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書提出,將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打造為新界北核心商務區。 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與深圳前海合作區只有一灣之隔,未來港深西部鐵路等交通基建的落實,將推動及深化兩地的概算經濟合作發展,所產生的協同效應,將有利於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創造更多新經濟職位的潛力。 洪水橋發展潛力 (星島日報報道)中央近日提出深化前海深港合作區的改革方案,香港及深圳料會進一步加強合作發展。 為了讓兩地更好對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會重新檢視整個邊境一帶的土地,引入可供發展不同產業的工商業用地,方便企業日後在港深兩地之間「落戶」;至於原本已在洪水橋和古洞北/粉嶺北發展區內預留的一些商業用地,則可改作住宅用途。
「明日大嶼」是前任特首林鄭月娥在2018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出的大嶼山發展計劃,以解決土地及住房不足的問題。 港府去年底公佈「明日大嶼」計劃的最新方案,建議1千公頃的交椅洲人工島由3個島嶼組成,整個項目的總工程造價估算5,780億港元,最保守估計相關賣地收益達7,500億港元。 陳茂波表示,倘若成功在邊境附近物色土地作工商業用途,原本已在洪水橋和古洞北/粉嶺北發展區內預留的一些商業用地,若能進一步改善交通配套,是可以考慮改作住宅用途,讓工商用地集中在靠近邊境的位置,他認為這是一個值得探索的方案,並認為最少有三大好處。 屯門南的湖翠路及湖山路一帶相對寧靜舒適,不少屋苑均享有廣闊海景的優勢,景觀及感覺與市中心物業截然不同,加上綿長的海濱步徑,生活相對寫意悠閒;區內部分熱門屋苑選擇如邁亞美海灣、慧豐園、海翠花園、啟豐園及悅湖山莊等。 屯門南除了坐擁碼頭優勢外,將來西鐵南延線通車後更擁鐵路交通。 至於明年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開通後,往返機場及大嶼山則最享地利。
洪水橋發展潛力: 洪水橋貨倉男工被夾兩車之間 消防救出證實不治
現時香港土地空間不足,樓價日益高企,政府多管齊下,推出多項辣招,又不斷嘗試覓地建屋,但都成效不佳,社會各界對政府解決居住問題都已日漸失去信心及耐性。 事到如今,政府要解決持續多時的居住問題不可再急病亂投醫,而應着眼於一項措施大力推行,發展大西北就是一個最好的着力點。 關堡林指,旗下古洞北項目正申請換地,將配合政府時間表,最快下半年中補地價,有望明年初至明年中落實具體方案。 項目估計可建逾2500夥,料以300至500方呎中小型單位為主。
在政府所公佈《鐵路發展策略2000》中,早已建議興建后海灣線連接港深兩城的西部地區;及後在修訂《策略2000》時,更正式提出港深西部快速軌道的概念方案,其中一條支線正是連接洪水橋與前海地區。 不過,政府在推出《鐵路發展策略2014》時,指因興建海底鐵路涉複雜技術限制,加上經濟效益有待驗證,須視乎前海未來發展情況,宣佈擱置。 政府在2013年7月發佈洪水橋新發展區之初步發展大綱圖時,表明洪水橋將從多方面抒援香港的房屋需要和長遠發展問題。 惟根據洪水橋新發展區計劃聯村關注組的研究,現時新界西北地區的交通要道——屯門公路和西鐵線,負荷早已超出上限,根本無法容納新遷入發展區的十七萬多居民。 港鐵項目及工程拓展總監包立聲表示,屯馬綫洪水橋站將位處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市中心,為居民提供連繫香港各區的鐵路服務,以配合新發展區的運輸需求,亦將有助釋放車站周邊地區的發展潛力。 港鐵項目及工程拓展總監包立聲表示,新車站將位處洪水橋或廈村新發展區的市中心,為居民提供連繫香港各區的鐵路服務,以配合新發展區的運輸需求,亦將有助釋放車站周邊地區的發展潛力。
