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會邀請市建局在荃灣和深水埗舊區開展同樣的地區規劃研究,以確定更新這兩個舊區的方案。 第三,研究降低《土地(為重新發展而強製售賣)條例》下的強拍門檻,以加快舊樓重建。 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2025 在過程中,發展局會充分考慮小業主利益、樓宇狀況等因素,並聽取持份者意見。
油旺研究制訂了三個市區更新大綱發展概念藍圖方案 ,代表了「正」、「零」、「負」三個在人口、發展密度及資源分配上有不同假設的方案。 三個方案相對於現時分區計劃大綱圖皆能增加人均居住面積、增加資助房屋的供應及就業機會、擴大休憩空間及政府、機構及社區設施的供應,以及改善易行度及環境。 總體而言,市區更新大綱發展概念藍圖將會為油旺舊區帶來一個新的城市景象。 油旺研究將兩區分為5個「市區更新潛力地區」,例如旺角東及西成為「動力商貿區」、油麻地成為「歷史文化生活區」。 以上5個潛力地區下再設5個發展節點,即日後區內重點發展的所在位置,包括旺角東水渠道城市水道及油麻地果欄等。
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 油尖旺區議會大南選區補選 投票至今晚十點半
「油旺地區規劃研究」已經完成,並於2021年9月呈交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 行政長官於2021年《施政報告》中接納研究報告內容,市建局會按完成的研究,在油麻地和旺角,以創新、地區為本方式加快市區更新,包括在合適重建項目試行轉移地積比、街道整合等規劃手段。 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 特首並已邀請市建局在荃灣和深水埗舊區開展同樣的地區規劃研究,以確定更新這兩個舊區的方案。
- 油旺地區規劃研究是由市區重建局於2017年5月推行的研究計劃,其目的為探討油麻地及旺角兩個舊區的土地使用效益及復修模式,以更佳方法善用土地,應付社會各種發展需要。
-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在網誌中表示,早前相約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到訪旺角,談及市區更新。
- 但由於港府須興建新機場,第三條過海鐵路定為現時的東湧綫及機場快綫,東鐵過海的構思最終演變為現時的沙田至中環綫。
- 旺角和油麻地的住宅向來多屬私樓,但兩區用地日後經過「執位」後,這格局有望打破。
- 市建局又提到,在研究範圍內,有超過四百幢樓宇的現有地積比率已達規定的最高許可水平相若,以及有四百幢樓宇的地積比率已超過其上限。
- 市建局早年於研究當中根據發展密度、設計人口規模和對資源的影響,就重建方案制訂了「正、負、零」3個概念藍圖方案。
- 財經方面,中美兩國就氣球事件關係僵持不下之際,市場傳出國家財政部上月曾向一些國有企業提供窗口指導,要求他們逐步停止聘用4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俗稱「Big 4」),以避免數據外洩。
同時,旺角及油麻地兩區亦是兩個吸收最多旅客觀光及購物的地區之一,單是旺角女人街/波鞋街及油麻地廟街每年就已經吸收了14%的總旅客流量。 據九巴員工協會理事長李國華稱,來往天恆邨總站至旺角柏景灣的265B路線,由銘基書院往旺角街市,平時一分鐘車程,遇上大塞車可塞足一小時。 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2025 不要輕易相信「無需經驗、學歷」,「人工高、福利好」的招聘廣告,應留意空缺工資與所需條件是否合乎現實和市場水平。
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 車站藝術
研究還特別提到,油旺地區內只有一小部分公營房屋,市建局可在重建期間整合街區發展範圍內尋找合適的地盤,以「港人首次置業」的形式興建資助房屋,選址均有便利的公共交通,並鄰近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設施,惟實際供應量將按資源情況、技術可行性和政府政策而定。 其中,市建局建議將現時位於花墟徑的水渠改建為水道,供市民消閒康樂之用,並興建大型水道公園、改建界限街遊樂場及於界限街興建新的政府綜合大樓。 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2025 局方亦擬在旺角東的門戶位置建立一個綜合性混合發展,並在該項目入口處,面對亞皆老街位置興建一個大型露天廣場。 市建局亦打算在位於旺角西的門戶位置,鄰近朗豪坊的旺角街市將成為一個供市民及遊客匯聚的新景點。
