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籬邨11座2025詳細懶人包!(小編推薦)

2015年7月22日,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稱早前在石硤尾邨中2012年重建完成的第二期及第五期中,抽取6個樣本化驗,其中第二期美亮樓3個單位的4個水辦含鉛量超標,最嚴重的水辦更錄得每公升含87微克鉛,超出世衞標準7.7倍。 石籬邨11座2025 13樓(12/F)設有特式大單位,單位大小是兩個標準單位合併而成的。 而第21座及第24座的一樓(G/F)設有分別有兩間幼稚園及一間自修室,其餘是地下層單位,這些單位可不經大堂直接從側門按密碼進入到達。 改建的18幢徙置大廈當中,有10幢H型第一型徙置大廈拆除中間廁樓,令兩翼成為獨立的樓宇,涉及徙廈第1、2、14、16至22座,改建後的20座樓宇重新編號由15至18座及25至40座。 另一委員的民主黨議員尹兆堅表示,石籬中轉屋重建屬兩難,因花費巨額維修,但只能保留約10年就要清拆,不符合成本效益;認為石籬中轉屋需要清拆,惟需同時考慮以其他市區公屋代替,供有需要市民日後入住。

  • 另外,石蔭邨東面的石蔭東邨開設了香港小童羣益會的青少年中心;而安蔭邨則開設了香港佛教聯合會的長者中心和香港聖公會的護理安老院。
  • 為免沙士事件淘大花園集體感染病毒的事件重現,政府在2月11日深夜凌晨零時決定緊急疏散康美樓與患者住在A07室的100多名居民,到凌晨3時安排小巴前往北潭湧麥理浩夫人度假村、西貢保良局北潭湧度假營、鯉魚門度假村及美孚翠雅山房隔離營。
  • 香港房屋委員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今日(8日)公佈石籬中轉房屋的遷置安排,預計的2022年12月清空中轉屋重建,房委會將為現時約330戶(約590人)提供「提前配屋計劃」,居民可提早一年上公屋;而未能能獲派公屋的居民,將獲安置入住屯門寶田中轉房屋。
  • 新業主上場後,自1981年開業的長康酒樓不獲續租,邨內唯一的酒樓於2017年5月16日結業。
  • 1954年4月,政府設立徙置專員一職,「徙置事務緊急小組委員會」建議政府設立基金以興建多層徙置大廈,並成立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

資深投資者林子峯與其他投資者組財團,以11.55億元購入青衣長康商場。 新業主上場後,自1981年開業的長康酒樓不獲續租,邨內唯一的酒樓於2017年5月16日結業。 該處現時為喜悅皇宮酒樓,但開業同年的冬至卻發生超額訂座致部份食客無法入座的事件。 長康邨第三期設有多項設施,包括兒童遊樂場、羽毛球場、足球場、籃球場、乒乓球檯、停車場、健體區及休憩區。 網民上載到社交網站的照片及影片顯示,起火單位火光熊熊,有火舌冒出窗外,大量黑煙升上半空。

石籬邨11座: 商場

《香港01》記者在場所見,有冷氣機焚燬並跌落地下,火勢撲熄後可見單位外重嚴重燻黑,窗框燒至變形。 據悉,事發時單位內並無人,警方事後在大廈1、2樓梯間位置,尋獲起火單位的男戶主,他被發現時僅身穿內褲。 警方將案件改列「縱火」跟進,正調查被捕人與早前區內兩案遊樂設施縱火案有否關連,與及被捕人的精神狀況。

  • 為應付中轉房屋的需求,當局決定興建規模較大的新式多層中轉房屋,即是屯門的寶田中轉房屋(今寶田邨)及天水圍的天恩中轉房屋(今天恩邨1-4座),分別於2000年及2001年落成。
  • 葵芳邨在立法會地區直選當中,屬於新界西(LC4)選區範圍之內,而地方行政則為葵青區。
  • 而在2007年的選舉劃界中,石籬中轉房屋的第11座獲劃入私樓為主的大白田選區,而石籬選區納入數幢私人樓宇,在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則改回原狀。
  • 此外,此期設有商舖及小型街市,此期對面的石硤尾商場街市部份檔戶爭取重置街市,惟由於此期的街市太小,只有11檔,未能完全安置所有檔戶。