洪水橋發展潛力: 項目顧問:
保良局的青年宿舍樓高24層,可提供1250個宿舍單位,包括820個一人單位及430個二人單位、管理及公用設施,以及停車場,供18至30歲的香港永久居民申請,月入不可超過約1.7萬元。 在1999年的《新界西北規劃及發展研究:洪水橋發展建議》中,政府已看穿洪水橋鄰近當時仍在倡議之西部通道的優點,建議要把洪水橋發展城「門廊城市」,以滿足日益增張的中港商業和社會互動需要。 為打破局面,政府近年除了積極在古洞北/粉嶺北開拓新發展區,也在新界北選定三個具發展潛力範圍。 另外,泛海國際持有的洪元路與田心路交界用地,去年十月以二十一億與政府達成換地及補地價協議,以可建總樓面約五十二萬方呎計,每方呎補價約四千零三十八元,並興建五幢約十二層高中密度大廈,提供逾一千夥,目前進行地基工程。 該公司執行董事關堡林指出,該項目現正進行地基工程,最快明年初申請預售,主打兩房單位,佔全盤總夥數約七成。 他認為,目前政府正着力發展洪水橋,並重新打造區內交通基建設施,包括跨境鐵路等,未來將成為新一個商業區,為區內新增大量就業機會,亦帶動區內住宅需求,看好該區潛力。
-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將續推展「明日大嶼」填海工程,引發社會關注。
- 對外交通方面,目前以公共巴士服務為主,設有路線來往港九新界以至機場;政府同時落實興建屯馬綫洪水橋站,初步預計2021年動工,2024年通車啟用,日後往返市區就更加方便快捷。
- 除非預料該段西鐵線會超出負荷,否則不應興建該段平行線路。
- 他認為,目前政府正着力發展洪水橋,並重新打造區內交通基建設施,包括跨境鐵路等,未來將成為新一個商業區,為區內新增大量就業機會,亦帶動區內住宅需求,看好該區潛力。
- (星島日報報道)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當中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將建港深西部鐵路直達前海,並打造為新界北核心商務區,即時成為市場矚目焦點;而近年多家大型發展商早已在區內「插旗」,部分更率先搶建大型屋苑。
新發展區總共可提供15萬個就業機會,包括零售餐飲、辦公室、工業、企業及科技園、物流設施、港口後勤及社區服務,以紓緩洪水橋、屯門及天水圍居民跨區就業的需要,亦避免商業活動和就業機會,過度集中在市區。 新發展區將首次增闢4條商店街,以期扭轉昔日新市鎮私人屋苑商場林立但街道了無生氣的情況。 為落實規劃意念,當局未來整合土地招標時,將首次透過收緊地契條款,列明發展項目面向街道的地面,須強制設置地舖,並將一樓平臺移後作戶外咖啡室等用途,以營造街道活力。
洪水橋發展潛力: 洪水橋規劃真相
而衛生方面亦非常好, 大家都好愛護哩個社區好自律, 所以喺街上你鮮會見到有人隨地掉垃圾, 街道上亦唔見有垃圾.. 出九龍市區 – 居民好多時prefer搭 68x 268x..因為洪水橋係哩兩條綫嘅總站, 基本上上到車任揀位, 任坐唔嬲! 基本上68x 經深水埗出旺角, 而268x 則直出旺角佐敦…兩班車都係經大欖出九龍(係呀, 係避咗屯公保證暢順)! 如要出旺角, 居民會求其上一班, 基本上等三至五分鐘就上到車.