- 同時,旺角及油麻地兩區亦是兩個吸收最多旅客觀光及購物的地區之一,單是旺角女人街/波鞋街及油麻地廟街每年就已經吸收了14%的總旅客流量。
- 27歲奧利基今季以自由身加盟AC米蘭,但表現平平,於各項賽事合共上陣21場,僅入2球。
- 市建局指出,全面實施概念藍圖後,可帶來不少公眾利益,包括將人均居住面積由現時的18平方米,增至22平方米至26平方米;將休憩用地供應由目前欠缺19公頃,增至擁有3公頃至8公頃的盈餘;以及減少21%至22%的道路空間,以提升環境質素及易行度。
-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曾在網誌表示油旺兩區樓宇約有四分之一、即超過800幢舊樓已用盡地積比率,甚至達到「負數」,若發展這800幢舊樓,料錄得1380億元虧損。
- 此外,站內亦有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自動照相機及電子儲物櫃等自助服務,而大堂近D出口的非付費區亦設有港鐵「會員服務站」。
- 新冠疫情漸過,港府公佈醫療衞生在2023至2024年度的預算為1,248億元,較今年度的1,628億元削23.3%,約為380億元;經常性開支亦有所減少,本年度預算1,279億元大減至1,044億元,跌幅約18%,惟仍佔政府經常開支約19%。
為配合九廣鐵路電氣化,旺角車站需要原址重建,並於原址以南的染布房街與太平道之間的位置設置以木材搭建的臨時月臺,該臨時月臺於1980年8月17日啟用。 此外,為地盡其用,政府以3個位於茶果嶺、牛池灣和竹園聯合村的市區寮屋重建項目為例,指在房協和相關部門的努力下,將由6,300個公營房屋單位大幅增至8,700個,並由2029年起陸續入夥。 市建局指出,全面實施概念藍圖後,可帶來不少公眾利益,包括將人均居住面積由現時的18平方米,增至22平方米至26平方米;將休憩用地供應由目前欠缺19公頃,增至擁有3公頃至8公頃的盈餘;以及減少21%至22%的道路空間,以提升環境質素及易行度。 發展局昨日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披露耗時4年的「油麻地及旺角地區規劃研究」(油旺研究)最終結果,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會議將於下週二(28日)開會討論。 油旺區很多建築都是上世紀50年代,在香港急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建成:「有些建築物已有70年歷史,不是說要把它們全部拆走重建,而是如何令它們再用50年,這是可能(做到)的,當然要看樓宇的結構。」晴安藍認為,政府應該向市民解釋清楚。 「香港政府很死板,主要因為錢,不能輕易加地積比率,房屋供應增加的話,會對政府帶來財政壓力,因為地價下跌會影響政府收入。」不過,現在要增加房屋供應,又找不到新土地的話,最快的做法就是增加可容許發展的地積比率。
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 車站翻新
本土研究社成員姚政希亦指出:市建局曾指這個建議可說是類似臺灣容積比(相當於香港的地積比)轉移制度的經驗,但卻鮮有提及此轉移制度所帶來的種種副作用。 姚政希指出早於1990年代,缺乏資金的臺灣地方政府為徵收土地提供重建項目內的公共設施用地,在徵收土地時向地主發放「容積比證」,令政府能夠以低成本推展重建計劃。 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 為了補償地主,政府容許「容積比證」交易,結果一方面令容積比集中到具經濟價值地區的地段,扯高市中心發展密度,另一方面形成「容積比證」炒賣市場,一發不可收拾。
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 油尖旺目前重建狀況
施永青相信,即使定了要保留原區特色,但活化過程中都會有演變:「中環街市都變成賣咖啡。」政府的角色也只能盡量配合。 倘若計劃全面執行,位於水渠道的「金魚街」、亞皆老街先達廣場,以及旺角街市周邊的市集,未來都有可能消失。 事涉一個社區的巨大變化,只花費一週時間便由特首「一錘定音」,這種做法連跟政府打交道多年的區議員也感到驚訝。 有學者則認為,更新的目的是要令舊區「升級」至更加宜居,跟增加房屋供應並不存在必然關係,但同意政府應更着力「更新」其他「老地方」,讓香港走向另一個新階段。 新冠疫情漸過,港府公佈醫療衞生在2023至2024年度的預算為1,248億元,較今年度的1,628億元削23.3%,約為380億元;經常性開支亦有所減少,本年度預算1,279億元大減至1,044億元,跌幅約18%,惟仍佔政府經常開支約19%。