他不由得控訴,政府予他的感覺,就是「隨便當你豬咁,邊個豬欄有位就推你去邊度。」身為升斗小民,他只想「有尊嚴地被安置」。 到2月15日,全部101名A07單位的居民樣本對病毒呈陰性反應,在中午乘坐政府安排的旅遊巴由隔離營返回居所。 石籬邨11座2025 房屋署亦已檢查所有A07單位的渠管,發現小部分曾被改動,也被修正。 提供長者服務的基督教光愛中心位於葵明樓地下;提供青少年服務的則有白普理中心及香港青年協會葵芳青年空間。 二期:位於大隴街110號,樓高6層(包括停車場樓層),由中國建築承建,於1997年8月動工,1998年11月落成,1999年竣工,是自主權移交以後,首批以特區政府名義批出的建屋合約之一。

石籬邨11座: 公共交通

政府擬於今年底清空石籬中轉屋重建,房屋委員會近日向城市規劃委員會申請,清拆當中的第10和第11座,重建成公營房屋,並放寬重建的地積比至6.5倍,增幅達30%,以增加100夥單位至1,700個單位,預料可容納4,308人。 石籬邨11座 文件顯示,重建工程預料最快明年動工,有望在2028年落成。 雖然林紹輝對重建安排態度正面,但他強調區內人口不斷增加,康體設施卻「有少無多,無一個整體合乎標準嘅公園」。 部分計劃用作康體設施的用地,近年更被改作公營房屋用途。

而今次申請將要清拆重建的範圍則是第10座、第11座及校舍部分,提供1,700個公營房屋單位,放寬後相等於額外約600個公營房屋單位。 兩座大樓樓高46及47層,底層部分用作停車場、平臺花園、屋邨辦事處、社會福利設施、幼稚園等,預計停車場可提供249個車位。 原本政府決定把所有徙置大廈全部清拆,石籬邨第四型徙廈第10座和第11座也包括在內,計劃名為石籬邨5、6期。 及後,該等大廈亦在地下加裝大門鐵閘,亦是在東頭邨第22座清拆後,成為全港僅存居住徙置大廈的公共屋邨。 全邨分成石籬(一)邨及石籬(二)邨,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設計,另有待重建之第5、6期由關黃建築師有限公司負責細部設計,共有21座住宅大廈及2座購物商場,約35,000人口,是葵青區第二大的公共屋邨。 現時,(一)邨由雅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二)邨則由創毅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負責管理,當中尚未重建的第10、11座現時劃爲中轉房屋,同屬(二)邨管理處管理。

石籬邨11座: 重建

「民坊」接手後,商場部份於2020及2021年間陸續進行翻新;一期街市部份於2020年7月1日起關閉翻新,並於旁邊貨車落貨區設臨時街市,10月9日街市翻新完成重開。 石籬商場天台設有籃球場,在2021年6月翻新完成後,地面由二萬對回收運動鞋製成的Nike Grind舖設而成,並由著名插畫家James Jarvis負責設計球場地面的動態圖案。 球場命名為「石籬Grind主場」,將在同年6月25日對外開放。 53(4,7,10,13,16樓)815所有樓宇均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 自1950年代起,不少難民在今石籬邨一帶築寮屋農舍定居,該地原被稱為石梨。 後來香港政府在該處開山闢地興建徙置區,並命名為「石梨新區」,後更名為「石籬新區」。

石籬邨11座: 位於香港葵青區的公共屋邨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在觀塘上班的他,曾嘗試過從寶田乘車到觀塘,發現與從石籬前往觀塘相比,來回車程需多耗費兩小時,每程車費亦會多出十元。 「我喺度交足租,冇俾你扣過一分,我諗唔到憑咩你會趕我走囉。」許生獨居在第十座最小型的單位,與貓作伴。 他是一位維修技工,主要負責冷氣維修,故此安裝冷氣、鋪設地板、為原本只有鐵架的窗戶裝上膠板等小工程都由他一手包辦。 大廈樓齡高,天花不時剝落,許生更會定時修葺,「居住環境不過不失,可以嘅。」說起自己家中的陳設,許生的聲音裏終於有點笑意。