洪水橋發展潛力: 樓市資訊 | 香港置業
撇除特色單位,今次「#LYOS」分層提供了少量開放式單位外,餘下均為一房及兩房。 而開則上也不算太複雜,尤其開放式及一房的內櫳可比性不算很大,故建議準買家真的決定選購時,可按方位作為排序。 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第二期發展(即前期工程第三期和第二階段工程)工地平整和基礎設施的詳細設計已於2020年分階段展開,目標是於2034年竣工。 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第一期發展(即前期工程第一及第二期和第一階段工程)工地平整和基礎設施的詳細設計已於2017年分階段展開,目標是於2025年竣工。
洪水橋發展潛力: 香港西部經濟走廊呼應大灣區互動 屯門 掃管笏 升值潛力無限
而港鐵西鐵線的開通進一步促進了屯門的發展,屯門市中心有多個相連購物商場的建成,讓它徹底轉變為一個繁華的都市小鎮,生活社區煥然一新,同時又有黃金海岸、蝴蝶灣、青山灣等自然風光。 交通基建方面,屯門向北以西部通道連接深圳前海,向南以屯門赤鱲角連接路接駁機場和港珠澳大橋,成為連接中港兩地的重要交通樞紐之地,加上市中心的商場羣組提供的商業價值,樓價升值潛力不容小視。 洪水橋發展潛力 (星島日報報道)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當中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將建港深西部鐵路直達前海,並打造為新界北核心商務區,即時成為市場矚目焦點;而近年多家大型發展商早已在區內「插旗」,部分更率先搶建大型屋苑。 洪水橋發展潛力 業界指,未來區內除有商業項目外,亦有大量住宅供應,該區勢掀翻天覆地的巨變。 如果洪水橋能夠發展成副都心,成為香港新的核心商業區,可有效打破了現在困擾香港的南北失衡問題,交通幹道的瓶頸問題也會有效紓緩。
洪水橋發展潛力: 香港
哩度係一個低密度居住區域, 暫時黎講除咗尚城及洪福邨比較高, 其餘屋苑大部份都屋苑都係十多層樓下, 幾層高佔大多數, 亦有唔少獨立屋! 整體黎講係一個密度極低嘅環境, 身處洪水橋絕對唔會有壓迫嘅感覺! 就算你住低層/村屋, 你都會享受到非常開揚嘅景觀 (遠望屯門市景,青山,流浮山等等)….
洪水橋發展潛力: 項目資料
兩房單位同樣分佈於22柱,合共有88個單位,但其可比性相對大一點。 由於間隔條件接近均等,故揀樓時應該由方位入手,先剔走自己未必鐘情的方位,然後按自己可負擔的價格排序。 若遇上同方位單位,則要看看其面積面數大小,並選取面積面數較細的單位;但同方位、面積面數又相同,則以總價較低者為揀樓目標。 但類近鴻圖大計會否胎死腹中,還要視乎下屆政府是否會繼續執行、以及其執行力度為何,畢竟這一份也是林太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 如果對於一手樓或二手樓的置業流程、或按揭安排等事宜有任何疑問,我們團隊早前已製作了一系列的懶人包,可按橙色字快速跳往。
洪水橋發展潛力: 發展理念
問題是,連同現時洪水橋新發展區的範圍,新界西北一帶不少土地為棕地,政府收地安置頗有難度,特別是現時不少棕地作業中,有不少中小企業均難以遷入多層大廈,甚至未能承擔遷置後的租金。 吳永輝估計,現時很多付租能力較低但甚重要的行業,例如環保回收業,甚有機會在日後發展中被迫結業。 政府未來絕對可好好利用上述多達300公頃的土地支援未來物流業的發展,從而釋出洪水橋接近80公頃的土地。 況且,洪水橋發展物流活動的原因之一乃為安置當地的棕地作業,然而屯門南部距離洪水橋、流浮山等地不遠,距深圳灣大橋亦只是20多分鐘的車程,只要政府在基建上有所配合,加強對外交通接駁,對安置棕地戶應不會造成過大影響。 洪水橋與前海緊密合作,絕對有助洪水橋升級成香港另一個潛力無限的經濟核心。 更重要的是,前海不但為深圳CBD之一,更是創科發展的重地,集聚初創企業,成為科技企業發展的搖籃。
