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碘鹽香港9大優勢2025!(小編推薦)

最後,林志峯也提醒,洗鼻器的使用次數以一天2次為宜,「最好在早晚各洗一次」,否則過度洗鼻可能會讓鼻腔泡於鹽水當中,導致呼吸道水分堆積。 無碘鹽香港2025 在清潔雙手後,再於洗鼻器中加入與身體等滲透壓、無刺激、乾淨無菌的500c.c.生理食鹽水,將沖洗瓶頂住鼻孔輕輕擠壓,讓鹽液進出鼻腔,再經由另側或嘴巴流出,以達到沖掉鼻腔中黏液的效果。 天氣回暖,花粉四處飛散,又到了過敏兒噴嚏打不停的季節。 無碘鹽香港 巖鹽標榜純天然、無污染、無加工,含多種礦物質,侯啟明說,很多人以為多礦物質就是好,天然就是好,其實是marketing(市場營銷)誤導了消費者。 廣東省鹽業集團東莞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稱,東莞屬於需補充碘鹽的地區,無碘鹽是限量供應,目前6個鹽業專營點可限量供應無碘鹽,市民可通過“鹽與健康”微信公眾平臺查詢離自己最近的購買點。

  • 由於市民關注到24-hr recall可能高估或低估膳食碘攝入量,因此我們利用食物消費量調查中包含110項食物的食物頻率問卷所得的數據,從另一個角度考慮某些被特別問及的食物的食用量。
  • 人類主要從飲食中吸收身體所需的碘質,亦可透過進食添加了碘質的食鹽來攝取。
  • 若轉載本報告書其他部分的內容,須註明出處。
  • 食品法典委員會食鹽標準(CodexStandardforFoodGradeSalt)中有關碘化食鹽一項,建議各國卻生當局應評估當地碘質缺乏的情況,以制訂食鹽中最高及最低的碘質含量。
  •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至於香港,本地專家在2002年曾探討這問題,他們認為香港有部分孕婦出現碘質近乎不足的情況,因此應提醒及教育處於生育年齡、懷孕及餵哺母乳的婦女吸收適量碘質。 食鹽是一種礦物,主要成分為氯化鈉,約有60%氯原素及40%鈉原素。 食鹽主要產自海洋、地下鹽𢚘或天然鹽水。 無碘鹽香港 食鹽一般由海水蒸發而成,巖鹽傳統上是用鑽取及爆破方法挖掘鹽𢚘得來,而幼鹽(或精製鹽)則由原鹽溶解後再重新結晶而來。 #B3「天葵牌餐桌鹽(加碘高級食鹽)」的代理商表示,廠商對產品碘質含量的化驗結果為每千克鹽35毫克碘。 無碘鹽香港2025 廠商每次出貨的定期化驗結果都在每千克鹽含30至40毫克碘的範圍內。

無碘鹽香港: 天然無加工≠健康 營養師:貴喫巖鹽反而傷身

以海帶為例,有百分之八十三的碘會溶於湯中,食安中心因此建議市民採用蒸或以少量油炒來烹煮食物,烹煮甲殼類動物要原隻烹調,並在上菜時才放碘鹽。 若在飲食中未能攝取足夠的碘質,會引致碘質缺乏症(IodineDeficiencyDisorder,IDD)。 碘質缺乏症可導致胎兒死亡,增加胎兒患上呆小病的機會,影響兒童的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成年人則可能會引致甲狀腺腫(俗稱「大頸泡」),影響身體機能。 碘質缺乏症在全球存在,發展中的國家尤為嚴重。 人類進食超過每千克體重500–1,000毫克食鹽(即一個體重60千克的成年人約進食6至12茶匙的食鹽)可能產生中毒反應,症狀包括嘔吐、腸胃潰瘍、肌肉無力及腎臟受損,導致缺水、代謝性酸中毒及影響神經系統。

整體來說,本港市民可能要增加進食碘含量豐富食物(例如藻類、海產(包括鹹水魚)、奶/奶類製品) 的種類及分量。 現時有關本港市民膳食碘攝入量的數據資料不多。 香港碘缺乏病專家小組(下稱“專家小組”)曾在2003年發表一份關於碘缺乏病的結論綜述。 專家小組認為,本港準母親有碘近乎不足的情況,並建議全面研究本港各種食物的碘含量。

無碘鹽香港: 海鹽、加碘鹽、巖鹽、低納鹽到底怎麼分?營養師告訴你哪種鹽最健康

食物的碘含量數據,以可食用部分每公斤若干微克(取至兩位有效數字)標示。 低於檢測限(每公斤2微克)的數值標示為檢測不到。 計算同一類食物的碘含量平均數值時,檢測不到的結果設定為每公斤1微克(即檢測限的一半)。

  • 該文件檢視本港不同人口組別碘缺乏病研究的現有數據。
  • 懷孕及餵哺母乳的婦女,如有需要,應先徵詢醫護人員意見,才因應自己的情況選擇進食碘化食鹽。
  • 若找不到碘鹽,食安中心指,採用蒸或少量油炒方法烹煮食物,碘流失量會較沸水煮少。
  • 食物安全中心建議市民可選用碘鹽,不過有業界稱,市面只有不足兩成食鹽添加了碘,當中碘含量不太高之餘,售價亦較普通鹽貴至少一倍。
  • 烹煮對食物的碘含量影響輕微,但用沸水煮則影響較大,因為碘會溶於湯水
  • 在健康和均衡飲食中進食多種高碘食物(例如藻類、海產、蛋/蛋類製品、奶/奶類製品),以確保攝入量足夠碘。

