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九巴第934號線(灣景花園-灣仔)及934A號線(荃威花園-灣仔)服務提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交通通告],2017年11月24日。 本線使用12輛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 12米 雙層空調巴士,均屬荔枝角車廠,但此12輛車輛不足以應付中區的繁忙交通而及時回到灣景花園總站上客,需要由234X線及905線等路線的12米車型作支援。 紅磡海底隧道 本線用車於服務時間以外需要支援41A、118及171線。
- 紅磡海底隧道(紅隧)將於明日(十一月二十七日)早上五時重新開通恢復行車,運輸署提醒駕駛人士和市民出門前留意以下各項的交通安排。
- 1977年,九巴改派丹尼士喝采(N)行走;中巴亦改派丹拿/利蘭珍寶(LF、SF)行走。
- 貨車撞到巴士車頭時,貨車倒後鏡飛脫,擊毀巴士車後的士擋風玻璃。
- 警方會視乎現場實際路面情況而在短時間內實施其他臨時交通及運輸措施,包括調整封路範圍和交通管制措施,以及更改或暫停公共運輸服務。
- 鄭續稱,單車進入紅隧不時都有出現,公司日後會加派人手在港島及九龍兩邊入口監察,希望能及時堵截單車進入隧道,並將其交由警方處理,且作出追究,以收阻嚇作用。
- 2006年7月1日,過海路線八達通轉乘優惠計劃擴展至紅隧,往港島方向的乘客於150分鐘內使用同一張八達通卡,在海底隧道收費廣場轉乘另一條往港島方向的巴士路線(同一組別路線除外),可享車資優惠。
愉景灣隧道及連接道路由愉景灣隧道有限公司擁有及管理。 城門隧道連接梨木樹(荃灣區)及大圍(沙田區),全長 2.6 公里,實施雙程雙線行車,收費為 紅磡海底隧道2025 5 元。 獅子山隧道連接九龍塘(九龍城區)及大圍(沙田區),全長 1.4 公里,實施雙程雙線行車,收費為 8 元。
紅磡海底隧道: 服務受影響的巴士路線
2019年8月3號反修例運動嘅旺角再遊行行完之後,有啲示威者兩度走咗去紅隧收費廣場短暫阻塞交通,期間紅隧需要封閉,係自紅隧通車以嚟頭一次因為示威活動而封閉。 運輸署宣佈在下月 12 月 3 日凌晨 2 時開始,紅磡海底隧道將接受拍卡式電子繳費,新「停車拍卡」措施接受八達通、本地發行的非接觸式信用卡,例如 Visa、MasterCard以及銀聯,繳付隧道費用。 同時,政府正與西隧專營公司討論運用公帑提供合適補貼,令使用西隧的駕駛者實際所需繳付的隧道費得以下調, 從而善用西隧的容車量。 紅磡海底隧道 當局指,任何補貼安排及所需的金額須得到西隧專營公司同意。 紅磡海底隧道2025 另外,當局去年公佈六隧交通流量合理分佈研究報告, 其中提到會考慮以補貼的形式降低西隧收費,以達致分流效果。 當局最新回應表示,運輸署現正制訂不同的隧道收費調整方案,過程中會進一步評估各方案對隧道交通及整體社會的影響。
今年全程及半程馬拉松比賽將由尖沙咀彌敦道出發,十公里比賽及輪椅賽將分別由東區走廊及灣仔運動場出發,而四項比賽的終點均設於維多利亞公園。 紅磡海底隧道 運輸署今日(二月六日)提醒市民,為配合「第二十五屆香港馬拉松」,由二月十一日(星期六)晚上十一時三十分起,本港多處將分階段實施臨時封路安排,直至二月十二日(星期日)下午約四時三十分。 九巴於2018年起開始在大部分葵青區及荃灣區路線報站系統宣傳本線,由於其廣播不停播放,疑有洗腦成分,引起網民討論。 九龍巴士、新世界第一巴士、城巴、龍運巴士及陽光巴士全職員工及家屬(不包括外判職員)可免費乘搭本路線,惟必須拍職員或職員家屬八達通。 2014年4月22日:加密班次,星期一至五港島方向由8班加至9班,回程由2班加至3班,星期六班次維持不變。
紅磡海底隧道: 香港