洪水橋發展潛力: 新界東北洪水橋基建較完備 具發展潛力
上文節錄自第181期《香港01》周報(2019年9月23日)《商業分佈失衡 市民辛苦通勤 洪水橋宜建新CBD》。 項目另一大賣點便是配套完善,NOVO LAND 2期正正位於基座商場NOVO Walk上蓋,商場佔地約48,000方呎,雲集日式大型超市、國際幼稚園,以及各式各樣的食肆。 吳偉光亦提到,屯門區亦有其他多元化的購物選擇,例如屯門市廣場及Vcity,如喜歡烹飪的話,又可以到馳名的三聖海鮮街,選購新鮮生猛海鮮;至於想親親大自然的話,也可以到區內郊遊打卡熱點,如大欖千島湖及菠蘿山遠足。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洪水橋發展潛力: 洪水橋。廈村 – 新發展區
如此模式的確具有相當大的彈性,政府亦可謹慎按未來經濟狀況作出變動;但此模式下政府仍處於被動角色,未能以空間規劃主導產業轉型。 即使面對急切轉型的需要,政府卻沒有擔當帶領產業轉型的嚮導,既沒為創科產業發展提出具體方向,亦無制定完善的產業政策支援企業所需的創科生態,產業轉型自然難有寸進。 《香港2030+》強調將新界北至九龍塘一帶打造成東部知識及科技走廊,圖以古洞北、落馬洲河套區及蓮塘/香園圍口岸預留的土地,再配合現時路線上所涵蓋的大學、工業和服務支援中心、科學園、工業邨等設施,支援業界、中小企及初創企業未來發展。
現時新界西北地區的骨幹交通屯馬綫,繁忙時間客量已超過設計容量的上限。 洪水橋發展潛力2025 何開發又認為,政府多番把「東西走廊」(屯馬綫)與西鐵綫混為一談,實屬偷換概念。 洪水橋發展計劃的第二階段公眾參與於2013年7月15日至10月15日期間進行,初步發展大綱圖亦同時公佈。
洪水橋發展潛力: 洪水橋過去10年樓價升2倍 北部都會區效應 未來升值潛力無可限量 中原地產送「#LYOS」買家2年「中原收租保」 名額30個
洪水橋新發展區聯村關注組成員何開發認為,政府此舉只保障原居民,不保障非原居民,違反了基本法第三章二十九條「香港居民的住宅和其他房屋不受侵犯」。 洪水橋發展潛力2025 洪水橋第13區現已建成公屋洪福邨,為新發展區內首個落成公屋,設有9幢樓高17至24層的住宅樓宇及一座單層商場。 停車場大樓樓高3層,其中1層專為社會福利設施而設,包括1所綜合職業康復服務中心和1所中度弱智人士宿舍,於2015年年中落成。
洪水橋發展潛力: 新聞稿
屋邨內的「洪福商場」設有超市、麥當勞、餐廳等,可大致滿足日常生活所需。 不過話分兩頭,雖則說洪水橋站可加強了區內對外接駁,也會加重了西鐵線路的負荷;但「#LYOS」的位置,會跟未來規劃的「洪水橋站」的站口有一段距離。 因為站口選址較貼近「田心村」以南一帶,實際位置會較捱近「亦園路」、也就是輕鐵「鍾屋村站」附近。 我們嘗試從樓盤出發行過去,經過「洪水橋大街」後,來到「田心村」後,若不是通過「田心村」,便要繞落「洪水橋大街」後再轉入「亦園路」,需時約20分鐘以上。 當然相信配合日後轉型,區內道路會較完善時,前往時間可縮短一點。
洪水橋發展潛力: 交通運輸
在多個即將有新盤落成的地區之中,以新界區未來佈局最為矚目,特別是發展空間較大的新界西北,洪水橋一帶近年積極起動,加上毗鄰早已發展成熟的元朗,舊區之內又有新發展區,新舊交融之下,再次牽起不少置業人士對「大西北」的興趣。 政府在新界北區進一步銳意發展,滿足更多居住人口,以及創造更多就業,當中並計劃興建港深西部鐵路,連接洪水橋及深圳前海,故區內發展前景將相當理想。 研究亦發現,大型填海工程普遍出現規劃、財務或環境等多個問題。 以韓國松島國際都市為例,案例與「明日大嶼」最具可比性,指兩者都出現重複規劃的問題。 韓國政府宣佈短時間內填海增設3個性質相近的「經濟自由區」,重複規劃令商業地供應過剩,未能吸引外資進駐松島,工程延誤逾10年,大量土地空置,發展商亦發展利潤更大的私樓項目,令規劃願景走樣;最終市政府需動用公帑為這個爛尾項目「埋單」,更錄得財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