這項研究進行之前,只有兩份關於本地食物碘含量的研究報告。 無碘鹽香港2025 2005年,食物環境衞生署(下稱“食環署”)聯同消委會進行餐桌鹽/食鹽的碘含量研究,分析74個樣本的碘含量。 研究報告指出,幾乎所有沒有標明是碘鹽的樣本(70個)碘含量均低於每公斤500微克的檢測限,3個標明是碘鹽的樣本碘含量則介乎每公斤31,000至43,000微克。 這些研究的結果,加上這項研究所得的數據,可有助監察本地食物的碘含量。

無碘鹽香港: 食鹽的規管

《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之二):2002膳食與營養素攝入狀況(精裝)》。 肉類及家禽(每公斤42微克[檢測不到至480微克])、穀物及穀物製品(每公斤13微克[3至68微克])、豆類及蔬菜(每公斤8微克[檢測不到至28微克])和不含酒精飲品(每公斤6微克[檢測不到至13微克])的碘含量則較低。 飲用水的平均碘含量是每公升10微克。 中心檢測了合共271個食物樣本的碘含量,結果載於表1,詳細資料則載於附件I。 無碘鹽香港2025 無論同類或不同類別的食物,碘含量均有差別。

無碘鹽香港: 保鮮膜1包法「吞毒下肚」! 營養師勸:這2材質少用

這3個產品的碘質含量分別為每千克鹽36、31和43毫克。 至於其他未有標明為碘化食鹽的產品中,有1個(#A47)含少量碘質,含量為每千克鹽1.7毫克,相信並非製造商額外添加,可能是天然存在於食鹽中。 至於15個散裝食鹽樣本,全部均沒有發現含碘質。 近年有報道指內地銷售假鹽,令消費者對本港食鹽的安全產生疑慮。 本會聯同食物環境衞生署合作測試市面上預先包裝和散裝食鹽中的金屬污染物、氯化鈉及碘質含量,以瞭解這些產品的安全水平。

無碘鹽香港: 結果及討論

住在嚴重缺碘地區的人比住在沒有碘缺乏地區的人智商可能要低13.5分。 無碘鹽香港 無碘鹽香港 侯啟明說,他個人肯定不建議食用巖鹽;海鹽可能有較多有用的礦物質,例如鉀和鎂,但無證據對人體有特別好處。 無碘鹽香港2025 他說若要推介,會建議喫低鈉鹽,這類鹽是以氯化鉀代替部分氯化鈉,減低高鈉對人體不良影響,而即使因味淡而加重用量,相對一般食鹽,始終是減少了鈉攝取量。

無碘鹽香港: 研究:咖啡+牛奶有3好處 「能否舒緩胃痛?」營養師解答

另外,需要持醫生証明或病歷現場才能購買,限購10包(每包400克),售價1.6元。 該負責人稱,限購是防止被做別的用途,有特別需要食用無碘鹽的市民,可通過“鹽與健康”微信公眾平臺查詢離自己最近的購買點。 同樣需要食用無碘鹽的方先生說,東莞能買到無碘鹽的地方太少,而且需要提供醫學証明文件才能購買。 廣東省鹽業集團東莞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回應稱,由於東莞目前仍屬需要補充碘元素的地區,所以市面上繼續銷售含碘食鹽。 但東莞碘鹽的碘酸鉀含量已比以前有所降低,東莞有設碘鹽專賣點,共設置9個專賣點,目前有6個點可限量供應無碘鹽。

無碘鹽香港: 巖鹽中有放射物質會致癌

因此,消費者不應以為代鹽產品含鈉量低而隨意大量使用。 消費者如有需要亦應徵詢醫護人員如何控制進食食鹽,以及食用「低鈉」鹽等代鹽產品的意見。 本港市民碘攝入量低於推薦攝入量、介乎推薦攝入量與可耐受最高攝入量和高於可耐受最高攝入量的百分比分別為93%、5% 和2%。 以平均需要量切點法計算,約91%市民的碘攝入量低於平均需要量。 只有為數甚少的市民(約5%)碘攝入量足夠(即介乎推薦攝入量與可耐受最高攝入量),不會出現碘缺乏或中毒的情況。 男性和女性以及12個年齡羣組的情況大致相若。

無碘鹽香港: 食鹽5大疑惑

如表4所載,對男性和女性碘攝入量貢獻率最高的4類食物,與對本港整體市民碘攝入量貢獻率最高的4類食物相同,即藻類、刺身及壽司、不含酒精飲品及湯類,以及魚類。 這項研究檢測11類食物,即穀物及穀物製品、豆類及蔬菜、肉類及家禽、蛋及蛋類製品、奶及奶類製品(包括冰凍甜點)、魚類、甲殼類及軟體動物、不含酒精飲品、調味料及醬油(包括餐桌鹽和碘鹽)、刺身及壽司,以及藻類。 不同烹煮方法對食物碘含量有輕微或顯著的影響。 不過,如果計及食物的重量變化,食物烹煮前和烹煮後的碘含量大致保持不變,但用沸水煮的食物則除外,因為碘可以溶解在水中。 研究結果顯示,用沸水煮的食物,碘流失量較炒或蒸的食物為多,這點亦與其他研究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