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電子健康紀錄互通基礎設施的技術事宜(包括健康紀錄及資訊的定義、資料保安、資料結構、資料質素、標準及程序),以及其他相關的技術及保安事宜,提供意見。 18年4月,律政司完成就制定新的《持續授權書條例》,以及把持久授權書的適用範圍延伸至包括授權人的個人照顧事宜的公眾諮詢。 不過,王春波醫生指出,電子病歷其實是醫生的挑戰,尤其一些醫術不太精湛的醫生。 因為每個醫生的診斷都在病歷上公開,診斷與處方一覽無遺,如果診斷錯誤或是處方不適合藥物,便無所遁形,這個問題亦正正是不少診所或醫療機構不願互通電子病歷的重大原因。 電子病歷在香港私營市場未能普及只因對醫生的誘因不大,醫生在推行電子病歷沒有很明顯的得益,在一些福利主義國家,如丹麥、瑞典、荷蘭、新西蘭及英國等地,則九成醫生使用電子病歷,主要與其醫療融資架構有關。 六年前出現沙士,香港是首個利用醫療電子系統記錄一億小時內的個案,亦借用了警務處的地圖電腦系統,把患病者的地址放進電腦系統內研究,因而發現了淘大花園個案集中的異樣,幫助偵測流行病傳染,對公共衛生發揮很大作用。
- 中環名醫收費不菲,據悉有的開一次刀索價三、四十萬,旺市時一星期賺「一球」(一百萬)的大有人在,故有「星球醫生」之稱。
- 當然,在管理層面的好處大家都不難想像,資料集中而且數字化,對於管理層監察和資源分配更易掌握。
- 為了探討長者對晚年生活安排的認知,特別是對「持久授權書」及信託服務的認識程度,東華三院去年委託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進行「安老信託服務需要」調查研究,希望藉此瞭解香港長者就晚年生活所作的規劃和準備狀況。
- 王春波醫生 如果他一星期做三、四宗手術,要成為每星期搵一百萬的「星球醫生」,絕非難事。
- 謝詩賢先生陳述香港醫療資訊學會及香港遠距醫學.
廖子良自立門戶後似乎「搵唔少」,根據土地註冊處紀錄,過去三年他以「一年一物業」的速度買樓,先是○八年買入灣仔駿逸峯,去年再以一筆過三百六十萬購入北角慧雲峯。 今年八月,他以四千三百萬買入大潭陽明山莊,可謂富貴逼人。 「廖子良手勢好好,他的病人很少有併發症、發炎、復發等問題,而且好快可以康復出院,是行內公認的好醫生。」行內盛傳他開一次刀,收費要三、四十萬元。 王春波醫生 王春波醫生 如果他一星期做三、四宗手術,要成為每星期搵一百萬的「星球醫生」,絕非難事。 高血壓令腎動脈收窄、脆弱、硬化,影響腎功能,導致腎病或腎衰竭。 男性患者也因為高血壓減少全身的血流,導致勃起功能障礙,影響性生活。
王春波醫生: 老人科醫生名單 (全港)
為了探討長者對晚年生活安排的認知,特別是對「持久授權書」及信託服務的認識程度,東華三院去年委託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進行「安老信託服務需要」調查研究,希望藉此瞭解香港長者就晚年生活所作的規劃和準備狀況。 調查結果亦反映,只有少於兩成(16.0%) 的受訪者表示曾「聽過持久授權書」,反映長者對持久授權書的認識不足。 「持久授權書」推出至今超過20年,是一份保障長者於不幸患上疾病,並在精神上無行為能力時,可委託授權人協助處理財產及財政事務的法律文件。 其實不論長者是否採用此類授權文件管理財產,他們若瞭解有關「持久授權書」的資訊,可在規劃晚年的時候有多一個選擇。 王春波醫生 因此,研究建議加強推廣「持久授權書」,從社區入手,透過地區團體、法律及醫療機構舉辦公眾講座,讓長者有渠道認識「持久授權書」。