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 中級營業員/初級營業員 – 萬福珠寶集團有限公司 – 銅鑼灣,灣仔,旺角,油麻地
特區政府表示,大致歡迎油旺研究所建議的方向,並傾向採用「正」方案將被採納作規劃願景(見表),為日後逐步改劃相關的分區計劃大綱圖。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6月曾表示,「正」方案仍令該局虧蝕最少1,000億元。 香港大學城市規劃及設計系副系主任晴安藍則指出,更新的主要目的應該是要令舊區「升級」,使之更加宜居。 局方表示,政府現時傾向在市建局確實指定地盤的建議後,以行政方式或《城市規劃委員會指引》公佈「送出地盤」和「接收地盤」的選址,以供業界參考。 當相關業主提出需要改劃這些選址或提交規劃申請的重建建議時,政府會為選取的「接收地盤」和「送出地盤」進行修訂分區計畫大綱圖。
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 資料手冊
市建局會與政府當局進一步討論及訂立推行細則,以鼓勵市場積極參與市區更新,透過共同努力,為香港締造優質的城市生活。 在興建新世紀廣場前,車站A出口為前往亞皆老街的主要通道,當時只設有以黑色工字鐵建造的臨時樓梯連接平臺至地面。 但於1997年興建新世紀廣場時,新鴻基地產亦建造了連接B出口與亞皆老街的天橋,並拆除舊有的通道。
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 月臺
發展局亦正聯同相關部門與市建局密鑼緊鼓,就建議的規劃制訂執行細節,如透過更新指引落實措施,並期望明年完成相關工作。 研究提出,在油旺兩區共5個地點進行大改造,但公眾未及消化,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便在10月6日的2021年《施政報告》中宣佈,接納研究報告內容,並指政府會從多方面入手,加快市區更新速度。 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表示,市建局會按完成的研究,在油麻地和旺角,「以創新、地區為本方式」加快市區更新,包括在合適重建項目試行轉移地積比、街道整合等規劃手段。 林鄭月娥還說,已邀請市建局在荃灣和深水埗舊區開展同樣的地區規劃研究,以確定更新這兩個舊區的方案。 市建局正式完成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研究範圍內的三千三百五十幢現有樓宇中,約六成五的樓齡超過五十年。 其中四成七的樓宇狀況為「欠佳」、「失修」和「明顯失修」;三成七為「三無」大廈。
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 研究及概念
消息指,由小巴大王馬亞木家族透過公司持有的九龍窩打老道86 號萬基大廈地下A2 及B1B 號舖,最新連租約以8500 萬元易手,以面積5560 方呎計,呎價約1.53 萬元。 商舖對面為九龍維景酒店,中國銀行現以月租22 萬元承租,租金回報約3.1釐。 2021年,一名68歲退休人士被控在該年8月3、18日以及9月9日於旺角東站B、C出口外的公眾街道上奏玩已連接揚聲器的二胡,違反《簡易程序治罪條例》下的「沒有許可證而奏玩樂器」。 而控方透露律政司正研究會否就早前被告於2022年4月於東湧奏玩二胡的案件上訴,故再度申請押後。 而被告雖反對,但裁判官崔美霞認為釐清法律議題對雙方有利,故準許將案件押後至2023年1月26日再訊。
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 旺角暗渠「重光」搞「城市水道」
所謂的「動力商貿區」,涉及旺角水渠道和花園街附近的「金魚街」地段、亞皆老街近先達廣場地段,以及已丟空的旺角街市地段,合共3個地段發展成「步行娛樂和購物目的地」,以及「休閒商業和混合土地用途社區 」。 其中水渠道「金魚街」項目,包括要將現在的暗渠「重光」,重現一條由花墟到康民角(即金都大廈附近)的「城市水道」。 (星島日報報道)市建局重建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討論多時,終現具體方案。 局方又建議在兩區劃出五大重點發展位置,包括在花墟徑附近興建大型水道公園,活化油麻地果欄成旅遊景點,興建多層大廈重置現時果欄的批發作業等。 然而,立法會建測規園界議員姚松炎指出,若準許舊區透過轉移地積比重建,肯定會較容易加快重建步伐,但預料會令市建局及發展商申請將較低價值地段未用盡的地積比,轉移至高價值地段,「由蝕本生意變為賺錢生意」,容易衍生官商利益轉移的機會,政府需公開有關資訊。
