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月20日秏資二百萬元的聯和墟正式開幕營業。 開市初期墟期定為一、四、七日,與石湖墟完全相同,隨著買賣活動日益增加,墟期亦逐漸消失,每天營業。 凌晨時分有農民在市場對出的空地出售新鮮收割的蔬菜,是為「天光墟」。 除市場及商舖外,亦於1952年在墟市後方建設聯和新村,樓房面積約可間一廳兩房,外牆為白色,為數100間,公開發售,當地人稱為「白屋仔」。
根據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出版的圖書一《香港文物》,上水區內的上水華山曾出土新石器時代及兩漢時期的文物。 石湖墟 而根據《北區風物志》(1994年)記載,上水及粉嶺一帶古稱「雙魚市」,因上水北面有一條「雙魚河」。 自廖族於元末由福建遷來廣東南部之後,子孫漸漸散居於今新界橫眉山、嶺下、小坑、雙魚、福田、上水一帶,並建成村落。 傳至對風水有認識的七世祖廖南沙,倡言必須聚族而居,後代子孫方可昌盛。 乃根據風水學說追尋「龍脈」,選定龍口地形像鳳之處,合力鑿池(即護城河)築城,建成「圍內村」(今上水鄉老圍);號召廖氏三房子孫盡徙圍內居住。 由於圍內村立於梧桐河之上,廖氏族人便稱其為「上水鄉」,漸漸「上水」便成了附近一帶地方的名稱。
石湖墟: 上水終極指南
衞生署於全港設有18間長者健康中心,65歲或以上的長者均可申請成為會員。 石湖墟2025 中心會員的流轉量不高,所以新申請人士一般需輪候一段較長時間才能成為會員。 1940年代香港政府鼓勵鄉村籌建墟市,1948年由當地鄉紳成立「聯和置業公司」,當中的「聯和」含有「聯合」、「和睦」之意思。 公司地址為安樂村瑞勝書樓,於1949年12月22日註冊為有限公司,負責人為李仲莊(董事長)、馮奇焯(副董事長)、彭富華(總經理)、李毓棠(協理)、鄧勳臣及劉維香(司庫)。 法定資本為50萬港元,合共5萬股,每股10元,分500股為「創辦股」及49,500股為「普通股」。
- 中心會員的流轉量不高,所以新申請人士一般需輪候一段較長時間才能成為會員。
- 透過污泥處理收集再生能源是全球的趨勢,石湖墟淨水設施亦不例外。
- 2014年民建聯獲香港建造商會研究基金撥款,研究如何活化聯和墟、大埔墟和石湖墟。
- 平民價的唐餅材料簡單,例如白餅只用麵粉、水、糖、鹼水及酒餅,但從發酵到搓成麵餅,就要兩日時間,每一件都是大師傳經驗心機和手藝之作。
- 一些附屬建築物的屋頂也將向公眾開放作為觀景平臺,讓訪客眺望對岸生態價值豐富的塱原濕地。
- 公司地址為安樂村瑞勝書樓,於1949年12月22日註冊為有限公司,負責人為李仲莊(董事長)、馮奇焯(副董事長)、彭富華(總經理)、李毓棠(協理)、鄧勳臣及劉維香(司庫)。
石湖墟的街道多以“新”字作開頭:新豐路、新健街、新康街、新財街、新發街、新成路、新功街、新樂街、新祥街、新勤街、巡撫街、符興街。 石湖墟仍是上水一個商業活動十分繁忙的地方,故墟內一些街道現已被運輸署劃爲“行人專用區”。 聯和墟大部份社區設施設於聯和墟市政大廈,內設聯和墟社區會堂、街市、熟食中心、粉嶺公共圖書館和聯和墟體育館。 區內設有行人天橋網絡,以聯和墟巴士總站上蓋商場帝庭軒商場為中心,連接綠悠軒商場、聯和墟市政大廈、逸峯廣場及榮福商場。 在此以前,石湖墟是粉嶺及沙頭角、軍地、打鼓嶺一帶鄉民進行交易的市集,但因被墟主上水廖氏多收秤傭或公秤不準確等問題,驅使粉嶺區鄉民建立新墟以保障利益。