由於路段並不擠塞,不用4分鐘車程巴士於6時56分到達西隧收費廣場,行車暢通無阻。 紅磡海底隧道 紅磡海底隧道(下簡稱紅隧),是世界上最繁忙的4線行車隧道之一,是香港歷史上第一條海底隧道,也是香港最繁忙的道路,不少香港人每日上下班,都會經過這裏。 雖然先後有東區海底隧道及西區海底隧道通車分流,但由於兩隧均收費高昂,地理位置又不及紅隧方便,故隧道的飽和程度日益惡化,在週末及假日前夕,有時到凌晨12時左右仍可見車龍。 城巴有限公司、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有限公司,〈城巴新巴過海路線(往港島方向) 七月一日起增設全新八達通巴士轉乘優惠〉[新聞稿],2006年6月27日。
- 南灣隧道位於青沙管制區,隧道全長1.2公里,實施雙程三線行車。
- 而香港仔隧道亦受紅隧倒塞的車龍影響,繁忙時間內有機會間歇性封閉,南港島線於2016年12月28日通車後,香港仔隧道及堅拿道天橋車流才稍為回落。
- 1965年,鍾士元預見四線行車隧道會迅速飽和,曾提出六線方案,惜因成本過高未獲採納。
- 不過,在差不多時間,東隧申請加價,於是「紅加東減」計劃只有擱置。
雖然先後有東區海底隧道及西區海底隧道通車分流,但由於兩隧收費高昂(收費由HK$13-$115不等),且地理位置又不及紅隧方便,故紅隧擠塞的情況不但未有改善,而且日益惡化,尤其在週末及假日前夕,有時到凌晨12時仍可見到車龍。 2005年,平均每日行車量達121,700架次,相比其設計用量80,000架次,超出很多。 因此,政府有需要加快研究興建香港第四條過海隧道的可行性。 紅隧在平日凌晨時份會將2條管道其中一條暫停使用,以進行維修工程。
紅磡海底隧道: 行車方向
因此,除隧道收費外,由1984年6月1日起,當局向所有車輛徵收隧道稅,以求減低流量。 而該隧道以BOT形式興建,專營權在1999年8月31日屆滿,現已交還香港政府管理。 海底隧道是香港最繁忙的4線行車隧道之一,也是香港最繁忙、使用率最高的道路,其次為獅子山隧道。 紅隧4線雙程行車的舊式設計,使隧道的行車流量早於1982年便告飽和,幾乎全日都會出現交通擠塞。 因此由1984年6月1日起,當局在隧道原有收費外,向所有車輛徵收隧道稅,冀減低流量,但成效甚微。 後來政府決定建設東區海底隧道以分流部分車輛以減輕壓力,東隧在1986至1989下半年期間興建,但東隧往返港島東及九龍東,且行車時間長和距離較遠,不及紅隧方便,致使紅隧交通依舊擠塞,更延續至今。
紅磡海底隧道: 巴士路線數目
因應十公里比賽安排,介乎維園道及筲箕灣之間的東區走廊,以及連接東區走廊的中環及灣仔繞道隧道來回方向由星期日凌晨1時30分起封閉,車輛須改行英皇道及筲箕灣道。 往返東區海底隧道的車輛,則須利用西灣河或康山出入口進出隧道。 西區海底隧道往九龍方向的管道會維持行車,而往港島方向的管道將由星期日凌晨12時45分起封閉,並因應賽事進度而重開。 西九龍區的駕駛人士前往港島,請使用紅磡海底隧道或東區海底隧道。 西區海底隧道往九龍方向的管道會維持行車,而往港島方向的管道將由星期日凌晨零時四十五分起封閉,並因應賽事進度而重開。
紅磡海底隧道: 中環及灣仔繞道隧道
後來,立法局議員屈臣及私人發展商先後提出,以堅尼地城為起點,建橋闢道連接青州、昂船洲及深水埗,然而有關建議一直只聞樓梯響。 佢好快就代替渡輪嘅地位,每日車流量龐大,所以成日塞車。 所以之後再起東區海底隧道、西區海底隧道同埋多條過海鐵路,幫佢分擔交通流量。 他指,收窄三條過海隧道收費差距旨在積極回應公眾期望,同時避免引發大量額外車流,以保持整體過海交通量與現時相若。
紅磡海底隧道: 海底隧道 (香港)和過海隧道巴士336線
油蔴地小輪北角至觀塘航線 (危險品車輛渡輪)為現時唯一一條港內線汽車渡輪航線,但只供危險品車輛使用。
紅磡海底隧道: 梗有一間喺左近 香港第一間7-11在哪裏?
