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該網站並未指明只接受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抑或接受所有的香港身份證。 永久居民身份證 是次換證計劃並不將2001年至2004年出生,及2008至2011年出生的人士納入換證計劃的對象內,因為他們在換證計劃實行當中將會年滿18歲或11歲,並在人事登記辦事處而非換證中心辦理之下獲發新一代身份證。 是次換證計劃並不將1986年至1989年出生,及1993至1996年出生的人士納入換證計劃的對象內,因為他們在換證計劃實行當中將會年滿18歲或11歲,並在人事登記辦事處辦理之下獲發智能身份證。 永久居民身份證 如果只是因特區護照即將到期而需續期換領,則可以經網上、郵遞或於自助服務站申請,然後親身到入境處辦事處、中國駐外國的使領館或駐內地辦事處領取新護照。 大多數來香港居住的人士(不管是來自中國大陸或其他地方),在獲得香港永久性居民身分之前,必須在香港住滿七年。
- 換證計劃已進入最後階段,入境事務處(入境處)早前宣佈,智能身份證換領中心的最後換證申請日期將由原來的2023年2月11日延長至2023年3月3日,而領證服務會維持至3月3日。
- 1984年,有關各方曾就居民身份證是否要有「婚姻狀況」、「職業」等內容進行過爭論和探討,綜合考慮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的實際情況,最終沒有成為身份證內容,但是被記錄在在居民戶口簿中。
- 根據香港法例,只要在港(工作、讀書等)逗留超過180天並年滿11歲或以上就必需申請香港居民身份證,但是也並不代表持有香港身份證在港連續居留七年或以上就擁有居港權。
- 如原有的澳門特區居民身份證已損毀(不適用於晶片有問題之情況) 申請人須親臨本局辦理更換澳門特區居民身份證手續。
- 在姓名一欄下面,亦印有中文電碼,以方便政府或機構作輸入姓名之用。
- 一般而言,任何人士在其身分獲得入境事務處核證前,均不可行使香港永久性居民身分的權利。
- 身份證號碼用途十分多,亦是重要的個人資料,受到個人資料私隱專員行使第香港法例第486章《個人資料(私隱)條例》所賦予的權力所發出的《身份證號碼及其他身份代號實務守則》所保護。
此條例徵求意見稿公佈後,隨即引發民間近乎一邊倒的反對,最終該意見被撤回。 如養老保障、失業保障、僱員工作賠償、生育保障、家庭服務等。 可以申請幼稚園、小學、中學,學費與當地居民相同,申請車船津貼、書本津貼、學費減免等方面也同樣平等。
永久居民身份證: 網上申請
例如,市民要領取由日本皇軍配給的米糧時,就必須出示身份證、軍票以及糧油證等纔可以獲取。 在香港出生時,其雙親之一已按照類別 獲界定為香港永久性居民,而現時未滿二十一歲之外籍青少年。 這類人士於年滿二十一歲時,便須按照上述其中一個類別去確立本身的永久性居民地位,否則將不再是香港永久性居民。
部份中國駐外使領館對持外國普通護照的人士實施由「中國簽證代辦中心」處理赴港簽證的安排。 在一般情況下,95%的居留權證明書申請可在入境事務處接獲所需文件後三個月內完成處理,但此標準並不適用於申請人與聲稱父母的關係存疑或資料存疑的個案;此外,此標準是否適用,亦須視乎當時已接獲的申請數目而定。 如果申請人未滿18歲,則須同時提交父/母親或合法監護人的身份證或旅行證件,以及與申請人關係的證明文件。
永久居民身份證: 有效期
1949年中國共產黨取得大陸政權後,大量中國大陸人湧入香港。 為了控制香港人口,香港政府開始實行邊境管制,限制中國大陸人入境,並且開始登記香港居民及發出身份證。 首次登記於1949年展開,當時發出的身份證只是一張以人手填上資料的硬皮紙張,有五種顏色分別區別普通市民和漁民、新界居民、政府公務員、小機構僱員和大機構僱員。 如市民要出境,亦需要憑身份證申請旅行證件,否則離港後便喪失居民資格。 一般而言,任何人士在其身分獲得入境事務處核證前,均不可行使香港永久性居民身分的權利。 至於中國大陸居民,如欲獲得香港居留權,則可申辦由入境事務處發出的「居留權證明書」。