據瞭解,謝德富一般診症收費由千五至千八元不等,要找他做「通波仔」手術,聞說收費至少二十萬元。 他早年在中建大廈十六樓,與名醫兄弟餘宇康、餘宇超等人成立「813醫療中心」,不少城中富豪如李嘉誠、李兆基、鄭裕彤、查良鏞等都幫襯他。 除了這批四、五十歲的新晉名醫,中環早有一批資深專科醫生坐鎮,當中以同是婦產科的何永超和梁淑德,因曾為多位名人、明星接生,而最廣為人知。
王春波醫生: 人間依舊笑春風 — 王春波醫生
透過進行政策研究、民意調查、舉行研討會、工作坊及其他相關活動,向大眾分享有關研究的成果,從而回饋社會及教育大眾。 信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財產安排,由財產擁有者(委託人)透過訂立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約將個人指定資產交予受託人或機構負責管理。 王春波醫生 受託人或受託機構會根據委託人的意願負責管理資產及向指定受益人分配資產。
傳聞港大內科學系系主任黎嘉能,亦有意轉投私營市場。 中環名醫收費不菲,據悉有的開一次刀索價三、四十萬,旺市時一星期賺「一球」(一百萬)的大有人在,故有「星球醫生」之稱。 病人亦並非有錢就有得睇,有醫生需排期一年甚至拒收新症。 部分名醫「棄公投私」後,身家暴漲幾倍,密密掃入豪宅且愈買愈豪,富貴逼人。 歐小姐用了兩個月,還未給醫生看紀錄,但她覺得了解自己的心跳和睡眠情況多了,安全感會大一點,若再有不尋常的情況,她覺得「起碼都幫到醫生手」。 王春波醫生 日本醫療器材廠商Omron年初亦發表第一隻血壓測量手錶,測量技術採用FDA規定的示波振幅法(oscillometric),錶帶會像現時通用的血壓計一樣,透過充氣來感應動脈的上下壓。
王春波醫生: 醫療評價
由急症專科醫生、醫療信息經理、香港醫療資訊學會會員司徒敬豪醫生及香港互聯網協會主席、公共專業聯盟副主席莫乃光發起,醫學顧 問為勞永樂醫生及王春波醫生。 王春波醫生 建立網站的目的是集合和連結本地及海外關於H1N1甲型流感的資訊,同時網站也作為公眾與專業人士一個開放的溝通平臺,讓市民大眾透過不同… 王春波醫生 另外,調查又發現,超過七成的受訪者沒有透過正式途徑(簽立遺囑、一般授權書、持久授權書或設立信託的方式)管理個人財產(75.3%),只透過個人親身處理或口頭安排親友協助處理。 若透過非正式途徑管理財產,當授權人病重或失去認知行為能力時,有機會出現法律風險及容易引起家人的爭拗。 現時電子病歷雖然個別地在政府及部分大型醫療集團運作,卻不互通,政府撥款是希望使醫管局、衛生署、私營醫院及私營診所四大醫療持份者達至病人病歷全面互通。 不過,獨立經營的醫生診所因為誘因不大,需要政府在技術、經濟與專業層面輔助,而電子病歷輸入系統的設計是重要關鍵,如果簡單易用,相信醫生樂於參與。
王春波醫生: 香港老人科醫學會前會長、老人科專科醫生江明熙(55歲):
「如果政府肯畀多些資源,放多幾個醫生落去,waiting list即刻縮短,每個病人睇症的時間都長一點啦。」他忍不住炮轟公立醫院長期人手短缺,令醫護人員和病人都要受苦。 這次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驗證的是Apple Watch Series 4心電圖探測器。 法律、私隱及保安問題工作小組負責參考香港現有法律條文及其他經濟體系的相關法律架構和經驗,就電子健康紀錄互通基礎設施的法律、私隱、保安及其他相關事宜進行研究。 除了體能活動,他也是電腦專才,創辦了香港醫療資訊學會、香港電子健康聯盟,自85年開辦電腦班,不少醫生也上過他的電腦課。 香港電腦教育學會(電腦教育學會) 4.應主席所請,電腦教育學會的代表向議員簡介意見書.