各2015年紅隧平均每日行車量達115,722架次,相比其設計用量8萬架次,超出近半。 在開辦之時,因當年英國碼頭工人罷工,原定於六月及七月抵港之中巴新車,只有兩輛後置引擎雙層新車於本路線開辦之時趕及運到,令該公司未能派車行走本路線,遂暫由九巴獨自派車,直至同年9月1日起中巴及九巴才正式聯合經營本路線。 紅磡海底隧道2025 其雙線雙程行車的舊式設計,使隧道的行車流量早於通車10年後已經飽和,往港島方向幾乎每日上下午繁忙時間(尤其是早上8時至10時)都會出現交通擠塞。 該隧道以“建造、營運、移轉”形式興建,專營權在1999年8月31日屆滿,現已交還香港政府管理。
紅磡海底隧道: 行車路線
本路線一直以來是半山區唯一全日服務的過海隧巴路線,於九龍亦途經何文田、九龍塘、樂富等多個獨市位。 不過由於港島定線迂迴,因此在半山區乘搭本路線過海的乘客不多,尤其香港大學一帶已有較直接的970、970X及973線往返九龍。 因此本路線的主要客源來自往返灣仔及銅鑼灣的通勤客,繁忙時間客量也不俗,不少班次滿座。 紅磡海底隧道巴士站曾為全港最繁忙的轉乘站之一,於星期一至五上午繁忙時間,人流高達每小時一萬人次。 為應付龐大客流,九巴、城巴及新巴均調派車務督察及站務助理常駐巴士站;於繁忙時間,這些職員利用流動錢箱和八達通收費器,方便乘客從中門上車,他們亦負責指揮巴士埋站及決定加班車開出時間,以疏導乘客及避免阻礙紅隧交通。 過海隧道巴士934A線是香港一條途經西區海底隧道的巴士路線,由九巴營運,來往荃灣(荃威花園)及灣仔(菲林明道),祇於平日星期一至五繁忙時間提供服務。
紅磡海底隧道: 通車儀式
雖然先後有東區海底隧道及西區海底隧道通車分流,但由於兩隧均收費高昂,地理位置又不及紅隧方便,故隧道的飽和程度日益惡化,在週末及假日前夕,有時到凌晨12時左右仍可見車龍。 紅磡海底隧道 紅隧九龍入口位於紅磡火車站旁,由於東鐵不能直接過海,有相當多乘客會在紅磡車站下車,前往紅隧收費廣場的巴士站轉乘過海巴士前往上班地點,經常把過海巴士擠滿,所以巴士公司需要開辦由紅隧收費廣場前往上環的301號線疏導乘客。 香港海底隧道,又名紅磡(kàn)海底隧道(簡稱紅隧、海隧或舊隧),是中國香港第一條過海行車隧道,於1972年8月2日通車,耗資港幣3億2千萬元興建。 這是香港開通最早的一條海底隧道,也是使用率最高的一條。 ,可經告士打道、維園道及堅拿道天橋等往返港島各區;北達康莊道,接駁公主道、漆鹹道北、加士居道等,貫通九龍各地。
紅磡海底隧道: 紅磡海底隧道
海底隧道連接紅磡(油尖旺區)及銅鑼灣(灣仔區)全長 1.9 公里,實施雙程雙線行車,收費由 8 元至 30 元不等。 隧道以「建造、營運、移轉」形式興建,於1972年開始營運,並於1999年移交政府管理至今。 九巴兩條通宵路線N216與N293之間由1996年12月16日起互設轉乘優惠,方便深夜時段來往將軍澳及尖沙咀的乘客,並於九龍城設置轉車站,分別以亞皆老街球場及侯王道為東、西行轉乘地點。 後來N293線增設特別班次293S線,同樣獲納入該轉車站。
紅磡海底隧道: 紅磡海底隧道海底隧道簡介
由934、934A及935轉乘968,以及城巴930、952、962、967及969系列之免費轉乘優惠只適用於港島區轉車,於西區海底隧道收費廣場轉車只可享有上表之減$5.0轉乘優惠。 全長1.86公里的海底隧道,是香港首個使用「建造、營運及移交」模式落實的運輸工程項目,採用沉管方式建造管道,由15節沉管連接,每節重6000噸,約長350呎,寬30呎,高16呎,由兩條巨型鋼管組成,每方向各雙線。 紅磡海底隧道 紅磡海底隧道2025 沉管是用三分厚鋼板鑄成,每一平方吋可擋7,000磅水力,管外有7呎厚的混凝土保護。