石湖墟: 石湖墟淨水設施 (行政樓、電熱聯供發電機樓、污泥脫水樓及基本污水處理一號樓)
售賣本地產品、手作甚至傳統製作的小店回歸,陶瓷工藝工作坊、社區共享空間亦落戶於此。 2000年觀塘區議會利安選區於1999年與沙田區議會新設選區重名,結果觀塘一區2003年加入順天邨兩棟樓宇後改名為利安天。 石湖墟 2003年區議會選舉,陳興福爭取連任,而建制派派出自由黨成員張玉書角逐,另有獨立候選人黃聯發參選,陳興福成功以過半票數勝出,得票更是多於另外兩人的總和。 石湖墟是北區上水的一箇舊墟市,位於現時東鐵線上水站附近。
拖喼、水貨客及藥房,是我們近年對上水的印象,如果早幾年有人向你推介上水美食,相信你想起那些水洩不通、人來人往的畫面也會興致索然。 疫情至今已一年半,水貨客影子消散,多間藥房結業,上水一些古舊的小店招牌再次浮現在大家眼前 ── 石湖墟 可能現時就是重遊上水,瞭解她真實面貌的最佳時機。 屹立上水75年的成發餅家,與石湖墟只是一條馬路之隔,每次行過都會聞到陣陣包餅烤焗的香甜味,下午蛋撻新鮮出爐,總是吸引不少人排隊半打半打的買。 老字號餅店又何只月餅受歡迎,傳統餅食如嫁女餅、皮蛋酥、忌廉奶油筒都在此找到,還有可能只有圍村老一輩才認識的「大肚餅」白餅。 平民價的唐餅材料簡單,例如白餅只用麵粉、水、糖、鹼水及酒餅,但從發酵到搓成麵餅,就要兩日時間,每一件都是大師傳經驗心機和手藝之作。
石湖墟: 長者健康中心
設施以“環境校園與社區相連”為主題,設立訪客“淨水之旅”的教育導覽。 公眾也可以透過參觀設施內的公共空間(例如綠化天台,生態花園和河畔步道)擺放的展覽品來瞭解可持續生活概念。 我們相信新設施會把傳統上定義為鄰避設施的污水處理廠變為當區受歡迎的公共資源。 及發展商重新規劃,以「新」字為首,配以「健康成功發財」的街道名,就是新石湖墟標誌。 石湖墟 不少老字號都在石湖墟見證上水的變遷,部分更是在七、八十年代已經開始立足,成為上水區歷史鴻流的一掬清泉。
石湖墟: 主要交通幹道
訪客亦能應用BIM虛擬參觀廠房內的運作,同時展示BIM在設計、建造和將來資產管理階段中的強大功能。 渠務署透過運用這技術實現高智能、高彈性及創新的設計,在建造業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願景。 新的污水處理技術將允許擴展的靈活性,簡化未來污水處理技術的選擇。 石湖墟淨水設施毗鄰計劃建造再生水處理設施,將經處理的污水再進一步消毒,以達至用於沖厠和其他非飲用用途的水平。
石湖墟: 上水美食|茶記美食|6.廣成冰室 知名手剉紅豆冰
明記的三式套餐(腸粉、陳皮魚蛋及豬皮)賣到街知巷聞,如想喫得豐富點,不妨試試皮蛋瘦肉粥及豉油皇炒麵,每款$20或以下即有交易。 老闆是上水街坊,他每天凌晨5時就會到舖裏準備,7時正準時開舖。 他們的豬扒麵最馳名,炸豬扒炸漿不會太厚,外脆內軟也不算太油膩,值得一試。 愛新奇口味又嗜甜食的朋友可以嚐嚐他們的「菠蘿蛋」,是一層薄蛋漿包裹着菠蘿包的小食,但若喜愛傳統菠蘿包的香脆酥皮,就未必能貼合你的口味。
石湖墟: 區議會議席分佈
2007年區議會選舉,因應彩旭太選區分拆,旭埔苑劃入本區,使本區繼八十年代以後跨越九廣鐵路。 同時陳興福退休,民主黨黃成智轉戰本區,在另外三人參選下,黃成智以四成七的1,534票擊敗主要對手民建聯的王潤強當選,其後黃成智更在2008年立法會選舉勝出,繼2000年後再次成為雙料議員。 石湖墟選區自1982年區議會選舉成立,當時定為單議席選區,由劉森波當選。 1985年區議會選舉,因應彩園邨入夥後人口增加而定為雙議席選區,原任議員未有尋求連任,吸引到六人參選,最終由張根貴和張英以過二千票當選。
