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體育館外形上闊下窄,好似粒扁嘅鑽石咁,館內有冷氣,設12,500個位。 2003年區議會選舉,鄰近東湧鄉郊一帶的逸東邨劃為逸東選區,形成現有的大嶼山選區主要版圖,範圍有所減少。 崔佩文因為年初的村代表選舉失利,放棄連任,改為支持朱昌熙出選。
葵青區人口有502,400,平均每間體育館服務6.28萬居民。 元朗是每座體育館服務人口最第三多的區份,平均每間體育館服務9.21萬居民。 鳳琴街體育館早於1987年落成,而最新的一間是2017年的元朗體育館。 北區擁有5間體育館,最舊的是1989年啟用的天平體育館,最新的是2012年的保榮路體育館。 黃大仙區有7間體育館,其中1973年啟用的東啟德體育館是康文署轄下現存最早啟用的體育館。 黃大仙區內大部分體育館都早於90年代前啟用,最新的已經是1996年的蒲崗村道體育館(1996)。
梅窩體育館: 新界–北區(5間):
香港體育館下層為港鐵紅磡站,附近設有露天停車場、巴士總站、專線小巴站及的士站等交通配套。 在香港體育館的平臺下的行人隧道及天橋連接紅磡海底隧道入口的過海巴士站、香港理工大學、尖沙咀東部、紅磡灣地區。 從1983年4月啟用至2006年3月間,在香港體育館舉行的活動共有超過4,300項,入場觀眾共有約3千2百萬人次。 香港體育館一直有甚高使用率,在2005至2006年度,使用率達97%。 沙田區擁有7間室內體育館,最歷史悠久的是1986年啟用的美林體育館,另外還有3間亦在80年代啟用,最新的是2020年啟用的車公廟體育館。
- 1988年區議會選舉,隨著愉景灣發展區大致完成,於該處設有投票站,至1991年區議會選舉原屬梅窩及離島的愉景灣自此劃出並獨立成愉景灣選區至今,而南邊部份再更名為梅窩、大嶼南及鄰島。
- 海傍街體育館位於長洲市政大廈1樓至2樓,於1991年7月1日啟用。
- )位於香港新界沙田頭沙田頭路10號,毗鄰秦石邨,是沙田區內第7個體育館。
- 「佢唔同喺課室裝冷氣,喺體育館裝冷氣係一個大工程,需要結構性上嘅改動。」他表示,如場館本來的設計有冷氣系統,「壞咗冇開係一回事」,但舊場館本身的設計可能並無加入冷氣,原有的通風系統或已足夠保持空氣流通。
- 由於成立初期機場核心計劃尚未構思,東湧、大澳和赤鱲角都是人口稀疏,尚未開發的鄉村社區,當時大嶼山選區除青洲仔半島之外,涵蓋全大嶼山,以及北部的赤鱲角和欖洲和南部除長洲、坪洲以外的周邊海島。
- 灣仔也是18區人口最少的一區,只有178,400,平均每座體育館服務5.95萬居民。
- 城市電腦售票網售票處設於香港體育館廣場基座平臺,出售任何於售票網發售的活動門票。
香港體育館設有4面觀眾席,閘口以4種顏色:紅色、藍色、綠色及黃色閘分辨,一般在活動的入場券上印上座位所處段落及顏色以茲識別。 體育活動及部份演唱會多數開放全部4面觀眾席,即所謂「四面臺」,而部份活動則只使用3面觀眾席,餘下一面作為後臺,即「三面臺」。 體育館共有10,500個固定座位,其餘2,000個座位為拉出式,可於進行部份比賽或活動時隱藏於觀眾席下,而在部份演唱會等活動,則可以增加臨時座位。 在不同類形的表演時,場館的地面或會鋪上一些覆疊性的地面,例如場館進行羽毛球、籃球、排球及溜冰等的時候,以便活動的進行。
梅窩體育館: 康文署18區體育館大數據|觀塘最多灣仔最少 屯門每間服務10萬人
陸頌雄表示,資料顯示,倘健身室面積細小,使用率傾向較低,在17個100平方米以下的健身室中,有13個在今年首季的平均使用率在50%或以下,相反,13個170平方米以上的大健身室中,只有3個在今年首季的平均使用率在50%或下。
-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及運動學系副教授雷雄德博士指,在體育館安裝冷氣系統,並不如想象般簡單。
- 康文署網站顯示,港島中西區擁有5間室內體育館以及1間壁球中心,全部都在千禧年之前落成啟用。