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 工程助理
現時果欄的建築羣則將保留作水果零售和其他與旅遊相關的用途,在果欄以南的土地則用作興建新的精品酒店、休憩空間和藝術及文化用途。 油麻地及旺角區擁有大量超過50年樓齡的舊樓,估計佔該區整體樓宇數量約五成,當中不少更超出現行城市規劃或建築物條例準許的發展密度。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曾在網誌表示油旺兩區樓宇約有四分之一、即超過800幢舊樓已用盡地積比率,甚至達到「負數」,若發展這800幢舊樓,料錄得1380億元虧損。 假如地契容許業主興建10層高的樓宇,但業主只興建9層,就可以將剩餘一層的地積比賣給其他重建的發展商,再利用該金額重新翻新樓宇。 )是由市區重建局於2017年5月推行的研究計畫,內容為針對香港油麻地及旺角兩區的市區重建計劃,結果已於2021年9月公佈。 當中建議的機制和策略除了能應用於油旺地區外,亦適合應用於香港其他舊區。
他指市建局已完成「油麻地及旺角地區規劃研究」,而當局正聯同相關部門與市建局就建議的規劃制訂執行細節。 身兼市建局非執行董事的立法會議員鄭泳舜表示,政府採納「正」方案,即有望會增加居民居住的人均面積,亦會以首置提供資助房屋單位。 他希望政府和市建局詳細交代興建資助房屋與私人樓宇細節,比如會否有出租公屋供應等。 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 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 )是由市區重建局於2017年5月推行的研究計劃,內容為針對香港油麻地及旺角兩區的市區重建計劃,結果已於2021年9月公佈。
羅健熙說,社會各方都應思考,為何會這麼巧合、為何會有這樣的氣氛、這樣的氣氛對社會有甚麼益處。 兩名前地勤人員涉於 2019 年,盜用前特首梁振英兒子梁傳昕的香港快運(HK Express)帳戶,購買超過 3,000 元飛機餐及寄艙服務等。 其中一人早承認「不誠實地獲益而取用電腦」罪,昨日在東區裁判法院,被判 80 小時社會服務令。 政府又提高煙草稅,每支香煙加 6 毫,便利店等售賣香煙的商店,昨日即時加價,60 元一包的香煙加到 72 元。
市民未及消化,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便火速在10月的《施政報告》中宣佈接納研究報告內容,並指政府要加快市區更新云云。 局方亦建議油麻地南西九龍門戶作綜合發展,該處位於西九龍站及柯士甸站旁,並為多條鐵路的匯聚,研究建議提供高端甲級寫字樓、零售商業、酒店、文化藝術及住宅等混合用途。 該處將發展成為受歡迎的匯聚點,其新地標發展項目將是西九龍和尖沙嘴的延伸。 根據基準分析及研究的結果顯示,現有的市區更新模式在嚴重市區老化的高密度地區內,欠缺可持續性和財務可行性。 為了加快市區更新的步伐,我們在油旺研究引入了新的規劃工具,特別是「地積比率轉移」及「整合街區」,以鼓勵私人市場參與,提升市區更新的動力。
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 休憩用地嚴重不足
最後,大角咀亦有「更新」,報告建議將該區變身成「綠悠社區」,逐步淘汰傳統工廈,推動綜合社區發展和綠化空間,以改善大角咀及太子區的生活環境。 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2025 報告又建議引入新規劃工具,例如可轉移受限地皮的地積比率到其他地盤,亦可以以「封街」或「殺街」等方式,將小型街區整合成為較大的單一發展地盤。 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 目前的市區更新策略是重建和復修並行,除由市建局或發展商收購拆卸舊樓和進行重建外,本屆政府先後撥出合共超過190億,資助舊樓業主保養和維修其物業。 但面對樓宇急速老化,樓齡達五十年或以上的私人樓宇在過去十年由3900幢急增至8600幢,加上全港5000多幢「三無大廈」日久失修的問題,須採取更有效的政策手段,加快重建更新步伐。
油旺研究亦提議屋宇署提供額外樓面面積或建築物總樓面面積寬免,以提供誘因鼓勵實現有利市區規劃的特定目標。 這些目標可包括提供高於政府規定的額外休憩用地,地盤整合及改善整體環境和提高連接性的良好設計,如行人通道、地下廣場、空中花園和柱廊設計等。 在現有機制下,在原址重建這些建築物在財政上並不吸引或不可行,但透過地積比率轉移,可容許將「送出地盤」的建築樓面面積轉移到「接收地盤」,增加重建潛力和有利市區重整。 至於備受關注的油麻地北油麻地果欄,市建局則建議把擁有豐富歷史、文化及建築價值的油麻地果欄活化成為一個具特色的旅遊景點,同時保育其特別價值。 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2025 果欄毗鄰巧翔街的一幅用地將興建一幢多層的商業大廈,其基座用作水果批發市場,以重置現時果欄的批發作業。