紅磡海底隧道: 方向
香港運輸署在香港海底隧道及其餘兩條海底隧道安裝了行車時間監察系統,並在香港及九龍通往隧道的主要道路設置行車時間顯示板,顯示經3條隧道過海的預計行車時間,以方便駕駛人士選擇使用最方便的海底隧道及行車路線。 香港海底隧道於1969年9月1日動工,1972年8月2日通車,耗資港幣3.2億港元。 共有16個收費亭,其中10個為人手收費亭,2個為專利巴士專用的快易通自動繳費亭,而餘下4個為快易通專用的自動繳費亭。 此外,專營巴士公司已搬遷三個巴士站長亭,以騰出更多空間予乘客排隊,又作出一些特別安排,例如於繁忙時間加開特別班次、實施前後車門一同上客以縮短乘客上車時間,並加派外勤人員到巴士站及附近行人天橋維持秩序等。
紅磡海底隧道: 金融大鱷狙擊港元 政府動用外匯基金擊退炒家
紅磡海底隧道於1969年9月1日動工,由保華與英美兩家建築公司的聯合體承建,於1972年8月2日通車,耗資港幣3.2億港元。 隧道全長1,860米,以沉管方式建造(而隧道沉管於黃埔船塢製造),由15節鋼製沉管組成,車速限制每小時70公里。 紅磡海底隧道2025 隧道跨越維多利亞港,將九龍半島和香港島兩岸獨立的道路網絡連接起來。
紅磡海底隧道: 海底隧道 (香港)和過海隧道巴士336線之間的比較
2020年2月17日,受疫情影響引致乘客量下降,H1和H2線暫停服務。 隨後H1線由10月1日至11月22日恢復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之服務,H2線只於10月1日至4日提供服務。 取消金鐘道「金鐘站」、彌敦道「九龍中央郵政局」、上海街「朗豪坊」、上海街「永星裏」及廣東道「北京道」站。 如遇交通擠塞,駕車人士請保持忍讓及小心駕駛,並遵從在場警務人員的指示。 2023年2月12日:R934線駛至荃景圍後改經青山公路 – 荃灣段往西樓角路,取消美環街「愉景新城」站,改停荃景圍「美環街」及青山公路 – 荃灣段「愉景新城」站。
紅磡海底隧道: 服務時間及班次
屯門-赤鱲角隧道連接屯門區及離島區大嶼山,全長5公里, 實施雙程雙線行車。 機場隧道是一條單向雙線的行車隧道,連接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和香港國際機場,全長0.6公里。 紅磡海底隧道2025 汀九橋位於青馬管制區,是大欖隧道、屯門公路與青嶼幹線之間的重要連接通道。 大橋為一條長1.177公里的斜拉橋,兩個主跨分別長0.448公里及0.475公里,實施雙程三線行車,並不收取費用。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有關通宵過海隧道巴士第N373號線的最新行車路線安排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2018年6月5日。 漆鹹道(Chatham Road)是香港九龍區的一條主要道路,分為漆鹹道南(Chatham Road South)及漆鹹道北(Chatham Road North)兩段。 漆鹹道以前由訊號山一帶連接到紅磡及老龍坑一帶,現時已延長至土瓜灣。