- 當屆周轉香轉戰東湧新市鎮選區,本區則有兩人參選,分別是前東湧及大澳的區議員張志榮,以及前區議員袁哲之的老婆崔佩文,最後崔氏以百多票之差勝過張氏當選。
- 車公廟體育館照片刊登在國際建築網站後,引起香港當地的社交平臺熱烈討論。
- 大嶼山選區是離島區內面積最大的,亦是全港最大的選區,東至小蠔灣、梅窩,西至大澳、石壁、分流,另同時包括長洲以西的數個無人島嶼(索罟羣島、石鼓洲)。
- 有政黨及關注團體發現,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體育館的健身室使用率不均,部分健身室長期爆滿,亦有部分使用率低,而有健身室設施殘舊,經常損壞。
根據政府統計處在2020年出版的《2019年按區議會分區劃分的香港人口概況》,中西區有240,500居民,平均每間體育館服務4.81萬居民。 在18區當中,中西區的體育館對居民比例為第二低,僅高於離島區。 林士德體育館位於新界葵涌興芳路176號,於1980年10月27日啟用。 荔景體育館位於新界葵涌麗祖路60號 (毗鄰荔景邨及悅麗苑),於1994年3月25日啟用。 長發體育館位於青衣長發邨長發廣場4字樓(毗鄰青泰苑),於1990年3月5日啟用。
梅窩體育館: 九龍–觀塘區(9間):
開放時間為每日上午10時至下午6時30分,當體育館有表演節目舉行時,則延長開放時間至節目開始後半小時。 香港體育館的設施主要由大型多用途室內表演場館及多個活動室所組成。 共有3間活動室及一間貴賓室設於體育館大樓,可用作舉行酒會、記者招待會等節目相關活動;體育館則設有8個化妝間及4個更衣室。
梅窩體育館: 九龍–九龍城區(5間):
長洲體育館位於長洲醫院路3號毗鄰長洲醫院,於1993年1月10日啟用。 除青衣楓樹窩體育館外,何文田佛光街體育館、上水天平體育館、寶林體育館、沙田顯徑體育館、馬鞍山恆安體育館、大埔富善體育館及元朗朗屏體育館的主場館亦未裝有冷氣系統。 選區位於顯徑邨一帶的沙田區區議員吳錦雄認為,場館內未裝上冷氣系統對街坊絕對有影響。 「香港處於亞熱帶,加上顯徑地理位置處於大圍角落,啲樓又起得密集,就會更加熱。 夏天喺度打羽毛球,可能15分鐘都已經大汗淋漓。」他指即使場內開了風扇、大門,降溫效果依然有限。 梅窩體育館 他又指,未有裝上冷氣的場館在潮濕天氣下,地面會變得濕滑,或引致不必要的意外。 近年香港的室內大型表演場地不斷增加,如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及亞洲國際博覽館等,但香港體育館在交通配套、地理位置、場地設施及座位數量等方面仍佔有一定優勢,故依然甚受主辦機構的歡迎,檔期連年爆滿,多數熱門場次須提早一年預訂。
梅窩體育館: 設施
香港體育館建築費1億4000萬港元,當中2,350萬元由市政局撥款支付,並由市政局管理;2000年市政局解散後改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體育館中央表演場面積1,680平方米,場內天花懸掛的電視放映系統,當時甚為先進。 體育館外的露天廣場,可供進行相關活動;體育館側的附屬大樓,在落成時曾設有一間酒樓,惟現時已不存在。 梅窩體育館 該館為2009年東亞運動會賽場之一,也是43座參與幻彩詠香江的代表建築物之一。 深水埗區有6間體育館以及歌和老街壁球及乒乓球中心、通州街公園壁球中心。
梅窩體育館: 九龍–深水埗區(6+2間):
沙田的人口有688,100,平均每座體育館服務9.83萬居民,比例僅次屯門區。 梅窩體育館 2022年香港有多兩間康文署體育館落成,分別是大埔東昌街體育館以及深水埗體育館。 青衣西南體育館位於青衣湧美路70號(毗鄰職業安全健康局職安健學院),於2017年7月26日啓用。 【Now Sports】在足球圈沒有工作的施丹,與F1車隊阿爾派合作,出任他們平等機會計劃的全球推廣大使。
梅窩體育館: ChatGPT幫手Plan行程 香港3日2夜必去八仙嶺市集 去日本又可以點玩?