石籬邨11座: 香港樓宇目錄

隨着舊式公屋被清拆重建,成為新式屋苑,舊式的長型大廈已逐漸消失。 位於石籬二邨,被和諧式公屋圍繞的石籬邨第十、十一座,便是香港僅餘的兩座第四型徙置大廈。 石籬中轉房屋由第十座及第十一座兩座大廈組成,合共有1,928個單位,於1960年代建成時原為公屋,後來分別於1999年及1997年改建為中轉房屋。 石籬中轉屋樓齡近60多年,保養情況堪憂,石屎剝落問題嚴重,在過去五年間,當局每年平均花費約300萬元維修保養。 天恩中轉房屋一期在2002年竣工後被空置,並曾經改作「沙士」醫護人士隔離宿舍,及後全邨改為公屋單位出租;而二期早在地基工程完成時,由中轉房屋更改圖則為附帶和諧式小型單位的非標準設計大廈。 大多部因為僭建物清拆(早年寮屋除外,另有安置政策針對已登記寮屋戶)、天災等需要臨時安置的人士,都會先安排入住臨時收容中心,以審核是否合乎中轉房屋的資格。

石籬邨11座: 設計不斷改進

不過,該中轉房屋經常設施損壞,石屎飛墮就因為房委會不再投資維修而任由住戶活在危機中。 設有平臺層,有兒童遊樂設施、商店、餐廳、非牟利機構辦公室、商場管理公司辦公室及公廁,而地下層亦有郵政局,四面設有樓梯連接地下層,並有4條天橋連接美山樓、美彩樓、近美亮樓對出空地及重建第六期。 第20座因地盤大小問題只有半座,但設獨立升降機服務及大堂,與同為半座的24座有所差別。 石籬邨11座 此期重建項目,興建2座33層公屋大樓及平臺,提供1,056個單位,預計可容納約3,310人居住。

石籬邨11座: 小學

上葵涌區內唯一的公立圖書館──北葵涌公共圖書館,則位於石蔭路的北葵涌市政大樓內。 石籬中轉房屋由第十座及第十一座兩座大廈組成,合共有1 928個單位,於一九六○年代建成時原為公屋,後來分別於一九九九年及一九九七年改建為中轉房屋。 房屋署於二○一五年進行的全面結構勘察結果顯示,除非進行大規模的結構修葺和鞏固工程,否則該兩座大廈不能持續使用至二○二二年以後,因此在此後繼續保留石籬中轉房屋並不符合成本效益。 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小組委員會)在今日(十二月八日)的會議上通過石籬中轉房屋的遷置及相關安排。

石籬邨11座: 中轉房屋

他們曾兩次和清拆安置辦事處及重建組經理會面,三月中則與房屋事務委員會的江玉歡議員見面,可惜都未見成效。 石籬邨11座2025 目前,關注組盼望能將居民希望原區安置的訴求轉達至立法會。 當清拆石籬邨中轉屋的消息公佈後,街坊都從不同途經捍衛自己的權益,希望能有安居樂業之所。

石籬邨11座: 樓宇

粗體表示該樓宇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相關樓宇除第21-23座外已納入整體重建計劃下重建、而第21-23座由於情況並不嚴重,故此一直未列入「整體重建計劃」。 據當區區議員民協秦寶山、文家傑諮詢居民意見的單張及報章報道,第6期的地盤於2014年進行重建,聯同第3、7期將提供約1520個公屋單位,於2019年分段落成。 據當區區議員民協秦寶山、文家傑諮詢居民意見的單張及報章報導,第三、七期的地盤於2014年進行重建,聯同第六期將提供約1520個公屋單位,料於2019年分段落成。 而窩仔街西面的位置,前石硤尾邨25-34座位置,則為第五期重建工地,為保留窩仔街與白田街交界的大樹,房署會在該邨重建第5期中,只興建4幢「T字形」式樓宇,中間位置會成為中央廣場。 第五期重建計劃樓宇於2012年5月入夥,其中美益樓地下,預留地方作為展覽廳,展示石硤尾邨文物與歷史。 第37座和附近的第39至41座於2005年6月12日封閉,但是第41座美荷樓獲列為1級歷史建築,獲得保留;第17、18座曾於2004年底改建為「石硤尾人文館」(與其他徙廈一同於2006年10月16日封閉)。

石籬邨11座: 安置大火災民

居所將被清拆,但他與一眾關注組街坊一樣,目前,並沒有離開家園的打算,並決意留守到最後,爭取原區安置,「冇諗住走,打算去到最後,看看可以爭取到什麼。」許生說時目光堅定。 石籬邨11座2025 長康第二商場分為主座及「康順樓及康美樓商場」兩部份。 兩座3樓設有出入口連接商場.主座租戶包括小食店、麵包西餅店、髮廊、中國銀行、萬寧、萬家便利超市已結業改由百佳超級市場取代、翠湖茶餐廳及青華酒樓已結業改由基督教宣道會青衣堂暨好鄰舍中心(已結業)取代。