王春波醫生: 香港醫療資訊學會 | 香港
謝德富亦在二千年,一筆過以三千九百萬購入中半山世紀大廈一複式單位,相當豪爽。 一般來說,只需用藥醫病的名醫收入,都不及「揸刀搵食」的多,不過王振宇勝在名氣夠,不少富貴病人慕名而來,因此他的診所特設一個有獨立門口的等候室,供名人病人使用。 王振宇診所開張當日,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週一嶽、教育局局長孫明揚、前警務處處長李君夏、曾蔭培等名人親臨到賀,面子十足。 記者上週在其診所觀察,即使是平日十二時許的上班時間,診所內亦坐滿病人。 記者以病人身份預約時間,護士指當日booking已滿,要翌日纔可見醫生。
王春波醫生: 醫療服務包括
現時每個病人需要借出病歷的話可向醫管局申請密碼登入。 電腦潛能無限,未來或可用身分證認證登入。 王醫生認為只要病人神志清醒,現行以密碼及身分證來保障病人,應不存在問題。 現時電子病歷除了在公營醫院實行,某幾傢俬營醫院及一些連鎖醫療機構亦已發展了不同系統的電子病歷,至於四千個私家診所則約有七百多家設有病人電子病歷。 國際資訊系統審計協會(香港分會) 瀏覽.
王春波醫生: 家人反對令長者接種疫苗卻步 「一線通平安鐘™」全力推動「零針長者」盡快打針
現代英國的老人科,與香港尤為不同的,是一般長者病人會向社區駐診的家庭醫生(General Practitioner)及護士求診,有需要時才轉介到NHS的醫院專科。 醫生需要在病人入急症室後四小時內決定住院需要。 就算一般老人門診,醫生亦會花上大量時間去了解患者病情,甚至親自到門口招喚病人,以便從門口開始觀察病人的坐姿和起身動作,有時候更會用上一個下午纔看完三個病人。
王春波醫生: 王春波醫生醫務所
王春波醫生 但梁萬福認為,未來的長者人口增長並不代表會導致增加社會的負擔,很多研究發現,使用最多醫療的資源是一個人在離世前的六個月至一年的時候。 【本報訊】人口老化對公營醫療系統構成沉重壓力,醫管局港島東醫院聯網○三年起推出「護訊鈴」服務,以電腦識別高危的出院長者,由護士電話跟進及教導按時服藥,並在長者不適時提供初步求診建議。 中心至今服務一萬五千名長者,成功將他們使用急症室次數減少兩成半,死亡率更降低四成半。 醫管局本月將計劃擴展至新界東聯網,計劃一至兩年內於七大聯網全面推行。
王春波醫生: 嚴寒期間接獲5000多宗求助 一日兩獨居長者猝死 「一線通平安鐘™」呼籲各界密切關注身邊長者的安全
香港的佛教人士亦有被應請到外地參加國際會議,而香港 … 40間中學參加香港歷史文化專題研習報告比賽 hkcc舉辦的香港歷史文化專題研習報告比賽於2015年1月至4月期間舉行,吸引了40間 … 周兆祥: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及香港浸會大學英文系,香港環保人士,環保組織綠色力量創辦人之一,鄉師自然學校的校董。 日本醫療器材廠商Omron年初亦發表第一隻血壓測量手錶,測量技術採用FDA規定的示波振幅法(oscillometric),錶帶會像現時通用的血壓計一樣,透過充氣來感應動脈的上下壓。 王春波醫生2025 記者觀察所見,謝勝生平均花十五分鐘為病人診症,上週六診症時間原本至下午三時,但謝要延至晚上十時半才收工。
王春波醫生: 王春波醫生 Wong Chun Por