- 第一代身份證是採用1980年代初期的防偽技術,包括採用感光紙外,並以紫外線製之安全圖案之過膠紙過膠;雖然第二代身份證加入國際民航組織(ICAO)標準光學閱讀代碼,但防偽性仍然不高。
- 獲批的申請人於繳費後可下載延長逗留期限的「電子簽證」。
- 另外,《入境條例》第2條規定某些職業類別的人士,例如是外籍家庭傭工和大陸政府官員,均不獲香港永久性居民地位。
- 即居港滿1年的非永久性居民,只要符合資格,便可向社會福利署申請綜援。
- 不同於其他非永久性居民,在使用公立醫院服務時出示有「R」標記的香港身份證無需查驗香港居民身份有效性。
- 根據《人民日報海外版》的報道,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表示,香港將在2020年爲所有香港居民免費提供“數碼個人身份”。
- 如果你已遞交申請,並收到入境事務處通知需要遞交補充文件以協助處理申請,你可以利用這項方便的網上遞交服務。
年滿11歲人士所領取的身份證,亦稱爲兒童身份證,而年滿18歲人士需於18歲生日後的30天內,更換成人身份證。 至於全港市民換領身份證計劃(全民換證計劃)的申請,則由9間專設的智能身份證換領中心(換證中心)處理。 如申請人未滿十八歲,父母雙方、依法行使親權或監護權者的身份證明文件的副本,並須在簽名欄上簽名。
永久居民身份證: 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號碼
非永久性居民如有經濟需要,想申領車船津貼、書簿津貼或學費減免等,只要符合學生資助辦事處的入息及資產限額的資格,亦可申請。 事實上,房委會只限制非永久性居民作為申請人,若家中有年滿18歲的香港永久性居民,非永久性居民是可以家庭成員資格,申請公屋及購買資助性房屋的。 根據房委會條例,公屋僅限合資格的永久性居民申請,以單身人士為例,只要入息及資產上限,不超過10,100元及236,000元,便可向房委會遞交申請表輪侯「上樓」。
永久居民身份證: 申請香港特別行政區居留權證明書
屆時,你應攜同預約通知書(如有)或電話預約參考編號以便跟進。 如果有關人士喪失香港特區居留權,他/她仍可按照法例自動具有香港特區的入境權,可隨時自由進出香港特區不受任何限制在香港居住、讀書或工作。 澳門非永久性居民持《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往來香港特別行政區旅遊證》赴港,如符合一般入境規定,可獲准以訪客身份入境,逗留不超過30天。 八) 逗留期限澳門永久性居民持《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往來香港特別行政區旅遊證》赴港,如符合一般入境規定,可獲准以訪客身份入境,逗留不超過180天。 七) 有效期《往港旅遊證》的有效期一般為七年,若申請人持有《居留許可文件》,則有效期為《居留許可文件》上的有效期。 在有效期內,持證人可持該證多次往來香港特別行政區。
永久居民身份證: 外國人民
由2020年2月18日起,換證人士更可帶同兩名65歲或以上親友及兩名殘疾人士(須符合換證條件)一同換證。 ※ 請注意﹕為免寄失旅行證件,本局只接受快遞或平/空郵雙掛號方式,不接受僅以平郵或空郵方式寄出有關證件。 截至2014年5月23日,僅有1306名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引進的外籍人才及其家屬以及各部委和省級人民政府推薦的高層次人獲得了中國綠卡,而自2004年至2013年,獲得中國綠卡的總人數僅為7,356人。 2020年2月27日,司法部就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公開徵求意見。
永久居民身份證: 居民身份證條例時期
自6月1日起,持有效外國人永久居留證的人士可以向原受理機關或居住地的設區市公安機關提出換發新版證件申請。 永久居民身份證 永久居民身份證2025 新版中國綠卡啟用後,仍然有效的現行外國人永久居留證可以繼續使用,持證人也可以申請換發新版證件。 永久居民身份證2025 這樣看的話,擁有字母A的人等於「擁有香港居留權」,那是否有A開頭就等於「香港永久性居民」?