石湖墟: 上水美食|主食推介|1.東莞佬粥店 五十年老字號 貨真價實
分三次招股,累計總數為21,918股,集資2,191,800元。 「創辦股」由來自粉嶺、打鼓嶺、沙頭角及大埔頭的鄉村認購,而「普通股」則由個人、祖堂或公司購入。 根據統計處2007年的統計,聯和墟人口約21,335人。 上水美食|上水雖處於香港最北,但美食一樣多不勝數,既可以找到懷舊餅店、又可以找到經營多年的老店,而且最特別的是大多小店大隱隱於市,集中在市政大廈,想喫什麼小食及晚餐,一應俱全。 石湖墟的美食足以讓你食遍一整天,很多小店都很早開舖,所以早餐並不缺選擇。 石湖墟街市熟食中心在石湖墟市政大廈的二樓,是第三代的石湖墟街市,因為整層都是熟食中心,座位非常多,隨便挑一張枱便可以點勻所有檔口的美食,夥計會千叮萬囑你要將不同小店的碗碟各自歸還,以免他們的碗碟流失。
石湖墟: 發展與變遷
原來上水貨舖會不定期舉辦「 北區同學會」,讓生於斯長於斯的北區同學仔找個藉口聚聚。 逢星期六日石湖墟內的大街會變身步行街,店家於門前放幾張小櫈,邀來音樂人表演,廣東話歌聲傳遍街坊街裏。 新界圍村似是有一股不可侵的霸氣,三個90後男孩竟然敢從市區搬到入上水圍村,還租下一整棟村屋,上居下舖。
石湖墟: 上水
由於鄰近上水的鄉村部分地點被發展商收購後,興建成不同的私人屋苑,日漸城市化、融入上水新市鎮。 這類屋苑往往被劃入上水的選區範圍內,故現時以上水所包括的區議會議席亦包括部分原屬周邊鄉村的範圍。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主要以掃管埔路、馬適路以北至雙魚河及梧桐河以南的地區為範圍。 2016年東區區議會屬下天后及維園選區於2016年劃入灣仔區議會,2015年由灣仔民政事務處處理相關選舉。 1999年區議會選舉,鄉村地帶改劃為鳳翠選區,而粉上選區的上水部分劃回本區,全區亦因應區內屋苑人口增加而以非原居民為主,最後民建聯成員黃志華以不足百票差距敗於民主黨的陳興福。 1988年區議會選舉,因應天平邨入夥後人口增加,石湖墟選區劃出彩園和天平選區後,改為單議席選區,張英轉到天平選區參選,由於本區只有張根貴報名,張氏自動當選。
石湖墟: 石湖墟
)喺香港上水,係當地一墟,喺家下港鐵東鐵綫上水站東北。 上水粉嶺未成新市鎮之前,呢個墟係上水、粉嶺、沙頭角同打鼓嶺各村做生意嘅地方。 個墟舊時由廖氏打理,後尾因為秤傭不公,部份鄉民喺粉嶺另立聯和墟,變成新界東北兩大墟市。 石湖墟2025 後尾因為上水變成新市鎮,唔單單係個墟,石湖墟就變成上水嘅舊市區,係個商住混合區,有唔少舖頭,運輸署劃咗部份街做行人專用區。 18間長者健康中心繼續為會員提供新冠疫苗(科興「克爾來福」)即場接種服務,無須預約。
聯和墟於1949年10月由粉嶺、沙頭角、打鼓嶺和部分大埔區村民集資成立。 圍繞市場四周全是新式兩層建築,設有舖位90間,主要為售賣洋貨及雜貨、米及米機、茶樓餐室、攝影沖曬、理髮廳及旅店,其後更加入跳舞學院及電影院等。 為進一步促進設施與社區的共同使用和推廣健康及保健,石湖墟淨水設施將廠區邊界向內移,提供一條連接上水的河畔步道,增強區內村民與社區的聯繫。