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正式啟用後,「臨牀醫療管理系統連接部件」可透過這平臺互通病人的臨牀資料。 王醫生認為互通紀錄有很多顯著優點,並毫不猶豫的表示會參與互通系統。 王春波醫生 因此,研究亦建議業界可進一步研究香港應否設立收費相宜、可負擔及具信賴的安老信託服務,以協助缺乏家庭支援的長者安享晚年。 但是電子病歷因為經常修改,故此其真實性容易招致法律爭議。 電子病歷記錄了人的一生,從在母體孕育成長開始至死亡,鉅細無遺地記錄人的生前死後,但是,醫生把病人資料儲存至記憶體(俗稱手指)而遺失的事件屢見不鮮,使不少病人憂心私隱外涉。
王春波醫生: 診所/醫院資料
王春波醫生 記者上週佯作懷孕到何永超的診所預約,護士先問記者曾否看過何醫生,記者答「沒有」,護士即表示:「何醫生唔收新症。」並建議記者看同屬一醫療集團的藍寶梅醫生,但亦需排期至十一月底。 「嘥氣啦!」說起最新的Apple Watch Series 4有心電圖偵測功能,又有美國FDA支持,資深老人專科醫生兼電子健康聯盟有限公司董事王春波,說得最多的就是這一句。 王春波醫生2025 東華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的使命和承諾,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全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服務機構。
王春波醫生: 健康資訊
本院因為原先自行研製的舊醫療資訊系統己發展多年, 速度變慢, 也難以適應日益增長的醫療數據分析的需求. 電子病歷的互通,我們會擔心醫生之間會出現因循,病人每次覆診都只是重複上次處方的相同藥物,而更擔心的是重症病人需要醫療諮詢(Second Opinion)時,其他醫生會受第一個醫生的診斷所左右,影響諮詢結果。 另一邊廂的,急症老人科病房已鋪設病人吊運系統方便行動不便的病人,直通洗手間和助浴室間。 屯門醫院內科及老人科部門主管、老人科專科醫生莫俊強認為,老人科醫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耐性,看診時通常要比其他情況下多一倍時間。 何永超七四年港大醫學院畢業,十年前開設「輔助生育中心」,開宗明義幫難以成孕的夫婦「造人」,故有「不育聖手」之稱,傳聞做人工受孕至少收費十萬元。 據悉剛誕下孖胎的黎姿、懷孕幾個月的李嘉欣、育有四歲女兒的吳君如、劉嘉玲等都是他的病人,何永超亦幫過陳慧琳剖腹接生。
「臨牀醫療管理系統連接部件」是全面支援診所操作和工作流程的診所管理系統,由政府於2014年年底推出。 王春波醫生是首批用家之一,他十分滿意連接部件的操作,認為它的應用會發揮重大效益。 長者安居服務協會表示,受公務員事務局委託,2022年9月起展開特別行動,透過電話聯絡未接種新冠疫苗的長者,提供疫苗資訊,一星期以來已接觸3165名長者,並協助近100名長者預約打針。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勸人打針如救人一命,長者安居協會「一線通平安鐘」熱線中心就肩負了這個重任。 截至十月初,該團隊已接觸約5,850名0針長者,成功為約150人預約打針。
王春波醫生: 一線通®產品及服務
在電腦科技廣泛應用下,病人的病歷記錄亦逐步走向電子化。 電子病歷包括了病人所有的健康和醫療記錄,諸如病人過去的診斷、用藥、家庭病史、預防接種、醫療實驗檢查、影像診斷報告等等。 電子病歷一方面代替紙張,另一方面,如若系統設計完善,亦可具備分析病人疾病的效能。 長者安居協會稱,過去一週酷熱天氣下,按「平安鐘」的人次顯著上升,平均每日有77人需送院治療。 普遍長者覺得心不舒服,或者胸悶、暈眩;稍為輕微的,亦都與我們熱線中心職員表示,天氣熱時很累,以及胃口不佳、不想喫東西,也不想外出。 」 王春波醫生2025 高溫下在室內也有中暑風險,建議長者注意開風扇、冷氣等,保持良好通風,一旦不適就要按「平安鐘」求助。