1992年世界室內五人足球錦標賽為國際足協舉行的第二屆世界室內五人足球錦標賽,於11月15-28日在香港舉行,開幕戰及決賽等多場比賽於香港體育館進行。 體育館外設有露天廣場,面積22,000平方米,可作為輔助表演場地之用,以舉辦酒會、展覽、嘉年華會等戶外活動。 其可摺疊式的開放式舞臺,讓該場地成為一個理想的公共集會場地,例如舉行電視直播開幕典禮等。 體育館設有一個賓客接待室(或稱貴賓室),供場地租用機構使用,在活動舉行前或休息期間以接待來賓或傳媒記者之用。
梅窩體育館: 時間表
另外,巿民使用健身室前需參加健身簡介會及器械健體訓練班,但這些課程名額不足,亦有巿民疑因課程收費較低而不斷重覆報名,以致新參加者無法參與使用。 關注團體要求政府增加資源建設健身室,並促康文署關注及改善情況。 「離島(Outlying Islands)」是指香港境內遠離維多利亞港的島嶼,尤指位於南及西南面,人口較多之數個島嶼如南丫島、長洲、坪洲及大嶼山等,有着與市區截然不同的景色。
梅窩體育館: 政府健身室使用率不均 梅窩體育館僅用15%
溫接受《明報》專訪時提及,體育館設計希望市民走入館內的公共空間可以「任行」,並在坡道上「不論在不同房間、戶外戶內空間,人們會互相欣賞各自在做的事」,又指舞蹈室設落地大玻璃後,室內使用者可看到附近山景,遊人亦能看進大樓的視角。 因此在地下和來往UG層的坡道上採用落地玻璃設計,可讓遊人分別看到多用途室和舞蹈室的活動,不過也承認管理部門康文署最初是有點抗拒。 各個兒童遊戲室均設有不同主題,當中以海洋及森林、動物等佔多數,亦會按該區特色來設計主題,如長洲體育館兒童遊戲室就以包山、 張保仔洞為設計概念。 小西灣體育館的遊戲室以「城市」為主題,除了各種攀爬設施及滑梯外,更有一幅適合兒童使用的小型攀石牆,適合小朋友放電;荃灣體育館的兒童遊戲室則以海洋為主題,有雙層攀爬架迷宮、機關及滑梯等,適合年紀較大的兒童。
梅窩體育館: 渡輪
在現役的康文署室內體育館當中,只有5間在70年代落成的體育館仍在服務。 踏入千禧年後,只有多28間體育館啟用,最新的是2022年的大埔東昌街體育館及深水埗體育館。 若配合每區人口分析,屯門區的5間康文署體育館平均服務人口最多,約9.9萬居民使用一間體育館;離島區同樣有5間體育館,但人口少得多,每間體育館平均服務3.73萬居民。 此外,體育館整體設計不規則,佈局層層遞進,與附近山巒環境融為一體,能夠保留車公廟附近一帶村民崇拜風水山的傳統。 另外,因體育館後方有祖先山墳,因此設計上提供一條通道往該處,並無需穿入體育館內部。 而館內長廊採用開放式設計,不設空調,設多個戶外空間來連接不同康樂設施,將自然光以及大自然景觀引入館內以達至綠化效果,體育館外牆則用上了清水混凝土、太陽能發電板及雨水收集電力等環保裝置,以減少室內用電量。
運輸署會在可進入嶼南的日子起計一個月前發出新的名額,上載時間是該日上午7時。 正門前設有金屬黃色觸覺警告帶連位置磚,對應正門後同色觸覺引路帶伸延;門前觸覺位置磚連接同色觸覺引路帶向前伸延四格半,轉向橫向伸延四格,至升降門旁按鈕前同色觸覺警告帶連位置磚止;轉向位置設有同色觸覺位置磚提示。 2016年東區區議會屬下天后及維園選區於2016年劃入灣仔區議會,2015年由灣仔民政事務處處理相關選舉。 2000年觀塘區議會利安選區於1999年與沙田區議會新設選區重名,結果觀塘一區2003年加入順天邨兩棟樓宇後改名為利安天。 1988年區議會選舉,隨著愉景灣發展區大致完成,於該處設有投票站,至1991年區議會選舉原屬梅窩及離島的愉景灣自此劃出並獨立成愉景灣選區至今,而南邊部份再更名為梅窩、大嶼南及鄰島。
梅窩體育館: (一)體育館 / 壁球場