民建聯提出為配合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原墟市亦各有文化特色,既需要保育,亦需要注入新的元素。 在香港大學建築學院的協助下,研究團隊舉辦多場地區工作坊,諮詢居民、商戶及學生等意見。 最終林卓廷以1,200多票差距擊敗孔永業而連任,梁金成僅得469票。 2021年2月28日林卓廷因早前參與立會初選涉嫌違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而被捕,導致無法履行職務,於2021年3月及5月分別辭去北區區議員及民主黨副主席職務。 石湖墟2025 ,代號N13)是香港北區區議會下轄的選區,1982年設立,現時議席懸空,前任區議員為民主黨成員林卓廷。
石湖墟: 上水美食|外賣美食|3.陳六記飯店 炭火五層火腩仔
疫苗接種時段為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下午12時30分及下午2時至5時(公眾假期除外)。 1980年代未期,沿用了30多年的天光墟遷往鄰近龍躍頭的安居街農產批發市場。 1990年代聯和新村被收購及拆卸,重新發展為兩幢大廈及大型商場。
一些附屬建築物的屋頂也將向公眾開放作為觀景平臺,讓訪客眺望對岸生態價值豐富的塱原濕地。 設施內亦將會種植多種本地物種美化園景,提升生物多樣性。 透過污泥處理收集再生能源是全球的趨勢,石湖墟淨水設施亦不例外。 設施除了通過厭氧消化污泥產生的生物氣外,更會安裝香港首個熱水解污泥處理系統,不但增強污泥消化能力,還可增加生物氣產量多達30%。 預計這種環保能源能夠使設施的的用電量每年減少2000萬千瓦時,相等於4,000個家庭一年的用電量。 渠務署藉此機會將傳統上以功能爲主的污水處理廠轉變為有綠色生態的環境校園,引入了各種可持續發展設計特色和社區融合元素,並命名為石湖墟淨水設施。
石湖墟: 石湖墟街市熟食中心
它見證了兩個新市鎮的急速發展,從寧靜的鄉村到現在人口稠密的商業和交通樞紐。 為滿足未來的發展需要,污水處理廠將進行第三次升級,提高污水處理量由每日93,000 立方米 石湖墟2025 至每日190,000立方米,並提升排放水質至三級,以滿足更嚴謹的排放標準。 渠務署秉持著為香港提供世界級污水及雨水處理排放服務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將石湖墟污水處理廠升級為香港最大的三級污水處理廠。
今年年頭疫情出現搶菜潮,內地供港菜價格飆升,馬寶寶的農夫們拒絕坐地起價,以平日正常價錢賣本地有機菜。 1898年,租借新界及新九龍的條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亦有收錄「石湖墟」,並在條約附圖中顯示位置在粉嶺圍以北。 石湖墟在1930年代設立,併成爲當時區內重要的商業中心,早年由上水鄉事委員會管理石湖墟的農業買賣活動。 但1955年及1956年發生了兩場大火,使石湖墟淪爲頹垣敗瓦,1964年才重建完成,現有墟內建築物多是當時才建立的。 於1993年政府把位於新成路的舊街市遷到現時的石湖墟新街市。 2014年有政黨研究如何活化聯和墟、大埔墟和石湖墟;建議為活化聯和市場為文創產業展銷中心、在旁邊興建有蓋露天劇場為區內的新地標,後方則綠化為跳蚤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