使用電子病歷有諸般好處,當然亦不能排除潛在風險,最大問題是私隱與保安,故此保安系統必須嚴謹,否則會出現災難性後果。 王春波醫生2025 電子健康聯盟執行委員會共同主席王春波醫生認為電子病歷比紙張病歷優勝,最主要是電子病歷可以提供人工智慧的決策支援(Decision Support),這是紙張病歷無法達到的。 看過醫生的人都知道,醫生會一邊聽病人說病徵一邊做記錄,然後根據病徵處方,藥劑師則按處方配藥。
王春波醫生: 醫院管治委員會成員
「臨牀醫療管理系統連接部件」供本地的私營醫護提供者免費使用。 醫護提供者可透過指定電子健康紀錄服務供應商取得連接部件,詳情請參閱電子健康紀錄統籌處網站。 香港醫療資訊學會的執委,以及食物及衞生局、政府資訊 … 王春波醫生表示,暫時電子病歷系統只供醫生使用,將來或可發展至病人參與互動。
王春波醫生: 長者安居協會
無論他的死亡年齡是八十歲或四十五歲,他們在死亡之前的最後階段所使用之醫療是相若的,老年人會使用較多的醫療服務,主要是因為他們可以活到較大的年齡。 除了定期跟進病情,王醫生當然還安排物理治療師及職業治療師教他做「節能」運動,指導他如何換氣、慢行。 「還有事情可做的嘛,那就不要放棄!」最終病人也活了兩年零九個月,才撒手塵寰。 「做人,當然是,邊做,邊玩!就算上班你也要覺得是享受!」不為年齡定界限,愈年長,愈好動,體能要求再高的,都是他心頭好。 王醫生說,只因投身老人科34年,從長者身上,他看到,也學懂太多。 由於香港的地位在世界的經濟和商業相當重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王春波醫生: 疫情及炎夏「雙重夾擊」 長者照顧服務需求增 「一線通管家易®」推優惠 鼓勵長者安全留家
王醫生強調,擁有優質和準確的臨牀數據對老人科專科尤其重要,因為長者通常患有多種慢性疾病,並需服用多種藥物。 天文臺連日發出寒冷天氣警告信號,昨日(18日)市區早上更錄得入冬以來最低紀錄的氣溫。 「一線通平安鐘™」在冷鋒襲港期間的過去三日共接獲超過5000多宗的求助,其中一天單日接獲兩宗獨居長者在家猝死個案。 「一線通平安鐘™」呼籲,社會各界於嚴寒期間密切留意身邊長者的安全狀況。 長者要注意保暖同時留意長期病患情況,如有不適,謹記盡快按平安鐘求助。
此外,英國老人科醫生會在看過住院病人後,在病房的白板上預先為病人規劃住院日期、復康程度、出院計劃、物理治療排程等,並交由護士與病患的家庭醫生或社區醫院聯絡,交待病情追蹤事項。 王春波醫生 再加上近年冒起的電子醫藥服務(Telemedicine),經由電話及互聯網監測長期病患者的健康指數,整個過程由醫院、社區醫院到社區照顧系統,務求把病人從急症、康復、恢復、慢性疾病以至臨終服務都連貫起來。 王春波絕非對科技反感,相反他是電子健康聯盟的掌舵人,多年來推動本地電子醫療發展,與醫管局緊密合作。 由醫管局用來減低出院病人再入院風險的自動辨認高危病人電腦程式(老人入院風險控制方案),到近年新推出的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醫健通),王春波都有份參與和推動。 香港醫管局經過16年的醫生和IT部的共同努力, 現在形成全球獨一無二的醫管局轄下四十多間醫院統一的醫療資訊系統. 儘管未必是全世界最完善的醫療系統, 王春波醫生 … 他領導的香港醫療資訊學會對香港醫療資訊系統作出很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