青衣體育館位於新界青衣青綠街38號青衣市政大廈2字樓,於1999年8月6日啟用。 此外,體育館每月均舉辦不同類型的康樂體育活動,歡迎市民報名參加。 大窩口體育館位於新界葵涌大窩口大廈街39號(毗鄰大窩口邨及葵賢苑),於1992年12月18日啟用。 北葵涌鄧肇堅體育館位於新界葵涌和宜合道292號(毗鄰和宜合道運動場及北葵涌賽馬會游泳池),於1985年1月28日啟用。 楓樹窩體育館位於新界青衣楓樹窩路10號青衣邨第2期(毗鄰偉景花園),於1990年7月2日啟用。 海傍街體育館位於長洲市政大廈1樓至2樓,於1991年7月1日啟用。
梅窩體育館: (六) 網球場 / 公園設施
今次的對手是有新界社團聯會支持的黃福根,黃氏剛在村代表選舉擊敗崔的老公袁哲之。 1999年區議會選舉,隨著機場核心計劃大致發展完成,外來人口遷入東湧新市鎮,東湧和赤鱲角兩地再度劃出大嶼山選區,另立為東湧新市鎮選區。 當屆周轉香轉戰東湧新市鎮選區,本區則有兩人參選,分別是前東湧及大澳的區議員張志榮,以及前區議員袁哲之的老婆崔佩文,最後崔氏以百多票之差勝過張氏當選。 1994年區議會選舉,因東湧和赤鱲角受機場核心計劃建設影響而令多村清拆和搬遷,東湧和大澳選區選民數目大幅下降;當局把南北大嶼山統一成現今的大嶼山選區,當屆選舉由周轉香當選。 除了梅窩和坪洲外,大埔區繼早前大元社區會堂的疫苗接種活動後,今日在大埔社區中心舉辦「大埔區疫苗接種日」。 沙田恆安選區區議員鄭則文表示,未收到太多街坊就恆安體育館沒有冷氣、氣溫太高作出投訴。
政府外展新冠疫苗接種隊今日(十月三十日)到離島區,為梅窩和坪洲的居民服務。 外展隊分別到梅窩體育館和坪洲體育館為居民接種科興疫苗,合共有273名街坊和長者透過外展服務接種科興疫苗。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及運動學系副教授雷雄德博士指,在體育館安裝冷氣系統,並不如想象般簡單。
梅窩體育館: (三) 屯門康樂體育中心
「佢唔同喺課室裝冷氣,喺體育館裝冷氣係一個大工程,需要結構性上嘅改動。」他表示,如場館本來的設計有冷氣系統,「壞咗冇開係一回事」,但舊場館本身的設計可能並無加入冷氣,原有的通風系統或已足夠保持空氣流通。 雷博士坦言,明白市民對設施有合理期望,但要考慮公帑如何使用纔是最有效。 1986年10月21日英女皇訪港,香港政府為歡迎伊利沙伯二世蒞臨,於香港體育館舉行《英女皇訪港青年精英大匯演》。 香港公開羽毛球錦標賽由1982年起皆在灣仔伊利沙伯體育館(新伊館)舉行;後由於場館未能符合超級系列賽必須同時進行四場比賽的規定,故由2011年起改以香港體育館作為主場館。 2009年東亞運動會於2009年在香港舉行,香港體育館是運動會的活動場地及於12月13日舉行的閉幕典禮場地。 體育館設有3個活動室,面積由33.5至187平方米,可容納60人,並設有擴音系統及電話插座等設備。
梅窩體育館: 香港體育館
聶稱,對於一些年紀較大、行動不便或不常外出的居民而言,要長途跋涉前往接種疫苗並不容易,因此政府特別安排外展服務,與當區鄉事委員會和地區團體推動居民接種疫苗。 除了梅窩和坪洲外,昨日大埔社區中心亦舉辦「大埔區疫苗接種日」,共有102人即場接種新冠疫苗,聶德權亦有到場瞭解情況。 大嶼山選區於1982年成立,是香港最早期的選區之一,當時名為大嶼山及鄰島。 由於成立初期機場核心計劃尚未構思,東湧、大澳和赤鱲角都是人口稀疏,尚未開發的鄉村社區,當時大嶼山選區除青洲仔半島之外,涵蓋全大嶼山,以及北部的赤鱲角和欖洲和南部除長洲、坪洲以外的周邊海島。 ,代號:T01),是香港離島區議會屬下的選區,1982年設立,1994年採用現名,現任區議員為離島區議會主席兼新界社團聯會成員餘漢坤。
梅窩體育館: 離島區