永久居民身份證: 網上遞交申請
兩代身份證上均蓋有簽發印章,以綠色代表居留在香港不足7年的居民,黑色代表永久居民。 11歲以下兒童如持有註明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已獲確定的香港出生證明書,在一般情況下均無須申請核實永久性居民身份證資格。 為確保市民可順暢有序地辦理申請身份證手續,各人事登記處和換證中心不會處理未有預約的申請。 申請人在前往換證中心前,可透過入境處流動應用程式或網頁 /newicbooking 預約及預先填妥申請表格,以便能更快捷地辦理換證手續。 網上申請服務十分方便,利用以下的連結,你可以取得進一步的相關資訊,瞭解如何準備提出申請,須隨申請遞交的證明文件,網上遞交資料的檔案格式,如何完成網上遞交的步驟,以及在哪裏可以取得更多有關擁有香港居留權的資料。 根據該辦法,軍人也可以辦理居民身份證(也被稱為軍人身份證)。
永久居民身份證: 香港永久居留權
但在香港住滿七年之規定,並不等於一定要在香港逗留整整七年而不能出境,法律只規定,有關人士在該段期間內必須是「通常居於香港」。 儘管有關人士在七年內曾因事而暫時離開香港,但仍可能被繼續視為通常居於香港。 永久居民身份證 「暫時性」一詞並無清楚確實的定義,但《入境條例》第2條列明若干可供考慮的因素,以便決定有關人士是否不再通常居於香港。 自2003年起,澳門開始採用第一代智能咭式居民身份證。 此版本的智能咭式居民身份證上用了逗號「,」作區隔中文姓氏與名字。
永久居民身份證: Wise – 智能創新的匯款方式。
注意,申請特區護照的預約時間系統會卡死你一定要你在預約的時間段前後30分鐘辦理,之前和之後都不會給你籌號。 身份證號碼用途十分多,亦是重要的個人資料,受到個人資料隱私專員行使第香港法例第486章《個人資料(隱私)條例》所賦予的權力所發出的《身分證號碼及其他身分代號實務守則》所保護。 身份證號碼用途十分多,亦是重要的個人資料,受到個人資料私隱專員行使第香港法例第486章《個人資料(私隱)條例》所賦予的權力所發出的《身份證號碼及其他身份代號實務守則》所保護。 永久居民身份證 由於2020年起受到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影響,曾三度暫停辦理換證,全港市民完成換證亦由2022年初延至2023年1月14日。
永久居民身份證: 網上查詢申請狀況
這類人士於年滿二十一歲時,便須按照上述其中一個類別去確立本身的永久性居民地位,否則將不再是香港永久性居民。 為阻止內地移民偷渡潮,1980年10月24日起,香港政府實施即捕即解政策,規定所有年滿15歲的香港居民需在公眾地方攜帶身份證,違例者會被罰款港幣100元。 此次換證計劃容許換領者連同兩名65歲或以上的親友一起陪同換證,之後更擴展到可連同兩名身心障礙的人士一起換證。 入境處也首度推出外展形式換證服務,並到訪全港的安老及殘疾人士院舍,為居住在這些地方的年長者或身心障礙人士安排換證。 首階段換證計劃於1987年7月1日展開,設8間換證中心,首批受惠者是1967至1968年出生的男性,其次是1965至1966年及1963至1964年的男性,其中1961至1962年男性的換證期跨年進行。
填寫本表格前,請先閱讀本表格的填表須知ROP 145A。 經審核而符合居留權資格的申請,入境事務處會簽發居留權證明書,送回內地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轉交申請人。 為確保申請人合法及有秩序地進入香港定居,內地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會同時向他們簽發一張單程證。 申請人須向戶口所在地的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遞交填妥的申請表及證明文件。
