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敦道碼頭12大分析2025!專家建議咁做…

佐敦的大致範圍,為廣東道以東、加士居道以南、漆鹹道以西及柯士甸道以北。 佐敦被部分人視為油麻地的南部,但亦有另一部分人將佐敦道以南視為尖沙咀的北部,另外根據規劃署的分區計劃大綱圖,佐敦道及漆鹹道以南,包括香港理工大學,均屬於尖沙咀的範圍。 此道路甚有氣勢,乃九龍半島的大動脈,自九龍半島最南端海旁由南至北筆直伸延至界限街,貫通尖沙咀、佐敦、油麻地、旺角和太子各區,將其緊密地連結起來。 道路自修築至落成使用起,九龍半島日漸繁盛起來,經常車水馬龍、遊人如鯽。 轉乘優惠不適用於聯營路線、假日旅遊路線、非常規特別路線、馬場路線及港鐵接駁巴士K12, K14, K17, K18線。

運輸署今日(二月六日)提醒市民,為配合「第二十五屆香港馬拉松」,由二月十一日(星期六)晚上十一時三十分起,本港多處將分階段實施臨時封路安排,直至二月十二日(星期日)下午約四時三十分。 駕車人士應提前計劃行程,並透過不同的途徑(例如電臺交通消息及運輸署「香港出行易」流動應用程式)瞭解最新的交通情況。 四、介乎民耀街與耀星街在郵政總局對出的未命名道路的路旁停車位將於二月十二日凌晨零時零一分至下午四時三十分暫停使用。 佐敦道碼頭2025 三、民康街支路封閉期間,由東區海底隧道出口往東區走廊西行的車輛須改經康安街或太安街、筲箕灣道及英皇道。 三、介乎灣仔與東區走廊的中環及灣仔繞道隧道東行線(介乎中環與灣仔的中環及灣仔繞道隧道東行線則在下午約一時三十分起解封)。

佐敦道碼頭: 道路結構資訊

當時的利比耶還是一個採油業發達的王國,而有跡象已經顯示其經濟即將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Odd Gleditsch junior時任佐敦董事長,在他的倡導下,名為Linoco的利比亞挪威工業公司順利建立。 佐敦道碼頭2025 儘管佐敦在Linoco的股份逐漸降低甚至最終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完全放棄持股,但Linoco在整個佐敦的國際化進展中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 佐敦從對該公司的運營中獲取了管理國際性公司的寶貴經驗,而這也成為佐敦日後成為中東和東南亞地區主要塗料供應商的基礎。 在佐敦道附近一段廣東道,由於政府在1970年代把部分廣東道改道,轉移連接渡船街,因此廣東道在此分成兩段。 現時在尖沙咀的一段廣東道是單程南行,在油麻地一段廣東道與連接的渡船街同為雙程行車。

  •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巴士及渡輪由日軍接管,只能提供有限度服務;二次大戰結束後,大部份船隻和車隊都已報廢,油蔴地小輪和九龍巴士也不例外,到1946年局部復辦渡輪及巴士服務,當中包括九巴11線,是使用佐敦道碼頭總站最久的路線。
  • 空調巴士最初使用當時新出牌的利蘭奧林比安,而丹尼士巨龍和富豪奧林比安(11米版本AV,12米版本3AV)亦在其後陸續加入。
  • 本路線提供港鐵紅磡站、尖沙咀東、尖沙咀、佐敦、油麻地、旺角、深水埗往來和合石墳場的巴士服務,去程途經長沙灣道及荔枝角,回程加經沙田站,於1986年3月16日起投入服務,初時往來佐敦道碼頭至和合石,只在清明節及重陽節期間提供服務,方便九龍南市民往返和合石掃墓。
  • 佐敦道(英文:Jordan Road)是香港九龍油尖旺區的一條道路,西起海寶路,東至加士居道,連接西九龍填海區及伊利沙伯醫院一帶。

佐敦道以西一段路線較長,最西端原本是佐敦道碼頭,政府在1990年代將佐敦道碼頭拆卸並進行西九龍填海工程,使佐敦道伸展至西九龍填海區。 佐敦道以東至連接加士居道的一段路線較短,建有學校(拔萃女書院)、教堂(九龍佑寧堂)及部分古老大屋等主要建築物。 1908年位於加士居道與佐敦道交界之處,豎立有一座 「投石號紀念碑」,以悼念於1906年 「丙午風災」期間沉沒的法國魚雷艇 「投石號」(La Fronde)。

