉資源,奈何反應不佳。 在經歷311補選及1125補選失利後,外界本預期民主派在今屆區選選情嚴峻。 不過自6月的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爆發後,選情也開始變得難以預測,民主派為抗衡建制派,更與本土派聯手發動多場抗爭行動。 今屆選舉,民主派全面出擊,所有選區皆派人參選,為區議會成立來首次。 民調預測民建聯兩張名單都會雙雙當選,公民黨楊嶽橋亦會順利取得一席,其餘名單則捲入混戰當中。

立法會投票率: 當局: 選舉「公平、公正」

到11月8日,有人以「港九新界市民」名義,在《星島日報》和《文匯報》報章頭版刊登廣告,指「暴亂未止」、「選舉須停」,呼籲叫停區議會選舉。 立法會投票率2025 11月初,香港故事成員李宇軒以個人名義邀請英國、加拿大、斯洛伐克等10國的19名外國專家抵港監察2019年區議會選舉以確保選舉能公正進行。 建制派大敗的戰果也令中國政府大感喫驚,儘管在投票前已經得知選情對建制派不利,但沒想過會輸得如此「慘烈」。

立法會投票率: 選舉時衝突

民調於11月中一連4天進行,隨機抽樣以電話訪問838名登記選民,發現投票欲創1991年以來新低,只有52%。 過去8次立法會選舉,以選前約一個月數字比較,投票意欲均高於今次選舉。 當中投票欲最低的是1995年,但當時約63%;而2004年開始,4次立法會選舉,選民投票意欲達80%以上,2016年換屆投票欲約為83%。 自由黨:自由黨派出6人參選,黨主席張宇人參選飲食界、黨魁鍾國斌參選紡織及製衣界、易志明參選航運交通界、梁日昌參選工業一、邵家輝參選批發及零售界;前東區區議員李鎮強則循選委會界別出選。

劉頴匡選擇於歷經多次警民衝突的新城市廣場舉行記者會宣佈參選,認為此處是新界東「最能見證到過去一年的地方」。 她指自己的前立場新聞記者身份令她反思「可以如何做得更多」,於是決定參與議會抗爭。 她指,在《港區國安法》之下,民主派議員應該用盡一切方法與中央政府周旋到底,又認為「只有反抗纔可改變香港宿命」。 民主黨副主席梁翊婷,以及蘇逸恆早前未獲黨批准,以個人身分支持立法會選舉港島東候選人潘焯鴻,及李華明以個人名義支持新思維主席狄志遠參選,遭其他黨員向紀律委員會投訴

澳門選管會今屆大規模DQ民主派參選人,在「無得揀」情況下,被認為是選民投票意欲大幅下降的主因。 其後參加2018年3月香港立法會補選香港島選區,獲民主派成員支持,最終當選。 立法會投票率 民調結構於選舉前期和後期均沒有太大變化,涂謹申及李慧瓊領先其餘對手,李慧瓊名單支持度更一度足夠名單第二位當選。 超區末席則由民建聯周浩鼎、公民黨陳琬琛及民主黨鄺俊宇爭奪。

立法會投票率: 香港島

首次因傳染病疫情(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封關而開設在與中國內地接壤的邊境地區的(主要是深圳與香港的邊境地區的各檢查站)投票站,讓在內地生活的香港選民得以在選舉中投票選舉立法會議員。 在一般投票站方面,將增設特別排隊隊伍(年滿70歲,孕婦、殘疾人士及行動不便人士優先使用)、使用電子選民登記冊系統派發選票(加快派選票流程及防止重覆投票),以及選票在投入票箱時,正面向下及無需對摺選票的注意事項。 此外,所有選民/獲授權代表進入投票站投票,無須使用「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或其他替代措施。

立法會投票率: 民主派初選

選管會宣佈,香港聖公會聖多馬堂投票站因網絡連線不穩定而須暫停投票10分鐘,該投票站的開放時間順延10分鐘至晚上十時四十分。 選管會宣佈,明愛聖若瑟中學投票站因電子選民登記冊系統的電力接駁出現問題而須暫停投票10分鐘,該投票站的開放時間順延10分鐘至晚上十時四十分。 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馮驊表示,今屆立法會選舉的投票及點票過程十分暢順,以及將按照法例,於選舉結束後3個月向特首提交報告書。 田北辰在2017年4月10日,與另外6位新界西的區議員退出新民黨,並在同年5月7日組成新政黨「實政圓桌」,令新民黨在立法會的議席由三席,減至兩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