有網民表示建築物很漂亮,設計與出自同一名建築師的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一樣。 不過也有人認為建築物奇奇怪怪,以為是另一位建築署高級建築師鍾鳴昌設計的和合石橋頭路靈灰安置所,有人慨嘆香港人「無美感可言」。 在2013年4月25日,康文署就體育館設計方案諮詢沙田區議會,由於工程涉及斜坡鞏固工程,體育館佔地由原先的5300平方米增至6200平方米,停車場的面積亦須減少。 雖然車公廟體育館以「車公廟」三字為名,但位置遠離車公廟,要超過6-7分鐘步程,引起民間團體認為公共設施胡亂跟從港鐵站命名。 不過港島區的石塘咀體育館及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元朗區的天暉路體育館、天瑞體育館及元朗體育館,這五間體育館目前暫停開放,直至另行通知。 梅窩體育館健身室總使用率最低,2015年及2016年只有14%,今年首季只有15%;牛頭角道體育館總使用率最高,2015年及2016年分別有98%及85%,今年首季87%。
離島區議會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離島區的事務,共有18名議員,現屆離島區議會現任12名議員當中10名為建制派議員,只有2名為民主派議員。 香港體育館最初設計的目的是發展成爲一座體育場館,但由於社會需要及娛樂事業的蓬勃發展,使其逐漸取代位於香港島的伊利沙伯體育館、利舞臺及九龍的大專會堂(現稱大學會堂),成爲本地演唱會的其中一個主要演出場地。 在香港體育館正式啓用兩週內,本地知名歌手許冠傑在此舉行三場「總督許冠傑演唱會」,成爲第一位在紅館舉辦個人演唱會的歌手。 自此,在1980年代以及1990年代,香港歌手以在紅磡體育館舉辦演唱會為榮,而具有能力接連舉辦數場者更加會被稱謂巨星,紅磡體育館也因此被認為是香港流行音樂的聖地。 而譚詠麟、張國榮、梅艷芳、徐小鳳分別先後在「紅館」舉行數以十計的演唱會,場數紀錄一再被刷新。
梅窩體育館: 新界–沙田區(7+1間):
東區擁有6間體育館,最舊的是1988年啟用的鰂魚湧體育館,而最新的是2011年的小西灣體育館。 東區在2019年有545,600居民,平均每座體育館服務9.09萬居民。 灣仔也是18區人口最少的一區,只有178,400,平均每座體育館服務5.95萬居民。 最早啟用的是東啟德體育館,位於九龍新蒲崗六合街30號,毗鄰採頤花園,於1973年3月1日啟用,接近用了半世紀。 民政事務局在2014年4月曾表示體育館會在2018年落成,但最後到2020年才啟用。 而工程期間曾經發生晚間違規製噪音滋擾事件,承建商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裁定違反《噪音管制條例》,被判罰款18000港元。
黃大仙有416,100居民,平均每間體育館服務5.94萬居民。 九龍城區有5間體育館,他們近20年都未有新體育館,全都是80年代末到90年代興建落成的,最舊的是1987年的土瓜灣體育館,而最新的是1999年的何文田體育館。 梅窩體育館 九龍城區有人口419,900,平均每間體育館服務8.4萬居民。
梅窩體育館: 巴士
官湧體育館,香港室內體育館之一,喺官湧寶靈街十七號,官湧市政大廈五到七樓,就近官湧街、廣東道以及九龍佐治五世紀念公園,英文叫Kwun Chung Sports Centre。 設施有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壁球場、乒乓波檯、活動室、健身室、舞蹈室。 梅窩體育館,香港室內體育館之一,喺大嶼山梅窩,銀石街九號,梅窩市政大廈一樓,英文叫Mui Wo Sports Centre。 設施有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門球場、活動室、健身室、壁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