石籬邨11座: 大廈資料:石籬(二)邨 方塊11

戶型增加之餘,每名住客所擁有的居住面積同時增加,每位居於第一型徙置大廈的住客所享有的人均空間為二點二至二點三平方米,第三、四型徙置大廈則增加至二點四到三平方米,可見居住環境慢慢改善。 房委會指,擬議放寬地積比的申請符合政府政策,在提升公營房屋發展密度以應付公營房屋的殷切需求,而各項技術評估亦顯示,有關建議不會在視覺、景觀、空氣流通、交通、排污和環境方面構成負面影響,並可為鄰近社區提供更多社福設施。 房委員提交到城規會的文件顯示,地盤範圍為石籬(二)邨第10座和第11座、石怡樓、石偉樓,以及毗鄰的職工盟培訓中心石籬校舍等,面積約2.23萬平方米,但當中只會清拆重建屬於中轉屋的第10和第11座和校舍。 2000年中期,由於公屋供應比以前供應較多和穩定,所以中轉房屋需求下降,中轉屋出現過剩情況,當局無意興建新的中轉房屋。 目前部份中轉房屋已改為公屋用途甚至拆卸,目前僅餘寶田中轉房屋,而石籬中轉房屋已於2023年開始拆卸重建。

石籬邨11座: 公共屋邨食水含鉛超標事件

據房委會公佈的遷置安排,如居民符合現行申請公屋和中轉房屋清拆資格準則,可根據「提前配屋計劃」提前最多12個月在清空日期前獲編配公屋。 假如住戶在清拆時未能獲編配公屋,將獲安置入住屯門寶田中轉房屋。 所有符合資格的受影響住戶,將能按住戶人數獲發為數10,270元至30,600元不等的「住戶搬遷津貼」;而符合安置資格的一人和二人住戶可選擇領取單身人士津貼/二人家庭津貼,以代替接受公屋或中轉房屋安排,為數分別為79,310元及96,180元。 由於興建的永久建築物需時,以及需要安置臨時房屋區的居民,當局首先於1996年暫時把原本拆卸重建的石籬(二)邨第10座和第11座、葵盛東邨第12座改裝為中轉房屋,即石籬中轉房屋及葵盛中轉房屋。

除了民主黨一度控制石籬區內兩個區議會議席外,更由於曾任黨主席的李永達,曾在1985年至1994年間出任本邨的區議員以及區域市政局議員,故此李永達在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於石籬邨兩個選區的票站共獲得超過3600張選票。 在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石籬南選區區議員,民主黨成員兼支聯會常委梁國華爭取連任,但最後敗於親建制派政黨新民黨成員吳家超,令泛民主派在石籬邨損失一席,不過該席已在201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成功奪回。 兩期商場之間設有天橋連接,原本皆由房委會持有,後來在2005年被售予領匯(現名為領展)。 2017年,領展將石籬商場等17個物業轉售基滙資本,現時由基滙資本旗下的「民坊」品牌營運。

由於原1960年代落成的石籬(一)邨用地,在重建後大多劃為休憩或公共用地(包括今日的石排街公園、慈幼葉漢千禧小學及石籬商場一期),只有石安樓及石泰樓是在舊邨原址重建而成,因此令石籬擴展區的樓宇成為現時石籬(一)邨的大多數樓宇。 ,又譯石梨邨),是香港新界葵青區上葵涌石籬的一個公共屋邨,原於1966年起落成入夥,於1985年起陸續重建,項目編號為TW17RR(石歡樓則為TW34)。 第7期重建項目主要興建1座13層公屋大樓及平臺,提供247個單位,已於2019年3月20日入夥。

石籬邨11座: 大廈資料:石籬(二)邨 方塊11

2013年政府撥款一億元在區內興建社區重點項目,西九新動力副主席沈少雄區議員,3月向深水埗區議會提交了興建藝術中心的意見書,計劃在石硤尾美荷樓對出興建集「排練場地、展覽廳及商舖」於一身的藝術中心,聲言要為西九文化區培養觀眾。 其後被報章揭發其中一份「支持」計劃的「深水埗文藝協會有限公司」公眾人士意見書,內容與沈少雄的建議幾乎一模一樣,該公司董事竟然有5人是區議員,分別為郭振華、陳鏡秋等。 公司更發出9,000份問卷,最終只成功收回約100份,當中只有60人支持建文化藝術中心,但聲稱計劃有6成居民支持的「民意」。