佐敦道碼頭: 九巴50線

由於能直接到達九龍心臟地帶,本路線深受乘客歡迎,是青衣南重要的對外路線。 由於當時客量相當龐大,為分流往來長沙灣的短途乘客,1991年11月14日起,增設平日早上長亨至長沙灣道近郵政局的單向特別班次,再於1992年7月27日起增設平日下午由大角咀往長亨的單向特別班次,以疏導乘客。 可惜好景不常,港鐵東湧線通車後,青衣區巴士需求下降,加上43C線可應付本路線中途站需求,特別班次客量受到沉重打擊,於1999年4月7日取消特別班次。

  • 這條當年號稱全港路程最長的巴士路線分段也最多,一共有屏山、藍地、新墟、青山灣、大欖湧、深井、汀九、荃灣、葵涌和荔枝角,共十個分段點。
  • 佐敦道是一條貫通九龍油尖旺區的主幹大道,總長度接近2公里,於1887年動工及通車,東至加士居道,西至海寶路。
  • 其名見於旺角水月宮1927年的碑記,後人可藉碑記得以窺探當時九龍地區的生活和消費模式。
  • 過去多年來,巴士站周邊持續大興土木,此站名稱亦數度更改,以配合附近地標變化。
  • 三、介乎灣仔與東區走廊的中環及灣仔繞道隧道東行線(介乎中環與灣仔的中環及灣仔繞道隧道東行線則在下午約一時三十分起解封)。
  • 地鐵觀塘線於1979年通車,其時旺角和尖沙咀之間的車站坐落在佐敦道,於是將車站取名為 「佐敦」。

在1876 年的《香港政府憲報》報導,油蔴地已發展為一個新市鎮。 這區重新規劃,天后廟遷到拓展區北端,即現在位置,廟前設有香港首個「公眾廣場」。 在天后廟側的街道稱第一街(1909 年改稱甘肅街), 沿至南端第八街(1909 年改稱寶靈街),東自羅便臣道(後稱彌敦道),西止新填地街。 在文化區旁的香港西九龍高鐵站,2018年通車後,使香港與中國大陸的「四縱四橫」高速客運專線接軌,本區成為香港交通的另一重要樞紐。 尖沙咀開發初期,駐軍多為信奉伊斯蘭教的印度士兵,他們在1896 年設立九龍清真寺。 當洋人社區發展後,也建成供外籍人士使用的天主教玫瑰堂(1905 年)、基督教的聖安德烈堂(1904 年至1906 年)和佐敦道的九龍佑寧堂(1931 年)。

佐敦道碼頭: 旺角

死傷者由救護車及另外一輛巴士送往九龍的廣華醫院救治,部分輕傷者則被轉送至香港島的國家醫院[註 13]作診療。 1973年7月16日:九巴大規模重組路線編號,此路線再次更改編號,稱為50,當時行車總路程及時間為26.4英里及89分鐘,是全港行車時間最長的專營巴士路線。 憑同一張八達通咭於登車後兩小時半內由本路線往西九龍站方向轉乘以上路線往尖沙咀方向,第二程可獲 $5.40 的折扣優惠;由上述路線往美孚/青衣方向轉乘本路線往青衣方向,第二程可獲$5.40(由6號線轉乘)/$7.40(由41A轉乘)的折扣優惠。 佐敦道碼頭 到了2000年左右,九巴更多的特低地臺巴士陸續出牌並投入服務,68X線開始使用特低地臺巴士行走,為元朗區較早期使用特低地臺巴士的路線,方便使用輪椅人士上落巴士,當時特低地臺用車主要是富豪超級奧林比安型12米。 九巴在1987年曾在其中一輛都城嘉慕型巴士(S3M145/DP1932)加裝空調系統,並在68X線行走作測試。

佐敦道碼頭: 路線資料

佐敦道是公共小巴政策下,於九龍半島可以行駛的範圍內的南端盡頭。 2011年1月13日起,禁區範圍進一步擴充,介乎加士居道與廣東道之間的佐敦道西行,以及介乎南京街與佐敦道之間的彌敦道南行皆禁止公共小巴進入。 此外,公共小巴曾經於文匯街設立總站,因為位置接近佐敦道碼頭而稱為「佐敦道」總站,其後改於佐敦道以北及甘肅街以南的街道作總站,但總站名稱不變。 到1989年,原本以佐敦道碼頭為總站的3C、12和14線,於12月10日遷往之前一年啟用的中港碼頭;再加上九龍市區路線3、4A、13及14X在九十年代相繼與其他路線合併,佐敦道碼頭的巴士服務逐漸改以來往新界新市鎮為主。 1963 佐敦道碼頭 年,九龍倉獲港府批准改建,在1966 年建成集郵輪碼頭和空調商場的海運大廈,令尖沙咀更為繁盛。 1971 年藍煙囪貨倉碼頭拆建為新世界中心,當尖沙咀火車總站在1978 年拆卸後,尖東的填海工程完成後,1980 佐敦道碼頭2025 年代開始啟用的太空館、香港文化中心、香港藝術館、香港科學館、香港歷史博物館,令尖沙咀成為香港重要的文化、教育和康樂中心。