由Z字頭身份證號碼開始,其身份證號碼亦是教育局的學生編號,有別於之前另設一組八位數字作為教育局學生編號。 永久居民身份證 引入無線傳輸技術及內置射頻識別(RFID),需要透過光學閱讀解密後纔能夠啟動,並且限制於兩釐米距離內纔可以使用;持證者於未來通過e道毋需進行插卡的動作,可以縮短1/3時間至僅需要8秒。 維基百科中的法律相關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法律相關的幫助或意見,請諮詢所在司法管轄區的法律從業人士。 拿到籌之後等待叫到號碼(可能需時很長),再去後面職員辦公的小單間照相、登記信息、按指紋,完成後你的身份證就會被收回,而職員會給你一張身份證收據。 申請人須在申請表第一頁註明「照片」的方格內貼上近照一張。
永久居民身份證: II. 香港永久性居民身分
當時新界到市區交通不發達,新界鄉民到市區工作或進行商業活動,可能需要投宿一兩晚,《鄉民證》便發揮身份證明的作用,惟據說因女性較少外出活動,沒需要證明身份,因此女性不獲簽發。 持有臺灣駕照及日文譯本的話,更可以在日本直接駕駛,但到訪其他地區可能需要申請國際駕照。 本文為你介申請國際駕照流程,所需文件、申請費用、有效期、及國際駕照可使用的國家或地區。 如以郵遞或投遞形式申請,則須提交證明文件(香港身份證除外)的影印本連同申請書、相片及支票。 影印本的大小以A4紙張(210毫米乘297毫米)為標準。 然後再過3-4星期(如果是申請案高峯期可能要更久),再會收到入境事務處的第二封信,通知你在具體時間段到灣仔入境事務處25樓辦理手續,這就表示永久居民身份的申請已獲批覈啦。
永久居民身份證: 居民身份證時代
如以郵遞方式申請,申請人必須親身前往香港的入境事務辦事處或所選擇的中國駐外國的使領館或駐內地辦事處並出示證明文件的正本以領取護照。 本網頁為居住在香港以外地區而聲稱根據《入境條例》(第115章)附表1第2段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的人士,概述有關申請香港特別行政區居留權證明書的安排。 在香港以外所生的中國籍人士可申請居留權證明書,惟該人士出生時,其父或母必須是中國公民及香港永久性居民。 網上申請核實永久性居民身份證資格注意:你或會被要求提供其他資料及證明文件來支持你的申請,並可能收到書面通知,要求你提交文件的正本作核實。
永久居民身份證: 智能身份證
1973年11月,政府改發第三代身份證,證件上的指模取消,不再以顏色區分性別。 第二及第三代身份證上蓋有簽發印章,以綠色代表居港不足七年的居民,黑色代表永久居民。 智能身份證的尺寸為85.60 × 53.98毫米(3.370 × 2.125英寸),即ISO 7810ID-1標準,與不少銀行卡相同。 智能身份證上有一塊晶片儲存持證人士的個人資料,包括持證人指紋及電子證書等。 除了可以作一般出入境及身分認證用途外,還可以用作網上電子證書、香港公共圖書館的圖書證。
永久居民身份證: 香港身份證及居留權
居民身份證的簽發物件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但反之則未必,例如已經定居國外且註銷了戶籍的華僑和中國大陸境內的無戶籍人員就無法辦理居民身份證。 香港法例第177章《人事登記條例》規定,凡年滿11歲或在香港逗留多於180天人士,必須於年滿11歲後或抵港30天內登記領取身份證。 每張香港身份證均有持證人的姓名、出生日期等個人資料,並把持證人的黑白照片印在證上。 在姓名一欄下面,亦印有中文電碼,以方便政府或機構作輸入姓名之用。 然而,非中國籍的永久性居民需要留意,如果他們不再通常居於香港後,有連續36個月或以上不在香港,其香港居留權就會有所影響。
至於中國大陸居民,如欲獲得香港居留權,則可申辦由入境事務處發出的「居留權證明書」。 其他國籍人士亦可向入境事務處申請,覈實其獲取香港永久性居民身分證的資格。 注意:護照申請表中的身份證簽發日期先不要填,等到你申請完永久身份證後再填上永久身份證申請回執上的時間,即回執發出當日,也就是你申請永久身份證當日。 香港身份證共分為兩類,分別為“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及“香港居民身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