該局又指,將在荃灣及深水埗兩個舊區開展地區研究,以審視地區內的土地用途、道路規劃、休憩空間及社區設施等情況,提出規劃及重整藍圖。 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2025 政府指市建局會在油麻地及旺角以創新、地區為本方式加快市區更新,包括在合適重建項目試行轉移地積比、街道整合等規劃手段。 消息人士指期望能夠在下年提出規劃及相關指引,並會邀請市建局在荃灣及深水埗舊區開展同樣的地區規劃研究,以確定兩個舊區的方案。
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 地積比轉移
現時嘉士伯(香港)已遷出,貨場交回港鐵營運,港鐵有意用作替代停泊因沙中綫工程而改建紅磡貨場的東鐵綫工程車。 另外雖然旺角東站屬於架空車站,但是大部分範圍被混凝土圍封,容易讓月臺內的乘客以為自己身處地底,不過月臺南端附近並未有混凝土圍封,乘客可以看到站外景色。 而車站亦因處於半密封設計的環境,也沒有安裝空調,通風不足長期受到詬病。 此外,站內亦有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自動照相機及電子儲物櫃等自助服務,而大堂近D出口的非付費區亦設有港鐵「會員服務站」。 Yahoo新聞 雅虎香港油麻地 NFT上架 已拆卸油麻地停車場在元宇宙重生 插畫師:希望幫香港做啲嘢 重建的巨輪不停轉動,城市的面貌亦隨之改變,包括即將面臨重建的油麻地。 插畫家歐陽俊禧(PureHay)與雅虎香港合作推出油麻地NFT藝術作品,透過畫作、聲音及動畫,讓已拆卸的油麻地停車場在元宇宙重新,保留歷史痕跡,「希望幫香港做到啲嘢」。
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 營業主任/資深營業員 – 萬福珠寶集團有限公司 – 銅鑼灣,灣仔,旺角,油麻地
2019年6月26日,有鐵路迷在東鐵綫旺角東站1號月臺(往羅湖/落馬洲)拍攝列車時遭一名兼職車站助理督導員出言及出手阻止,相關鐵路迷認為對遭此無理對待,感到十分不快,並於翌日組織多達11名鐵路迷一同前往旺角東站拍攝列車。 而該名車站助理督導員雖有嘗試組織下屬前往阻止,最後卻不了了之[需要較佳來源]。 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2025 1989年8月,九廣鐵路提出興建第三條過海鐵路,構思路線由旺角車站南面出發,鑽入隧道直達新建的黃埔站,經海底隧道與地鐵炮臺山站交匯,長遠可延伸至銅鑼灣、會展、添馬及中環天星碼頭。
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 旺角美食
但由於港府須興建新機場,第三條過海鐵路定為現時的東湧綫及機場快綫,東鐵過海的構思最終演變為現時的沙田至中環綫。 【本報訊】重建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討論多年,繼上年公佈具體進展後,城市規劃委員會將於本週五就有關規劃研究舉行公開會議。 黃偉綸指,市區更新是一項充滿挑戰的任務,就開展荃灣及深水埗地區研究,市建局管理層會盡快呈請董事會,在獲得其支持後盡快開展研究,期望可在兩年內相繼完成。 對於「更新」可能會抹走區內原有特色,施永青解釋,過往政府在條件許可下,都會保留重建地的原有特色,不過這不代表全部都能原區保留,例如旺角以往的「雀仔街」(旺角康樂街),也要搬到園圃街雀鳥花園。
據悉,醫療削開支主要是因為持續3年的疫情緩和,多項抗疫開支可減少,又強調「始終醫療開支可減空間有限」。 新界及市區都有準買家恐業主反價,即「飛撲」入市,各區二手樓以至拍賣場都錄多宗成交,有首置客更提早與代理簽約,終以523萬元購入屯門海麗花園兩房單位。 香港2030+指出,為實踐可持續發展,香港需要改造發展稠密的市區,以應對綠化,公共空間及公共設施不足的問題。 根據政府統計處2011年香港人口普查統計資料,油尖旺區的居住人口為307,878人,以每平方公里計算,人口密度為44,045人,遠高於全港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為6,544人的平均數字。 ,比全港人口密度高約6.5倍,是全香港、以至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