佐敦道碼頭: 公共交通

同年8月引入一輛富豪B8L 12米(V6B166/XE651),該車被包裝成「奧運主題巴士」,車身以白色為主調,配以奧運五環色彩的運動員剪影,該車大部份時間於270B線服役。 自從本路線獲批准使用12.8米巴士行走後,本路線不時出現Enviro500 MMC 12.8米(3ATENU、E6X、V6X)特見,直至2022年5月,才正式引入歐盟六型引擎的Enviro500 MMC 12.8米(E6X)作掛牌車。 由於本路線不少用車需行走來往中港碼頭的特別班次,而該總站因設計問題,部份車型並不能進入,因此用車一直受到限制。 當歐盟四型及五型環保巴士大行其道之時,本路線卻沒有即時引入,令不少居民及區議員不滿,引起巴士迷於網上討論區的罵戰。

佐敦道碼頭: 佐敦道碼頭巴士總站

佐敦道最西端原來為佐敦道碼頭,香港政府在1990年代將佐敦道碼頭拆卸及進行填海,將佐敦道伸展至西九龍填海區。 現時佐敦的位置原本是一座小山丘,是從九龍通往尖沙咀的必經之路,1906年,香港發生了一場嚴重的風災,損失極為巨大。 於是香港政府在1909年通過《建築避風塘條例》,興建油麻地避風塘,小山丘被夷平,而所得沙石則被用作填平旺角至油麻地一帶的淺灘和建築防波堤。

佐敦道碼頭: 分段收費段數

每班小輪泊岸後,巴士總站總湧現一條條長長的人龍等候巴士往不同地區。 因應賽事安排,星期六晚上十一時三十分起,港九、新界多處分階段實施封路及交通改道措施。 因應全程及半程馬拉松比賽採用介乎尖沙咀與亞皆老街的彌敦道北行行車線、介乎尖沙咀與加士居道天橋的彌敦道南行行車線,以及亞皆老街為賽道,油尖旺各區的封路範圍將相當廣泛。 佐敦道碼頭 著名巴士迷容偉釗曾在其著作《香港巴士掌故系列-二十世紀新界(東)區巴士路線發展史》一書指香港為日軍佔領時,日本軍政府指示下組成的香港自動車運送會社曾於1942年10月至1943年8月期間營辦5號線,由尖沙咀經荃灣及元朗往返上水。 不過,據1942年10月1日的《香港日報》之〈新界巴士〉報道所述,該路線實際上是往來大角區(即旺角)至上水,途經荃灣及元朗,並非如容氏著作所述往返湊區(尖沙咀於日治時期之名稱)。

佐敦道碼頭: 九巴城巴新增屯門54區路線

中區遮打道、銅鑼灣駱克道、東角道及記利佐治街行人專用區的實施時間會延遲至星期日下午三時或港島區主要道路重新開放後實施。 B2層 (抵港大堂)(高度限制2.2米)則設車站停車場,包括上客區及約500個私家車車位供公眾使用。 十二、沿維園道天橋南行的車輛須改經告士打道輔助道路(於上午十時四十五分,車輛可駛入大坑道天橋南行)。 雖然香港特區政府已盡力確保本網頁的資料準確,但香港特區政府不會明示或隱含保證或擔保該等資料均準確無誤。 如車輛在大橋主橋上發生故障,大橋管理局會把故障車輛拖至東人工島(離粵港分界線約300米),然後由司機自行安排私人拖車(如有需要,司機可安排跨境拖車)。

佐敦道碼頭: 八達通轉乘優惠

渣打馬拉松2023|渣打馬拉松將於2月12日舉行,由2月11日晚上起,本港多處將實施封路,港鐵及巴士有特別安排。 由於主要服務範圍皆遠離港鐵站,而且其他路線不比本線快和途經彌敦道,所以本線客量非常高,非繁忙時間亦會出現頂閘情況。 1975年初取消行李及貨物收費,改為個別新界鄉村路線設行李重量限制(53、55、56、57、58、59、73、75、78、79、81、82、88、93)。 1973年7月16日起,九巴路線大規模重整,九巴於 80 及 93 號路線設行李及貨物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