石硤尾工廠大廈是山寨廠 (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本土家庭式輕工業)集中地,現已改建為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內裡保留了昔日的工廠大廈建築特色,是一項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全年境內建築大獎」的改建,並於2008年開幕,以自負盈虧非牟利機構模式運作。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第2期樓宇採用非標準設計,但部份1及2房大型單位重新使用了新和諧一型構件,連同第5期成為最後一批附帶和諧式設計單位的大廈。 第41座,美荷樓(Block 41,Mei Ho House),是現時香港碩果僅存的「H」形6層徙置大廈,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的建築物。 最低兩層部份改建為公屋博物館,重現昔日公屋居民的生活,上層則改建成青年旅舍,由香港青年旅舍協會營運。

在重建前建有4所小學及1所特殊學校,由於當時教育統籌局推行1邨1校政策,因此現時邨內僅剩下一所小學。 石籬邨11座 葵芳邨第5和第6座之問題經驗證後,發覺由於在建屋施工時偷工減料,令混凝土強度大幅低於標準,以致房屋結構受損,事件亦引發了「26座問題公屋」和「鹹水樓」的公屋醜聞。 原先,政府打算以談判方式處理問題,但最後因事態嚴重而改為索償,而有成亦因嚴重負債而被頒令清盤。 葵青區可說是泛民主派的票倉,而石籬邨則更曾是民主黨的票倉。

此外,此期設有商舖及小型街市,此期對面的石硤尾商場街市部份檔戶爭取重置街市,惟由於此期的街市太小,只有11檔,未能完全安置所有檔戶。 1973年5月28日,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所有徙置大廈和廉租屋大廈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統一管理,而本邨也獲分為「上邨」(廉租屋邨)及「下邨」(徙置屋邨)。 這些徙置大廈大多數均分為2翼,並在兩翼中間以廁樓相連。 只有較後興建的第24、25及29座(後來的第8、9及14座)採用單幢式設計,當中第29座為全邨唯一的第二型徙置大廈。 隨後,第二型徙置大廈的單位增至兩款,第三、四型徙置大廈更已演變出三種戶型,標準單位約有十二平米,大型單位是標準單位的兩倍,小型單位則為標準單位的一半。

石籬邨11座: 東方日報A1:石籬中轉屋塌石屎 政府唔修千人焗住危樓

根據房署數字,第三個類別的居民共有約七十九戶,由於有居民陸續遷走,目前石籬中轉屋居民關注組能接觸到的,則大約有三十多戶。 石籬邨11座 今晚(23日)10時許,葵涌石籬(一)邨石俊樓低座發生火警,警方接獲多人報案,到場發現有單位起火並冒出濃煙,消防開一條喉及派出一隊煙帽隊撲救,至晚上約11時將火救熄。 救護車到場戒備,暫未發現有人受傷,約60人自行疏散。 及至1985年,葵青與荃灣劃分成兩個區,梨木樹邨位處和宜合道以西,所以梨木樹邨屬於荃灣區議會,但時至今日,很多機構及市民仍誤以為梨木樹邨是葵青區公屋。 2013年3月19日,姓馮(39歲)男子和姓劉(36歲)妻子,被發現在葵涌葵芳邨葵泰樓高層一單位內身亡。 石籬邨11座 法醫驗屍發現,女死者頸部有懷疑被掐傷痕,後腦亦曾遭硬物重擊,警方懷疑男死者殺死太太後畏罪燒炭自殺。

石籬邨11座: 安置大火災民

),並是全港首個被揭發建築用料低於標準的公共屋邨(26座問題公屋醜聞)。 石籬邨11座 全部樓宇已於1987年至2002年期間重建完成,由房屋署總建築師(6)設計,現時由中海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目前住戶數目為6,200戶。 石籬擴展區的5座(高低座分開計算為7座)樓宇於1985至89年間落成,包括今日的石籬(一)邨石寧樓、石秀樓、石俊樓、石逸樓及石興樓。 此等樓宇乃是26座問題公屋醜聞中葵青區受影響屋邨居民的其中一批次要安置公屋樓宇,當中石興樓更接收了同邨的重建戶,不過由於同邨尚有石安樓、石泰樓兩座和諧一型大廈,因此並沒有納入租者置其屋計劃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